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活人禁地 > 第224节 >

第224节

想到了鲜血的供给,九隆猛然间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自己与其他石衍的不同之处只有两点,其一,是自己乃是在仙鬼面的魔力下产生了异变,而其他石衍的变异则是出于魇魄石的原因。其二,就是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饮用过长生池中的血水,除自己之外,全国子民都是靠着这一池血水生存的。
如今全城上下人人身患重症,唯有自己毫无异常,那也就是说,问题应该就出在上述两点区别之中。如果不是魇魄石发生了什么特殊变故,那么症结就一定是出自长生池内的血水上了。
想通了这一节,九隆急忙率领那日松等四人返回地宫,快步来到长生池畔,想看看池中血水是否有什么异常。
然而就在他们走到池旁的那一刹,眼前的景象却令五人立时倒抽一口凉气,谁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长生池中的血水居然一滴不剩,摆在他们眼前的,就只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红色深坑。几个人莫名其妙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无法解释这原本源源不断的地下泉水为何突然断流了?
九隆知道必有大事发生,他也来不及仔细推敲,赶忙纵身跳进坑中,用手在血池的坑壁上抹了一把,发觉粘在手上的血水还湿漉漉的没有全干,看来这泉水断流也就是不久之前刚刚发生的。
随即他又伸手在鼻前一嗅,感觉鲜血的味道中还含有另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味道他非常熟悉,许多年前,他曾发现此物与魇魄石及石衍有相克之效,换句话说,这也是唯一能让石衍感到痛苦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的名字,叫做桉。
一闻到桉叶的气味,九隆顿如醍醐灌顶,立即想通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有人在池水之中混入了大量的桉叶汁,城中百姓服之入体,自然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影响。而这种对石衍具有极大伤害的桉叶汁竟被毫不知情的百姓们误食了一月有余,如此一来,饮用之人必然会产生出各种不良的反应。
这桉叶汁到底是何人注入血水之中?而原本满满一池的血水,如今又跑到哪里去了?
正苦思之际,猛然间听到头顶上传来阵阵嘈杂,侧耳细听,其间居然还夹杂着啼哭喊叫之声,并不时伴有金铁交击的响动。
九隆知道城中发生了极大的变故,事发突然,他不及做出详细的准备,又急忙率领着那日松等四人返回到了地面之上。
刚一走出地宫的大门,九隆就立即闻到了一股血腥之气,放眼望去,满城都是身披铠甲的士兵,见人便砍,逢人就杀。并且这些军士皆是红目獠牙,居然整只部队都是由石衍组成的。
此时城中早已乱作一团,哭声大作,杀声震天。九隆治下的子民虽是石衍,但却从来没饮用过一口人血,并不似正常的石衍那般暴戾凶残。况且如今这些人误饮桉汁入体,情况就等同于普通人身中慢性剧毒一样,别说抵抗了,就连奔逃躲避都是勉力而为,根本就无法与这些天降的奇兵相抗衡。
但九隆毕竟是身经百战之人,一见这个阵势,他立即就想通了敌人的整套阴谋。对方是先在后山杀死了所有饲兽官,这才肆无忌惮地往泉水中注入桉汁。待城中百姓全部中毒之后,便大张旗鼓地举兵入城,开始屠杀全城的百姓。
对方的计谋既已得逞,为何还要截断水流使长生池彻底干涸?是一种挑衅或者示威吗?不对,截断地下水流的工程相当庞大,绝不会因为示威而做出这样大的动作,这其中必有深意,估计与此次偷袭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想到偷袭,九隆心中突然有一念闪过,他赶忙将那日松拉到了跟前,并嘱咐他说,那长生池底的水路直通外界,对方断水的原因八成是要从那里潜入地宫,这是两面夹击之计,绝对不能让对方得手。你速速率领部分守城的兵将前去阻挡,倘若确实拦不住对方,那就将魙齿取出,带着魙齿逃命去吧。
那日松虽不愿让九隆留在此地犯险御敌,但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他也没有时间去耐心劝阻,只得躬身领命,率领着三千名士兵,和两千多名尚能活动的普通居民,纷纷往地宫之中涌了进去。
这一边,九隆带领着另外三名重臣也加入了战团。城中的百姓本已毫无斗志,但如今忽见天帝亲自率众抗敌,一些有血性的立时就变得亢奋了起来,尽管力量大不如前,却也嘶喊咆哮着冲杀迎敌,战局也因此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若是换做以前,纵然没有这些子民的帮助,九隆也不惧这些外来的偷袭者。即便不敢说轻而易举地将其全歼,但迎敌之际也是游刃有余,毕竟他此前的力量不是一般石衍所能比拟的,以一当百绝对不是妄自夸大。
然而自从他拔去口中的牙齿之后,他的能力就一下子降至了谷底。多年来所积累的能量仅剩下不到一成,如今突然面临这样的窘境,九隆心中也不免生出了一丝懊悔之意。原本是为天下人着想,却不想这份善心竟变成了导致他亡国的主要因素,难道这种善良其实从始至终都是错误的?
