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昆仑之新疆秘符 > 第89节 >

第89节

  通过了那个诡异山谷,大齐知道离那照片上的地方不远了。布黑巴依在的时候,不止一次地给他说过路线,顺利通过那个山谷,接下来会有一道由一些巨大石块堆成的围墙,围墙后边再走个几公里就到了那巨大建筑遗址所在地。
  大齐跟队友们对了一下方向,觉得没有走错。阿尔泰山区的冰川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在这里,最低的冰川末端海拔不过2400米。因此在夏天,这个地方的人可以感受到赤脚走在冰川上的感觉——尽管走在冰上很冷,但只要阳光明媚,在冰上走几分钟是完全没问题的。
  尤其是山下天气炎热,刚刚上来的人身上还被那种燥热包围着,一下子置身于巨大的冰川上,这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很快,大家便来到了对面冰川的冰舌末端。山里昼夜温差大,大家早上出门时都会加件外套,到了中午就只着夏装了。刚才被那不透气的雨衣闷得一身臭汗的众人一下子来到这雪白的冰川上,顿时神气好多!
  凌宁骑在老马背上,身上只穿了短袖。老马晃晃悠悠地走着,似乎脚下的冰对它完全没有影响,凌宁就不同了。毕竟只穿了夏装,这冰川上寒风飕飕,刚开始觉得很爽,一会儿之后就觉得冷了。就在她快要打第一个喷嚏之时,楚风已经把一件外套甩上了马背:“赶紧加衣裳,一会该着凉了!”
  凌宁把那件还带着楚风体温的男式外套裹在了自己身上,心里暖暖的,顿时觉得瞧什么都顺眼。今天天气热,这太阳威力还挺大,冰川上寒风虽厉害,但人在运动中一件外套足以抵挡。凌宁老是待在马背上反倒更冷,便跳下马背自己走。
  本来7月初的太阳就是最毒辣的,这冰川上紫外线又强,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凌宁的小脸就红扑扑的了。
  这一片冰川本就不大,再加上这儿的海拔不太高,大家没费什么事就翻过了这道山坡,来到了山的另一边。
  翻过山的路一下子变得异常崎岖,不远处又是一片森林,与眼前的青草、野花混杂出一股甜腻腻的味道,直往人的鼻子里头钻。
  下了一个斜坡之后,看似平整的地面上竟然藏着沼泽,那郁郁葱葱的草丛下边,居然是一滩黑水。老马花儿似乎知道深浅,对此怡然不惧。事实证明它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因为哪怕它一脚踏进那小沼泽,黑水也只不过刚刚到达它的腹部,可它的自信就令马背上的凌宁忽上忽下起来。
  小队成员除凌宁外,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绕开那片小沼泽行进,倒使得原本凌宁这个拖后腿的一下子成了领头的。
  通过这片湿地以后,他们一头扎进林子里。这片森林比之前通过的更密,幸好老马识途,一路在前头领着,大家很快到达了布黑巴依所说的“墙”的地方。
  以前听说的时候,大家以为不过是一堵普通的墙,可能由巨石垒成,因而高大一些罢了。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不是一堵墙,是由一堆堆一大块一大块巨石组成的类似迷宫的屏障。楚风爬到最近的一个巨石堆顶上眺望。巨石堆的两端都深入了半山上的密林当中,具体长度未知。仅仅摆在眼前的这一段,也少不了数十公里。那宽度却小很多,大约只有300米。而每一个石堆的高度都不一样,有的三四米高,有的几乎能达到近十米的高度。这么看,把它称之为一堵高低不平的超宽阔的“墙”,似乎也挺形象的。
  “这到底是什么人建的?”楚风跳下石堆后禁不住喃喃自语。这一条巨石带明显是人工建造,可这样左一堆右一堆的石堆能起什么作用?如果说要起防护作用的话,一堵真正的围墙要有用得多。要说是迷宫,这宽度又太窄了些,有这样明显漏洞的迷宫又怎能困得住人?
  大家左一绕右一绕地陆续通过石堆区域,这些巨石虽然把大多数直行的线路堵住了,但只要往旁边一绕,就可以找到别的路通过。大家通过这迷宫完全没费什么劲,也证明这条巨石带实在起不到什么防御作用。
  楚风没来由的,就是觉得这条巨石堆成的石带,有着某种特殊的作用。他的心里出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决定在这儿仔细考察一番。
  “快走啊!小风!天黑前我们必须赶到那个遗址跟前扎营。你这是怎么了?”大齐领着队伍在前头走出了老远,看见楚风没有跟上,一着急,亲自回来催人。
  “大齐。我总觉得这些巨石堆有古怪,但又不知道这古怪具体来源于哪里。我想在这儿找找,看能不能找到点线索。”直觉告诉他,这儿肯定有什么隐秘。但楚风却偏偏抓不住脑袋里面那一闪即逝的灵光。
  “不行!这儿不能多耽搁。快!快走!”大齐几乎是半强迫地拉着楚风向前赶去。
  楚风没有再坚持,顺着大齐的推搡,往前疾走了几步,只是,他依然回过头望了一眼那些石堆:“到底为什么我会觉得眼熟?难道我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巨石建筑吗?”
