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民国老兵志怪谈异 > 第70节 >

第70节

这一下,大家是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借尸还魂啊怪不得刘员外夫妇连小梅身上的胎记都认得极准,原来那小梅是借用人家闺女的身体而已;而那小梅对刘员外夫妇的认女之举是坚决否认,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确实不是刘子英,对刘员外夫妇确实不熟
而刘员外夫妇听到这里,早已泪如雨下,看来自己虽然没有认错,但肉眼凡胎只能看清表面,不能洞察灵魂啊难道这就是三宝大师所谓的半个女儿么?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虽然女儿肉身仍在,但人家根本不认识自己,又何来半女之说呢?
“小梅,小梅,梅?”老猎人莫明其妙地念叨了几声,突然惊叫起来,“看来我真是老糊涂啦难道,难道那个金耳钉,就是小梅的旧物不成?”
言罢老猎人就站了起来,冲进屋内翻箱倒柜地找出来个小布包,颤抖着双手来到了三宝长老的面前,惊魂未定地说:“大师,大师你看这个,这支金耳钉上面有个‘梅字儿,可是那小梅姑娘的旧物吗?”
打开层层包裹,一支非常精致的金耳钉出现在众人面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得众人不明就里,而老猎人已经是胸口起伏不已。
“没错没错,这支金耳钉,正是那姑娘的真正旧物,只有得到这个东西,老衲才能打破樊篱﹑解脱众生啊”
“但是,但是,这支金耳钉绝对不是小梅姑娘带来的啊?”老猎人虽然想起了这个印有“梅”字的金耳钉,却是更加清楚这支金耳钉真正的来历,只是搞不清这个物件怎么会和小梅姑娘有牵连
经过三宝长老的一番解说,大家才明白过来,一个个感叹不已......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那小梅姑娘确实是河东县祖师镇王家洼村王自良的女儿,叫做王小梅。也确实曾被山里的胡子所抢,幸而凭着她的聪明,中途得逃。
可惜的是,她命中注定当有大劫。在山中逃命时慌乱迷路,误闯到藏猛虎的密林之中,才出匪窝﹑又入虎穴,不幸被那猛虎所害。
但那王小梅自幼好强,对自己的命运颇感不公。一点儿冤灵凝聚不散。又恰巧那只猛虎被她生前的金耳钉牢牢扎在嘴内而无法自取。眼看那只伤她性命的猛虎无法进食,早晚也要丧命的时候,却被你等所救,故而小梅姑娘的灵识迁怒于你们
也合当她不入地府,当时却又恰逢刘施主的千金自寻短见,造化无常﹑天道使然,王小梅的一缕灵识就附在了令媛刚死不久的身上,从而得以还魂。
虽然那小梅姑娘幸得重生,但一口冤气仍在,故而偷逃进山,一心想要报仇。一方面想要借助猎人之手,除掉那只猛虎,另一方面又对救那猛虎的猎人耿耿于怀,故而拖延至今。
那姑娘虽然报复心较强,但她心底却并不坏。所以虽然心存芥蒂,却并未对猎人真心报复﹑痛下毒手......
“哦,原来是这样的”老猎人夫妇长出了一口气,直竹筒倒豆子般全部讲了出来,“怪不得我发现她身上有尸斑呢,原来她真的是借用尸体还魂的;还有那天夜里,她站在我床前犹豫不决,差点动手啊......”
事情到了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这件怪事的来龙去脉,后面处理起来就很简单啦。
那三宝长老等到小梅姑娘回来后,就借助那支金耳钉,以及佛家因果,化解了她的冤气,并且告诉她:滚滚红尘天道如此﹑轮回之内众生平等。如果因为那只猛虎吃掉她,她就必须要那只虎偿命,那么她从小吃了的许多鸡鸭鱼类等等生灵,那你岂不是罪该万死?放过别人就是解放自己,人生苦短,何必总是沉沦在仇恨的苦海中,而迟迟不能上岸?
