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道长来了 > 第127节 >

第127节


“小友请讲。”
“您知道张三丰道长么?”
“哦,小友的前世么,略知一二。”肾虚子笑道。
我心里又是一惊,他居然知道张三丰是我的前世!不过也并不那么奇怪,他连我和郭襄的未来都能预测得出来!一想到那个画面,我就不寒而栗!
“蛮三刀道长授意我去寻访张三丰真人,可在下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我坦诚道。
“嗯……”肾虚子略微沉吟,“三丰真人故里,离这里不远,他的墓,也在那边,几十年前我来到此地,专程前去拜谒,发现墓有被盗掘过的痕迹,但是没有盗穿,空留两具幽魂,被锁在墓门口,想必墓中定有些奥妙,出于对三丰真人的尊重,贫道没有深入探究此事,小友或许可以这方面入手。”
卧槽!让我去挖三丰真人的坟墓?亏你想的出来!
不过细一想,也不是盗别人的墓,而是自己的墓啊,应该也没什么,即便把张三丰的魂儿给挖出来,估计他也不能揍我,毕竟是我前世嘛!
诶,自掘坟墓,是不是就打这儿来的?
“多谢道长指点!”我拱手道。
“呵呵,这个赐予你吧。”肾虚子从怀里掏出一个什么东西,递了过来。
我接过,东西到了我手里,就从半透明变成了实体,是一部卷轴,跟古代的画卷似得,只不过缠在画轴上的不是纸,而是羊皮(或者鹿皮,很软)。我展开卷轴,这回上面不是满文字体了,而是汉字,繁体汉字。
“紫阳降龙十八掌?”我随口念出,卧槽,降龙十八掌?还真有这玩意啊!
是不是地摊上十块钱一本的那个?
“此套掌法乃紫阳开山鼻祖李太白所创,临死前交于弟子,为紫阳门至高武学,然而年代久远,习练方法早已流失,自第十代掌门人郭宝玉习得后,便再无人练成。”肾虚子遗憾地摇了摇头,看来他也没练成。
“等下,郭宝玉?”郭襄突然喊了出来,“这么这个名字这般耳熟呢!”
“郭宝玉乃大唐名将郭子仪之后,宋元时代人,起先为金国大将,后降于成吉思汗,屡立战功。”肾虚子介绍道。
“不是汉人么?”我问。
“呵呵,是汉人,然大汗承天运,一统华夏,中原顺应天命者众多,故蒙军中汉人多如牛毛。”
“噢……”我听懂了,就跟吴三桂似得呗?
我倒是很理解这种行为,一个王朝即将落幕,新的王朝诞生,人民有权利做自己的选择,这无关民族大义,因为所谓的民族大义,乃是狭隘的民族论,华夏先后被蒙、满一统,难道顺应他们,早日结束征战,实现祖国统一就是汉奸了?那是大汉民族沙文主义!何况汉族从古自今,面对北方蛮族入侵,也并没强悍过几百年,弱肉强食,此为天数。
“总之,这套掌法便传给小友,若有机缘练成,别忘了自身武功出处便好!他日小友即便开山立派,也勿要忘了紫阳!”肾虚子郑重地说。
我心里就呵呵了,尼玛一千多年都没人练成的东西,给我有个屁用啊!
算了,好歹是个精致的文物,以后要是潦倒了,还能卖钱呢!
“夏朗谨记前辈教诲!”我谢过,将这个紫阳降龙十八掌插进屁股口袋。
“嗯……”肾虚子看起来挺满意,坐在那儿迷上了眼睛,不一会儿,身子就消失了。
我捏起显鬼诀,也没发现他的踪迹。
“要不这玩意给你保管吧。”我把卷轴拔出来,递给张凯,毕竟他才是紫阳门弟子。
“我要它有个卵用!”张凯白了我一眼,“师傅让你练,你好好练就是了,我估计他是觉得你能练成才给你的!等你练成了,降一条龙来,在紫阳观上空盘旋几圈儿,我录个像,发到网上去,那咱们紫阳观可就火了!”
麻痹的,这货骨子里还是个商人!
张凯说他还要留下做进一步考察,以便及早开工。
我和郭襄下了山,进夏利车里,开车往塔营子赶。
“你怎么了?”路上,我见郭襄一直抱着手机不说话,问道。
“总觉得那个郭宝玉,跟我有点关系似得。”
“该不会就是你的前世吧?”我笑道。他狂呆圾。
“放屁!难道我和你在前世搞基么?”
“如果有你这么漂亮的基友,也未尝不可啊……”我色迷迷道。
“正经点!回头我去帝都图书馆查查这个郭宝玉的详细资料,看看能否有所发现。”郭襄放下了手机。互联网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重要的史籍文献,并不能查阅得到,如果你尚觉得百度能够解决你的一切问题,那么抱歉地告诉你,你的学识还差的很远,当你有一天突然发现百度不灵光的时候,恭喜你,已经到达一个新的境界了!
我是在大三那年,发现百度不够用的,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高尚的灵魂狠狠抽了我一耳光)!
“会不会是这样?”我用我丰富的学识推理道,“你看啊,百度上说,张三丰前世的女朋友叫郭襄,而金庸写的小说里,郭襄是郭靖的女儿,郭靖呢,最流弊的武功就是降龙十八掌,而郭宝玉也练成了降龙十八掌!那么,如果金庸老师真的深入考究了历史的话,郭宝玉是否就是郭靖的原型?也就是你前世的爹爹呢?”
郭襄想了想,点了点头:“也许吧,算了,不去想不能想明白的事情,先把你的身世搞清楚了再说,头有点疼,我躺一会儿。”
郭襄从座椅中间爬到了后面,蜷缩在后座,拉下帽沿眯着。
我继续开车,按照地图的指引,走了大概七十公里路,才来到塔营子乡,这个乡比卧凤沟镇的地理位置还要偏僻。
我把车停在一个小超市前,下车买烟,顺便跟老板娘打听张三丰故居,还有张三丰墓的位置,老板娘说故居就在前面道边,开车两分钟就能看见,至于张三丰墓,她犹豫了一下,说并没有听说过。
我谢过老板娘,叫醒郭襄继续前进,果然,又开出去五百米,就看见路边戳着一个崭新的道观,好像还没修完,墙边的砖头瓦块不少。
进了道观,里面是个荒凉的小广场,中央戳着一尊铜像,铜像下面三个字,张三丰。
后面还有一排房子,再进去,里面又是个小广场,正北为主殿,牌匾上写着五个字--张三丰仙居。
进了大殿,里面还是张三丰的坐像,像前两个蒲团,旁边一个硕大的功德箱甚是扎眼,里面绿的、灰的、粉的钞票不少,看起来能有好几千,这是钓鱼用的吧!
“要不要跪下拜拜啊?”我问郭襄。
“你跪你自己?”郭襄白了我一眼,绕到铜像后面,正迎面撞见一位道士打扮的人,面色红润,好似刚喝过酒,我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喝酒,而是因为常年在外劳作的缘故,换言之,这是个本地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