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墓地封印 > 第177节 >

第177节


“唐皇李世民给那老龙惊吓得大病一场,夜不能寐。他手下两个大臣,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就各手执锏和鞭,站立宫门两旁,龙王鬼魂见两将威猛无比,所以再也不敢进皇宫。”
“李世间这才病好了,见两爱将日夜为他守护太辛苦,便命画师画了两人形象,张贴于宫门之上,替代两人为他值守。后来果然太平无事,这事一传出来,民间就争相画两人形象贴于家门,以驱鬼避邪。所以,好多人家的门神,就由秦琼和尉迟恭替代了哼哈二将。”
赵婉儿揶揄道:“哦哟,前面说起典故,张大哥一言不发,说到这种民间鬼神传说,那可是我们大道长的拿手好戏啊!”
几个人都忍俊不住,哈哈大笑,继续向山上一路游玩过去。
眼看进了报恩殿内,内塑报恩菩萨目莲和他的两大弟子闵公和闵志。施丽娅跪拜下去,磕了几个头,轻声对赵婉儿说道:“这个目莲菩萨,可是佛教人物,有关他的典故,你得让李冰告诉你了。”
李冰也虔诚地跪拜了目莲菩萨,并不作答,转身离开报恩殿。
几个人随即跟了出来,赵婉儿气呼呼地道:“李冰,你这是什么意思?竟然不理我们,一个人走了出来。”
李冰表情庄重地说道:“我自从跟空明禅师讨教佛法以后,懂得了许多。在菩萨殿内,说菩萨之事,是对菩萨的大不敬。所以,我这才出来,现在可以告诉你有关目莲菩萨的事了。”
李冰双手合什,念了一声佛号后,开口说道:“据说,目莲菩萨是佛祖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通第一。目莲的父母,老年得子。目莲降生后,第七天上,他的父亲竟然去世了。”
“目莲一出生,就表现得和他父亲一样,敬重佛、法、僧这佛门三宝。目莲长大后,外出经商,临行前对母亲说:‘孩儿外出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善积德,善待出家人。’”
“目莲的母亲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但儿子一走,她照样我行我素,打骂僧道。目莲回到家里后,听到邻人的议论,说他母亲对僧道人家极不友善,就责问她母亲。目莲母亲发誓说:‘如果我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
“果然七天不到,目莲的母亲便暴病而亡。他的母亲死后,目莲便将家里的财物分散给乡邻,孤身一人在阳间继续修行。”
“后来目莲修成了正果,成了佛家尊者。目莲得道后,开天眼见到他的亡父正在天国净土里享受荣华富贵,却不见他母亲的身影,便向佛祖请教是何原因。
“佛祖告诉目莲:由于你的母亲不敬佛门,已经被打下十八层地狱遭受倒悬之苦,变成了一个饿鬼。你如果要拯救母亲,必须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备齐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人,便可使你母亲超度。”
李冰把自己在空明禅师送给他的《佛说盂兰盆经》上有关佛教盂兰盆会有起源,煞有介事地慢慢道来,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第二百零四章阴司凄苦
赵婉儿幽幽地道:“这个目莲菩萨好孝顺啊,哎,只是可怜我那苦命的父亲,我要学目莲菩萨,不论花多大的代价,付出多大的努力,也要让他的亡魂挣脱乾陵的封印,入土为安,重新再世投胎。”
李冰目光坚定地看着赵婉儿,安慰道:“婉儿,你放心,我们一定会解开乾陵之谜,让你父亲亡灵不再受封印之苦。”
李冰想缓和一下气氛,故作轻松地问道:“婉儿,你喜欢吃乌饭吗?”
