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当方士那些年 > 第516节 >

第516节

  “在水下……”
  顾安琪只说到一半就停在,口慢慢张开,我看见其他人都和她是一样的反应,然后欣喜若狂的说,我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悬壁上,想着怎么去悬壁,先入为主的也认为入口也会在悬壁之上。
  而最后这一句话刚好告诉了我们入口的位置。
  万岁君王只钓龙,龙在深渊所谓潜龙勿用,入口不是在上面,而是在朱元璋垂钓的河下。
  若是要钓龙必须先下龙潭,图案中朱元璋独钓泸溪河要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这些人里面水性最好的是萧连山,我们还在沉浸在发现入口的喜悦中,回头的时候看见萧连山把衣服和鞋都脱好了。
  虽然知道了入口的位置,但是这泸溪河如今河讯让萧连山一个人去我也不放心,萧连山蹲在河边往身上浇水来适应温度,一脸不在乎的说,这泸溪河能有多凶险,再宽再深比这凶险的他都游过,何况道士说再过几天这里会被淹没,现在下去是最好的时机,而且比试也没几天时机了,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萧连山说的这些我都懂,对于危险他总是身先士卒,我亲手把绳子绑在他身上,什么也没有说只拍了拍他的肩膀,其他人都叮嘱萧连山要小心千万别勉强,若是找不到就上来,顾安琪抱着萧连山的衣服,口中虽然没说话不过眼神比我们谁都要担心和紧张。
  我把绳子一头固定在岩石上,我和闻卓紧紧拽着绳子,萧连山深吸一口气在我们面前消失在川流不息的泸溪河中,我和闻卓松动着手中的绳子,从长度来看萧连山下潜的深度已经不浅。
  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全屏萧连山一口气下去寻找入口,而且这也是我们的推断,至于入口到底是不是在下面,怕只有等到萧连山上来才知道,这么急的水流若是稍有闪失,撞击到水底的岩石上会致命的。
  在岸边上的人都没有说话,大家安静地注视着水面,我手中的绳子不再延伸,已经好半天没有动静,我在心里暗暗计算着萧连山下去的时间,若是超过我预先设定好的极限,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会把他拉上来。
  就连一直吊儿郎当的闻卓此刻都是一脸严肃,萧连山已经下去很久,顾安琪早就站立不稳,闻卓发现不对劲,我和他正打算拉动手中的绳子,就看见萧连山从水面探出了头,我闭着眼睛长松了一口气。
  萧连山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看见他平安我们大家都高兴,不过到现在没有人说话,既然萧连山安然无恙,我们关心的就是另一件事,都很期待地看着他。
  直到萧连山露出憨憨的笑容,指着身下的水说。
  “这地方还真奇怪,上面看着水势可凶,潜下去后才发现,下面的水流平滑的很,应该是特意挑选的,我查看过了,在前面水中有一条横石刚好阻挡和延缓了水流……”
  “没人问你这些,下面有什么?”闻卓都听的着急,笑着打断萧连山的话。
  “有入口!”
  很难用言语描绘我们现在的心情,似乎让我想起几年前和大家一起找到大爷海的明十四陵时候一样,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入口果然是在水下面,这倒是和朱元璋乖张的性格不谋而合,谁会想到他会把悬壁中明十四陵的入口安排在水下面。
  听萧连山的描述似乎水下没我预计的危险,闻卓第二个下去,我让三个女生随后在萧连山的保护下一同潜入的水底,绳子留在岸边我怕引起别人注意,毕竟这明十四陵至关重要,而且这龙虎山上我看不透的人和事太多,何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我又不是没遇到过,所以在我下去之前我解开了固定在岩石上的绳子,等我下去的时候没留下丝毫蛛丝马迹。
  和萧连山说的一样,水下的水流平缓了很多,感觉不到在水面上铺天盖地的冲击力,可以从容的辨别方向不太费劲的跟随萧连山向水底游去,萧连山拨开一处茂密水草,露出一条幽深的水道,我们穿过水道后一直向前游动,我感觉在慢慢上浮,直到我和萧连山先后露出水面,其他人都等在岸边。
  闻卓点燃了火把,这是一处并不大的石洞,我根据之前游动的方向判断,我们如今就在仙水岩之中,入口的设计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先从仙水岩向下以U形挖掘通道,入口和泸溪河相连。
  越千玲说这个设计在古墓中经常被采用,主要是为了防盗,不过这处入口的设计远不止我们看见的这么简单,和泸溪河的河讯有莫大的关系,其实在河底被水草所遮挡的入口,周围的岩石是活动的,被机关所牵引,原理如同千斤顶,当河讯没来的时候,机关中没有水渗入,原先的河底入口会被巨大厚重的岩石所封闭,等到河讯一到,水位高涨时,河水流入机关产生的压力会开启原先封闭入口的石门。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久以来,一直没有人发现这隐藏于河底的秘密,没有谁会在河讯的时候下潜,当然也更不会发现被开启的入口。
  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这也是朱元璋用黄巢的诗文来注解合玉杯上图案的用意,其中第一句待到秋来九月八,实则是要传递开启明十四陵唯一可行的时间。
  闻卓手中的火把照亮了这石洞,一行台阶一直向上蔓延,最后消失在黑暗中,仙水岩的地貌是龙虎山典型的丹霞山地貌,挖掘相对比较容易,不过在山中修建这样的工程难度可想而知,除了拥有一切的帝王估计旁人很难做到。
  闻卓拿着火把走在最前面,我们都坚信,这台阶的尽头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期盼已久的另一座明十四陵,我走在最后面,拿着另一个火把,火光中台阶像是没有终点的在延长,不过从陡峭的角度看,是带着我们向长平久安台的方向而去,这说明我们之前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在这密闭幽暗的空间,时间的概念就慢慢变的模糊,我们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忽然发现我前面的人都停了下来,我知道应该是到了,我有些紧张的登上最后一节台阶。
  其他人都站在前面,没有人说话,我慢慢走了出去,这里的空间大的多,以至于我和闻卓手中的火把都难以把这里全部照亮,顾安琪在旁边发现了应该是留下来用于照明的油,我点燃石壁凹槽中的油,随着火光快速的蔓延,我们终于看清楚如今所站的地方。
  这是一个更加硕大和空旷的石洞,很明显是精心安排在这里,顶部有白皙的光亮在闪动,让我想起其他人给我描述的秦始皇陵中的宝石为天,这里虽然比不上那样的奢华,但这白色亮闪的顶部仔细一看,竟然是水晶拼接而成。
  当火光蔓延到最后,我们大家都瞠目结舌的半天没说出话,在我们对面是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
  
