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当方士那些年 > 第26节 >

第26节

  越雷霆听到价值连城连忙仔细看了看泛黄的古书,也没什么奇特的地方,回头问霍谦。
  “你见多识广,这本书有没有听说过?”
  “洛玄神策?”霍谦想了想摇摇头,肯定的说。“我对古书没多少研究,这书没听有人提及过。”
  “我家老头子有一个不为人知点藏书房,里面的书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有,其中有一本记载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我心平气和的说。
  “哥,啥故事,讲讲听听。”
  “明朝迁都京师后,在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自永乐七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我说。
  “这个我知道,你说的是明十三陵,十三陵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霍谦诧异地问。
  “其实还有一座史书上没有记载的陵墓!”
  “还有一座?!”越雷霆和霍谦茫然的对视。
  “明十四陵!”我说。
  “明十四陵?!”霍谦一愣不解地说。“不是明十三陵吗……从来没听说过明十四陵?”
  “雁回,你是不是记错了,明十三陵在京师,我前不久还去过,怎么又跑出一个明十四陵?”越雷霆很肯定的说。
  “朱元璋破元立明,开创了明朝两百年基业,其中开国元勋刘伯温功不可没,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易经擅占卜,据说朱元璋一日正吃烧饼,刚咬一口,内侍传报军师刘伯温见驾,于是,朱元璋便拿一金器皿,把吃了一口的烧饼盖住,然后问刘伯温知不知道盘中是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对答: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朱元璋见刘伯温算得很准,于是开始要他演算五百年的历史变迁状况。”我慢慢解释。
  “这就是后世流传的《烧饼歌》。”霍谦笑了笑说。
  “其实不是,刘伯温真要能推演后世五百里的历史变迁,明朝又岂会灭亡。”我摇着头说。
  “哥,你快说啊,到底是什么?”萧连山急了。
  “朱元璋担心自己一手建立的明朝,终究有一天会和前朝一样土崩瓦解,要刘伯温推算明朝亡于什么原因。”我淡淡一笑接着说。“刘伯温指着朱元璋面前不假思索的对答:烧饼有缺,月有圆缺,是指明朝,朱元璋用金器遮盖,令日月无光,推算明亡于金!”
  “明亡于金!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来改国号为大清。”霍谦惊叹不已。“大清入关推翻明朝取而代之,刘伯温果然一语中的。”
  “朱元璋又问刘伯温亡于什么原因。”我搓着手指继续说。“刘伯温对答如流,上金下缺,亡于缺钱!”
  “又说对了,明末国库空虚,导致通货紧缩,经济萧条,而且崇祯初年,连年大旱,又有清军,银子不够,朝廷内部勾心斗角,气数已尽。”霍谦心悦诚服的说。
  我点点头沉稳地说:“朱元璋洞悉先机,为了防止明朝衰败灭亡,下旨让刘伯温需找一处机密的地方,将大量金银珠宝运入埋藏,并要求历代接替皇位的帝王必须每年将国库两成秘密运入宝藏囤积,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而埋藏的地点只有在位帝王知道,直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传给下一位帝王。”
  “每年……每年国库的两成运入宝藏……”听到这个数字,连一向沉稳的霍谦都目瞪口呆。“明代二百七十六年……天啦!”
  “乖乖……霍谦,你脑子好使,算算这宝藏里面埋藏的金银珠宝值多少钱?”越雷霆现在脑子一片空白。
  “富可敌国!”霍谦想都没想回答。
  “这座宝藏就是明十四陵!”我平静地说。
  “雁回,那你说的这个明十四陵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越雷霆现在终于意识到面前这本不起眼的古书价值连城。
  “哥,不对啊,谦哥说明朝最后不是就亡在没钱上面的嘛,有这么大一个宝藏,派人去挖开不就有钱了,怎么还是被清朝给灭了。”
  我浅浅一笑深吸一口气说。
  “国运命数都是天定,即便刘伯温能洞悉先机,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朱元璋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国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雁回,那后来这个宝藏怎么样了?”越雷霆焦急地问。
  “刘伯温给朱元璋找到埋藏宝藏的地方后,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自己知道关系明朝存亡的秘密,朱元璋又岂能放过自己,离开辞官归隐,可朱元璋又岂能放心一个外人知道这个秘密,刘伯温生病,朱元璋让刘伯温死对头胡惟庸去探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刘伯温为表忠心,喝了胡惟庸送来的药,到晚病重身亡。”
  “原来朱元璋杀刘伯温是为了封口。”霍谦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明朝历朝历代都有诛杀忠臣的典故,虽然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罪名,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
  “哥,这个我知道,每年都要往宝藏运国库的金银珠宝,不可能每年都换一个人,皇帝老儿一定是选一个自己信的过的,负责运输的兵卒就地杀掉,等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再把这个负责运输的人给杀了。”
  “呵呵,你小子终于开窍了,这么快就想到了。”我乐呵乐呵的笑起来。
  霍谦刚才还兴奋异常,可慢慢又恢复了平静。
  “雁回,如果按照你所说的,这个秘密是帝王寿终正寝的时候传给下一代帝王,但传到崇祯的时候,明朝已经亡了,他自己吊死在煤山,这么说来,这个宝藏的秘密就没有人再知道了。”
  “他娘的,说了半天还是没有用,又没人知道这个宝藏在什么地方。”越雷霆一脸丧气的样子。
  “那也未必,还有人知道这个秘密!”
  
  第19章 洛玄神策
  
  我气定神闲的抬着头,面前的巨石雕像威严正气,硕大的双目透着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怨恨。
  霍谦突然心领神会,兴奋地说。
  “袁崇焕!给……给崇祯运送国库去宝藏的人……就是袁崇焕!”
  我转过头心平气和地点点头。
  “最后一个知道宝藏的帝王是崇祯,这个故事也要从他说起,崇祯即位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眈眈,山河飘零,烽烟四起,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
  霍谦很认同我所说,接过话。
  “崇祯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并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至煤山殉国,纵观崇祯一生,可谓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连袁崇焕这样的大忠臣,大英雄都能杀,这皇帝老儿当的,简直就是一个昏君。”萧连山憋着嘴不屑一顾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