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人骨拼图 > 第9节 >

第9节


“你自己去看!”莱姆不耐烦地把头一撇,指向那份报告。
“一张纸片上是说下午三点没错,”班克斯指出,“但另一张只是书的页码,你为什么认为指的是今天?”
“那不是书的页码。”莱姆扬起一边眉毛。他们还是没明白。“动动脑子。嫌疑犯留下线索的惟一理由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如果这一点成立,那‘823’就不会只是一个页码,因为根本没有其它线索和书联系在一起。好了,如果这个数字不是代表页码,那会是什么?”
一阵沉默。
莱姆被激怒了。他厉声说:“这是日期!8-2-3,8月23日。今天下午三点就有事要发生。还有那团纤维,那是石棉。”
“石棉?”塞利托问。
“就在报告里。记得那些分子式吗?角闪石、二氧化硅,那就是石棉。我不明白皮瑞蒂为什么要把它送到联邦调查局去。所以,我们有不该出现在铁轨路基上的石棉,还有一颗头部生锈、而螺纹部分却没有的螺丝钉,这说明它曾被栓在某处地方很长时间,最近才被拆下来。”
“也许是从泥土里翻出来的,”班克斯提出意见,“在歹徒挖坑的时候?”
“不可能。”莱姆说:“在中城区,岩床距地表很近,这意味着大多是含水土层。从三十四街到哈莱姆,这一片的土壤水分都很高,用不了几天就能让铁钉锈蚀。如果这颗螺丝钉是埋在土里的,它一定会完全生锈,而不会只有顶部。所以,它是被歹徒从某个地方卸下来,带到现场,并故意留在那里的。还有那些沙子……想想吧,在中城曼哈顿区的铁路上怎么会出现一堆白沙?那里的土壤成分是壤土、粉土、花岗岩、沙砾和软土。”
班克斯刚想开口,但立即被莱姆打断。“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堆放在一起?奥,我们的不明嫌疑犯想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当然是这样。班克斯,那扇出入现场的门查的怎么样了?”
第12节:全班人马
“你是对的,”年轻人说:“他们在埋尸地点以北大约一百英尺的地方发现了一道门,被人从里面打开。指纹的事也让你说对了,一无所获。也没有轮胎或其它证据的痕迹。”
一簇脏兮兮的石棉,一颗螺丝钉,一张扯破的报纸……
“凶案现场呢?”莱姆问。“还在封锁中吗?”
“已经解除了。”
林肯?莱姆虽然四肢瘫痪,肺活量却大得吓人。他大声地吐出一口气,以表达他强烈的厌恶情绪。“是谁犯这种错误?”
“我不太清楚,”塞利托支支吾吾地说:“大概是现场指挥官吧。”
莱姆知道,那就是皮瑞蒂。“那你们只好受限于现有的东西了。”
不管线索如何,不管歹徒是谁,他介意的是那些报告中提到的以及可能还未被发现的证物永远地不见了,消失在那些警察、围观者和铁路工人的脚下。基本的侦查工作——走访现场附近的居民,询问目击者,发掘线索,所有传统的办案工作都可以从容不迫,但犯罪现场当场的勘察工作必须“雷厉风行”。在资源调度组的时候他一直这么要求他的部下。他开除过很多人,就因为他们的工作速度达不到他的要求。
“皮瑞蒂亲自勘察现场?”莱姆问。
“皮瑞蒂和他的全班人马。”
“全班人马?”莱姆皱起眉头。“什么叫全班人马?”
塞利托看向班克斯。后者说:“四名摄影人员,四名采样人员,八名搜索人员,以及当值的法医。”
“八名犯罪现场搜索人员?”
在处理犯罪现场时存在着一种钟型曲线。对单一的凶杀案而言,两名搜索人员被认为是最有效率的。单独一人可能遗漏一些东西,而三人以上漏掉的东西会更多。林肯?莱姆总是一个人搜索现场。他会让采样人员采集指纹,让摄影人员拍摄快照和录相,但“走格子”总是他自己一个人来。
皮瑞蒂是莱姆六七年前亲自招募的年轻人,一个富有的政客之子。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般标准的犯罪现场勘察技术。犯罪现场勘察被认为是一大热门,总有一长串人排队等着加入这个部门。对这些申请者进行筛选是莱姆工作中的一大乐趣。他总是让他们看“家庭相册”——一些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现场照片的合集。有的警察会脸色发白,有的会不停地傻笑,也有人会若无其事地递还相册,扬扬眉毛,仿佛在问:这有什么呀?莱姆要录取的就是后一种人。而皮瑞蒂就曾经是其中之一。
莱姆发现塞利托正望着自己。他刚才问了个问题,这会儿又重复了一遍:“你会和我们一起办这个案子,是不是,林肯?”
“和你们一起办案?”他笑得咳嗽起来。“我不能,莱昂,不行。我只能抛给你一些看法。你们收到了,也照办了。汤玛士,给我把伯格找来。”他现在开始后悔延迟他和那个安乐死医生的秘密协议的决定了。也许现在还来得及。想到还要再等待一两天才能“过去”,他简直无法忍受。再说星期一……他不想死在星期一,那太普通了。
“请说‘请’。”
“汤玛士!”
