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黄河古道Ⅰ:人形棺材 > 第37节 >

第37节

我也是暗暗点头,想着我爷爷曾说过,他有一年去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有热带雨林,灌木中多蛇。当地人杀了一只巨蟒,将其泡在了一个巨大的酒缸中,去野外时就取一些蛇酒擦在身上。灌木中的群蛇闻到后就犹如见到了蛇王亲临,闻风而逃,有的甚至吓得瘫在地上,你就是从它身上踩过去,它都不敢动一下。看来手艺人这龙骨碗,多少有点借了龙势,狐假虎威的意思。
猴子这时候也悟过来,说:“你是说,老白这块玉佩,也是蛟龙的骨头雕成的?”
黄七爷说:“白伢子戴的物件,确实是蛟龙身上之物,却和这只龙骨雕成的碗还不同。你们可知道黄河中的青鱼枕?”
我和猴子都摇摇头。
黄七爷说,这青鱼枕,并不是绣了鱼形图案的枕头,说的是大江大河中的野生青鱼,若是长到数十斤以上,脑袋里就会长出来一块软骨,那块软骨就叫做青鱼枕。这个青鱼枕在古代也算是一味药材,《开宝本草》中说:“蒸取干,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在黄河两边,常有渔民剥出青鱼枕,给孩子挂在脖子上,孩子晚上就会睡得踏实,不会做噩梦。
明朝时,还有人将它和鸡子同煮,冒充琥珀骗钱。其实它和琥珀区别很简单,只要你用手搓搓它,热的就是琥珀,冷的就是青鱼枕。甚至还有人将它磨成鳞片大小,放在太阳下晒得焦干,但入水后即会变得翠色喜人,就有人说它是龙鳞,高价兜售给南洋跑船的商人。
我疑惑着:“难道我戴的这个就是青鱼枕?”
猴子也有三分丧气,想着这青鱼谁没见过,还不如是蛟龙骨头雕成的呢,又能聚云拢水,云山雾罩的,准能折腾出个好价钱,没想到弄了半天,却是一片鱼骨头!
黄七爷却说:“这种宝物怎么可能是青鱼枕呢。你们且听我说,咱们中国人崇拜龙,但是我先前也说了,龙也分好多种,不仅分有角无角,还分成五色龙,中国自古以来最崇拜的就是黄龙,所以龙袍也都是金黄色。你戴的这个物件,不是别的,就是黄龙脑子凝结出的一块软骨!”
我和猴子彻底呆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人满脸通红,手里滑溜溜的,简直都要拿不住那块玉佩了。
黄七爷这时候却咳嗽了一声,正色道:“当年我和你爷爷平辈相交,我们黄家和你们白家也同为金门一脉,所以有几句话我不得不说。”
我见他说得郑重,忙恭敬答道:“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黄七爷您尽管说。”
黄七爷点点头,说道:“这江珠不是凡物,我们采金之人,行走在黄河之上,最忌讳的就是黄河下的古怪物件,所以在采金之时,一定要有辟邪的物件。水下辟邪之物,最好的就是龙骨,就像是我身上这种骨碗,都是祖上一辈辈传下来的。所以但凡有新的采金人出师,一定是上一辈退下来了,将自己的龙骨传给了他。本来我打算这次进了黄河古洞后,了结了前事,便不再漂在黄河上,也将这只骨碗传给你,没想到你得了这般造化,竟然得到了江珠这种宝贝,也是上天注定。
“不过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咱们金门的规矩是,一旦戴上龙骨,这辈子就再也不能摘下来,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这只江珠也不能丢了或者卖掉,否则就要像你爷爷一样裸尸沉河,献给黄河大王。”
我当时心中一惊,想到我爷爷古怪的死法,难道说,他是为了不将骨碗传下来,不想让我做黄河采金人,才故意毁了骨碗,最后落得个裸尸沉河的下场吗?
黄七爷按住我的肩膀,让我坐下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当年你爷爷是放不下那桩事情,倒是也和你无关,你不用想太多了。不过这件事情,你必须要答应我,规矩就是规矩,只要金门还剩下一个人在,规矩就不能变。”
猴子在一旁使劲给我使眼色,意思是我千万不能答应,即便是答应了,也要攥紧左手,偷偷往地下吐口唾沫,意思发的誓就是放屁,不作数的。
我没有理他,俯下身子对着黄七爷磕了一个头,说道:“黄七爷,您放心,我就是豁出性命来,也不会丢了卖了这物件,人在物在,物丢人亡!”
黄七爷眼睛一亮,扶我起来,估计又想起了当年旧事,欷歔不已,眼角都湿润了。
我们四人顺着黄河走着,黄七爷吸着旱烟,不时问我一些我爷爷的事情,也跟我说了些他们当年在黄河上翻江倒海的旧事,听得我们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
我也跟黄七爷说,我在上河村时,经历过小船突然升高的事情,和这次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七爷说,在黄河破冰时,常会有这样的事情,潜伏在水底下的大鱼饿了一冬,也憋了一冬,在破冰时就会浮出水面,因为鱼实在太大,往往能将船托上来,这叫做“大鱼负舟”。能负舟的多是几百斤的大青鱼,也有上百斤的鲤鱼,这些大鱼一般不会伤人,只要在水中撒些鸡血,扔几只红公鸡,那大鱼就自己沉下去了。
黄晓丽也问黄七爷,当时在船上,我们突然发现他和那只黑狗不见了,他们去了哪里呢?
