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活人禁地 > 第300节 >

第300节

是以她在翻译之前就下定决心,无论古卷中的内容到底写了些什么,都不能把真实的文本译给孙悟。反正除她本人之外也没人识得这种古代彝文,想办法哄骗孙悟自是易如反掌的一桩小事。
然而,当季玟慧正式开始进行翻译工作以后,她对卷中的记载越来越是感到震惊,同时也深深地被文中的叙述所吸引住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多数古墓中都可以找到墓主平生的记载和描述。或以文字的形式记在纸上,或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在墙上。这并非仅限于位高权重的王侯之辈才有的习惯。即便是普通百姓,只要能有一处埋骨之所,就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一同带进墓穴之中。
这也许是古人对于生命留恋的一种体现,更是许多自命不凡之人向上天彰显功绩的一种手段。还有一些人,是想把自己一生的故事也带去阴间,即便是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也能从笔记之中寻找到前世不解的情结。无论是欢喜的还是忧愁的,是璀璨的还是灰暗的。都舍不得将其彻底忘掉。生生世世都留在记忆之中永远珍藏。
将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许多古人都在暮年之际有过此举——记住哦!血妖女王杞澜如是,血妖的鼻祖九隆如是,当然,此地的主人慧灵王也没有例外。
那本古卷。正是慧灵亲手写下的绝笔遗书,是他留给后人瞻仰的唯一文献。
文字的开篇部分基本可以避过不提,其记载的内容与杞澜所撰写的《澜心叙》大抵相同。都是描写杞澜和慧灵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的具体经过,以及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于慧灵年轻时与哀牢王柳貌等人的恩怨纠葛,文中也有着详细的记载。不过我们对于此事已大致了解,就没必要再在这里重复赘述了。
让季玟慧感到震惊的第一件事,是出自笔记中间部分的一段记述。
当时慧灵和杞澜一路寻找《镇魂谱》的下落,但历时多年也不见端倪,慧灵渐感心灰意懒。就打算放弃寻找奇书一事,找个地方和自己的妻子安顿下来,无忧无虑的过上一生也未尝不可。
如果事情按照这样发展,那么后续的许多事情就不会发生,甚至我们这群人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转折。但毕竟世上自古就有机缘巧合这一说法,该发生的事情终究一定会发生。即便想躲也是躲不掉的。
就在慧灵夫妇准备不日南下返乡的当口,一天慧灵外出打猎,偶然间在密林之中遇到了一个奇怪的老者。慧灵本不欲和不识之人多打交道,便头也不抬地径往前走。可就在二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那老者忽地一把拉住慧灵的手腕,盯着慧灵瞄目而视。
只见那老者生有一副惊奇的骨骼,身短臂长,头大足小,五官也是长得丑陋之极。那老者问慧灵道:“你明明身着汉人的衣服,为何颈上却戴着彝人的饰物?”
慧灵见老者识得自己颈上之物,便客气地问道:“老丈何以识得此物?莫非知晓此物的来历不成?”
老者笑曰:“如何不识?此物乃是哀牢国的王族佩饰,非寻常百姓所能佩戴。你既然颈上戴有此物,想必和哀牢王族有些渊源吧?”
自行走江湖以来,慧灵还是第一次遇到认识这个饰物的人,离乡多日的他不免生出一份亲切之感,也就忍不住要和那老者多说几句。他将自己的身份毫无掩饰地说了出来,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名字叫做布哲,在远处等着他回去的妻子本名安布伦,慧灵和杞澜乃是他们各自起的汉人名字。
那老者顿时表现得颇为亲切,也告诉慧灵自己叫做普兹阿萨,乃是哀牢国的一名子民。他因事出有因而流离至此,正是因为看到了慧灵脖子上的特殊挂饰,这才忍不住将其叫住详问端的。
闻听此言,慧灵对那老者又亲近了几分,赶忙拉着老者坐在树下攀谈起来。
要知道,哀牢古国地处西南蛮夷之地,极少有人来中原走动。出外多年,慧灵第一次遇到本族之人,正所谓触景生情,触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够在这么遥远的地方遇到亲人,又岂能只是寒暄几句就各走各路呢?
二人越聊越是投机,小到民俗风土,大到国事政治,两个人的看法总能极为默契地取得一致,当真是相识恨晚,一见如故。话到酣处,慧灵把自己背井离乡的真实原因也讲了出来,他对于哀牢国当政者的不满,对国家的堪忧,以及自己的打算,全都一股脑地讲给了对方。
普兹阿萨越听脸上的表情就越是凝重,一再追问与哀牢国有关的具体细节。慧灵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还要加上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听慧灵将哀牢的现状讲完之后,老者捻着胡须闭唇不语。想了良久,他才眼含深意地问道:“孩子,你仔细看看老夫,和常人是否有何不同?”
慧灵不敢直说那老者生得丑陋,只得搪塞道:“老丈骨骼惊奇,面似仙猿,一看便知是世外高人。”
普兹阿萨哈哈大笑,摇头说你这孩子口不对心,心里明明觉得我丑,却偏要拣些好听的话说。随后他告诉慧灵,自己天生就是这般奇丑无比,身体发肤乃父母所赐,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他所说的不同之处,并不是指相貌上的这些缺点,而是在他口中的两颗獠牙。
慧灵见此人生性豁达,也就不再过多客套,直截了当地问道:“我方才就注意到老丈口中的牙齿又长又尖,好似猛兽的獠牙一般,莫非这对牙齿另有玄妙?”