赵婉儿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李冰,你是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吃的乌饭吗?哎呀,还真的不用多久,就可有乌饭吃了,我挺喜欢吃的,香甜糯口。给你一提,都快把我馋死了。”
民间习俗,用山上采摘的一种叫乌饭芦或者叫作乌饭草头的灌木叶子放在锅中煮烂或是用石臼捣烂,然后取其乌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浸泡以后,经文火炊透便成乌饭,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欲大增。
李冰也舔了一下嘴唇,接着说道:“有关乌饭的来历,民间有好多种传说,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就是和目莲菩萨有关的。”
“据说目莲菩萨经佛祖点拨,知道他母亲因生前不敬僧道而在阴间受苦,孝顺的目莲就经常送饭给他母亲吃,但每次送去都被阴间路上的众多饿鬼抢食而光,目莲的母亲鬼魂根本吃不到。”
“智慧过人的目莲菩萨就到山上采了乌饭草,泡成黑水,煮了饭送去。阴间小鬼一看饭是黑的,以为有毒而不敢吃,目莲的母亲这才能够吃到而解了饿鬼之苦。”
“佛祖见目莲如此行孝,便授记目莲为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统管阴曹地府。他和观世音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四大菩萨。尤其是地藏王菩萨,更是大慈悲。他许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渡尽众生,方证正果!”
施丽娅有些不解地问道:“李冰,你没说错吧?我到过安徽九华山,那里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都说地藏菩萨是高丽王子金觉罗前来中土寻求佛法,最终于九华山得证正果,佛门中人,都称其为金地藏呢。”
李冰笑了笑道:“佛菩萨具有无上神通,有诸多法身和化身,不管是目莲还是金地藏,都是地藏菩萨。”
赵婉儿几个人,虽然不大理解李冰所说,却也惊叹不已。
不知不觉间,几个人来到了奈何桥前。传说死者到此,有罪的鬼魂要被两旁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行善之死者才能安然过桥。这个奈何桥,是民间传说中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审判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桥边有一孟婆,她会给予每个过桥的鬼魂喝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到了奈何桥边,游人香客都会以纸钱或铜板掷入忘川河内,并以炒米撒入忘川河中,行善施舍饿鬼以积善缘。游人还基本上都喜欢从奈何桥上走过,取意生前已经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奈何桥,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奈何桥为青石桥面,五格台阶,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其实那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都因为在奈何桥边喝下了孟婆汤,也许这一世的夫妻情缘,开始于斯,缘断于此。
原本开朗活泼的赵婉儿,此时竟然情绪有些低落,幽幽地道:“李冰,我们五个人,将来死了,谁也不许喝那孟婆之汤,我们要永生永世记住大家。”
众人都黯然不语,为赵婉儿那善良的心迹都深深打动了。
几个人几乎同时回首,凝望着刚刚走过的奈何桥。
经过了玉皇殿,大家跪拜了三界主神玉皇大帝后,又来到了百子殿中。
百子殿内是中间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右边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左边骑六牙白象的是普贤菩萨。两旁塑十二圆觉。后壁塑唐僧去西天取经经历八十一难的情景。
门旁塑护法神韦陀和一组祖孙三代人的像,香客在此进香,感谢佛菩萨保佑百家妇女生儿育女顺利安全,保佑百家子女健康成长。
来到了无常殿时,张远山对那相貌凶恶的黑白无常肃然起敬,拜了又拜。
无常殿内有黑无常和白无常两尊塑像,那黑无常青衣青帽,狞目切齿,相貌凶恶,高帽上写着‘天下太平’,使人胆战心惊。他手提铁链,专抓捕世间恶人。
而那白无常则是白衣白帽,慈眉善目,满面笑容,高帽上写着‘一见生财’,让人感到亲切可近。他手摇蒲扇,专迎接善人魂归地府。
张远山拜完黑白无常,口中念道:“一朝若有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黑白无常,分捉善恶两鬼,鬼和人一样,也有善恶之分呐!”
众人又在大雄宝殿内,跪拜三世佛后,又走过鬼门关,踏上黄泉路,来到了望乡台上。
据说人死之后,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
正所谓“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几个人至此,心头都是百感交集,感叹人生无常,生命苦短。
在游历了阎王殿、阴阳界、十八层地狱和财神殿等许多景观后,天色已经不早,大伙这才离开了景点,回到了下榻的酒店。
看着繁忙的街景,一行五人,这才心情逐渐轻松起来,一扫游历鬼城那种凄惨恐怖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
李冰自言自语道:“难道我们这一趟出游,就算是已经了解了三才中那个‘地‘的含义吗?”
张远山摇头道:“依我看来,不大可能。那个人字还没解呢,怎么可能先过了地这一关?再说鬼城景点,也都是根据民间传说人为兴建。要解这个地字,我看没那么简单。李冰,你看看你胸口那其余三个红点有没有消失,不就知道了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