黄七爷指着黑狗说,船行到半路,这黑狗示警,说水底下有东西,我就和它便潜入水中,也发现了那只大缸下的铁链子。
猴子也追问着:“那水底下的铁链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七爷眼神黯淡了,他叹息道:“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白家小子,其实你爷爷当时古怪的死法,包括我隐姓埋名在这黄河上做了几十年的水鬼,都和这件事情有关。”
经不住我们的再三请求,黄七爷终于给我们讲了当年的一段故事,听得我们心惊肉跳,没有想到在五十年前,老黄河上竟然出过这样一段怪事。
第二十三章 开天珠(三)
黄七爷说,人生在世,求的无非就是名利二字。名就不说了,那利便是黄白之物。所以自打古时候起,那民间寻金之人就没断过。不过寻金之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凭的也是一分眼力,九分运气。这运气之说也太过虚无缥缈,当不了真,所以这寻金之说也渐渐成为了笑谈。但是自打金门消息一出,江湖上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所谓技高一筹,钱不压手艺人,采金人靠着寻金的手艺,一旦寻到金线、金脉,即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那拦路的强盗,绿林的响马,甚至是民间的游侠,又岂有不眼红之理。所以各大门派都备下重礼,礼贤下士,秘密邀请金门一派为其指点金脉,便是官府之人也都礼让三分。
那时候黄河水患连年,民不聊生,官家对黄河大王的崇拜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黄河口子老堵不住,便有手下献上一计,说黄河大王定是对恶人不满,得把恶人填到黄河眼里,这黄河口才能合龙。
就这样,在每次合龙关口时,官家就会专门派河兵捉来一些活人,将他们填进关口中,主要填的是当地的贪官,还有一些作恶多端的江洋大盗。后来人不够了,也红了眼,也有胡乱捉了老百姓填进去。那黄河合龙之时,百姓血染黄河口,那黄河水伴着血水奔腾而去,染红了官家的帽子,也染红了老百姓的眼。
且说有一年,黄河在开封决口,黄河水一泻千里。官家将开封监狱中的犯人全扔进了黄河中,可是口子还是堵不住,沙石一下去就没了影,好像那口子下面是一个无底洞一般。官家杀红了眼,当时便让士兵去捉几十个百姓过来,填入关口中看看。这时候旁边走来了一个云游道士,拦下了士兵,对那官家说了一番话。
那年轻道士上言,大人,此事无关百姓,只是这黄河口子下趴着一只巨龟,那沙石都堆在了巨龟背上,表面上看着口子堵住了,其实它只要身子晃一晃,这堤就破了。
官家自然不信,这黄河水患自古有之,怎能妄信这道士之言,轻者被人耻笑,重者更是误国大事,当时便挥挥手想让士兵将他赶走。那道士却朗声说了一句:大人且听我一言,这河底下确实伏着一只千年巨龟,小道若赶不走它,愿请大人将小道封入河堤中!
官家听他如此说,便也让他继续说下去。那道士说要想将这个大堤筑好,倒也不难,只需要将那巨龟赶走即可。要怎么才能将巨龟赶走呢,说起来也容易,龟怕狗尿,闻到狗尿味就会四肢发软,尤其是黑狗尿。官家只要找到几桶狗尿泼在沙石上,那水下的巨龟闻到狗尿味就会逃跑了。
那官家听他说得煞有介事,想这黑狗尿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索性听这道士一言,便让人弄了一桶狗尿,浇在了沙石上,往水下一倒。那狗尿倒下去没多久,就见那水下冒出来一串串葡萄般的大水泡。这时候年轻道士让人将备好的生石灰投入水中,那水中顿时炸锅了一般,石灰水伴着水底下的污泥,呼啦哗啦翻着巨大的水花,过不了多久,那河堤处的水全部变黑了,大家立刻退到外面,就见那水面渐渐升高了,最后竟然浮上来一只巨龟,黑背铁甲,仿佛一个小山包那么大,朝着人群探头探脑看了一会儿,便径直奔水中央去了。
那官家这回才知道遇上了高人,原来河堤一直堵不住,竟是这腌臜鳖精作怪,当时便拜谢了年轻道士,命令河兵全力合龙河口。那巨龟被赶走后,一时间士气大振,军民一起努力,堆起泥沙、树枝,一次便将口子给牢牢堵住了。那年轻道士又在大堤处指点了四处方位,让工匠雕了四尊巨狮沉入黄河大堤处,四尊巨狮摆出一个震天吼的阵法,可保巨龟永不会再来犯。
官家大喜,当晚在黄河边上设宴招待那年轻道士,酒席上大家各自欢喜,就问起道士生平来历等,才知道那道士竟然就是赫赫有名的金门一脉“潜渊多金”一脉的渊金传人。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这官家张贴了榜文,正重金邀请金门中人前来相助。只因这开封城中出现了一桩古怪至极之事,黄河中出了一件邪乎物事,伤人无数,弄得开封城中人人自危,满城风雨。各位看官要问这开封城中到底出了一件什么事情,就要从上个月月末说起来。
且说在酒宴上,官家就给年轻道士讲了那桩怪事。
就说当时黄河边上来了一个老锡匠,带着一个童子,在黄河滩上搭了个草棚,里面放了几个草甸子,支起一架铁锅,锅里撒了半把盐巴,一捧茶叶,就在黄河边上做起了生意。那时候沿河人家爱用锡器,锡软,不容易摔坏,就算摔坏了,还可以熔化了重新铸一个,旧锡器用砂纸打磨后,白得发亮,就像新的一样。那老锡匠做活快,收钱少,待人又热情,一张嘴中说不完的天南海北、奇风异俗,所以很快成了当地闲汉的聚会场所。
大家收工后,就蹲在那里喝着盐茶水,呼噜呼噜吸了水烟,扯些黄河中的怪事。有一天有个叫王大咋呼的人就说到某某河滩出了桩怪事,河滩上水鸟死了一地,唯独野鸭子没事,还在那活蹦乱跳的,他不敢多待,就赶紧划船走了。大家就奚落着他,说这个王大咋呼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连个鸭子都不如!
