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河图 > 第165节 >

第165节

淳于越一愣。心说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虽然“孝”也是儒家思想地中心之一。但就这么直而接之地和“忠恕”联系在一起是不是有些牵强附会了?
“徐大人。下官……”淳于越满脸尴尬地嗫喏道。“……实在不知大人说地什么。”
乌杨丽娜站在那儿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声,满脸通红浑身抖横膈膜乱颤,差点把酒卣里的酒给洒出来。
该!乌杨丽娜乜斜着吕决心道。当方士都是个半吊子货,现在竟敢拿着不知从哪儿捡来地东西在人家当世大儒面前卖弄。人家说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现在是你不出丑谁出丑?
吕大神棍此时可没有下地狱的觉悟,只见他端着手里的酒樽哈哈一笑,又朝着两位公子和蒙大将军团团作了个揖说道:“淳于先生似乎过于谦虚了。既如此,学生就先说一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蒙大将军一手端着漆耳杯,一手捋着胡须沉吟道:“好一个抛砖引玉。徐大人这是在用典吗?此典出于何处?蒙某不敢说读书破万卷,却也不是蒙昧无知之辈,实在想不出这抛砖引玉的典故从何而来!”
吕决好一阵汗颜。妈妈的,老子也不知道这“抛砖引玉”是从哪儿来的。不过看起来八成不是秦以前的事情。蒙恬什么人物?从人家的祖父开始就是秦国重臣,一句话,人家是正宗地先秦世家!像这种世家子弟那书绝对不能读少了。蒙恬都不知道的典故,八成这“抛砖引玉”的故事还没生呢!
“哦……呵呵……他是这么回事……”吕大神棍一个哈哈把他那砖头玉石的事给混过去,又去忽悠他的“儒家精髓”:“徐某对儒家经义研读尚浅,但这不代表就没有自己的体会。某以为,忠者,即忠诚之意,而用在我等做臣子的身上。那就是忠于君事。忠于君王。再来说孝,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要想在自己老年时得到子孙们应有的孝敬与孝顺。那先就要孝敬孝顺自己地老人。那说到底,何为孝呢?某以为,顺者为孝
“把忠与孝两个字连结在一起考虑的话,那就是事君如事父,事父如事君。用一句直白的话来总结,可以说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吕决这通理论,如果放在汉代董仲舒给汉武帝进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他总结出那狗娘养的“三纲五常”理论以后,那简直就是无可辩驳的至理之言。但是现在不行,现在才是老赢家的大秦帝国刚开张营业不久,整个帝国内正是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凤头正劲的时候;而以眼前这位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呢,此时正在经历着总结、分化、孕育地时期,他们还没形成与国家大一统这个历史潮流相同步地理论。吕决的这番话实在是过于前了,前得连淳于越这个自以为是地当代儒都有点接受不了。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全都不得好死

