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黑色纪元(上) > 第509节 >

第509节

除了目前急需的粮食,欣研还带来了不少好消息。
“一号蜂巢”的进展顺利,施工进度比上个月提高了百分之六十。由于集中了整个“城堡”及周边其它小型“蜂巢”的力量,一期计划的所有重型车间全部进入投产阶段。目前,“一号蜂巢”已经不再缺乏原材料,食品和饮水供应可以满足需要。按照苏浩留下的图纸,几座中型晶石能量炉已经完成组装,最迟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
集中大部分团队资源集中供应“一号蜂巢”的做法,已经彰显出令人振奋的效果。除了建设进度加快,老宋团队对周边地区的开发也不断扩大。“一号蜂巢”所在区域邻近热带,炎热的气候使农作物自然成熟期大为缩短。在“蜂巢”基地的外围,分布着大量田地和山地,目前栽种的作物大多是稻米,即便没有地下基地的人工农场,在这个收获季,单是基地外围新近开垦田地里产出的粮食,就足以供养两、三万人。
黑色颗粒对人体的改造效果,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外貌调整这么简单。在昆明城里最早加入团队的一批成员,无论是战斗、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已经展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综合实力。就在上个月,负责工程管理与监督的董国平提出一个新方案————抽调出一台推进力最强的自动掘进机,在“一号蜂巢”与昆明地区的“城堡”之间,修造出一条隐藏于地下的连接管道。
按照所在区域,将整个“蜂群”分为三部分,这是苏浩早在合肥战役实施以前,就通过电讯和信件联络,与老宋等人确定的计划。
苏浩很清楚,从昆明城到新成都,再到后来的新南阳基地市,自己过于出色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很多人注意。伪装和隐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某个点上。新贵阳基地市正是因为这样才开始建设。然而,这计划有利有弊。好处是大大减少了“一号蜂巢”与“城堡”被发现的几率,尤其是在原材料与能量集中供给的情况下,老宋团队的建设与成长速度极其迅速,一旦基地功能日趋完善,苏浩拥有的底牌足以让他再不畏惧任何人。
不过,计划的劣势也同样明显————在优先满足“一号蜂巢”的前提下,新贵阳的各种物资只能压缩到极致。抛开建设进度不论,光是解决人口消耗的食物,就是目前困扰苏浩的最大难题。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聚集在新贵阳周边的庞大难民群向“一号蜂巢”方向转移。老宋手里已经掌握了部分粮食储备,“一号蜂巢”目前的产出也足以维持平民需求。然而,苏浩目前还不能这样做。军部对新贵阳地区的监视非常严密,西安指挥中心专门调派了两架预警机,对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基地市进行全面监控。苏浩可以趁飞机轮换的空档,偶尔实施某些无伤大雅的小动作,却不可能命令老宋从“一号蜂巢”向新贵阳大规模运粮。那样做,除了提前暴露实力,没有任何好处。
大量驱赶平民也不行。过于庞大的难民团体,在地面是最显眼的目标。尽管从计划之初,苏浩就命令曹蕊和杜天豪把部分平民悄悄转向“一号蜂巢”,可那毕竟是人员以数十、上百为单位的小队。在庞大的三十万基数面前,只有这种极其有限的缩减,才不会引起怀疑。
长时间的分别,使苏浩与欣研此刻的相互吸引变得异常强烈。他们紧紧拥抱,不顾一切相互亲吻,用最激烈最狂暴的姿势做爱,直至整个房间变成战场,到处都散落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武器、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洒落一地,床铺凌乱不堪,空气中弥漫着浓烈无比的荷尔蒙与汗液气息。
欣研首先从混战中清醒过来。她光着身子坐在床上,双手抱着屈膝在胸前的腿,默默注视着正对床头的窗外风景。
零乱的被单裹住了身体,修长浑圆的长腿却从床沿露出来,令人产生极具诱惑力的遐想。她朝上掖了掖被子,尽量遮住极度饱满的胸部,却使背部和腰部曲线变得紧绷,令人口干舌燥,有种想要犯罪的冲动。
苏浩平躺着,似乎没有想要起床的意思,只想就这样毫无顾忌,舒舒服服的永远睡下去,再也不用为各种麻烦和问题伤脑筋。
欣研从床头柜上抓过背包,拿出香烟和打火机,点燃一支,用力深吸着。
在苏浩的影响下,她开始变得喜欢抽烟。虽然,欣研知道抽烟不是什么好事情,然而尼古丁对高阶强化人似乎没什么影响,而烟草燃烧产生的刺激效果,却能够使她感到兴奋。
“你可能有大麻烦了。”
欣研脸上透出妩媚鲜艳的红润光泽,她把手指插进凌乱的长发,略微顺了顺,性感的嘴唇里喷吐着烟雾:“从新柳州基地过来的时候,我发现附近几条公路上到处都是朝这里过来难民。我问过几个人,他们的方向和来路各不相同,却都说是有人告诉他们,这里有军方设置的收容站,可以得到免费的食物。”
苏浩没有回答。他把双手交叉垫在脑后,注视着天花板,眼里的光芒是如此清澈。
欣研所说的问题,不是什么秘密。
合肥战役结束后,一直有难民陆续抵达新贵阳。他们三五成群,数量不一。最初,苏浩以为是大规模转移引发的连带效果,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些难民来自不同区域,除了邻近区域,还有远在其它省份的逃难者。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的难民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上个月末的最后一周,短短七天时间,新贵州外围就增加了六千多人。
这个数字不会绝对准确,其中的水分也不会太多。有了曹蕊和杜天豪的帮助,外来人员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监控,实际数量的出入浮动很小,几乎可以不计。
第276章北方
难民虽然具有流动性,可迁移数量不会如此之大。
和平时期的“人员流动”在目前阶段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就是在这种几乎所有交通全部瘫痪的情况下,每天都有多达数百、上千平民陆续不断抵达新贵阳基地。
这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在军部的战斗序列表上,第十一独立部队属于“意向不明”单位。苏浩在军部公开会议上强硬的态度,使所有人都放弃用“调派”之类手段对其进行约束的想法。合肥战役失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目前军部正集中力量忙于解决。对于第十一独立部队的处置,军部主席赵志凯和北方战区总司令袁志成都没有表露态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动作,处于揣摩上司和现有局势等因素,他们使用最多,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将尽可能多的平民赶往新贵阳,给苏浩制造难以解决的麻烦。
欣研弹了弹烟灰,眨动着长长的黑色睫毛,把视线焦点转移到躺在旁边的苏浩身上,悠悠地问:“你打算怎么办?”