正胡思乱想着,忽然眼前人影连晃,又有数名百姓倒了下去。环顾四周,己方的兵将正在节节败退,而他自己所在的位置也渐渐地被那些穷凶极恶的妖人所包围,再这样下去,恐怕今日真要一命呜呼了。
本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生死,却没想到临死之际他又感到心有不甘。他不想死的原因倒并不是因为他畏惧死亡,而是他心中总有一个阴影在告诉自己,一定要报仇,一定要报仇如果就这样死了,就再也无法报仇雪恨了。
眼见大势已去,九隆也不得不去考虑保命之法。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忙交代身边的三位重臣分兵诱开敌人,而他自己则退到了一处角落之中,脱下身上的龙袍,扯下自己的胡须,将身上脸上都涂满了血污。随后便悄悄地潜回了地宫之中,想看看那日松这边有没有什么转机。
就在他走到自己所居住的墓室门前时,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说话。
只听那日松的声音说道:“王上,微臣拿着此物恐会有失,还是由您亲自保管吧。”
另一人答道:“也好,免得让你担惊受怕。”
九隆不知此人是谁,那日松为何会叫他王上?于是他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颇为好奇地屋内面眯眼张望。
只见墓室之中有两人相对而立,一个是满身血迹的那日松,另一个则身穿红蟒大袍,额下三缕长须,手中托着那个装有魙齿的魔盒。
一见到这人的相貌,九隆立时就出了一身的冷汗。心道,这不正是我自己的样子吗?
◇◇◇◇◇◇◇◇◇◇◇◇◇◇◇◇◇◇◇◇◇◇◇◇◇◇◇◇◇◇◇◇好吧,一连几天,三次食言,我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写书这种事情其实挺有意思,情节发展到了一定地步,并不是作者想左右就能左右的,只能任由其自行发展,而偷工减料这种事情,又是我写作以来最为不齿的做法。
能解开西域迷都之谜的重要环节都在最近这几千字里面,因此更加不能随意删减,对此,我深表歉意,也对我此前的估计不足表示惭愧。
字数的关系,我不能说太多了,以免上升到4千字让大家多破费一份钱。
再次表示歉意,下章必定完结九隆部分,呵呵。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四十二章 受死
第二百四十二章受死
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活生生地站在那里,无论是谁都会感到惊愕异常,并且周身都麻酥酥地极不自在况且眼前之人无论是相貌还是着装,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谈举止,都将九隆模仿得惟妙惟肖,看来此人绝非临时作伪,而是早有预谋的易容诡计,如若不然,他怎能连这种特殊的龙袍都事先准备好了?
此时此刻,九隆心中慌乱之极,尽管他意识到幻化成自己的这个人很有可能也是具有变身能力的石衍,但一时之间他却猜不出此人的真实身份。按道理来说,这世上应该只有四名变身石衍,就是终日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四位重臣。因为这种石衍的形成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仙鬼面的辅助。
普通石衍在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将仙鬼面戴在脸上,便会激发出其更大的潜能。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力继续提高,并再次使用仙鬼面去激发潜能,就还会有更深层次的异变,从而具有更为强大的特殊能力。
不过在神国建立以后,九隆便明令禁止国内的子民饮用人血,因此石衍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换句话说,就是如今城中子民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了地步,如果依然只饮用兽血维持生命,便很难再有大的提升。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那日松等人的能力也只提升到了幻化外形的层面上,多年以来,始终没有获得更大的进展。
如今忽然见到一个与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人,九隆立即想到这肯定是一个能够幻化外形的特殊石衍。可是那日松明明就在这里站着,而另外三人也留在地面上阻挡敌兵没有下来,四名变身石衍都被排除在外,那么……面前之人到底是谁?他这种特殊的能力又是如何获得的?
在此之前,九隆曾经对于这些人的身份做出过判断。从对方能准确找到泉眼的位置,以及非常清楚地下泉水的具体用途这一点来看,率兵之人极有可能就是慧灵。况且除了本国以外,世上再也没有其他的石衍存在,而慧灵的手里却拥有魇魄魔石,倘若他利用此物来制造军队的话,那么今日来攻城的众多石衍也就算是找到出处了。
然而当九隆亲眼看到一个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时,他又立即推翻了此前的推断,毕竟慧灵从未与仙鬼面有过接触,甚至连仙鬼面的样子都没有见过,他又如何能使人变成可以幻化外形的石衍呢?难道说,这世上还有另外一张甚至更多张仙鬼面不成?
眼看着假九隆已将装有魙齿的魔盒揣进了自己的怀里,九隆顿时急的满身大汗。此物能主导石衍一族的兴衰存亡,若是落进了外人的手里,岂不是连最后的命门也被对方给抓住了?
情急之下,九隆顾不得再详细推敲,他赶忙踏上一步要闯进屋内,趁着以二敌一的机会,先将对方毙于此地,待夺回魙齿之后,再考虑应该如何退敌。
可还没等他做出动作,忽然间就听身后传来一阵嘈杂之声,像是数千块巨石同时落下,其间又夹杂着一种极为诡异的沉重喘息之声。
九隆闻声急忙回头观瞧,借着晃动的火光,他看到一群彪形大汉正向自己的位置缓缓走来。这些人的身高甚是惊人,几乎比普通人高出一倍有余,并且身材魁梧至极,仅手臂的围度就将近等同于正常人的腰围,如此魁伟凶悍之人,九隆此生还是头一次遇到。
待那些人再走近一些,九隆发现这些大汉的身上全都穿着精良的铠甲,铠甲的造型与攻入城内的妖兵完全相同。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这些人的手中全都拿着一种类似于刺锤般的巨型兵器,而且每个人的身上都是血迹斑斑,显然刚刚经历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而最终的结果,也明显是这群人大获全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