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河图 > 第84节 >

第84节

一走进后院,就看到乌杨丽娜正在拿几块木板给“三百五十六”搭建狗窝。
这一路走下来虽然看到的怪事比较多,但吕决对这个夏家营的底细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知道自己两人段时间内应该没什么危险。再说了,自己只要有回收仪在手,就算有危险也不怕。
他笑呵呵的走到乌杨丽娜身边,边帮忙边说道:“这人都还没安顿好,你倒先管起狗来了。”
乌杨丽娜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学物理地在大学也好在实验室也罢都要动手做很多实验,只见她一边挥动榔头钉着木板一边说道:“你都说了要在这里住下来了,我还不能安顿一下我的‘三百五十六’啊!”
吕决接过榔头,边敲打着木板上的钉子边笑道:“你就不怕他们把你留在这里不让走了?”
“不让走就不走。到时候你主外我主内……”说到这里乌杨丽娜突然意识到不妥,俏脸一红,连忙住口。
吕决先是一愣,接着丢掉榔头哈哈大笑了起来。
乌杨丽娜红着脸从地上捡起块木板上前来追打,吕决一边笑一边围着还没建好的狗窝四处躲着,“三百五十六”则朝着天“汪汪”乱叫。
就在这两人一狗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那位男仆走进来说晚饭已经做好了,请公子和小姐去前厅吃饭。
吕决捡起地上的榔头交到男仆手里,吩咐他天黑以前务必把狗窝搭好,然后和乌杨丽娜向前院走去。
刚走两步,他突然转身对那位男仆说道:“记住,以后没我和小姐的允许你们俩不准踏进后院一步,我俩的房间更是不能进入!”
看到男仆躬身喏喏后,这才又往前院走去。扭头看着乌杨丽娜脸上那还没褪去的红潮,吕决不禁想起每次田莉和自己刚刚做完那事时的模样来,小脸也是这样红红的润润的,像是要滴出水来的样子。唉,还真的想她了!吕决心里说道。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匠户
饭的空档,吕决从那女仆嘴里问出她叫文幼娘,那名黑,具体姓什么她说她也不太清楚。
文幼娘是个很热情的女人,她还从自己家里带来了一坛自酿的米酒放在桌子上。吕决的酒量和乌杨丽娜比起来只能说是一般,并且他知道这种米酒虽然喝起来好像比较淡,但后劲特足。于是便端着酒碗一边小口小口的喝着,还一边同站在对面的韩幼娘说着话。乌杨丽娜却是一碗一碗的使劲往下灌,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叫酒精似的。
吕决和文幼娘的谈话就是从这坛米酒开始的。
“幼娘,”吕决说道,“马老爷对你们可真好,你们还有闲钱拿来酿酒。”
文幼娘说道:“少爷有所不知,我并不是马……马老爷家的奴仆,而是这夏家营的匠户。”
匠户是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从唐朝开始就有了番匠制度。到了宋朝,匠户社会地位开始降低,甚至根本就不当成一种正式户籍来管理,官府往往以强差强雇的方式役使。元代时骑在马上的蒙古人多少认识到了工匠(主要是铁匠、皮匠和布幔匠)的作用,这才又逐步恢复了匠户的户籍。元朝的匠户数量非常之多,仅制造建蒙古包所用毛毡的工匠就在二万户以上。元初的各种工匠居统计加起来竟达到了四十多万户。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以后﹐一次就解散工匠三十万户。经过拣选﹐留下的也有十万户左右。此外﹐还有隶属于诸王投下地大量没被统计的匠户。
匠户上工时﹐“每日绝早入局”﹐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很辛苦。其中有一部分人全家入局造作﹐他们多是原来被俘的工匠或被逼为工匠的俘虏。除了官府发给地盐粮和偶尔赏赐地衣物之外﹐没有其它收入﹐因而生活艰难﹐衣食不给﹐常常发生卖儿卖女的事情。
明朝初年,匠户制度和元朝差不多。人数也在十二三万左右。由于匠户在作访中要受到官吏地层层盘剥,工匠中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况。天顺十年﹐工匠逃亡多达三万八千余人。明政府一方面设法招抚﹐一方面将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可就是这样,也挡不住匠户们地逃亡行动。到了成化年间﹐明政府被迫下令:不愿出役的匠户可以折收银两,一般在六钱到九钱之间。交了银子。可以不用去当班。嘉靖四十一年﹐明政府加大了物资的采购量。各种物品对匠户的依赖程度有所减轻,因此便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但匠籍制度并没有取消。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物资市场采购量的加大,匠户对于朝廷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松弛。到了清初。商品经济更加发达,清政府从市场上采购物资倒比养一帮子匠户便宜的多。清顺治二年,大清政府宣布废除了匠籍制度。
吕决把酒碗往桌上一顿说道:“匠户?我记得在顺治初年匠籍制度不就废除了吗?”
