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白夜行 > 第43节 >

第43节

“是。”友彦回答。
“哦,真年轻,跟桐原同学差不多吧……”
他一提桐原,友彦忍不住睁大双眼,男子似乎对他的反应很满意。他说:“可以打扰一下吗?有点事想请教。”
“这位客人……”
男子挥了挥手。“我不是客人,我做这一行。”男人从外套内袋掏出警察证件。
友彦并不是第一次看见这个,高二时,他曾被警察找去问过话。眼前这男子身上散发出与当时那两个警察相同的气味。他很庆幸弘惠恰巧出了门。
“是要问关于桐原的事吗?”
“对。我可以坐这里吗?”男子指着放在友彦对面的那把椅子。
“请坐。”
“那我就不客气了。”男子在椅子上坐下,整个身体靠向椅背,环顾店内,“你们卖的东西真难懂,小孩会来买这些吗?”
“顾客以大人居多,不过有时候也有初中生来买。”
“哦,”说着,男子摇摇头,“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得了,我已经跟不上了。”
“请问是什么事?”友彦有点心急。
警察似乎以观察友彦的神情为乐,露出一丝笑容。“这家店的老板原本是桐原亮司同学吧,他现在在哪里?”
“您找桐原有什么事?”
“我想先请你回答我的问题。”警察笑得有点贼。
“他现在……不在这里。”
“嗯,这我知道。他去年还住的公寓也解了约,屋子全空了,我才来问你。”
友彦叹了口气,看来搪塞没有意义。“其实,我们很头疼,老板突然不见了。”
“报警了吗?”
“没有,”友彦摇摇头,“我一直认为他不久就会跟我们联系。”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除夕那天,一直到打烊他都在。”
“后来通过电话吗?”
“没有。”
“对于你这个伙伴也是一句话都没有,就消失了?怎么会这样?”
“所以我们才头疼啊。”
“哦。”男子摸摸下巴,“你最后一次见到桐原同学时,他的样子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没有,我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寻常,跟平常一样。”友彦尽量不动声色,想着这个人提到桐原的时候,为什么会加个“同学”。
男子伸手到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你对这人有印象吗?”
是一张照片,松浦的寸照。
友彦必须迅速判断该怎么回话。最后,结论是谎话少说。
“见过,是松浦先生吧,听说以前在桐原家工作过。”
“他来过这里吗?”
“来过几次。”
“来做什么?”
“不知道。”友彦故意歪着头,“我只听说他很久没见过桐原了,才来找他。我几乎没有跟他说过话,不太清楚。”
“哦。”男子目不转睛地凝视友彦的双眼,那是想看清他话里有多少谎言的眼神。友彦拼命忍住想扭过头去的念头。
“松浦先生来过后,桐原同学有什么反应?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没什么,他们很念旧似的聊天。”
“很念旧?”
友彦感觉到男子的眼睛亮了起来。“是的。”
“哦……”男子深感兴趣地点点头,“你记不记得他们聊了些什么?我想应该提到了过去的事吧。”
“好像是,不过我没有听到详细内容,因为我正忙着招呼客人。”友彦想起松浦说过桐原父亲遇害的命案,但是,他下意识地决定现在最好不提。
这时门开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小伙子走进来,友彦说声“欢迎光临”,招呼客人。
“唔,”男子总算站起来了,“我改天再来好了。”
“请问……桐原做了什么?”
友彦这么一问,男子霎时间露出了犹豫的表情,然后说:“现在还不知道。不过他肯定做了些什么,我才找他。”
“做了什么……”
“嘿!”男子对友彦的话置若罔闻,把视线转向那个框了剪纸的画框,“这个是他剪的?”
“是啊。”
“他的手还是一样巧啊,而且是男孩女孩牵手的样子,真不错。”
友彦想,他怎么知道这是桐原剪的?他相信这个人并不只是来追查制作盗版“马里奥”的嫌犯。
“打扰了。”男子向门口走去。
“请问……”友彦叫住那个背影,“可以请教您的大名吗?”