那老锡匠却颇感兴趣,问了一下那河滩的位置,又问了那些野鸭子的样子。待第二日老乡收工后,却发现老锡匠的棚子空荡荡的,那口支起的大锅还在,人却没了,老锡匠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
这老锡匠人没了,倒也没引起多大风波,这手艺人走街串巷,本来就是随遇而安,凭着手艺吃饭,除了几个锡器还留在老锡匠那里的人家骂了几句外,大家很快就将这件事情给淡忘了。让大家想象不到的是,他们会又一次遇到老锡匠,而且是在那样诡异的地方。
且说当时是黄河枯水季,村长便披着羊皮袄,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去挖河,每家出一个壮劳力,不然就要交钱。大家骂骂咧咧扛着铁锨去挖河,谁承想这挖河不要紧,一挖竟挖出了古怪。
怪事发生在挖河的第七天,那天正好挖到死了好多水鸟的地方。因为王大咋呼到处说这里闹鬼,弄得没人来挖这块,气得村长将王大咋呼臭骂了一顿,让他自己将这段给挖完。王大咋呼待村长走远了,狠狠啐了一口唾沫,极不情愿地抡起镐头朝地下砸了下去。这河滩很难挖,淤泥里裹着好多细小的沙石,就像是烧过的炭渣一般,铁锨根本挖不动,只能用镐头先破开了,然后再用铁锨挖。只见他抡起镐头往下一砸,只听哐当一声,淤泥中有什么东西给砸碎了。王大咋呼将那河泥清理后发现,被镐头敲破的是个老式瓦罐,差不多有咸菜缸那么大,那瓦罐中全是生了绿铜锈的铜钱,铜钱上“元宝”、“通宝”都有。王大咋呼立刻咋呼起来,说挖到宝贝了,让大家都过来看。
他这一嚷嚷不要紧,大家全扔了铁锨镐头,过来看热闹。大伙儿七嘴八舌说起来,这河滩下肯定有好东西,说不定就埋了金元宝,大伙儿分了算了。大家计议既定,便都在手心里啐了唾沫,甩开膀子挖起来。挖不了多久,又挖出来了一个陶罐,但这陶罐中却没有铜钱,更不要说是金元宝了,只有一罐黄澄澄的东西,就像是玉米面一样,大家搞不明白,也就先放在一边,继续往下挖。
再往下挖,便又有人叫了起来,原来那人挖着挖着,下面就出现了一个大洞,他还以为挖到了宝贝,加倍使劲挖,挖到头却发现最里面伏着一个脸盆般大小的癞蛤蟆。
这癞蛤蟆很常见,但是脸盆那么大小的癞蛤蟆就少见了,大家也都围过去看,那癞蛤蟆周身赤红,连眼睛都是赤红色,见众人围着它,竟然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有人就咂吧着嘴,说邪乎了,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你说这癞蛤蟆都不怕人了!也有人说这癞蛤蟆浑身赤红,人说动物经过百年修炼后,眼睛就会变得赤红,想来这蛤蟆也不是凡种,不如给弄黄河中放生了吧。
大家本有三分心怯,这时便找了个大背篓,将蛤蟆弄到背篓中,背到黄河中放生了。那蛤蟆走后,大家才发现,那蛤蟆身下竟然有一堆不知什么动物的蛋,那蛋浑圆,有差不多两个鹅蛋大小,周身洁白,大家数了数,一共有九个。大家虽经年在黄河上打鱼,经历的奇闻怪事多了,但是见到这样的巨蛋,还是生平头一回,当时也没了主意,到最后谁也不敢动那些巨蛋,众人将大洞用土掩上,换个地方继续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