文幼娘一低头,黄昏中也看不出她地表情,只听她幽幽地说道:“我们家那口子祖上是匠籍,后来是脱籍了的。四年前官府……官府……”
她说道这里时突然打住,抬起头泪眼朦胧的看向吕决。
“四年前官府怎样?”吕决站起身问道。
文幼娘向着吕决福了福,泪水涟涟的说道:“少爷。我知道你们是好人,可这件事不能说的,真的不能说。您要问话就问点别的吧。求您了!”说着,竟然双腿一曲跪在了地上。
这顿饭吕决再没有心思吃下去了。他连忙上前把这个菩萨的匠妇搀扶起来:“那二黑也是匠籍吗?”
不知道文幼娘是不想再说这个话题了还是真的不知道,只见她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我是这几天才认识他的。”
吕决心说不管你是否真地不知道,我一定要想办法试探出来。他又问道:“这个夏家营是不是除了官兵就全是工匠?”
文幼娘边擦眼泪边说道:“男人们都是。”
“那你知道这山上修建的是什么建筑物吗?”
“不知道。我那口子是匠人,我只是个外面种地的,根本就不让我们这种匠妇靠近那边的山脚。并且我家那口子也只是个石匠,从来没到里面去看过。”
吕决又问道:“马老爷是这里的管事”
文幼娘嗫喏道:“平时大家都管他叫马……马大人。”
“马大人?”
嘿嘿。这个地方越来越有意思了。穿越过来竟摊上这么档子事,想不发财都不行了。
吕决想了想问道:“你听说过这里出现过闹鬼的事情吗?”
文幼娘的脸上明显的掠过一丝惊恐:“闹鬼?山上的大房子闹鬼了?”
“我在问你呢!”吕决说道。
“哦!……这我可就不知道了,不过山上的大房子几个月前就停工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并且这两三个月来夏家营陆陆续续的来了十多个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什么的,不知道是不是和您说的闹鬼有关。”
“哦?”这下轮到吕决吃惊了,“那些出家人现在住在哪里?”
嘿嘿,同行倒是不少啊!看来有人遇到大麻烦了。
“大部分都走了,是被官兵压走的。还有几位才来不久的,也是和您一样每个人都单独住在一个小院里。您和小姐是外来人当中唯一不是出家人的一拨。”
吕决在房间里背着手来回踱着步,他突然扭头问道:“你为什么要回答我这写问题?”
文幼娘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问得一愣,她想了想才慢悠悠地说道:“因为……因为您要问。”
这算什么答案!不过自己的问题似乎也大有问题。
吕决刚要继续问下去,忽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他知道应该是二黑把狗窝建好了。他把话题一转说道:“幼娘啊,吃完饭我和小姐要到村里去转转,有可能回来的有点晚。你给准备两盏灯笼。”
这时二黑走进门来,只听他嘿嘿一笑说道:“听侯管家说公子和小姐是两位大法师,小的觉得您二位首先是两个大善人。头一回听说一条狗还要专门建所小房子的。”
乌杨丽娜刚才喝了半坛子从不说半句废话的文幼娘酿的米酒,又听了半天她和吕决的对话,知道文幼娘是个老实巴交的穷苦人出身。现在见到这个进门就拍马屁的家伙,竟然生出一股敌视心理来。她悠悠的说道:“是吗?一条真正的狗我会对它好的,不过要是条走狗可就不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