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鲁班的诅咒 > 第29节 >

第29节

当家的太后突然让个傀儡替自己站在这里,说明里面有其他人搞不定的事情,也说明了对家的奴才们没伏得住鲁家的那几位。这推断让秦先生差点要哭出来,他们还在里面,他们还不曾有什么大事。不知道他们已经撕破了几层围子,肯定少不了,要不那老女人也不会这么着急颠颠地赶过去。
秦先生爬行的动作变快了,他要赶过去和他们汇合。就算没那样的能力也要在这里给对家增加压力,减轻里面人的负担。
戴青铜色面具的女人当然是不会让他轻易就爬进去的,因为她知道,自己要让这个浑身是血在地上爬行的老头儿轻易就这么进去了,那自己就会艰难地死去。
戴青铜色面具的女人从天井里迈步走进轿厅。秦先生从她的脚步上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这女人的脚步里没有丝毫的高贵和优雅,哪里像太后那样风摆杨柳样的身姿,这女人大概就是个干粗活的仆妇。
女人迈着挺大的步子来得秦先生身边,蹲下身来,一双白胖的手软软地握住秦先生的左手臂,将秦先生轻轻扶着站起来。她手脚动作的轻重和位置都恰到好处,让秦先生觉得这应该是个有丰富带孩子经验的仆妇,亦或是个会推拿松骨手段的仆妇。
站起身的秦先生大口喘着粗气,被这样小心地侍侯着让他很不自在。这女人是个傀儡,可傀儡并不代表她就无能。女人的左手有三指捏着他阳溪、阳池、支沟三穴,右手也有三指捏着他肘弯处的曲池、手三里、清冷渊三穴,这让他怎么能够自在得起来。
秦先生感觉那女人的手的确是柔软的,软得就好像是没揉好的湿面团,沾在他手臂上是摔脱不掉的。女人扶着秦先生转过身去,小心地往轿厅的前门走去。
虽然这只是个仆妇,可是这般的温柔体贴,让这辈子只在二十多年前体味过一次女人滋味的秦先生如何能够抗拒?他不由自主地往外面走去,别说此时那大门已经烧成一堵火墙,就算是阎王殿前的火海秦先生也会跟着走。
可他也真是不够争气,在如此温柔的搀扶下,第一步就迈出一个趔趄,女人柔软的手轻轻将他冲出去的身体带住。这个趔趄让秦先生身上的血更多的溢出,女人没有一点嫌弃,依旧扶着没松手,任凭湿漉漉的血液沾透到她的衣物上。
好不容易稳住身子的秦先生将一直伸在藤条箱里的右手顺势便搭在女人的左手臂上。不知面具背后的女人是什么表情,但她没有避让,因为秦先生搭住的地方是空节,也就是没有穴位或者重要穴位的地方。而且在秦先生右手和女人手臂之间还有着厚厚的棉袍服做着隔挡,估量着秦先生枯瘦无力的手应该不会对她造成什么刺激。
已经走到了轿厅的门口了,大门处的火已经让这样一个可以进出轿子的大门堂变成一堵火墙。火墙的灼热让秦先生的脸上不再是流血那样单调,他的汗也下来了,而且都是豆子大的汗珠,滚动的汗珠让他满脸的血线道道变得模糊起来。
秦先生满脸的汗水绝不是因为门口的火墙,他是紧张,他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博命之战瞬间就会见分晓。
女人止住了脚步,因为已经可以感觉到在火墙的热浪作用下,身上衣物的布料干燥得在蜷曲。再要往前恐怕那热浪就要让青铜面具在她脸上留下永久的烙印。秦先生却没有止住脚步,他继续踉跄着朝前,这出乎那女人的意料,这个老头是疯了还是自己寻死?本打算将他扔进火里,看来是要省了自己动手了。
秦先生不但没停住脚步,甚至有些像是渴望投入到火墙之中,搭住女人手臂的右手离开女人的臂膀,有些急切地伸向火墙,身体也随着这手一起依附过去。
