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焚心祭 > 第22节 >

第22节


很难想象戴向阳这样的富豪会没有立下遗嘱,但遗嘱多半在律师手里、亲信手里、或者锁在自家保险柜里……“保险柜。”一起商量案情的姜明挑出这个词,和巴渝生的思路撞在了一起。如果保险柜里有遗嘱,如果打劫的目标是份遗嘱,那么犯罪嫌疑人就是戴向阳的亲属之一,至少幕后指使者是戴向阳的亲属。
戴向阳有一妻一子,远在美国。他身边还有的亲属是侄女戴娟,和侄女婿鄢卫平。戴向阳的妻儿最有可能是继承人,但他们和戴娟应该说都有动机看遗嘱。问题是难道为看一份遗嘱,就如此大动干戈吗?戴向阳会将私人遗嘱,放在半公开的会所里吗?不甚符合逻辑和常识。更何况劫案开始的时候,戴向阳仍健在,拿到了遗嘱又怎样,能改得了吗?戴向阳完全可以重新再写一份。
打岔的思路太多。
好在这条岔路半个小时后就被成功堵上,三支队的警探很快联系上了戴向阳的律师,遗嘱果然在律师事务所的保险柜里,和潇湘会所的保险柜毫无关系。戴向阳确证死亡后,继承人的身份很快就会揭晓。
这就自然过渡到下一条汇报上。
关于死者身份。
核实查寻死者身份,尤其核实爆炸或火灾后死者的身份,一直是警方面临的巨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警方多采用牙科记录,那是基于各国牙齿保健的普及和牙科记录的完整。中国,即便像江京这样的大城市,牙科记录仍不足以成为核实身份的基础。好在戴向阳已经享受了多年的高质量口腔保健,警探们很快查到了他在江京新安口腔医院的牙医,一位主任医师,调出了他牙齿的X光片。
吻合。
鄢卫平的身份也同样顺利地核实——他和戴向阳用的是同一位牙医。
第三位死者的身份仍是个谜。没有证件,没有牙科记录。
保险柜里两具死尸的前身也仍是个谜。
唐云朗亲自打电话来告诉巴渝生和会议室里的一众刑警,现场调查和清理仍在进行中,主宴厅里三位死者的尸体部件都还没有凑齐,而且恐怕永难凑齐。从现有的尸体部件(主要是头部)和碎片来看,第三位死者为男性,这是他能给出的最确切的一条信息,其他都不详,都是猜测。
比如说年龄。
唐云朗说,至少六十岁,如果是六十五也不会太夸张。
巴渝生一惊。
他认为一定是自己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
唐云朗说:“对不起啊,这儿有点吵,我的估计是六十岁,六十到六十五都有可能,等送到法医和实验室那儿,说不定可以更精确判断。我现在只是给相个面,毛估,从他脸上的沟沟坎坎看出来——他的头脸部被烧得不算太严重。还有牙齿,他有很多龋齿,年轻人很少会有这么多龋齿。所以我估计,他上了岁数,而且日子过得不容易。”
巴渝生陷入沉思中。
又是一个离奇点!
不知为什么,从目前的询问笔录中,巴渝生和一起分析案情的警员都得出同样的结论:三名劫匪虽然始终黑布蒙面,但从他们的说话到行事风格,都是青年或壮年人,顶多是中年,包括被炸死的劫匪丙,怎么也难想象是年过花甲的老人!
“身高!唐主任,您对死者身高有没有什么估计。”巴渝生问。电话那头的唐云朗略一迟疑,回答说:“你别说,根据他的胳膊腿长短判断,他个头不低,应该算高个儿,很瘦,瘦高个儿,而且可能是北方人。”
姜明看了巴渝生一眼,摊开手,做出觉得莫名其妙的鬼脸,巴渝生知道他的疑问,一会儿说真正的结论只有性别一条,一会儿竟又能从炸碎的尸体看出是北方人。唐云朗似乎隔着无线电波看见了姜明的鬼脸,说:“这得感谢葛山这个老家伙,他愣是从死者的胃里……整个肚子都炸开了,你们敢听不?”
巴渝生说:“我们都重口味,您继续。”
“肚子炸开了,肠胃都在外面,葛山扒开他的胃,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海鲜、草菇,有趣的是其中有一块没消化掉的面食,黄馍馍或者窝头类的粗粮,所以猜测是北方人。只是猜测啊,别下定论。”
这么说来,瘦高个,北方人,还有可能就是劫匪丙。但显然唐云朗正在将一波三折的现场调查汇报变成黄河九曲,他的下一句话让所有在电话会议席上的警员目瞪口呆。“还有啊,这位死者身穿灰褐色尼龙夹克衫,地摊上十五块钱就能买到的那种,烧掉一大半了,但基本上还能看出来。这再次说明他生活清贫。他下身蓝色布裤,鞋子完全烧没了……”他停了停,似乎感觉出电话那头浓浓的诧异氛围。“嘿,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没错,他不是人质们说的黑布蒙面、黑衣黑裤的劫匪!”