“对徐大人的这种说法。下官觉的不妥。”果不其然。第一个跳出来反驳后世儒家“正统理论”的就是他这个当代正统儒家的代表:“徐大人说的虽然也是忠孝二字的内涵。但却过于偏颇了。我儒家但凡讲忠。必与恕一起。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谓忠恕。中心为忠;如心为恕……”
要讲到真正的儒学。吕大神棍知道己这个半瓶水都算不上的人绝对不是他淳于越的对手。甚至连人家淳于越说的那些所谓的经义之要义什么的绝大部分他根本都听不懂。他吕某刚才那通话并不是针对淳于越讲的。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就他那点水平想驳倒淳于大家?估计跟痴人说梦差不多。
淳于越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了至少小半个时辰。听的吕决是昏昏欲睡。等淳于越总算收口了。吕决起身揉了揉略带惺忪的双眼对上了两位公子:“不知两位公子对此有何高见?”
这才是他今天的真正目的。这淳于越已是死不悔改了。当然就凭吕决那么几句断章取义的假经义就会让淳于越改变观点的话。那他也不是淳于越了。可公子扶苏和胡亥却还正处于“孺子可教”的年龄段。教育好新一代年轻人才是今天吕大神棍的最终目的。要知道两位公子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思想大冲撞的年代。特别是扶苏。此时似乎还是内定的接班人。虽然政治上这会儿他还没有言权。但他可以观察。可以思考。什么样的制度和什么样的思想更有利于他将来的统治呢?李斯的那一套在“革命战争”年代似乎是一剂良药。以法治国可以让统治者最大限度的调度全国的人力物力去统一天下;可战争过去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和平年代”。此时李斯那套严厉到近乎苛刻的东西是否过时了呢?“忠君爱国”。“以孝治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否更加适合于这个庞大无比的封建统一国家呢?
“淳于老师。”公子扶苏说出的话让淳于越大跌眼镜----哦。不对!那时还没人戴眼镜。应该说大跌眼眶才对。“学生觉的徐福大人的观点似乎要好一些!”
舒坦呐----
吕决抚摸着他那再使劲挺也隆不起的肚皮。怎一个老怀甚慰了的!老子就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结果;老子知道它必须是这样一个结果。如果说不跳出来反驳自己就不是他淳于越的话。那不赞同自己的观点就不是扶苏了。
瞧人家扶苏的回答方式是多么委婉。问题是咱吕某人提的。人家却朝他的老师回答。既不驳了老师的面子。还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觉的徐福大人的观点似乎要好一些……
“似乎”两字用的是那样的贴切。如果要打分的话。吕决会直接给扶苏的回答打个满分。
在恭送客人出门时。吕决又凑到公子扶苏耳边嘀咕了句什么。扶苏眉头一皱。扭头对跟在不远处的胡亥喊道:“十八。到某近前来!”
胡亥在嬴政的诸公子当中排行第十八。这一晚上了他都没听到长兄的训斥。还以为今天可以过关了呢。正躲在后面庆幸时。突然听到前面这一声怒喝。不由的他冷汗都流了出来。
“胡亥敬聆兄长教诲!”
看着胡亥那小脸煞白浑身颤抖的样子。吕决都有些不忍了。差点就开口为他求情。不过转眼一想还是没张口。这小王八蛋别看这会儿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可如果不让扶苏狠狠教训他一顿。说不定明天一早他就会把这间徐氏饭庄给夷为平的。
“……某近段时间一直在协助蒙恬大将军戍边。可这刚一回来就听到了你的一些丰功伟绩。是否某不再咸阳就无人敢管你了……”
训斥完胡亥。扶苏一抬头正好看到畏畏缩缩正准备往别人身后躲避的赵高。似乎怒气比刚才更盛了。
“赵高!给某滚过来!”
吕决一阵大感其慨。要说胡亥虽然也是贵为公子。但怎么的也是他扶苏的亲弟弟。在这封建礼教盛行的年月里。“嫡长子”是除了父亲外在家里权利最大的。同时也负有管教其他兄弟姐妹的职责。也就是说今天扶苏再怎样教训胡亥。那都是天经的义的事情。可赵高是谁?虽然只是个宦官。却又是始皇帝嬴政的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秩比虽不算高。权力可是大大的。就这样一位朝中的实权人物竟让扶苏像龟孙子一样呼来喝去。这说明什么?说明扶苏这位嫡长子不光在他的兄弟姐妹当中威望最高。即便是在众朝臣的心目里也是叫的当当响的啊!
“……父皇让你来做十八的老师。不光是看重你有断狱之能。还看重你做事稳健。可你是怎样教导十八的?要知道你的职责不光是要教他律法和断狱。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做人懂吗?”
吕决不由的在心里给扶苏鼓起掌来。实在没看出。这位公子扶苏竟还有当教育家的潜质。
训斥完胡亥两师徒。众人蹬车的蹬车上马的上马准备离去。这时蒙恬却走到吕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话:“很好。你很好!”说完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后起身上马“”离去。
妈妈的!什么意思。什么叫“很好你很好”?难道这老小子看出了老子的不良动机?看来这位“执一槊横扫六国的大将军”那脑袋瓜还真不是盖了的!
靠!吕大神棍朝蒙大将军消失的方向狠狠的甩了个“红中”。你脑袋瓜聪明又能怎样?还不是落了个不的好死的下场!
咦----
等等!
好像今天晚上这几位没一个落的好死下场哎?
淳于越死的最早。是让嬴政活埋了的;
扶苏让胡亥的一封假诏书给骗了个服毒自尽;
胡亥好像是让赵高给宰了的;
而赵高这位玩过“指鹿为马”的假男人呢?又让扶苏的长子子婴给一刀砍了;
最后就是这位自以为聪明绝顶的蒙大将军。虽然最后冤枉的喊出了:“我何罪之有。无过而死乎?”但他再怎么觉的冤。也和他最为欣赏的扶苏一样落了个服毒自杀的下场。
妈拉个后腿的。老子今天都邀请了些什么人啊!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一章 骊山陵墓(一)

一路宽宽的驰道出咸阳城正南门直直的延伸出去,过渭水后一下子撞在了一处正在修建的庞大建筑群上。这处建筑群就是那直到被楚霸王项羽一把火烧光时都没完全建成的阿房宫。阿房宫不可能给驰道让路,于是这驰道便在宫门外折而向东,沿着渭水南岸一直向那遥远的东方天际蜿蜒而去。
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o9年)正月十八,渭水两岸下了这个冬天来的最后一场雪。就在这天的清晨,皇帝陛下的仪仗出咸阳南门,过渭水,在阿房宫门口稍事休整,然后转而东向而去。
始皇帝的车驾却不在队伍当中!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有人在代天子巡守。就是说某件事本来皇帝陛下要亲自去的,但又因为别的事走不开,于是就委派最亲信的臣子带着他的仪仗代替前往。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表明了皇帝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二是说这位代天子巡守者所说的话完全可以代表皇帝的意志。
这支没有皇帝车驾的仪仗后面紧跟着一辆样式古怪却装饰非常华丽的车,并且整个队伍当中除了前面开道的十八辆战车外也就只有这一驾马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