女人看秦先生好像有些够不着,于是松开了抓住秦先生肘弯处的右手,但抓住小手臂的左手却没松开,而是将左手臂尽量伸长,看来她是坚持要将秦先生小心地送到火墙里才能放心地松手,真的是个耐心、细心的女人,这样无微不至对待一个陌生男人的女人可真不多。
秦先生的右手无奈而从容地伸进了火里……
“弦拉刀射”,五侯将“如意三分刃”飞射而出,可这是个无奈的一击,盲目的一击,没找到目标的一击。这刀的方位只是落在他平常“立柱”技艺里“两柱定角位”的那个角上。那个角是一根撑柱的顶端,刀撞开了顶端的木楔垫块,斜斜地从楼层木板缝隙中插了进去。只插进去一点,不多,因为刀的另一侧刃口被立柱顶抵住,不能继续往前。也正是因为柱子抵住,这刀卡得很结实,刀杆悬挂在空中不住抖动,发出“嗡嗡”的震响。
五侯见刀已飞出,却未能像设想中那样奏功,心中不由一急,毒气随血而动,更厉害的眩晕冲击而来,眼前是无数星星在飞舞,脚下是万丈波浪在颠覆,于是他全身的撑劲彻底松了,直直地倒在地上人事不知。
“弦拉刀射”的力量的确很惊人。楼上的鲁天柳明显感觉到整个楼面一震,那些沉重的桌椅也都轻微跳动了一下。被绷拉得不前不后的女活尸也狠狠地跳了一下,就连戏台上干瘪的男尸也大震一下,身上、脸上的石灰粉扑簌簌地往下落。
鲁天柳刚才是被女活尸阻住下楼的道路,重新又逼到左侧楼梯的梯口。看来,这女活尸要不将自己变成和那椅子一样支离破碎是不肯罢休的了。
鲁天柳看着越逼越近的女活尸,她没有利用尚未完全封住角度的缺口冲出去,反而朝后又退了两步,离那仿佛有恶魔利齿般的楼梯口更加近了。女活尸一拐一扭地走到一个位置,鲁天柳能看出来,这位置一站,鲁天柳要从她两边的空隙逃到右楼梯和戏台都是不可能的啦,这两个空档都在女活尸的最佳攻击范围里。
鲁天柳又退了一小步,这时的她离那个楼梯第一个台阶只有一步左右。女活尸这次却没有继续逼近,反而开始拨动起琵琶琴弦,弹奏起来,竟然不是弹的评弹曲牌,而是一段古曲《将军围》。鲁天柳听不懂她弹的是什么,但她懂的是女活尸既然没有继续逼近,那她肯定在这样的距离就有可以将自己逼下楼梯的招法,所以自己必须抢先动手。
“飞絮帕”的链条死死缠住了女活尸的右腿,这是鲁天柳剩下的左手“飞絮帕”,鲁天柳的力气不大,所以现在她是左右手一起拉住“飞絮帕”的链条软把。
女活尸动作虽然怪异却很快,身体虽然肥胖却能高纵。但做所有这些她的脚都是快速滑动或者一同跃起,她不能快速移动躲避单独一只脚。鲁天柳决定从她的一只脚下手,将女活尸引到左楼梯口,然后扯住她的一只脚将她扔下楼梯。
和她估计的一样,轻易就扯住了女活尸的右脚,于是她迅速双手运力,将链条猛然一拉,手臂举起侧身往楼梯下一扬。和她估计的不一样,她虽然将女活尸拉起,却没有能将她扬下楼梯。大力地挥扬突然遇到巨大的阻力,让她胸口一阵发闷。但她也没有马上松手,而是紧紧拉住细钢链,将女活尸的身体尽量拉过来。
鲁天柳遇到的阻力不知道来自哪里,女活尸的背后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她牢牢栓住。鲁天柳挥扬起的手臂虽然将女活尸身体扯得双脚都离了地,但她现在只相当于拔河比赛中用得线垂,挂在两股大力的中间。
线垂是不受力的,而女活尸却是受力的,她那已经开始**的**在这两股力量的作用下随手都可能撕碎。所以女活尸必须摆脱,必须攻击,必须杀人。
琵琶的琴弦被拨动了,琵琶的琴音又响起了。女活尸身体悬在那里竟然还能有条不紊地弹奏起一曲平湖派的曲子《女儿悲》。这乐曲鲁天柳依然听不懂,但她知道曲调是越来越慢,弦音却是越来越响。最后渐渐地变成了慢慢在拉扯琴弦,声音是极其的刺耳难听。