小梅姑娘也算冰雪聪明﹑悟性非浅,只是暂时被冤气迷失了心智而已,听了三宝大师之言后,小梅姑娘也是立即顿悟。
在三宝大师的指点下,刘员外夫妇认她做个干女儿,也算是印证刘员外夫妇只有半个女儿的天命。
虽然这事十分离奇﹑峰回路转的,但最后的结局却是皆大欢喜,那王小梅,哦,也算是刘子英,为报答金虎一家对她的照顾,与金虎终成良缘;刘员外对这个干女儿自是照顾有加,送给她一份十分丰厚的嫁妆,金虎一家人财两旺﹑双喜临门,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刘老大讲到这里,这个故事算是彻底拉上了帷幕,我们却仍然沉浸在那曲折离奇的虚幻之中。
过了一会儿,大傻首先打破了宁静:“我说刘老大啊,你还真能扯当初你讲到那老猎人救猛虎后再遇王小梅,我还以为她是老虎变的;后来你又说她有尸斑,我又以为她肯定是具僵尸,总之,这事是挺复杂的,就是不知真假啊”
“唉,这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没等其他人说话,就听小李兄弟长叹一声,幽幽地说,“人家打个山鸡﹑逮个野兔的,还能巧遇良缘,弄个红fen娇娘;兄弟我拼命杀敌﹑浴血奋战,比他打猎辛苦危险百倍,至今仍是光棍一个﹑寡汉一条,想起来真他娘的心中不平啊”
众人大笑小李是个女人迷,只要一天不打仗,这小子就忘不了娶妻生子这码事儿难道我们团这一千多人,除你小李之外都是妻妾成群?人家巧遇良缘关你何事?有本事你也巧遇一个试试?
这人间的事啊,有时还真是难说。晚上刘老大讲的那个故事,引得小李羡慕人家的良缘巧遇,感叹上天对他不公,没想到第二天上午,这样的机会就被小李兄弟碰上啦
不过这件事对我们来讲,是福是祸还很难说,中间的离奇与恐怖,要是我们事前知道,哼哼,就是八抬大轿相请﹑满汉全席相待,我们也是绝对不愿意陪着小李兄弟去淌这个混水的
【第二百零八章】城隍(1)
事情是这样的,此次我们立功不小,上峰给了我们营几天的休整假。我们几个老战友早饭后出营上街,准备采买些东西时,无意间发现大街上路边贴有许多招贤榜,不远一张﹑很是醒目。
本来休整无事的我们,好奇地上前撕下一张,等我们看完榜上的内容时,不由得一个个笑眯眯地看着小李兄弟,告诉他,你小子整天的光做美梦,没想了你小李兄弟的良缘佳偶却在这里。
原来这所谓的招贤榜,差不多就是一张招婿榜。榜中说的是,本县财主黄某的千金娇女黄小姐,数月前突得怪病,经无数岐黄高手和高僧道长救治,至今仍无好转。无奈之中黄某决定广开贤门,凡能救治其女者,均以厚金相赠;如果对方身为男子且年龄相差不大,亦可招为贤婿......
“机会来喽,小李你的机会来喽”狗蛋一脸坏笑的朝着小李挤眉弄眼,“小李兄弟你昨天还在感叹人家金虎天赐良缘,这不,老天也给你小子一个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住哟”
“哈哈哈不错不错,这黄小姐,啧啧,你瞧瞧人家这姓就姓的好,姓黄啊,一听就知道是个年轻貌美的黄花大闺女”大傻信口开河的说道,“而且她老爹肯定很有钱,这不,上面写着呐,厚金相赠啊小李你这次是人财两得﹑人财两得啊”
本来我们只是说说玩笑话而已,权当拿小李兄弟打趣,没想到小李倒当真了:“我说弟兄们啊,你们这次可真要帮帮我,我,我不懂看病啊?对了,刘老大你可是会些草头方的,这次可不能跟我争,要想好﹑大让小嘛”
一阵狂笑几句玩笑话他也居然当真了
“弟兄们先不要笑嘛”刘老大轻描淡写的说,“也许那黄小姐得的不过是像孙尚香那样的隐疾而已,或者是相思之病也有可能,遇到我们小李兄弟,一见如故﹑不治而愈也是大有希望的而且我那几幅草头方,说不定还真能帮上大忙呢”
火上浇油也好﹑雪中送炭也罢,反正刘老大这句话却是燃起了小李的希望之火。我们也只得跟着瞎起哄,装模作样﹑顺水推舟地鼓励小李大胆一试,反正就算你用刘老大的草头方治不好她的病,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对我们来讲,中午还能混顿酒饭
正当我们准备打听那黄府何在时,一个路过的老先生,看到我们拿着那张招贤榜议论不休,于是好奇地停了下来,笑着问我们是不是想前去一试身手?我们也毫不忌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表示想要前去黄府试上一试﹑碰碰运气。
“呵呵,我说你们几个后生啊,这事儿,唉,你们还是先到前面城隍庙打听打听再说吧”老先生听说我们想要去救那黄小姐,根不不问我们会不会岐黄之术,就直接摇着头﹑叹着气转身走了,看那语气对我们充满了同情与无奈,好像我们不是去救人,而像是去送死一样
“城隍庙?这老先生看来真是糊涂透了”小李望着老者远去的背影,不解中带着气愤,“我们是到黄府给那黄小姐治病的,到那个鬼地方干什么去”
“哈哈,看来小李兄弟真的是心急如焚哪,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小子也不想想,除了会扣个扳机﹑拼个刺刀的,你小子会看什么病?”刘老大笑道,“不过去看看热闹也无妨,但是既然前面就是城隍庙,我们先去那儿了解一下更好,或许那老先生说的在理呢”
“好,城隍爷可是土地爷的顶头上司啊,去看看也好”我立即赞同刘老大的意见,不是为拍马屁,而是我们几个当兵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杏林高手,更不是什么神汉大仙。人家黄小姐经过无数岐黄高手和高僧道长救治,至今仍无好转;刘老大的那几个草头方,也许治个头疼发热还行;这事儿我们只不过拿小李开个玩笑而已,岂能拿个棒槌当针用?