  第82章 潜龙勿用
  
  见过烛九阴后,特别是越千玲和顾安琪对于奇异莫测的怪物似乎都拥有了不以为然的免疫力,毕竟在稀奇古怪的神物比起如今还缠绕在越千玲手中的烛九阴难免有些相形见绌。
  让我们吃惊的不是对面这条龙有多特别,事实上都不是一条真正的龙,在火光中通体闪耀这白皙的光芒,棱角分明体型巨大,仔细看居然也是用水晶打磨而成。
  只不过这条水晶龙太过庞大,而且造型也别有意图,之前消失在我们脚下的台阶,如今出现在龙身之上,一直没入水晶龙张开的巨口之中,显而易见这宽敞的石洞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
  那巨龙活灵活现如同有灵性般直视着我们,像是静静地守护着这里,不容有任何人侵犯,火光照耀着水晶龙的身躯,通体发光栩栩如生,工艺巧夺天工让我们不由自主叹为观止。
  我们离水晶龙的距离大约有二十多米,火光照亮了石洞中的一切,除了顶上的水晶顶和对面的水晶龙之外,石洞中再无其他的东西,萧连山刚想往前走,就被闻卓一把拉回来。
  萧连山不以为然说这里也没什么险阻,何必畏手畏脚,我对萧连山摇摇头,闻卓的谨慎是有必要的,这处地方出现在通向后面的道路上,朱元璋绝对没有闲情雅致特意装点一处石洞,这水晶顶和水晶龙的存在也绝对不会仅仅是因为好看,而且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选用水晶。
  事实上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危险,之前两处明十四陵惊心动魄的机关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到了这里,这藏于龙虎山中的明十四陵未必也太过简单,朱元璋如此看重关系到大明社稷的明十四陵,他不会大意,而是我们因为太过顺畅,反而变得大意。
  我拾起地上散落的石头,让其他人都向后退,我把石头扔到通向水晶龙的路上,安静的石洞中传来石子撞击清脆和响亮的声音,每扔出去一颗我都停下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等我手中的石子扔完,除了传来的回声之外,再没听见其他动静。
  萧连山笑了笑,说我和闻卓是担心太多了,这地方宽敞又没阻碍,若真是有陷阱想躲也不是难事,或许根本就没有机关,我当然想一路平安畅通无阻,可经历过那么多事,很难让我相信这明十四陵会真向外面的仙人台一般长平久安。
  我还是不死心,再扔了几个石头出去,依旧没有反应,萧连山说通道就在对面,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他身上还不错,让我们先等着,他一个人先去探路,如果没事我们再过去。
  闻卓的手再一次抓住萧连山,吐掉嘴角叼着的草根一本正经地说,这和潜入水下找入口不一样,河底有危险还能及时援救,而这里是明十四陵,没有机关固然是好,但一旦触动相信朱元璋不会仁慈的网开一面,必定是致命的。
  闻卓说完到处找了找,他说我选的石头太小,因为我想若是有机关一定会很灵敏,再小的触碰也会启动,闻卓找了几块大石头,连他自己抱着都有些吃力,看了萧连山一眼不羁的笑着。
  “看着我干嘛,就你力气最大,来,把这石头能扔多远就扔多远。”
  萧连山还是固执的坚信我们疑神疑鬼,满不在乎的举起一块石头向通道扔过去,沉重的撞击声让我都有些提心吊胆,好像这石头能把这石洞砸塌一般,可是除了比之前更响亮的回声,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萧连山拍着手理直气壮地问现在能不能过去了,闻卓看看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看他眼神估计和我想的差不多,或许真是我们想太多,闻卓已经松开萧连山的手,他大步向前走,刚跨出一步又被拉回来,萧连山都有些抓狂真想抱怨闻卓有完没完,回头一看这一次拉住他的是顾安琪。
  “再试试。”顾安琪说的很认真,那是她对萧连山的担心。
  萧连山学着我的样子重重叹气,知道顾安琪是为她好,笑了笑把另一块大石头举起随意的扔了出去,我看着那石头撞击在地面,当声音传来的瞬间我听见从石壁中低沉的牵动声,这声音太熟悉,我心里猛然一惊,那是机关被触发连动的声音。
  我还没反应过来,从石壁中雷霆万钧的穿刺出尖锐的铁刺,每一根都有手臂那么粗,刺尖被打磨的锋利尖锐,甚至能看见火光照耀在上面折射的寒光,这些铁刺是从石壁两边同时穿透出来,相互交错在一起,覆盖了整个石洞,除了我们站立的地方没有一处死角,还是闻卓眼疾手快,一把将靠前丁点的萧连山拖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