鲁天柳赶忙将心神一凝,把口中化秽丸藏在舌底,上下两排玉齿轻轻咬住舌尖。她这是害怕琴音中有什么摄魂乱神的手段混浊了她三觉的清明,刺耳的琴音响了几节,鲁天柳依旧能非常清晰地辨别出每个音调,她的一双手没有松,只是稍微放低了一些。手臂一低,力量就大了,鲁天柳感觉到链条陷入女活尸浮胖的脚踝。
琴音更慢了,变成连贯不起来的单调响动。鲁天柳在这响动中听辨出了“咦”的一声。这一声绝对是人的声音。
鲁天柳对自己的三觉是相当自信的。这楼上有活人,这是听觉给她的肯定答案,因为刚才那一声绝对是人发出的声音。这楼上没有活人,这是她的嗅觉给她的肯定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鲁天柳没有闻到。到底是她的听觉欺骗了还是她的嗅觉欺骗了她?
第十五节: 琵琶射
琵琶琴弦发出的琴音已经变成许久才响一次,这样的声调已经没有任何弹奏的意义,它响起的原因似乎只是为了拉扯些什么,松动些什么。到底是要松动什么呢?是琵琶的琴弦?山口?弦轴?亦或根本就不是琵琶上什么部件,而是手上什么东西?
琵琶又称“批把”,为北方胡人所创。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由此段文字可以知道,这琵琶原是骑在马上演奏的乐器,它是从马上使用的器物所悟而创出的。那这器物是什么?对,弓!批把二字代表的意思就是推手和引手,而最早的推手和引手却是使用弓箭的术语。并且,弓最初发明的目的是作为武器还是作为乐器来使用,至今也没有人能弄清楚。但是有好多古籍都提到胡人会弹拨弓弦引吭而歌的事情却是无需置疑的。
既然弓可以演变为琵琶,那琵琶也一样可以起到弓的作用。鲁天柳还在思考纳闷儿的时候,她的耳中听到了一声不同一般的弦音。她听出这弦音里有杀气,这弦音里有死亡。她的鼻子中也同时闻到一股腥臭污秽的气息夹杂在这死亡的弦音之中。弦音拖长的尖锐尾声是奔她的那张粉脸而来,尖锐的尾声其实是四只黑色箭头般的物件撕破空气的声音。
箭头,没有箭杆的箭头,由琵琶作弓发出的箭头。这琵琶比弓厉害多了,弓只有一根弦,只能射一根箭。而这把六相二十五品的琵琶有四根琴弦,所以它发出的是四只箭头。箭头是锐利的,就像是女活尸锐利的指尖。不是像,那四只箭头就是女活尸的四只手指甲,四只黑色的浸渍了尸毒和枯血的指甲。
指甲离着柳儿的脸还有这么一点距离,柳儿的鼻子就已经告诉她必须躲,一点边儿都不能给这四个小玩意给碰上,这小玩意儿太脏了,也太毒了。
于是鲁天柳松开了手中的“飞絮帕”,一直死拉住女活尸是没办法躲避的。松开“飞絮帕”的链条把后,柳儿的身子如风中的摆柳,轻轻往右一摇一转,躲过了那四只“箭头”。女活尸掉落在地上,却没有摔倒,一双脚竟然前后跨度很大地站住,然后往身后滑出去有五六步远。
柳儿瞅准女活尸退开五六步让开的空档,一个健步就冲出了楼梯口的那个角落。
“咔——嗡——”,随着这声巨大的响声,二层的楼面腾起一片尘雾。这是郑五侯“弦拉刀射”的巨大力量震起了长木条楼板间隙中的灰尘,这陈年灰尘的霉晦味道让二层楼弥漫着的石灰粉气味和尸臭变得淡了一些,变得有人味了一些。
已经冲到最后一排窄椅那里的鲁天柳突然又退了回去,而且是在地面上一个纵身翻滚退回去的,那动作比她冲出来还要快捷许多。
这样的迅疾的动作是因为她的眼角瞄到了五侯“如意三分刃”发出的刃芒。虽然只有钻透楼层木板缝隙很少的一小片,但她清楚地看见了,这雪亮的一小片刀刃就在女活尸身后一步左右的地方钻出来,就像是一小片镜子的碎片竖在那里。明亮的镜子很容易看清,明亮的镜子衬托出的东西也很容易看清。鲁天柳的一双明眸看到刀刃前有几根细细的丝线,几根颜色与桌椅、地板没什么区别的细丝线。
