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昆仑之新疆秘符 > 第25节 >

第25节


  “不行!”张教授反对,“你怎么知道墓室里不会再有别的机关了?这次是你们幸运,要是再有什么机关,这么冒冒失失地,出了事怎么办?”
  虽说张教授声色俱厉地数落着自己,楚风却觉得很温暖,因为他知道,这是人家真心地关心自己等人的安危。为了这份出自真心的关怀,他也得诚心认错。
  大家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那毒烟散尽了没有。
  此次考察队没有想到会遇上带机关的墓葬,所以没有带测量毒气的装备,只好用笨办法,等!
  不过,这毒烟的出现,也更进一步证实了楚风的判断,这墓主人一定是汉族人,而且是盗墓成风的南北朝时期人。只有这个时期的人,因为盗墓之风盛行,对自己死后的墓葬很不放心,通常都会布置几个机关,以防盗墓贼光顾。在以前发掘的西域少数民族的墓葬中,这类机关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为了检测宿营地的空气质量,大家只好从村里牵来一条土狗。
  在把土狗放进去很长一段时间,那条狗都活蹦乱跳之后,张教授才同意众人回到营区。

主墓室被打开(3)
  即便这样楚风还是不放心,他交代凌宁推着凌教授等在原地,自己跟着众人回到营区。呆了一阵,确实没感觉到任何异样后,才又跑过去,把凌教授接了回来。
  凌教授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自终一言不发,凌宁也出奇地没有与他唱反调,楚风就知道不对劲了。
  “教授!您,您生气了?”楚风小心翼翼地问。
  凌教授还是不说话。
  这下,楚风可以肯定,教授生气了,气得还不轻。
  他连忙承认错误,保证下次再也不这么轻率了。好话说了一箩筐,凌教授的脸上才绷得不是很紧了:“楚风啊,我一直以为你为人很稳重,所以才放心把自己的课题交给你,还把宝贝侄孙女也交给了你,可你呢?这样冒冒失失!这要是出了事,后果不堪设想啊!”老头子痛心疾首的样子看得楚风自责不已。
  “老师,您放心,我知道错了,下次一定小心再小心,哦不,没有下次了!”楚风就差拍胸脯保证。
  “叔爷爷,这次不怪人家,是我自己悄悄跟进去的。”凌宁知道,其实与其说凌教授是在气楚风,倒不如说是在生她的气。她不承认错误,这一关怎么都过不去。
  果然,她一说自己错了,并保证以后不再任性,听楚风的话,不再私下行动等等之类的,凌教授的脸色才渐渐缓了过来。
  楚风送了凌教授爷孙两回去之后,就来到墓穴甬道跟前,桑布正在用绳子牵着那条狗,准备让它再次充当一下先锋。可那条狗死活不听话,就是不愿意进入甬道。
  “桑布队长,这不是个办法,也许这墓穴里的毒烟还没有散尽,这畜生也知道,所以才不愿意进去。”楚风上前制止。
  桑布也知道墓穴里通风不好,毒烟要散尽没那么容易,可眼睁睁见到墓室已经打开,却无法进去的感觉真如猫爪挠心。此时听楚风一劝,知道心急不得,就把狗交给了带它来的村民,通知在场的人,封锁现场,明天再探墓室。
  第二天,那条狗痛痛快快地就下去了,等它出来,没见有什么异状,桑布带着两名考古队员也跟着进去。很快,传来下边一切正常的讯息。
  这次,楚风是被严重警告,不得踏入墓穴一步,警告者为张教授,同时被警告的还有凌宁小姑娘。
  桑布带人来到主墓室外,看见那扇门已经打开约有30厘米宽的一个豁口,他拿手电往里照了照,漆黑的一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那墓室中央有一团浓浓的黑雾。在手电强光地照射下也看不清楚黑雾中到底有什么。不仅如此,在那光圈稍暗淡一点的地方,那黑雾似乎有生命似的,好像一个狰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地就要扑过来。
  定了定神,桑布把门拉得更开了一些,感觉一股阴风扑面而来,桑布禁不住后退了一步。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他的右侧一个箭步窜了过去。桑布一惊,手电光立马照了过去,随即松了口气,是楚风!
  “不是说不让你来吗!怎么进来的?”桑布禁不住小声埋怨一句。
  楚风没做声,眼睛紧紧地盯住那墓室的中央。桑布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一张似笑非笑地脸正直面着他们两个呢!

