难道,这面纱真的产生知觉了?
超级火师越想越心惊,居然愣在当场。
忽然,土层下传来一丝震动,超级火师立时回过神来,连退数步,接着,震耳欲聋的轰击声由四面八方传来,震得人头晕目眩,然而峡谷中却并未出现异物。
超级火师眼观鼻、鼻观心,压制精神、抱元守一,心跳逐渐缓慢,耳听目力也逐渐消失。
这并非变聋变瞎,而是将感知之力转移全身,由此,每一个毛孔都具有感知环境变化的能力,却能屏蔽杂音诡像之扰。
断魂囊传人岂能不知,见一招不成,再度放出“绢灵”,然而超级火师反应极其灵敏,骤然出手,火焰正中薄纱,被火一撩,薄纱化为灰烬。
见状,超级火师却暗骂一声,原来还是上了诡当,这时脚下震荡剧烈,随即,几颗乌油油狼牙状尖刺破地而出。
断魂囊传人道:“且看这‘夺命牙盘’如何?”
话音未落,尘土飞溅而起,随即一道直径足有两米的铁圆盘破地而出,圆盘表面镶嵌着数十颗铁狼牙,其中以“盘丝硬簧”做为支撑,穿破地面滚滚而来,遇到些许不平,便会引发剧烈弹跳。
“夺命牙盘”特殊之处在于无法控制,一旦触发,只能任由其自行滚动,看似一门毫无头绪的“混乱之物”,其精妙所在,便是无法预测的落点。
断魂囊传人制作这道机关,便知应对者必是强手,任何带有目标性的攻击,无论隐藏如何精巧,都有可能被对方一眼看穿,随之而来便是毁灭性的打击。
须知机关与奇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凭修为随手而至,虽耗费精力,却能极快复原。
而机关,从设计到制作无不耗费精力、金钱,一击不中再被破坏,便是金山银山也不足以长久支撑,所以“欲攻之、善后之”,是设计机关根本原理之一。
当然,机关术的最终目的是为击中目标,牺牲了精度,也有其攻击手段,“夺命牙盘”也是如此。
超级火师并未冒然攻击,任牙盘在其身周“弹来跳去”,只要重物不靠近,便任由其行动,果然,片刻之后,“牙盘”力竭倒地。
“这就结了?”
断魂囊传人虚空一抓,手中多了一根绳子,道:“不过刚刚开始。”说罢,轻轻拉动绳索……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断响起,超级火师所立处,土地剧烈摇晃,很快,土层塌陷,超级火师身不由己,随着泥土陷入深深的坑穴中。
烟尘落尽,只见这口坑穴直径约数十米、深度约几十米,坑壁上布满了不规则的齿印。
造成这惊人变化的,绝不是断魂囊传人手中攥着的绳索,超级火师道:“夺命牙盘’其实是工具,而非凶器?”
“利用齿轮的旋转力,使土层变的松动,再以火药炸开松土,导致土层塌陷。”说话声中,断魂囊传人缓缓起身,犹如飞翔一般,从空中缓缓降落在坑口边上。
两人一上一下对视着,超级火师用手比划了一下道:“你不惜以重力造成破坏,只是为了挖出一口洞来?”
“这口洞,绝无可能伤到您分毫,只是为了抑制‘阳燧之镜’,毕竟,这是一门不可小觑的高阶火术。”说罢,他将手中绳索丢入洞里。
超级火师冷哼一声,暗使“火遁”,打算出得洞口,再战断魂囊传人。
只见他身后一阵火星冒起,就在身影即将消失时,绳子却忽然射出,速度之快犹如闪电,即便强如超级火师,也不及躲避,脚裸被绳索层层套住,如此,火遁便未能遁走。
火遁术于火师而言,是弱者保命,强者突袭的重要技能,以“火遁”之极速,即便是他自己,也难以看清动向,断魂囊传人虽强,与他不过在伯仲之间,又怎能精准把扣到火遁瞬间变化?
他正满心狐疑,就见绳索开始分解,细绳一根根脱落后,在洞中自行穿插,看似毫无头绪,其实每根细绳走向都有道理,片刻之后,将洞中空隙之地插满。
超级火师心中不耐道:“我倒要看看,你费尽心机布置的陷阱,如何抵挡我火焰冲击。”
说罢,他伸出双掌全力施为,只见双掌之间纯黄火焰骤然凝聚,看火焰状态,便知精气内敛,一旦爆发,必然威势惊人。
断魂囊传人稳稳立于洞口,并无躲避之状,见他托大,超级火师愤怒到了极点,狞笑一声,状若流星的火焰,顿时自双掌中喷发而出,只见椭圆形的火球撞入细绳编制的网中,并未发生爆燃,而是顶着绳索,向洞外喷射。m.
超级火师持续输入能量,火势愈发强烈,然而,他又敏锐察觉到双掌压力渐增,火球飞行速度也在减弱。
毕竟是强者中的强者,略加观察便已知晓原因,原来断魂囊传人在洞中布置下“网阵”,看似一团乱麻,其实在复杂的布设下,所有细线根本就是一体,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其中一根遭遇撞击,力道会均匀传到每根绳索中。
而细绳固定也有讲究,看似穿入泥壁,其实早已布局,泥洞两侧各自安插了带有“抓地”的伸缩柱,无数细绳盘来绕去,其根正是缠绕柱身之上。
是以火球前冲数十米,盘压其上的绳线越来越多,火球受到挤压,火星喷发剧烈,球体自大渐小,逐渐消失。
细绳是特殊材料制成,以超级火师所发纯火势能,竟然无法烧毁。
接连两招受制,超级火师不免焦急,深吸口气道:“缠斗良久,实出我所料,断魂囊传人传人,果然名不虚传。”
“您谬赞,不过是策略运用得当,若凭真实本领,绝非先生对手。”
超级火师点点头道:“虽步步为营、奇谋迭出,不过凭你所布陷阱,还是无法抵抗‘阳燧之镜’。”
断魂囊传人笑道:“先生所言未免过于自信,真相究竟如何,一试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