她做出这样迅疾的动作是因为她闻到了陈年灰尘的霉晦味道,这味道虽然不重,但多少掩盖了一点石灰和尸臭混合的气味。这一点点突然出现的掩盖却让她的思维有了个很大的觉悟:灰尘的味道可以掩盖石灰和尸臭的味道,那石灰和尸臭的味道不是也有可能是用来掩盖其他一些东西的吗?所以她想到刚才的人声,这戏堂里还暗藏有其他埋伏,所以她觉得相比之下楼梯口才是最安全的。
她做出这样的迅疾动作还因为她要抢到缠在女活尸脚踝上的“飞絮帕”。松开手的链条必须重新拿到手上,那是自己的武器,是自己必须重新掌握的武器。只有这武器可以拉住女活尸,只有这武器可以将女活尸牵制到那一小片刀刃的前面,只有这武器可以利用那小片刀刃解决掉女活尸。她必须摆脱掉这样的纠缠,她清楚自己必须找机会赶紧去帮五侯一下。因为五侯肯定处在极度危险的境地,要不然他的刀不会脱手,更不会漫无目的地脱手。
鲁天柳果然重新抓到了自己“飞絮帕”的链条把儿,鲁天柳也果然重新回到楼梯口不大的角落。“咦——”这次的人声比刚才更长更清晰,这次柳儿不但听到了人的声音,还闻到了人的气息。大概是由于那人发出的声息太长了,大概是由于灰尘的味道压制了石灰味和尸臭,也大概是由于鲁天柳已经注意到人的存在,有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虽然鲁天柳此时闻到了人气,但没有发现到阳气,只是人气。死人也一样有人气,刚刚死去的人就有。死人要死过一段时间后才人气尽消变作尸气。鲁天柳又纳闷了。自己听到和闻到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她来不及想出答案,女活尸已经扑来上来……
女活尸扑了上来,马上又退了回去。柳儿的办法很简单,你过来,我就拉你下去。谁都不愿意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死尸也一样。所以女活尸又退了回去。
鲁天柳这次没有和她较劲,她只是牵住手中的链条,没有挥臂将她往下甩。女活尸也没有像刚才那样逼得很紧,她站立的位置不再对柳儿形成完全的围逼,她让出了一个通道,鲁天柳可以从这里避让到戏台那边。
可是谁又能肯定这通道就不是另一个围逼的途径?就不是另一个陷阱?虽然刚才鲁天柳已经到过戏台跟前,不曾有坎面扣子困她,也许刚才觉得对付柳儿不需要动那些设置。可保不齐现在的情形让有些人觉得戏台那里的设置该派派用场了。
还有,那个老男人的枯尸一直都没动,是动不了还是在等待什么?
这些都是鲁天柳应该考虑到的,但眼下的情况让她没时间考虑太多,因为她要集中精力对付女活尸,她虽然不知道这法子行不行得通,但肯定是要试试看的。
于是她扬起手臂,拉动女活尸,脚下却一个滑步冲向戏台。
女活尸看她再次扬臂,马上脚下用力相抗,前后跨步撑住地面。可是突然间鲁天柳向戏台那边滑步,手臂没有向楼梯下面挥舞用力,而是随着她的滑步向戏台那边侧向拉动。
拉动的力量很大,而且是侧向的,女活尸脚下前后方向的力量抵挡不住这样方向的拉力,不由得也侧向滑动起来。但两步之后情况不对了,鲁天柳觉得吃住劲了,拉不动了。这情况让柳儿心中一喜,“嗨!”她轻喝一声吐气发力。
女活尸颓然跪倒在地,暗青色的身影猛然跃起在空中,鲁天柳再次松开手中“飞絮帕”,如同受惊的脱兔一般往一旁闪躲开去……
鲁承宗手中拿的是那卷腊线。这是定基时拉基点、判吉相所要用。这腊线在手,鲁承宗马上就想到“定基”时拉过的团龙、盘蟒之形,那样的盘旋之形可以定出基点,为什么这洞道之中就探不出活缺?