等我们到了前面的城隍庙一看,哟嗬,这城隍庙规模不大,大门上的对联倒是十分醒目大气,上下联分别是“作奸犯科任尔磕头焚香无益;积德行善到此见吾不拜无妨”
我们进去一看,哎呀,见过城隍庙不少,听说过城隍老爷无数,可别的地方供奉的不是忠臣良将﹑就是道家名士;而这座城隍庙中供奉的,却是身穿皂衣的恶神一尊,须发皆张﹑怒目而视,阔口隆鼻﹑板牙森森,看着就令人胆战心惊
俗话说,哪个庙里没有屈死鬼?特别是这种主掌阴灵的地方大员府上,当然不会太干净。而这座供奉恶神的城隍庙内,更是大白天就让人感到阴森森﹑冷静飕飕的
我们没有久留,走出庙门的时候,正好又遇到那个劝我们来这儿的老先生。
“哈哈,你们果然来这儿看看了,感觉如何?”那老者见我们果然到此,朝我们会心一笑,“现在你们还想去救那黄小姐吗?”
“这个,这个与救黄小姐有什么关系?”我们相互看着,全是一头雾水般迷惑不解,“看来老先生对这事儿比较了解,能否透露一二?”
“嗯,好的看来你们根本就没有打听过那黄小姐得的是什么病,这才不知深浅利害,想要去趟这个浑水的”老先生点了点头,领着我们向前走去,直到离那城隍庙很远了,这才蹲在路边,给我们讲了起来:
几年前,我们这儿出了件怪事儿。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在闺之女,竟然未嫁而孕;而这家人是几代书香门第,家教甚严﹑又无男仆,高墙深院的,也不可能有什么外来之人能够进入闺房,况且那小姐也知书明礼,并非不守妇道之人。
后来其父母百般盘问,那姑娘终于开口,说是夜里常有一男与其相会,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他长得什么模样,更不知道他是如何进出的......
那姑娘的父母以为肯定是这附近的泼皮无赖,夜里干这等骗人采花之事,自是十分恼怒,于是安排姑娘不要声张,暗中安排人手,夜里埋伏在她闺房周围,想要逮到那个害人的无赖。
可惜的是他们守了几夜,根本没有任何动静,而白天那姑娘却说,那个男子夜里仍旧有到
这时大家才意思到,看来那男子是来时飘飘﹑去时杳杳,根本不需经过门窗所以至今没有被人发现。
这事儿看似显得十分荒唐不稽﹑无人相信。但她的父母却是明白,知道女儿可能遇到的那个男子,肯定是什么不走正道的精怪妖邪。他们全家是又怒又怕,决心找人除掉那个迷惑害人的东西。
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当地十分有名的神汉前来。按照那个神汉的建议,悄悄吩咐那姑娘,下次那男子再来时,就偷偷将一段红线系在他身上,这样神汉就自有办法找到那个精怪之物。
没过多久,那姑娘就告诉其父母,她已经按神汉所说,悄悄将一段红线系在那神秘男子的左脚上了。
他们很快找来了那出谋划策的神汉,非要其帮忙找出那个害他女儿的东西,不管他是千年精怪,还是上仙正神,都要向他讨个说法。
那神汉倒也有些本事,稍事作法,就找到了那段红线,不过结果却是令人瞠目结舌,原来那段红线延伸至城隍庙中,赫然系在城隍爷大人的左脚之上
事情到了这一步,那神汉原本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当初他还以为不过是个怪鸟王八成了精,化作人形骗人的。
现在发现作怪骗人的,竟然是这尊恶神,又是掌管一方生杀大权的主儿,那神汉不敢伸头也实属正常。因为这个城隍老爷,那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弄不好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做个庙中屈死鬼,就不划算啦
这可不是因为那神汉胆小或道行差,而是那城隍爷实在是太厉害啦。
这座城隍庙,始建于大明洪武年间,建寺以来,香火鼎盛﹑甚是灵验。遇有人间难解之冤,向官府求告无门时,老百姓就会转投到这座城隍庙中,改求城隍爷主持公道。
而这位城隍老爷也不含糊,常使老百姓得以沉冤昭雪,将那些无赖恶棍们惨遭横祸而死,而且对他们的鬼魂严刑拷打。
所以这座城隍庙内,附近的老百姓常常听到深夜中鬼哭狼嚎﹑惨叫连连,听那些身兼阴职之人说,那是城隍老爷在夜审恶鬼﹑酷刑以对......