“好吧好吧。”年轻的看护说,举起手做出投降的样子。
莱姆望着床头的小桌,瓶子、药丸和塑料袋刚才就放在那里。——距离是那么近,但就像林肯?莱姆生命中其它每一件东西一样,他就是够不到。
塞利托打了个电话。从对方一接通,他就不停地点着头。他报出自己的名字,此时墙上的时钟也恰好报响十二点三十分的钟声。
“是,长官。”塞利托压低声音充满尊敬地说。是市长,莱姆猜测。“关于肯尼迪机场的绑架案,我一直在和林肯?莱姆谈……是的长官,他对这个案子有一些看法。”这位警探踱到窗边,眼神茫然地望着游隼,试图向这位掌管着全世界最神秘的城市的大人物解释这件很难说明的事。他挂断电话转向莱姆。
“他和局长都要你参加,林肯。他们明确地表示要你。是威尔森亲口说的。”
莱姆笑了。“莱昂,你看看这个房间,看看我,这像还能办案的样子吗?”
“不行,平常案子不行。但这并不是一个平常的案子,是吧?”
“我很抱歉。我没有时间。我要见那个医生,还要治疗。汤玛士,你给医生打电话了吗?”
“还没有。我马上就打。”
“现在就打!快去!”
汤玛士看了看塞利托,走向门口,离开房间。莱姆知道他不会打这个电话。这个该死的家伙!
班克斯摸着脸上一块刮胡刀留下的疤痕脱口而出:“只要给我们一些想法就行。求求你。那个不明嫌疑犯,你说他……”
塞利托挥手让他闭嘴。自己则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莱姆。
噢,你这个家伙,莱姆心想。老一套的沉默。我们多么痛恨这种沉默,会抢着用话来填补。曾有多少目击者和嫌疑犯在像这样热辣辣、沉甸甸的沉默的压力下屈服。毕竟,莱姆和塞利托曾经是一对好搭档。莱姆了解证物,而莱昂?塞利托了解人性。
两个火枪手。如果说还有第三个的话,那就是严谨的科学知识。
塞利托的眼睛瞟向犯罪现场报告。“林肯,你觉得今天下午三点会发生什么事?”
“我没有任何想法。”莱姆宣称。
“真的没有?”
太简单了,莱昂。告诉你也没什么。
终于,莱姆说:“他会杀掉她——那个出租车里的女人。而且会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法。我敢说,足以和活埋人相媲美。”
“天啊!”站在门外的汤玛士发出一声惊呼。
为什么他们不能让他一个人安静一会儿?如果告诉他们他的脖子和肩膀正承受的痛苦,会不会能有帮助?还是告诉他们那种让人疲乏无力的奇特幻痛正在他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内乱窜?是告诉他们每天不得不与所有事情作斗争而承受的折磨,还是告诉他们那最令人无法忍受的疲惫——必须依赖他人才能苟延残生?
或许,他可以告诉他们那只蚊子的事。昨天晚上有一只蚊子飞进房间,围着他的脑袋转了一个小时。莱姆不得不不停地摇头驱赶它,头都晃晕了,最后终于让那蚊子落上他的耳朵,他惟一允许它叮咬的部位——也就是他惟一可以贴着枕头摩擦解痒的部位。
塞利托扬起一边眉毛。
“今天。”莱姆叹口气说:“就今天一天。就这样吧。”
“谢谢,林肯,我们欠你一份人情。”塞利托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床边,又点头示意班克斯也这样做。“现在,谈谈你的想法,那个混蛋究竟想玩什么把戏?”
莱姆说:“没那么快,我不能一个人工作。”
“有道理。你想要谁加入进来?”
“我要一名资源调度组的技师,要实验室里技术最好的那个。我要他带着基本的设备到这里来。我们最好准备一支机动部队,随时提供紧急援助。对了,我还要打一些电话。”莱姆不停地发着指示,眼睛却望着他柜子上的苏格兰威士忌。他想起伯格手提箱里的那瓶白兰地。让他临死前喝那种廉价货色门儿都没有。在他最后解脱时喝的,至少应该是十六年陈的乐嘉福林纯麦威士忌,或香味醇郁存放十年以上的麦卡伦威士忌。或许——为什么不呢?——两瓶都喝。
班克斯掏出他自己的移动电话:“你要拨到哪儿?我的电话只能……”
第13节:极其危险
“国内电话。”
“本地的吗?”
“当然不是。”莱姆吼了起来。
塞利托说:“他的意思是要有人负责打电话。在总部大楼。”
“噢。”
“打电话到下城区,”塞利托命令道:“叫他们派三四个人归我们调度。”
“莱昂,”莱姆问:“谁负责今天早上那个死者的现场走访工作?”
班克斯强忍着笑说:“是哈迪男孩。”
莱姆瞪了他一眼,把他的笑容生生憋了回去。“是班丁和索尔警探,长官。”班克斯马上补充一句。
但这时塞利托也笑了。“‘哈迪男孩’,每个人都这么叫他们。林肯,你不认识这两个人,他们是从下城区的凶杀组调过来的。”
“除了长得很像以外,”班克斯说,“还有,呃,他们谈话的方式也有一点搞笑。”
“我不要滑稽演员。”
“不,他们很出色。”塞利托说:“是我们最好的调查员。你知道去年在皇后区绑架八岁女孩的那个畜生吗?那件案子就是班丁和索尔做的侦访。他们走访了整个社区,总共做了2200份访谈记录,正是凭借这些我们才得以顺利地救出那个女孩。我们一听说今早的受害人是来自肯尼迪机场的旅客,威尔森局长就亲自点了他们俩人的将。”
“他们眼下正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