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是个大师2/我是个算命先生之3 > 第52节 >

第52节


祖爷再也忍不住了,想起慈母,潸然泪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千古不变之定律。祖爷的母亲生前行善,死后后世蒙荫,本来祖爷都绝望了,在宗族观念无比浓厚的中国,一个男人的祖坟都没了,走到哪里都抬不起头。呆福的到来,让祖爷如获新生。
这对整个堂口都是天大的好消息!兄弟们在祖爷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堂会上也一致通过:拿出银子兴修祠堂。
新祠堂落成那天,祖爷亲自题写了六副祖祠对联,从正门两旁开启,一直到宗谱两旁,分别是:
第一副:千支归一本,万家总同源。
第二副:上官百世不易,烝尝万古如斯。
第三副: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世文明。
第四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第五副:致中和,族裔血脉本源出;知荣辱,宗门骨气同根来。
最后一副:祖德宗功留百世,父慈子孝万年长。
随即祭典开始。那天,祖爷喝了好多酒。
后来回到老宅,他睡着了,梦到了慈母对他笑,梦到了母亲再次给他讲《了凡四训》里的故事。
第二天回到上海,没过两天,祖爷又单独外出了。这是祖爷多年来的一个习惯,有时他外出从不带小脚,也不带坝头,就连贴身护卫小六子都不带。谁也不敢问祖爷去哪里,更不敢问他干什么去。
祖爷想起一个人,堂口一个曾经憨厚忠诚的老坝头,一个现在已经许身佛门的人——清风法师周震龙。
抗战八年,他不知那座小庙还在不在,庙里的人还在不在。有时候,有些话,祖爷觉得只能跟一个出家的人讲。
祖爷终于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法师一向可好?”祖爷合掌问候。
“阿弥陀佛。有劳祖爷挂念,贫僧一切都好。”清风法师看了看祖爷,“祖爷印堂发亮、彩霞透光,看来又有喜事。”
祖爷微笑:“好一段因果报啊。”随即将家人尸骨一事向清风法师和盘道出。
清风法师听后连连点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相报,如影随形。”
祖爷忽然又一阵伤感,不由自主地问:“说起这因果,我有时也迷惑。家母一生秉性善良,乐善好施,怎么最后惨死在歹人之手?该死的人应该是我……”
“阿弥陀佛,祖爷且听我讲,你看到的是一世的果报,贫僧看到的是三世果报。我给祖爷讲个故事:宋代开封有个叫王觉的人,此人出生在富贵人家,可惜生下来是个瞎子,但此人心地特别善良,乐善好施。三十岁时,父母去世,他安葬完父母后,将家里的余钱全部拿出来为当地百姓修桥。修桥的过程中,他被石头砸断了双腿,乡亲们劝他不要再修了,将剩下的钱用来养病。他执意要修,后来桥终于修好了。可就在竣工的那一天,突然天降大雨,一个霹雳过后,王觉被雷击倒了,而后不省人事,很快就死了。老百姓们全怒了,受不了了,指着老天大骂:还有天理吗?他本来就是个瞎子,为了修桥又砸断了双腿,就在桥修好之际又被雷劈死了,老天还有眼吗?后来这事越闹越大,传到包拯耳朵里。包拯为了平复民怨民愤,亲自来到桥头,立一块碑,上写:苍天无眼,人间有情。但在心里包拯也想不通,他找到了一位叫智愚的高僧求开示。智愚大师呵呵一笑,告诉包拯:‘你们不应为王觉悲伤,应该为他高兴,此人因前世缘故,本应受三世之苦,一世为瞎子,一世为瘸子,一世被雷劈,但他一心向善,上天让他三世之苦在一世受完,赶快去投胎做个正常人!’包拯听后,开诚布公地问:‘何以知大师不是蒙我?’智愚说:‘出家人不敢打妄语,三日后,开封府南行二十里,有个宝善堂村,一个娃娃要出生,生来背后就带有一块胎记,乃当日雷劈之痕迹,这孩子将来是翰林之才!’三日后,包大人亲自带人去宝善堂村查看,当包拯用颤动的手掀开婴儿的襁褓时,一块拇指大小的胎记映入眼帘,包拯不禁深吸一口气……”
祖爷听后,连连点头。
“祖爷,令堂虽被恶人所伤,但毕竟保住了你,血脉继承下来,祖爷这才能替天行道,行善人间,这就是善缘。”清风法师说,“否则的话,祖爷全家老小莫不是都命丧歹人之手?况且祖爷自己也感觉到善有善报的因果定律了,若不是令堂生前行善,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为你家抢救尸骨?”
祖爷点头:“是啊,法师言之有理,可我现在做的是善事吗?”
清风法师一声长叹:“看来,祖爷也感觉到‘江相派’的弊端了。”
“法师,我该怎么办?”
“祖爷自会找到办法,只不过机缘还未到……”清风法师说到这儿,微微一顿,眼望窗外苍茫群山,悠悠诵出一段佛偈: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这像说给祖爷听,又像说给自己听。
祖爷深深地点了点头。
从此,祖爷开始谋划他的大善之举。后来,他终于把“江相派”送上正路,因为他的一心向善,他也像袁了凡先生那样突破了命运的束缚,算命的道人说他活不过五十岁,而且无子无嗣,可他却有了儿子,并且还是杰出的军人,至于他的寿命,活着的兄弟们都认为他是五十二岁寿终,可江湖上传言纷纷,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
军统二号人物剿杀算命先生
就在祖爷访师论道、谋划大局之际,南粤的江飞燕正忙得不亦乐乎。抗战结束了,当地的老百姓在江飞燕回来后就急于登门求测,就连一湾之隔的香港人都坐船过来问卜,“慧慈仙姑”的大弟子,这名号不是吹的——“五娘之后有燕姐,娘赢姐姐三分貌,姐胜老娘一脉香”。
有些港商已经不是专门来求测了,更想一睹江飞燕的芳容,闻一闻她身上散发的香气。
一日,江飞燕正接待一个香港来的大亨,结果小脚报告:“冯少将到。”
军统的冯思远因为在抗日战中屡获情报有功,已经晋升为少将。
“哎哟,我的大将军到啦……”书房里,江飞燕笑着说。
“燕姐可别这么说,大将军也被您玩得团团转啊!”冯思远回答。
江飞燕觉得冯思远的话不对劲,但依然笑着说:“干什么啊,难道是谁惹我家大将军不高兴了?来,我给将军揉揉肩。”说着走了过来。
冯思远抓住江飞燕的手,慢慢挪开了。
“你?”江飞燕更觉得不对劲了。
“我是不是很好玩啊?”冯思远突然说。
“你什么意思?”江飞燕假装愠怒。
“还没玩够?”冯思远冷冷地说。
“将军这么说,飞燕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了!”江飞燕极力保持镇定。
“好!好!很好!”冯思远冷笑一声,突然喃喃地说,“贪者必贫,君子以为大戒,佛门亦为五戒之首,故作阿宝,咎不在相,而在一!看来,燕姐真是把我当‘大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