城隍老爷如此嫉恶如仇﹑爱民如子,我们这个地方的治安就是越来越好,很少有人敢到这里作奸犯科。
但是人无完人﹑神无完神,任何事情都是有好有坏的。那城隍老爷虽然性子刚烈﹑嫉恶如仇,却是脾气火爆,稍有冒犯,就有可能让他老人家大动肝火﹑派鬼拘魂。
那神汉因为此事,竟然惹怒城隍老爷,没等他焚碟相问,当天就暴死身亡。更吓人的是,每到深夜,都从城隍庙中传来神汉的惨叫声......
【第二百零九章】城隍(2)
“老先生,你的意思是说,那黄小姐的病也与这个城隍爷有关?”小李兄弟迫不得已的问道。
“这个,这个老夫却是不敢胡言妄语,万一惹恼了那尊大神,可不得了,老夫我还想多活几年呢”老先生听了小李的话是连连摆手,继而又小声说道,“反正这事儿,大伙都知道,否则那黄财主也不会张贴招贤榜﹑许以重金,更不会把他那个如花似玉的娇娇女相许啊”
“如花似玉﹑如花似玉啊小李”大傻看着小李,故意激他说,“你小子可赶快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机会难得啊;既想英雄救美,却又胆小如鼠﹑瞻前顾后的,这可不行的你要是害怕那城隍爷,兄弟我可就不客气啦”
“瞧瞧大傻你那熊样,我小李好歹也是一表人材的,你就别丢人现眼啦。再说我什么时候告诉你,我害怕那城隍爷了?走,先到黄府了解了解情况再说”
我们几个人问清黄府所在后,就辞别那位老先生,直奔黄府而去。
这个黄财主,从他的宅院就可看出他身价不低﹑家财雄厚。经人通报后,那黄财主看到我们一不是杏林老者﹑二不是高僧道长,只不过是几个当兵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几位军爷,你们哪位精通岐黄之术啊?”黄财主朝我们举了举茶盏,虽然很客气的示意我们喝茶,话语中却是深深的不信与疑惑,他的潜台词肯定是:就你们几个粗人,要说冲锋陷阵﹑杀敌报国还说得过去,可要论治病救人,哼哼,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是这样的,黄先生,刘某当兵前也曾学得一些草头方,”刘老大淡定地说,“或许对黄小姐的病有些帮助也未可知,不过行医之道,总是离不开望闻问切,黄先生不相信我们也可理解,但黄先生给我们讲讲令媛的病情,并无妨碍啊”
“草头方?”黄财主涵养不错,那口茶没有当场喷出来,但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佣人却不顾身份与场合,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黄,你笑什么啊?”黄财主脸上古井不波,“几位多多包涵,这位是管家老黄,年纪大了,人很不错的”
“我说几位啊,我家大小姐这病,什么杏林高手没瞧过?什么灵丹妙药没吃过?你们弄个草头方就敢揭这招贤榜,真是让老朽大开眼界啊”那位管家看来年纪不小,修养却是比黄财主相差甚远。
“哈哈哈哈没错,像黄先生这样的身份,肯定给令媛请了无数的杏林高手,买了很多的灵丹妙药,这我确实相信;不过,请问这位管家,恁家大小姐的病看好了吗?”听了那管家狗眼看人低的话,我忍不住回敬了几句。
“老黄啊,你先去忙吧,有道是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我相信这几位既然敢揭招贤榜,有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你们说是不是啊?”黄财主果然厉害,几句话就把我们逼到了墙角,让我们没有退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呵呵,黄先生过奖了,如果能治好令媛的病,我想这都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刘老大作为我们的长官,也只好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还是有劳黄先生讲讲令媛的病情吧”
“哦,是这样的,小女一向身体很好,几个月前突然心智失常﹑精神恍惚,经常莫明其妙的自言自语,像是,像是中邪了一样,咳咳,也请了些僧道高人,可,没有一点效果啊”
“黄小姐这病,可与城隍爷有关吗?”小李冷不丁的说了一句。
“这个,你们是不是听到外面什么传言了?”黄先生没想到我们来这一手,叹了口气,“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小女这病,是曾有人说过与本县城隍有关,不过,是真是假暂且不提,退一步来讲,就算是与他有关,可也没人敢去兴师问罪啊?”