  没能详细考察这些巨石堆,楚风心底有些遗憾。其实这一路,楚风心里也嘀咕:虽然他不知道大齐的领导是怎么想的,一个神秘遗址的考察活动,按道理是由文化考古部门出头组织才对,怎么会由大齐他们来出头?而且就算大齐出头,考察小组里需要自己这个古文字专家和桑布、王聪这两位考古专业人士情有可原,但为什么会指名要求凌宁参加?而且就连林威廉也能跟来?这里头到底有什么秘密?大齐肯定没有跟自己说真话。
  算了,没说真话就没说吧,这么多年的朋友,他肯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楚风心里虽然有一丝不舒服,但他也知道,大齐肯定是身不由己。没有深究的必要,只是这巨石堆给他的感觉实在很熟悉,似乎自己真的曾经见过类似建筑一样。可楚风仔仔细细回想过,自己确实没有见过类似的巨石建筑,那些石头如此巨大,石堆如此众多,如果真在哪儿见过,他一定会有印象。
  “楚大哥!你看!这张照片上你居高临下的样子好威猛啊!”刚才楚风爬到巨石堆顶上远眺的样子被威廉拍了下来。他此时献宝一样地从机子里调出照片给楚风看。
  楚风一看,这小子真有点摄影的天分,这照片不论选光还是取景,甚至包括光影的角度都不错。楚风站在那个有九块巨石堆成的最高石堆上的身影显得十分有型。
  看完,楚风笑了笑,顺手把相机还给威廉,就在将要把相机交到威廉手中之时,他忽然发现了一个线索:“等等!”
  他本是无意中斜视着把相机递过去,意思是防着在交接的过程中相机摔地下,没想到这一瞥倒让他有了一个意外发现。
  “这是什么?”威廉见楚风神情严肃地拿着他的相机把焦距调到最大倍数,拉近了看那巨石衔接处的白色粉末。
  “三合土!”楚风头都没抬,随口给出一个答案。
  “什么是三合土?”威廉还是不懂。
  “三合土是……哎呀,说了你也不会明白,这么说吧,三合土就是古代的水泥!”凌宁倒是知道一点儿。
  “三合土没什么稀奇的。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走在前方的桑布听见了威廉的咋呼,马上回转身来。他刚走到楚风身边,楚风便把那架数码相机递给他:“你看看!”
  “这些巨石全是人为垒起来的,为了坚固,建造者加一些三合土凝固缝隙也是很正常的事。再说,三合土虽说在南方出现得多,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最早的三合土还被古罗马人应用在他们的各式建筑中呢。新疆虽然少见运用了三合土的古建筑,但也不是没有。”桑布一边接过相机,一边随口解释,他以为楚风是因为新疆少见用三合土做凝固剂的古建筑,从而觉得奇怪。
  “不是这些三合土奇怪,而是这个图案!”楚风见他半天没看出其中奥妙,忍不住出言提醒。
  “这是……这是什么图案?”桑布得他提醒,倒是发现了几分端倪。
  “好像是一只鸟儿!”凌宁凑在旁边,倒是第一个看清楚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像!”威廉也拿过去仔细看了看,那画面中巨石与巨石缝隙中由白色粉末组成的巨大图案,还真像一只鸟儿。
  这建筑的主人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若是无意,只能感叹大自然的巧合,若是有意,建筑者的巧思还在其次——用石与石之间的缝隙构成一个图案,这是何等地用心奇巧!那意图更令人遐想!
  还得亏威廉拍照用心,选取了好的角度拍了这个石堆的全景,要不还真发现不了这石堆上这样大气的“绘图”!
  几个人正在这惊叹呢。大齐等得不耐烦了:“我说,咱们还是回头再来研究这个吧,现在赶路要紧!”
  听了他这话,楚风和桑布对视一眼,没说什么。叮嘱威廉把照片存好后,也跟着上路了。就在队伍要翻越这个山坡,上到山脊边上之时,楚风回过头又看了一眼眼前这宛如一条长龙一般的巨石堆带。他心中有一个很奇妙的感觉,似乎此行还得跟这些石堆打交道——不浅的交道!
  2. 人头桩
  “我说,大齐,你既然这么赶时间,为什么不在那个喀纳斯给大家租马,骑马不是比用双腿走要快得多了吗?”楚风一边艰难地拔出自己的右腿,一边不解地问道。
  刚从那边山坡翻过来,这支队伍就陷入了一片泥泞之中。所有人中,得以保持正常速度前进的只有骑在老马花儿背上的凌宁。
  “你以为我不想租马啊!”大齐一边把自己的另一条腿从泥泞里拔出来,一边没好气地回答楚风,“等你的小丫头能控马走那前半截山道的时候,说不定那个小阿尔斯郎都能娶媳妇了!再说,牧民到这儿来都是步行,一般不愿意骑马。”
  “为什么啊?”楚风不解。当初跟赛内娅租马不是很顺当吗?
  “还记得刚才咱们通过的巨石堆没?从那里开始,就是他们的圣地了!”大齐撇撇嘴,“那些牧民本来就有拣石堆崇拜的传统,何况这不知几百几千年前的巨大石堆,早被他们看作是神迹了。如果要来这里朝拜,只能步行过来,不能骑马!这是他们的传统。再说了,我们这支队伍里,能骑马过得了前半段那陡峭的山路的,能有几人?要不就出意外,要不就等他们练好了骑术,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大齐嘴里一边解释,一边不停地咒骂着这难行的泥泞地。
  楚风一听,确实。很多人以为玛尼堆是藏民特有的,其实很多游牧民族都有石堆崇拜的习俗,在这片区域内居住的哈萨克牧民有这个习俗并不奇怪。想起前两天爬的那些个山,楚风也叹了一口气,那段山路也真不是新手骑马能通过的,除非是世居于此的老牧民,以其娴熟的控马技巧,也许可以骑马上来,但自己一行人中的大部分,肯定是上不来的。难怪这一路海拔不高,居民却极其罕见,想来赛内娅一家已经是个例外了!
  想通了此节,楚风只好认命地努力在泥里跋涉,眼睁睁看着凌宁那丫头轻轻松松走到了最头里。
  “啊——!”眼见脱离这片泥泞的沼泽有望,骑着老马花儿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凌宁,忽然惊叫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