腊线的头子栓在一个太湖石突出的石环上,把这石环当拉线的桩位,然后他边放腊线边往黑暗的洞道里走去。
鲁承宗的步法有些跌撞磕碰,这样黑暗的洞道不是他这样的手艺人能适应的,虽然他有照明的物件在木提箱里,却不敢拿出来使用。黑暗中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猎杀的目标,要是再给自己挂个亮盏子,那跟把自己脖子往对家刀口上送没什么两样。
鲁承宗在想,这时要是有鲁联在身边就好啦,他会在黑暗中抛石辨路,一块石头丢出去,根据那石头的声音,可以辨别出路径的宽窄、长短和颠簸程度。要是柳儿那丫头在就更好了,她有超常的触觉,只要将手伸在前面,障碍物离得其实挺远的,她就能感觉到不同的变化,据她自己说是气流有了变化,拂动了她的手。可是为什么偏偏是将自己困在这样的地方。
贴着洞壁走出去五步后,鲁承宗将腊线系了个单环扣。又走出去五步,鲁承宗将腊线系了个单提酒壶扣,并且将绳扣拴在一块突出的石条上。再走几步,鲁承宗又将腊线系了个拴马结……鲁承宗会的绳扣有不下百种,他是个严谨的人,这是好工匠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曾经将这些绳扣按用途和系绳方法排过顺序编过号。已经系了十三个绳扣了,这表明鲁承宗走出去有六十多步。这时他摸到了自己系绳头的桩位,他知道自己在这洞道里走了一圈。
于是他又迈动步子往前走去,每走两步打一个绳扣,这样的话,他每走十步,打的绳扣就和前面一轮的绳扣重合,在他系到第二十个绳扣的时候,他系到一个重合绳扣。再往前走了两步,他准备系扣时却又摸到了一只绳扣。连续两个重合的绳扣,鲁承宗又迈出两步,又是一个重合绳扣,鲁承宗知道自己走的路线和刚才那一圈不一样了,自己走进了一个小回旋,在第二个圈里绕起来了。
他定了一下神,开始在这个小圈里一步一个绳扣的走动起来。很快,也就十几步的样子,他就又连续系到重合绳扣了。他知道快了,自己马上就要找到实圈了,说不定自己现在已经在实圈里了。
旋道里远远传来一声轻轻的“吱呀”声,应该是门枢转动的声音。鲁承宗没有看到发出声音的方向有一丝丝亮光出现,那么这门肯定不是旋道的门,那会是什么门呢?莫非这黑暗之中开启了一扇地狱之门?