案发后3小时55分左右,“潇湘会所抢劫案”临时办案中心那为什么所有人质都说劫匪黑巾蒙面,一身黑色衣裤?
会不会黑布已被烧成灰烬,露出里面衣裤?
稍有经验的劫匪,如果需要徒步逃走,穿行于街道里巷,多半不会穿着特殊的黑色制服惹人耳目,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换掉一身黑,最好在黑色衣裤下面事先穿好寻常的服装,到时候把黑衣一扒就好。如果这次火灾烧掉了套在外面的黑色衣裤,自然就会暴露出劫匪的“真实面目”。
巴渝生和周遭同事们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咀嚼唐云朗说出的那些“天方夜谭”,就有位女警员进来悄悄告诉他,戴向阳的家属到了。
对这一消息巴渝生只是短暂地惊讶、微微地惊讶,最先冒出的念头是,戴向阳的妻儿不是还远在美国?他随即明白来的一定是戴娟。
戴向阳和鄢卫平的死者身份已经确定,尸体和尸体残留部件已经送往市局法医鉴定中心,但巴渝生不知道市局方面是否已经有人通知了戴娟。不过,潇湘会所大劫案这么轰轰烈烈的新闻,无论再怎么叮嘱办案和抢救人员守口如瓶,消息总会露出去,谣言、猜测、甚至真相都会进入各类媒体,除非戴娟生活在一个真空环境中,否则她对这起事件的了解,不会太少,只会太多!
更不用说梁小彤是戴向阳的合伙人,和戴娟一定也熟识,不可能一声招呼都不打。
巴渝生请姜明继续主持会议,汇总调查结果,并让他向现场勘查的高手们追踪一个问题。然后匆匆离开会场。
巴渝生离开病房后不久,那兰起身下床。
昏迷了太久,睡了太久,半睡半醒了太久,那兰觉得卧床和急诊ICU那封闭和压抑的环境二者相迭,只会加剧此刻潮汐般忽涨忽退的头痛。她需要的是新鲜空气和一些能给自己“打打岔”的活动。
好在此刻张蕾并不在病房里,也不在病房门口,否则一定会厉色让她回床休息。这毫无疑问是急诊ICU五月最忙一天,几名护士忙碌穿梭,也没有太注意到她。但她躲不过走廊里的一位美女刑警。
“巴队说了,一定不准你到处乱跑。”女刑警从走廊边的一排塑料椅上站起来,她看上去还像个高中生,大概得益于一张还带着婴儿肥的圆圆俏脸,小小的肉肉的鼻子,不用怎么笑就会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那兰记得巴渝生叫她小杨。
“我不乱跑。”那兰笑道,“我跟着你跑好不好?”小杨笑着说:“我也不能乱跑,要坚守岗位,不听老板的话,我会死得很惨。”
那兰只好晓之以情:“我实在呆不下去了,病房里呆着,我头痛越来越厉害,必须走走才能舒服点,要不你陪陪我,我们就在医院里走走。反正你有传呼机,我逃不掉的。”
小杨犹豫了一下,终于同意:“只能局限在医院内部。”
那兰高兴地说:“谢谢你,如果巴队怪你,我帮你反击。”
两人边聊边走出急诊ICU,又走出门急诊大楼,小杨问:“我们去哪儿逛?”
那兰脱口而出:“你们的临时办案中心。”
小杨的鼻子一皱:“啊?太不好玩儿了!我刚在那里做了两个小时的笔录,好不容易争取到监视你这个坏分子的机会,又要回去啊?”
那兰说:“去那里至少我们是安全的,没人会说我们‘乱跑’到办案中心,对不对?”
小杨忽然明白了:“我知道了,你闲不住,要去帮巴队破案,对不对?看来局里关于你的传说都是真的。”那兰委屈地说:“肯定是假的,我每次被你们巴队抓差,鈴都是被逼的。这次也一样,谁让我是劫案的目击者,却又什么都想不起来!”
小杨诡诡一笑:“你想去看那些笔录,对不对?你会看到我清秀的笔迹哦。但是我可没权力让你看,必须要巴队批准。好像要正式聘你做顾问什么的手续……他刚才在病房的时候你没跟他提吗?”
“提了。”
“他怎么说?”
那兰回报一个诡诡一笑:“他最擅长的,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