大昆仑之新疆秘符1 第七章 大漠枪声
鄯善王印(1)
  “为什么鄯善王印代表的是楼兰国王的身份呢?”
  “在汉文文献中明确记载,楼兰国于公元前77年更名鄯善国后迁都于泥城。《魏书-西域传》里也说‘鄯善国,都于泥城,古楼兰国也’。现在,史学界对此还是有两种观点,坚持原则的一部分史学家们只承认公元前77年以前的为楼兰国,其后的为鄯善国。而大部分人为了称呼方便,一律称其为楼兰,只是公元前77年后中原王朝对其统治者的册封,正式称呼是鄯善王!”
  楚风给凌宁解释清楚了她心中的疑问,自己心中的疑问却无从解起。他本来寄希望于在主墓室里找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证据,可主墓室里他们只找到一具精美的彩棺。令人奇怪的是这具彩棺是直立着的,而且棺盖并没有合上,戴着一张碧玉面具的墓主人正直挺挺地站着,一开始还真的把楚风和桑布吓得够戗。
  等惊魂稍定,这二人便开始仔细寻找随葬品。可任凭两人如何搜寻,就只在棺内找到了一枚刻着“鄯善王印”四个汉字的金印。
  除此之外,这具彩棺保存得非常完好,它无论从规格、做工还是色彩上都可以说是西域地区考古发现的彩棺之最。棺中成年男子的尸骨裹在层层织锦和丝绸中,却没有只言片语标明男子身份。那枚金印只能证实墓主人是楼兰王,却不能证实他是谁。
  如果他是真达,那么当年他的父王比龙为什么要跑?跑的时候为什么不带上他?真达又知不知道自己父亲拼命保守的那个楼兰国的国家机密呢?这些疑问,楚风本来都想在主墓室里获得解答,结果全泡汤了!
  还有一件事让他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上个世纪初,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在到达楼兰地区时发现了大量文字资料,木椟、木简、皮革文书多得数不清,就好像在楼兰国,人人都会识字、都藏书一般,甚至在马厩里,他们都找到了各种材料的文书。可今天,在这已被证明的楼兰王的陵墓里,怎会找不到片纸文字呢?
  难道在左墓室当中?看来这个疑问他暂时是得不到答案了。由于此次墓葬考古发掘成绩斐然,上级领导知道之后,决定加大发掘力度,把墓室上面压着的沙土丘整个搬开。工地上出现了热火朝天的上百坎土曼(新疆铁锨)齐扬的工作景象,墓穴却进不去了。因为考古工作组从各方面综合因素考虑,此时最好把那个坑洞封住,等从上而下把沙土搬开后,再全面考察这处墓葬。
  楚风只好再一次仔仔细细地查看从右耳室中挖掘出的随葬品。
  存放随葬品的帐篷一直有武警执勤,楚风走进去时,工作人员正在对这些东西进行登记造册,张教授也在。
  这里已经有了一个青铜鼎,一个玉玦,两个彩釉陶罐,四小捆黄色丝绸——在墓道里太昏暗,考古队员把它看成黑色的了。还有一些木制的碗、汤匙、筷子,全都刷过彩漆,可惜已经掉得差不多了,看不出原貌。还有大量铜制的盘子、茶壶、酒具等,除此之外,就是大量让人不明用途的尖头“标签”,方头的一边有孔,边缘下凹,可能用于穿线,做成甲胄的鳞片。

鄯善王印(2)
  楚风拿起一小捆丝绸看了看,这丝绸已经被测量过,贴上了考古工作特有的标签,上面写着这捆丝绸为黄色,宽50厘米,长10米,这个宽度说明它的生产年代应该在后汉时期之后,晋代至公元6世纪左右,这个时期的丝绸标准宽度就是50厘米,到了隋唐时期,这个标准宽度有所扩大,敦煌出土的丝帛画就证明了这一点。楚风对自己的判断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张教授早就看见他进来了,此时见他手持丝绸,面带微笑,哪还不知道他心里想着什么。
  “楚风啊,你的设想我与凌教授和几个老专家讨论过了,我个人还是同意你的看法的,不过,还是有不同意见啊!”
  楚风听了微微一哂,他既不争名,又何必非要人家认可自己,没成想,此行居然能发现这么重要的墓葬。他知道,那些老头子只怕眼睛都要羡慕得红了。现在无论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观点,都会有人反对。当然,有些人不是因为反对而反对,考古活动没有进行到最后一步,一切都有可能。
  倒是张教授手里的两样东西引起了他的兴趣,一个是墓主人脸上覆盖着的那张碧玉面具,另一个是一串白玉手链。面具他看到过,这手链倒是有些特别:“这个是?!”
  “哦!这是在墓主人腰际发现的,除了那枚已经送往乌鲁木齐的金印,彩棺里的随葬品就只有这个了。”张教授举着那串白玉手链递到楚风眼前,“这七颗玉珠本来是散着的,棺中珠子底下压着有腐朽的麻绳,看来原本是用麻绳穿的。只是这些玉珠有些奇怪。”
  楚风接过这串临时用尼龙绳穿起来的手链细看,这些玉珠真是古怪,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玉珠。因为它们全都是圆柱形的,而且长短不一,从1.5厘米到3.5厘米不等,这么一串手链还真是奇怪。
  直觉告诉楚风,这串手链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能被墓主人特意带到棺里的东西,怎样也得有跟那枚金印相等的地位吧,但他左看右看,一时也看不出端倪,也许这是楼兰国特有的手链制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