普兹阿萨微微一笑,缓缓地道出一番话来。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所知晓的全部事情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慧灵,无论是《镇魂谱》,仙鬼面,还是魘魄石,丝毫没有半点保留,直把慧灵听得瞠目结舌。
普兹阿萨还告诉慧灵,如今九隆王就在此地向北数百里的群山之中,他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国中之人无一不是像他那样的嗜血妖人。
普兹说他原本因罪孽深重而想要自绝,但始终担心九隆一族会为害人间,这才留守在此地暗中监视。他现在就住在当初给自己挖好的坟墓之中,假如有一天九隆一族彻底灭亡,他便可以了无牵挂地撒手西去了。
听完普兹的一席话,慧灵唏嘘不已地感慨良久。他虽然对于《镇魂谱》一书有些了解,却万万没想到在许多年前,居然还有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离奇经过。更加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祖先九隆王竟然时至今日还尚在人间,而坐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辅佐九隆多年的开国元老。
《镇魂谱》一书果真比想象中的还要神奇,倘若自己能从中获得这种特殊的能力,自己的大计必能成功,哀牢的国运也将就此得到转变。
想到此处,慧灵开始乞求普兹,求他将《镇魂谱》的下落告知于他,自己要利用这本奇书来拯救哀牢。
普兹言道,《镇魂谱》现在就在他的身上,但光有这本书是没有用的,需要通过魘魄石的魔力才能获得神力,而他的手中恰恰缺少的就是此物。况且在接近魇魄石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如若不然,会因为无法抵御魘魄石的魔力而丧失人性,继而变成一只等级最低的嗜血石衍。
随后他解释说,之所以他会告诉慧灵这么多秘密,其本意就是打算辅佐慧灵,让他也效仿九隆的做法,创建一个新的国度。这样一来,便可以制约九隆一族,乃至于将其一举歼灭。如今哀牢归附中原已成定局,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就说明国中的子民大部分都是赞同此举的。哀牢王国人心已散,即便强行将柳貌等人全部杀死,也无法改变民众的心意,反而会适得其反遭到抵抗。与其牛不喝水强按头,倒不如另立山门,重建新都。
慧灵觉得普兹的话也不无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准备按照他的意思闯一片天地。
随后慧灵跪拜普兹阿萨为老师,并在普兹的要求下发誓绝不对任何人透露有关他的半点消息,包括慧灵的结发妻子杞澜。
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二人商量出了一套具体方案,当日就开始各自实施——
记住哦!
第三百二十九 取书
—— 记住哦!
慧灵独自一人回到暂住地,杞澜正在那里等他././——记住哦!他对杞澜说,今天他在打猎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感觉那里很不对劲,想叫上杞澜再去看看。
杞澜是个很贤惠的妻子,丈夫想要做的事情她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于是她当即打点行装随慧灵出发,往西北方向一路行去。
行路途中,地上或树上总会不时出现一些提示标记,这些标记不甚显眼,杞澜自是不会注意,但这却是慧灵和普兹阿萨事先商量好的。凭着这种记号,慧灵可以逐步寻找到普兹的住地,也就是那个普兹给自己挖好的埋骨之所。
约莫走了两个时辰,二人来到了一个群山中的隐蔽所在。杞澜不解,问慧灵打猎为何会走到这般偏僻的地方来。慧灵早已想好了对答之法,他说他为了追一只獐子而跑出好远,后来在距离此地不远的地方忽心有所感,觉得这里有什么事物在对他召唤。于是他便凭着感觉寻觅而来,果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
杞澜天生质朴纯真,心机甚浅,从没想过自己的丈夫会欺骗自己。况且她自离家以来就始终将慧灵当做唯一的亲人,因此对慧灵的话绝不会抱有半点猜疑。
二人在山坳里面转了半晌,最终走到了一个三四丈见方的空地之中。别看此处被群山怪石包裹其中,但景色却是美妙之极。青竹翠柳,碧草齐膝,清泉流淌,鸟语花香,真的好似仙境一般。让人看在眼中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位于空地的西北角上,立有一块无字的墓碑。墓碑后面便是一块厚重的石板,已严丝合缝地紧紧盖死。
慧灵言道,他觉得这奇墓之中必有蹊跷,定要将其打开一探究竟。杞澜虽觉此举不甚妥当,但她也清楚慧灵对于那本奇书的执着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过多的劝阻反而会让慧灵感到不快,所以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当时的慧灵还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能使出的力气相当有限。那石板旁留出的缝隙仅仅只有一指的宽度,要凭双手撬起这块厚重的石板,恐怕要比登天还难。
夫妻两个搓绳结索。又砍了几十根坚硬的木棍用来支撑。随后便开始设法打开墓穴的石门。二人一连试了七八种方法,歇歇停停,直至日落西山,这才终于将盖住墓穴的石板撬了开来。
石板下露出来的是一排楼梯,慧灵迫不及待地向下走去——记住哦!杞澜则胆战心惊地跟在后面。走不多远,一个仅有一人来高的墓室就出现在眼前。只见那墓室说方不方,说圆不圆,到处都留有挖掘的痕迹,很明显是在仓促之中构建而成的,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修饰。
在墓室正中,一张由夯土砸实,再用碎石铺平的墓床就停在那里,床上空荡荡的并无一物。墓床旁边还有一张简易的石桌。石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和一个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