苏浩依然保持沉默。
从未来世界逃亡到这个时空,苏浩从未产生过自杀或者战死之类的念头。与所有地球生命一样,他对“生存”两个字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
同样的,他对那些敌视自己,随时想要取代自己的人,从未有过丝毫幻想。
“其实,这些事情谈不上什么解决。”
苏浩用手肘撑住身体,从床上坐起来。随着大脑思维的牵引,他的目光变得森冷,如刀一般锐利冰寒。几秒钟前还觉得疲惫的身体也迅速振奋,变得精力十足,充满力量。
“对整个‘蜂群’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保‘一号蜂巢’的存在与建设。在这个前提之下,任何问题都可以无视。不管他们驱赶多少平民过来,也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这些问题都不会产生致命影响。三十万平民当中总有一部分会成为‘工蜂’,总有一部分人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缘故死去。无论我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我也从未有过把所有人转换过来之类的念头。二十万、十万、五万……哪怕更少,最终只有几千人拥有‘工蜂’血统,只要‘一号蜂巢’完成建设,新贵阳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至于平民的看法,军部的意见,他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是为自己活着,为了朋友和亲人活着,就这么简单。”
这番话与其说是给欣研的解释,不如说是苏浩对此刻想法的进一步强化。
成为五阶强化人后,苏浩已经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非常细微的变化。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求权力和力量。前者可以通过对这个世界的熟悉和认知,利用巧妙的手腕和计划获取。至于后者,苏浩已经掌握了基因药剂,他随时都能制造出一批战斗力强悍的进化人。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着制约强大的另外一种存在。
每当想起那个叫做“哈巴巴诺拉”的上尉,苏浩就有种本能的忌惮。
王启年说过,亚特兰蒂斯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生命体。它们制造地球,制造人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强大的战士。包括岳振南在内,进化人都被它们带走。可亚特兰蒂斯人的目的是什么?苏浩至今没有头绪,也没有任何可供分析的情报。
在前往远方派遣者没有传回消息以前,他只能默默缩起爪子,像受伤的狼一样蛰伏,耐心等待着机会。
大陆遥远的北方,俄罗斯中部,古比雪夫水库西面,乌理扬诺夫斯克。
在夜色的掩护下,一个身材强健的男人猫着腰,快步穿过公路,沿着满是废弃车辆,长满杂草,布满垃圾与灰尘的街道,跑进一个路口道杆被撞碎的院子里。
伊万诺夫是个白俄,今年四十四岁,头发和胡子已显花白。天气已经颇冷,他却仍然穿着单薄的衬衫。衣领敞开,袖口高挽着,胸口和手臂上布满浓密的汗毛。这种穿着方式多少有些炫耀的成份。但不可否认,伊万诺夫的确身强力壮,肌肉发达,加上斜插在皮质肩带里的枪,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想要打他主意的人,那样做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而且得不偿失。
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乌理扬诺夫斯克算得上是居民密集的城市。在病毒爆发前,伊万诺夫是区中学的一名教师。现在,他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职业与职责,纯粹只是为了家人而活着。
走进院子,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片占地面积很广的低矮建筑。
这里,是位于乌理扬诺夫斯克南面的粮仓。在和平时期,伊万诺夫曾经带着学生参观过。那个时候,他总会来上一场声情并茂的现场讲演,让学生们明白机械化操作与农业之间的密切关联。
巨大的钢制门闩扭曲着,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反向角度牢牢扣住门把,它们被一把巨大的特种金属锁固定在一起。这种可怕的组合方式非常惊人,光是看看就觉得触目惊心,而不会产生出想要伸手与其较量一番,将门闩与锁扣狠狠分开的念头。
伊万诺夫站在全钢制造的闸门前,小心翼翼地观望四周,确认没有任何异常后,这才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形状古怪的十字形钥匙,插入锁眼,用力将锁拧开。然后,几下拉开门闩,用力推开闸门,大步走了进去。
顿时,一股夹杂着米面灰尘的特殊干燥气息扑面而来,充斥了整个鼻腔。
这座粮仓曾经是乌理扬诺夫斯克市的重要支柱。病毒爆发后,这里一度被民兵和警察占据。他们带着三百多难民,依靠围墙和塔楼据守,可丧尸最终还是突破了防御。无奈之下,幸存者们只能驾车离开,彻底放弃了这处至关重要的补给点。
粮库对面的水沟里,躺着十几具早已腐烂,只剩下干硬骨头的尸体。他们穿着各自不同的衣服,有平民,有警察,还有驻守粮库的工作人员。
面前的库房已经空了三分之二,角落里摆放着整整齐齐的袋装面粉。在所有仓库当中,这里是保存最完好,没有被雨水渗透,墙壁闸门也没有破裂的库房。正因为如此,伊万诺夫才从城里弄来一把不易被破坏的特制锁,把这里当做自己才能出入的私人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