这门只是和旋道相连暗室的门,但这门也和那地狱之门相差无几。门发出声音代表暗室里有了人,谁?不知道,但只要是对家之人,将鼓风之物稍加操作,那么鲁承宗就会再一次坠入到人间炼狱,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
不知道鲁承宗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的动作倒是变快了。迅速走完这个小圈以后,他摸到的始终是同样的绳扣,他知道自己到了实圈,这种坎面中只要找到实圈,就意味着到了坎面的起点或者终点。但到了起点或是终点才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找到坎面的脱口或者活缺。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特别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
暗室里迟迟没有鼓起风来,没有风,那布置得精巧绝伦的“玲珑百窍”就不会发声,也就是说“炸鬼嚎”扣子不会动作。这给了鲁承宗很多时间,也给了他脱出的机会。
鲁承宗从木提箱中拿出一把小木锤,这是个空心的木锤叫“回音锤”,是“定基”一工中用来判断地层结构和土石硬度的工具。他要用这锤子找出暗藏的坎门或者活缺。
鲁承宗敲击查找的声音有些像庙里和尚敲木鱼,漆黑静谧的旋道里回荡起这般如同驱魔梵音的声响,显得有些森森然。
“回音锤”的敲击声响了许久,鲁承宗始终没有找到坎门和活缺,他对自己的能力很是失望,他的心中开始焦躁起来,额头上也沁出粒粒汗珠。
突然,旋道里一声木板碎裂的巨响传来,让他心头猛然一震,血往脑门直涌,心脏狂跳不已,蹲在地面的他差点儿就被震得昏厥过去。幸亏这样的声响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无法持续得长,这样的旋道里,要发出这样直接的声响,必须是直接在紧靠鼓风暗室处的旋道内,但这样的话那发声的人自己也会在劫难逃,除非那人是个没感觉的死人或者鬼魂。
等鲁承宗从震荡、惶恐、惊吓中好不容易恢复过来的时候,一个黑色的身影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直直的、硬硬的,看不见脸,那隐约的身形让人觉得像是地府里勾魂的无常。
那身影在鲁承宗面前站立了好久,鲁承宗也蹲在地上好久,他们都没有动。终于,鲁承宗再也忍受不住这样的对峙,他对面前这黑影失去了耐心,他猛然站起身来。
黑影还是没有动一动。鲁承宗掏出一只“夜行火绒”,手中一扬,变做一朵小小火苗。跳动着的小火苗没有多少光亮,但已经足够照亮那张惨白的脸和无神的眼睛。
一个人,一个被“炸鬼嚎”摄取魂魄的人,一个失去所有思想的人,一个感觉如同木头的活死人。他会对鲁承宗构成威胁吗?
“啊!是你!?”鲁承宗的声音里不仅仅有惊讶和诧异,他还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鲁联的步法迅捷而有力,如同山林里的豹子,而且是个受了伤也受了惊的豹子。
池塘与过廊的距离并不远,也就是三四十步的距离。可是就在这么短的路程里,老江湖的鲁联迷路了,他看得到那过廊,却走不到过廊,他看得清小楼,却走不近小楼。因为他的面前总有花圃、树丛、荆棘墙等物什挡道。这些障碍其实算不了什么,不管从它们的高度还是宽度,鲁联都可以一跃而过。但是在这里,这是万万不能的事情,哪怕面前就是两只花盆挡道,也只能绕不能跨。无路就是死路,这是所有布坎门派共认的原则。
绕走了好多个来回,鲁联感觉如同走了十多里的路,可是他依旧是远远地看着过廊和小楼,没有能往前接近一点点。而且最让他摸不清门路的是周围的那些布置都好像在动,在不断变化,就那么几样东西却让他有了好多不同的视觉效果。他知道对家有一坎面叫“咫尺千里路”,和鲁家的“大石龙形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北斗七星连头尾二担星,再暗合斗转星移之法布置的,这样的布置只需用简单的几件物什就可以让人无法脱出。
莫非这就是“咫尺千里路”?两处树丛,两花圃,一块太湖石,一个荷叶缸,一道荆棘墙,正合北斗七星位。可是那头尾两处二担星的六颗星位又在哪里呢?找不到这六处星位也就意味着自己在这坎面的正中打转,连个坎边也没有摸到。
