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捉蛊记 > 第1177节 >

第1177节

  一大口唾沫入喉,那人一下子就愣住了。
  周遭众人,也都愣住了。
  什么鬼?
  我站起了,平静地说道:“看起来你是位壮士,是个视死如归的人,又或者,是真心把自己当狗,觉得自己的命,是条狗命了……小米儿,开始吧。”
  啪。
  我打了一个响指,而小米儿则发动了起来。
  在众人的注视下,无数的虫从那人的嘴巴、鼻子和耳朵里面爬了出来——这些虫有点儿像是细小的蚯蚓,全身通红,唯有头部是黑点儿,单个看倒不觉得,密密麻麻一出来,顿时就恶心至极。
  那人似乎也感觉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奇痒,然而双手被捆住,根本动不得,只有恐惧的大叫了起来。
  这叫声如此凄厉,让人听着格外悲切。
  他使劲儿甩动脑袋,那些虫子抖落在地上还有周遭的人身上去。
  我浑身炁场充盈,一条蛊虫都近不得我的身上,而其他人可就没有这般本事了,瞧见这些恐怖的虫子洒满自己的一身,顿时也慌张得使劲儿抖动身体。
  我将布条塞进了那人的嘴里去,周遭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只有那人在地上不断滚动的声音。
  我看了小米儿一眼,吩咐道:“让他别闹了。”
  小米儿“哦”了一声,然后发动蛊虫,让那人一下子就晕厥了过去。
  我这个时候才看向了旁边那些使劲儿往旁边走开的家伙,平静地说道:“别乱动,跑也没有用,你们的身体里,只要我想,就有无数蛊虫冒出来……”
  听到这话儿,三人浑身一震。
  是这个道理。
  不过到底还是有点儿扛不住,仍然在挪动着身子。
  我看了一下他们三人,笑了笑,说你们大概心里还是忠诚于荆门黄家的,我知道,但事实上,我对荆门黄家并无意见,主要是想找黄门郎的麻烦。而正如你们所见,黄门郎,并不是我的对手——那么,黄麓老爷子,你能够告诉我,他现在在哪里么?
  我弯下腰来,拉开了黄麓口中的布条来。
  这个灰发老头儿的脸色苍白,浑身哆嗦着,与我对视,却下意识地往下看去。
  几秒钟之后,他抬起头来,说你果真只杀黄门郎一人?


第003章 平湖底有龙宫
  我笑了笑,说不,我是说我想杀的人,只有那个躲在幕后搞东搞西、却以为没人能够制裁得了他的黄门郎,而在这条路上,谁若是想要阻拦我,我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你应该听说过我的手段。
  黄麓的眉头一阵抖动,似哭一般地笑,说自然知晓,荆门黄家不知道有多少儿郎死在你的手上,我如何不知?
  我瞧见他说得悲情,突然间有点儿难过。
  我叹了一口气,冷冷说道:“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你觉得我杀人如麻,但却从未想过,我若不杀他们,此刻我坟头上的草,只怕已经长了两尺高;难不成,面对荆门黄家来势汹汹的追杀,我需要用自杀来搏得黄门郎的欢心么?”
  黄麓一时语塞。
  他看过无数在我手下折戟而回的黄家儿郎,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晚辈,然而这件事情说起来,真的怪得了我?
  若不是黄养天协同锦鸡蛊苗的人半路截杀我,他又如何会死?
  若不是荆门黄家死不认错,非要一条路走到黑,又何至于又那么多荆门黄家的儿郎惨死于我手中?
  江湖仇杀,不问因果,但始作俑者,从来都是荆门黄家。
  以前敌强我弱,我像条野狗一样给追得到处走,现如今野狗变成了猛虎,回来找场子,你现在准备跟我谈什么爱与和谐,合适么?
  黄麓自知理亏,没有再纠结于此。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家主的确是假死,而他现如今也还是在荆门黄家,不过为了避人耳目,他应该就在长湖之下的龙宫之中。”
  龙宫?
  听到这话儿,我的心中顿时就是一阵狂跳,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长湖下面,也有龙脉?
  黄麓点头,说对。
  我冷哼了一声,说你想骗我?荆门黄家是龙脉守护家族,但我也是出身于此,对于龙脉最敏感不过,这长湖之下,若是有龙脉,我早就感应到了。
  黄麓说道:“长湖之下,的确有龙脉,这龙脉乃荆楚余脉,并不显,而我荆门黄家之所以在此处落脚,也正因为如此;上百年的时光,早已经在周遭布置了隐藏气息的大阵,而这阵法其实也是从京都大阵中传承而来的,你感应不到那是正常;倘若是感应到了,反倒奇怪了……”
  “荆楚余脉啊……”
  我想起了京都之行,那龙脉在昆明湖下这事儿,的确是我误打误撞知道的,之前也并没有感应到任何龙脉气息遗漏。
  龙脉社稷图也是一点儿都没有反应。
  我信了此人大半,说既然如此,那长湖之下的龙宫,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黄麓开口,说长湖之下的龙宫,是我荆门黄家藏了百年的最大秘密,正是因为有着它,使得我荆门黄家世代人才辈出,前有黄家三杰,后有家主这般的人杰,都是经过龙宫的好处方才得道的,只不过虽未龙宫,又有龙脉,但深掘百年,也未有找到最底下的龙脉层——而我也正因为是主管挖掘工作,方才得知此事。
  我说你既然在长湖之下的龙宫搞你的挖掘机事业,为何又要前来守陵呢?
  黄麓看了我一眼,然后说道:“因为……躺在棺材里的那一位,是我的父亲——父死子守灵,这是孝道,也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