“哈哈,这也正是我们来这儿的目的”刘老大也知道在医术上自己肯定无法取得黄先生的信任,再说就算人家相信他,他自己也没那个信心,看黄先生言及至此,顺水推舟地把话题引到了我们擅长的地方,“也许我们医术不入黄先生的法眼,但要说胆量,我们这些人还算有一些的”
“刘老大说的没错,那些老和尚﹑臭道士的,只能驱个孤魂野鬼什么的,更不要提那些神汉巫婆们,他们更是不敢得罪那城隍大人而我们,就不在乎什么,只有他有错在先,我们一样可以替黄小姐讨还公道”小李立即表现得主动起来。
“几位请喝茶,请喝茶,”黄先生听到小李的话,恍然大悟般对我们客气起来了,“看看快中午了,我这儿略备薄酒,我们边喝边谈”
很明显,黄先生只知我们医术不行,忽略了我们这些久经战阵人的胆量。他之所以留我们酒菜招待,看来确实是想让我们去叫板城隍爷,而不是看中了刘老大那不登大堂﹑难治大病的草头方。而这,也正是我们比那些僧道岐黄们所擅长的。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黄先生这才和盘托出﹑如实相告,原来那黄小姐的怪病,几个神汉和尚都说与本县城隍有关,就是不敢惹那恶神,最多只是焚张求情的纸碟文书,而那城隍看来根本没有赏脸的意思,所以黄小姐的病至今仍未治愈。
最后,黄先生说是要救他女儿的病,还必须找那城隍爷处理,而且听说他老人家白天不在庙中,只有晚上才在衙内。
黄先生的意思是明显,就是要我们夜入城隍庙。不管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至少他们这些人对此深信不疑,看来我们是必须趟这个虎穴啦。
军人一言﹑驷马难追,我们既然在酒桌上答应了人家,就不会反悔。我们回营后,刘老大安排发相关事宜,就带着我们几个老弟兄,趁着天色未黑,赶向城隍庙。
偌大的一座城隍庙,竟然无住庙之人。一个负责打扫城隍庙的善士老者,听说我们要在这里过夜,是坚决的反对劝阻,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晚上真不能住人的,耽误了城隍爷的审鬼办公,一定会降罪于我们的。
见过们坚决要在庙中过夜,那老者摇了摇头,很是无奈地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晚上鬼哭狼嚎的,吓死人不偿命啊......
我们当然明白城隍的厉害,也知今晚注定不会平静。不过,我们绝对不会退缩的,一方面是因为小李兄弟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不管他是城隍土地﹑还是山神野鬼,只要他敢不行正道﹑迷人害人,我们就不怕他
老者无奈,又安排了几句夜里小心灯烛﹑注意防火,有事赶快出来等事项,就自行而去。
看着城隍庙那幅“作奸犯科任尔磕头焚香无益;积德行善到此见吾不拜无妨”的对联,我们心里是底气更足,作为庇护一方百姓的城隍爷,本就应该如此,那些罪孽深重的人难道因为焚香磕头的供你,就能免他之罪不成?反过来说,只要我们心直行正,不用跪拜于你,谅你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是神也要讲道理嘛
我们五人在大殿中高燃明烛﹑席地而坐,拿出带来的烧酒和花生米﹑浅酌笑谈。
漫漫长夜,刚刚开始,又是在这座恶名在外﹑诡异吓人的鬼地方,要是傻坐静等,不吓坏人也会闷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