鲁联知道自己要是慢慢地找弦解坎或是寻缺儿脱出,没有一两天的功夫是成不了事的。而现在需要的是抓紧时间,快速破出,找到这园子里的东西。老被困在这里肯定不是回事,于是他在考虑采取另一个险招,那就是冒险砸空儿,强破一把,死拼出去。
第十六节 : 荷叶转
(天门谣)咫尺千里路。眼望穿、两步不渡。
荷叶转,唯有开杀场。
待轿厅堂上火熊熊,四水归一天井中。
签竹立。历历数、宝在那处。
下这样的决定是危险的,找空儿虽然比缺儿、弦儿容易,可是坎面中的空儿并不等同与缺儿和弦儿,它们是在含义上完全相反的概念。空儿其实是坎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坎面扣子的出扣点,也是坎面运转的调整处。说白了那就是坎面扣子伤害力较小的那部分。砸空儿是坎子家被困后实在没法子才使的招儿,是脱出坎面最低下的手法。
可是不是所有坎面的空儿都是那么好找的,特别是在没有扣子和没有撒出扣子的坎面儿中。而这“咫尺千里路”的坎面如果和鲁家的“大石龙形绕”一样的话,那就更没法找到空儿了,因为这样的坎面是困坎,困坎是没有扣子的,也可以说坎就是扣、扣就是坎。鲁联知道有一处空档,但这空儿不是面前这“咫尺千里路”的空儿,而是河边那个“无影三重杀”的空儿。可是要从“咫尺千里路”这样的动坎中重新跑回已经脱出的碎坎中去,那除非将面前这个动坎也给碎了,亦或者对家将坎面中的扣子撒出来,再收一下,让你看清空儿的所在。
但只要是招儿,就肯定有漏洞,只要是人儿,就肯定有弱点,只要是坎儿,就必定有不足。这是鲁联信奉的真理,所以他再次加快脚下的步伐,他要多绕几个来回找到这坎面的不足。
急促奔走的鲁联突然发现了一些什么,但与欣喜一同而来的是一阵难以抑制的眩晕。他脚步不由地踉跄而行,身体止不住地摇晃起来。他连忙用左手的刀撑在地上,试图稳住身体。但是这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鲁联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身体像一根被砍倒的木桩往前滚去。砍刀深深插在地上,乌青色的光滑刀身颤悠悠地晃动着,像一泓秋水起伏波动。他被洞穿的肩膀血流得一直没有停过,现在又被困在这样一个坎面儿里,疾走和寻找才刚刚让他见到一点脱出的希望,多种复杂的心情瞬间交织在一起,让他一口气没回顺,痰顿时堵了心窍。这样的情形是人都难支持得住,所以鲁联一头栽倒晕了过去也不是什么奇怪事情。
小楼前挑出水面的石头平台上出现了一个女人,一个戴着银白色狸子面具的女人。厚厚的彩锦帛衣包裹了整个身体。她像一个幽灵一般飘然而至,站在石台之上就如同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她就是因为在二层看不到在坎面儿里转来转去的鲁联,她才暗藏之处走了出来下到平台上面。可是等她站在平台上面,她发现不管是二层的高处还是靠近坎面的平台都看不到鲁联。这是因为鲁联晕倒的地方真的太好了,简直就和他置身其中的奇巧坎面儿一样好。
荆棘墙,太湖石,荷叶缸,这三样东西正好从三面将他的身形挡住,唯一的一面虽然只是矮矮的一片花圃,但是要想看到鲁联,这主儿就必须站在往过廊去的花阴小道上。这样的位置虽然和坎中被困之人隔着一个不算小的花圃,但如果坎中的高手拼却性命不顾死活之路硬是扑杀而来,至少也是个同归于尽的局面。
鲁联晕倒之后一直没有起来,戴银色狸子面具的女人虽然看不到鲁联也一直没有动弹。园子里死寂一片,只有小北风拨动树上枯叶发出一点声响,只有小北风推动池水荡起一点涟漪。
好久好久,这好久的时间其实应该是人的心理时间,因为如此沉寂的环境里会让一个人感觉到空间与时间的飞速变化。女人缓缓地抬起了她的左手,这个举动是个命令,不容置疑的命令。
一个修长的黑色身影像风一样快速轻盈地飘向花阴小道,这黑影是从过廊端头的花圃石栏下钻出来的。黑影没有停在花阴小道上,而是一个转折绕过一个树丛,再斜跨十几大步到了荷叶缸的另一侧。
这个注满水的荷叶缸不单是大,而且高度也挺高的。来到荷叶缸旁边的黑影,踮起脚尖往荷叶缸的这一面看了看,但他只能看到满缸的枯死荷叶和鲁联的一双脚而已。于是他回头看了看石头平台上的那个女人,女人肯定地点了点头。
荷叶缸开始转动起来,无声而缓慢,就像池塘水面上轻轻滑过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