“哦,”男子停下脚步,回头说,“我姓笹垣。”
“笹垣先生……”
“告辞。”男子离去。
友彦按住额头,笹垣……他听过这个姓氏,应该是松浦说的。他说,为了桐原父亲的命案,三番两次确认不在场证明的刑警就姓——笹垣。
友彦转过身,凝视桐原留下的剪纸。
第九章
1
东西电装株式会社东京总公司各部门一般于星期一早上开会,由各部门主管传达会议决议事项,或布置工作计划。各负责人如果有事宣布,也会利用这个场合。
四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一,专利部专利一科科长长坂提到前几天通车的濑户大桥。他说,再加上上个月通车的青函隧道,缩短了日本各地的距离,进一步朝汽车社会发展。但同时,竞争势必更趋激烈,同仁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严阵以待。谈话便以此作为论题,想必是把上个星期会议中某人的发言拿来照搬套用。
会议结束后,员工各自回座,开始工作。有人打电话,有人取文件,有人匆忙出门。每个星期一几乎都可以见到类似情景。
高宫诚也像平常一样投入工作,着手完成上星期五未结束的专利申请手续。他习惯保留几件不甚紧急的工作待下星期处理,作为头脑的热身。
工作尚未完成,便听到有人说“E组集合”。发话的是去年年底升任组长的成田。E组是负责电气、电子、计算机相关专利的小组,E取自英文Electronics第一个字母,连组长在内共有五名成员。
诚等人围着成田的办公桌坐下。
“此事很重要,”成田的表情略显严肃,“跟生产技术专家系统有关。事情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
包括诚在内,有三个人点头。只有去年刚进公司的山野歉然道:“我不是很清楚。”
“你知道专家系统吗?”成田问。
“不知道……只听说过名称。”
“那AI呢?”
“呃,指人工智能吧。”山野没什么把握地回答。
在近来快速成长的计算机行业,如何让电脑更接近人脑的研究日益蓬勃。例如,当一个人与他人擦肩而过时,并非刻意计算自己与对方的距离以决定移动的脚步,而是凭经验或直觉,“适当地”决定速度和方向。让电脑拥有这类具弹性的思考与判断能力,便称为“人工智能”。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之一,就是以电脑取代专家的系统。”成田说,“平常被人称为专家的人,不只知识丰富,更具备了专业领域中的技能,对吧?把这些做成一个严谨的系统,让外行人有了这个系统,也可以作出专家的判断,这就是专家系统。现在医疗专家系统和经营顾问专家系统已经上市了。”说到这里,成田问山野是否明白。
“大致明白了。”山野回答。
“我们公司在两三年前就已注意到这个系统,部分原因是公司快速成长,以至于老手和新人间年龄差距很大。等老前辈一退休,公司就缺少专家了。尤其是像金属加工方面的热处理、化学处理等生产技术必须用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少了老手情况会很严重。所以,趁现在建立起专家系统,就算将来只剩下年轻的技术人员,也能够应付。”
“这就是生产技术专家系统?”
“没错。这是生产技术部和系统开发部共同开发的,现已加载工作站,应该可以用了吧?”成田望着其他三个人问道。
“是的,”诚回答,“但先决条件是拥有搜寻技术数据的密码。”技术数据中包含许多公司内部的机密,因此即使是公司员工,也必须另行申请才能取得密码。诚等专利部人员因为工作上必须搜寻专利数据,均已取得密码。
“好,说明就到此为止。”成田调整姿势,压低声音,“刚才讲的那些都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可以说根本无关。因为生产技术专家系统的前提是仅供公司内部使用,基本上与专利部无缘。”
“出什么了事吗?”一个同事问。
成田微微点头。“刚才系统开发部的人来过。他们说现在好几家中坚制造商之间,出现了一种计算机软件,那个软件听说简直就是金属加工专家系统的翻版。”
他的话让后进们面面相觑。
“那个软件有什么问题?”诚问。
成田稍稍倾身向前。“机缘巧合下拿到了那份软件,系统开发部和生产技术部研究了其中的内容,发现里面的数据和我们的生产技术专家系统的金属加工部分很相似。”
“这么说,是我们的系统程序外流了?”一个比诚大一岁的前辈问。
“还不能完全肯定,但不排除这个可能。”
“不知道软件的出处吗?”
“这倒是知道,是东京某家软件开发公司,他们好像发布了那份软件作为宣传。”
“宣传?”
“那份软件算是试用版,里面只有少量数据。意思是先给你用用,要是满意,再向他们购买真正的金属加工专家系统。”
哦,诚明翩面,同化妆品的试用装一样。
“问题是,”成田继续说,“万一真的是我们的生产技术专家系统的内容外流,那份软件的确是抄袭我们的东西做出来的,我们要如何证明?还有,如果能够证明,能不能采取法律手段制止他们制造、销售?”
“所以要我们调查?”诚问道。
成田点点头。“计算机程序作为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已经有判例可循。不过,要证明内容是剽窃的并不简单。如同小说的抄袭一样,到底相似到什么程度才算违法很难界定。不过,我们试试吧。”
“但是,”山野说,“我们的专家系统内容怎么会外流呢?技术信息都受到严密的管理啊。”
成田露出冷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给你听。有家公司高度机密地开发新型涡轮增压器,零件一个个做出来,样品一号总算完成了。但在两个小时之后,”成田靠近山野,“竞争公司的涡轮引擎开发科科长的办公桌上,就放上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增压器。”
“啊!”山野惊呼一声,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