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爹,我读书不如葫芦,葫芦还能考秀才,我是肯定考不上的,正好投军。”
青山站起身,大声对郑长河道。
青木瞪了他一眼,喝道:“去,去啥去!你才几岁,毛都没长齐哩,还想上战场?给我坐下!你当这是你跟葫芦他们玩打仗哩?还是你以为,到了战场上,只要你振臂一呼,敌人任你砍,三两个月就能显身扬名,赚一个少年将军的头衔回来?”
青山气鼓鼓地坐了回去。
郑长河愁眉苦脸地说道:“啥也甭说了,还是我去——反正我年纪大了,也享过福了,就死了也不怕,还落个为国的好名声。不然的话,你们哪个去,爹都舍不得。”
第157章不想做将军夫人,只想种田
青木嗔怪地说道:“爹,你这话说的,要真是这样,儿子们在家还能吃得下饭么?”
他扫视一圈众人,沉声道:“自然是我去。我正值青壮,父亲老迈,弟弟年幼,儿子年幼……”
葫芦忽然打断爹的话:“儿子虚岁已经十八了。若是爹去了,儿子在家也吃不下饭哩。”
青木微眯眼睛,冷冷地说道:“你是郑家长孙,那是要顶门户的。将来考功名,把咱郑家兴旺起来,都要靠你。爹留你在家,不是玩的。”
葫芦站起身,斩钉截铁地说道:“爹不要说了,咱家只能我去。”
他一挥手止住青木的反对,说道:“我也不怕爹生气,爹要是去,那就等于送命,可以把临终遗言交代了。——爹正想这么做,是吧?”
“我好歹从小练武,又一直跟板栗他们打斗不停,后来严师傅、朱师傅他们来了,又练习了真正的击杀术,我跟孙铁也是练过的。可爹哩,除了种田管家,也就早上打几趟拳,锻炼身子骨。”
青木急喝道:“你当战场上是单打独斗么?说得那样容易。”
葫芦道:“我就是知道战场上刀枪无眼,才不让爹去的。我去,好歹有活命的机会;爹去,只怕就回不来了。那为啥不让儿子去拼哩?爹放心,儿子一定全头全尾地活着回来。咱们家一个人都不能少。”
青木眼含热泪,哑着嗓子道:“傻儿子,哪里是想咋样就咋样的!爹好容易养你这么大……”
说着声音低下去,最后没了,仿佛力气不够,剩下的话卡在喉咙里无力吐出,遂转头擦眼睛。
郑长河可没儿子那么内敛,直接就哭出声来。
张槐等人均不知如何是好。都跟菊花一个心思:劝谁去哩?谁不是亲人哩?
葫芦眼圈也红了,黯然了一会,才强打精神说道:“虽然爹说的也在理,可是,少年人,谁不想出去闯荡拼搏一番?这个时候。不管老辈人如何想,像我们这些小的,都是想去为国效命的。要不小叔刚才也不会吵着要去了。我知道他不是莽撞冲动,因为我就是想去。”
板栗立即道:“不错,我也想去。”
张槐瞪眼喝道:“闭嘴!”
张大栓也急忙道:“板栗。你可不能丢下爷爷。爷爷不许你去。”
板栗无奈苦笑,道:“爹,爷爷。小叔好歹是官身。咱家男丁也多。听说赵三叔就要去,他比葫芦哥还小哩。听说就是石头叔来信让他去的。”
原来,小石头赵耘派人送信回来,让弟弟赵锋去投军。
老赵三两口子几乎不曾晕过去,赵锋却是大喜,拍着胸脯说定要跟哥哥一样,赚个功名家来,帮爹娘长脸。
张槐扫视众小辈一圈。沉声问道:“知道你石头叔为啥要让锋儿去投军么?”
不等人回答,他便接着道:“那是因为赵锋本性好斗,又不喜读书。石头便早早地请了武师傅来教他,为的就是等他长大了,好送他去投军。”
他盯着板栗道:“你哩?你小时候说。等长大了再决定是从文还是从武。如今算是决定了?那你之前苦熬读书又是为了啥?”
板栗忙道:“如今不是情势急迫,由不得人么!”
张槐道:“情势逼人也不差你一个。再说,除了上战场,就没别的途径报国了?难道除了前方的将士,其他人都是白吃饭、贪生怕死的?别的我也不懂,就这筹集运送粮草、衣甲兵器,哪一样不需要人安排?就是秦大夫,不还选了几十人去前方救死扶伤么。等打完了仗,更是百废待兴,那时更需要治理的官员。你若潜心学习,还怕没机会报效国家?”
顿了一下,又轻声道:“若真到了万不得已之时,别说你了,咱们都要去。眼下,还不用。”
青木定了定心,对板栗道:“板栗,你就不要添乱了,若不是郑家一定要派一个人,我们也都不会去的。”
募兵制规定:征召入伍者,虚岁年满十八以上、五十五以下。
板栗才虚岁十七,且张家是不用服兵役的。
板栗和葫芦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觉得无法理解这些长辈,平日里都为人厚道,这时候,忽然自私凉薄起来。
青木又跟葫芦争了几句,葫芦忍不住道:“爹,我大靖募兵,可是要求严格的很。若不是前次没了几十万人,也不会这样急招人马。爹虽然也算青壮,但跟我比,还差了些。我二人同去,人家肯定要我不要你。”
青木不耐烦地说道:“那你就不要去!爹的话你都敢不听了?你伤才好,哪里能上阵杀敌?”
葫芦点头道:“这一回,儿子一定不会听爹的。”
黄瓜见大哥对自己使眼色,便站起身道:“爹,让大哥去吧。好男儿志在四方,除了尽一份孝心,也让大哥作主一回,这是他自己选的路。”
黄豆张张嘴,又垂头丧气地闭上了。
头一回,他觉得自己口笨嘴拙,想不出话来应答。
青莲揪着大哥的裤腿,小嘴儿瘪着,眼含泪水。
这时,秦枫一家也来了。
葫芦看见秦淼,忽然就呆住了。
青木瞥见儿子神情,更下定决心自己去了。
其实,他再下定决心也没用,孝道在那摆着,加上清南村投军的大多是少年,除了赵锋,还有老鳖、刘井儿等人,葫芦怎会退后。
在村里报名回来后,一切已成定局。新军两日后开往奉州,在那里集训,随时奔赴战场。
郑家顿时一片愁云惨淡。
长辈们咳声叹气不说,小辈们齐聚书房,围着葫芦,跟看国宝似的盯着他,偶尔有人说一两句干巴巴的安慰或鼓励的话,一点效果也没用。还换来兄弟姊妹们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