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的灵异档案 > 第1030节 >

第1030节

  “天门?那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从未听说过?”我不解的看着连山大师,无论从沈老还是老道那里,我都没有听到有关天门的消息,甚至如果不是此时连山大师揭破,恐怕我会一直不知道下去。
  “天门是一个比昆仑境还要神秘的地方,如果说昆仑境是一个固定的秘境,那么天门就是一个移动的秘境,想要进入这个秘境,唯有经过一扇大门,这大门就是所谓的天门,而想要找到天门,就得必须持有这种天门令才行。”连山大师一口气将剩下的话说完,然后才微微闭了一下眼睛。
  “移动的秘境?”我对这个天门顿时兴趣大增,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有移动的秘境,虽然这样一来会变得更安全,不渝被人找到,但是是这种移动的秘境也肯定有它的弊端。
  不过很快,我就重新将担忧转移到梅婆婆的身上,虽然老道从未说起过,但我能够感觉出来,他对梅婆婆并非是没有感情,相反,还很深。
  只是眼下倒也不是没有机会,这块天门令就是最好的线索。
  “大师,只要手持天门令就能够找到天门,进入那个秘境了吗?”我有些急切的问道,实际上也由不得我不急切,谁也不知道进入秘境以后会不会有其他的凶险。
  “不一定,天门令只是进入天门的必须之物,但想要靠天门令感应到天门,并且找到也是需要碰运气的,毕竟秘境一直移动,如果相隔太远,即便是天门令也不一定能够感应到,而且还有一个事情,就算就算有了天门令,但想闯过天门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连山大师继续说道。
  “难道还有人守门?”我不解的问道。
  “的确有守门的,但不是人,而是这只巨兽。”连山大师将天门令一翻,指着上面的狰狞巨兽说道:“这巨兽名为混沌兽,可在虚空乱流中生存,也因为虚空中一片混沌,所以又叫做混沌兽,其肉身坚不可摧,肚子更是仿佛可以容纳无穷之物,而且凶狠暴虐,如果没有天门秘境的印记,任何试图冲击天门的人都会遭到它的阻击,甚至成为它的食物。”连山大师缓缓说道,甚至光从他的讲述中,我就能想象出这混沌兽的不简单。
  “大师难道见过天门?见过混沌兽?”我忍不住问道,毕竟他描述的太详实了一些。
  “没有,我也是从一本古籍上看到的。”连山大师摇摇头说道,但是,我明显感觉到他这话的言不由衷,不过我并没有追问什么,既然对方不说,那肯定是有不说的理由,没有必要去惹人嫌。
  “大师,如何找到天门?”我考虑了片刻才郑重的问道。
  “你考虑清楚了?”连山大师似乎并不意外我的选择,只是平静的看着我又问了一遍。
  “是的,已经考虑的很清楚,而且我心里也有一些怀疑想要揭开。”我脑海中再度浮现出在南洋算计我的那个人。
  “你可知道一旦你试图闯天门就会遭遇混沌兽的攻击,它可不会手下留情,别看你已经第四境界中期的实力,但面对混沌兽,这种实力远远不够。”连山大师看着我说道。
  他的这番话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甚至还带着劝诫的意思,而我,却不得不将他的好意往外推。
  “我知道,但是我却不得不去。”我想了一下说道。
  此时我心中想的更多的是到底值不值,梅婆婆不仅跟老道有一腿,光看在老道的份上我也不能不管,再一个,就是鬼师了,虽然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并不欠她什么,但实际上,我还是欠她的,而且欠了很多。
  别的不说,就光是她跟梅婆婆的关系,我就不能置之不理。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想要弄清楚山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我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鬼师并没有死,而这一切,也都跟鬼师有着关系,所以我必须要去,哪怕明知道前面很危险。
  当初我没有从秘境中把她带出来,原本还准备等修为更进一步后,就想办法再进入蓬莱秘境,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但现在,事情却出现了一些偏差,让我不得不转移了注意力。
  “好,既然你非要去,那我就将方法告诉你。”连山大师深吸了口气,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


第919章 望气台
  提起函谷关,恐怕很多人立即就会想到那个脍炙人口的典故——老子西出函谷关,紫气浩荡三万里。
  传闻,周康王朝时期,有一名贤大夫名为尹喜,他少时好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尹喜见天下将乱,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静心修道。
  尹喜上任后,在关旁结草为楼,称之为楼观,每天在这里观察天象。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这便是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典故,而最有名的《道德经》便是老子在此著就。
  道德经实际上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卷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尹喜得到道德经后终日在楼观之上修习,初时不甚明了,诵之口熟,渐渐品出其中妙蕴。后终于悟出真谛,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
  虽然这只是传言,但也算是言之有物,道德经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当初在昆仑境的时候,青石道人便以道德经为引,帮助糜益突破到第四境界中期,里面很多话初读简单,可细细琢磨,却又蕴含着天地至理。
  也难怪后来会有尹喜得道成仙的传闻,如果真的能将道德经悟透,未尝不能逍遥。
  这函谷关可以称得上道家起源之地,我这个道家护道之人来此倒也算是来对了地方,正好可以领略一下道家的传承文化。
  只不过等我来到函谷关以后,才有些大失所望,至少道家文化是别想了,都是一些披着道袍,打着幌子的入世之途,至于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的别想了,倒是那个无所不容被他们运用的很好,可谓是财源滚滚,一日千金。
  实际上,这种现象早已普遍,真正还能坚守底线的几乎没有,就算有也是隐居在山野之地,轻易不会被外人发觉,更不会有源源不断的游人。
  我这次之所以来这里,便是因为连山大师说七日之后天门秘境途经此处,所以我来此守株待兔,有天门令在,只要靠近天门秘境一定范围就会自动感应,然后凭借天门令打开入口。
  至于能不能打败守门的混沌兽进入天门秘境,就连连山大师也不怎么看好,因为在他看来,那实在太难。
  可即便明知道此行很难,我也不得不来。
  曾经的函谷关是一座巨大的雄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可眼下,这里却是闻名的景点,就连那座巨城也是后来重新建造的,至于其他的景观建筑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虽然离着连山大师所说的七日之期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仍旧早早的就来了。
  在函谷关有一座楼叫做瞻紫楼,也叫望气台,是当年尹喜观察天象之地。
  不过眼下的望气台却不是当年尹喜建的那座,而是后来在原址几经重建。
  我来到望气台,登高望远,不得不承认,这里的视线的确不错,可以将函谷关的景致尽收眼底。
  此时是旅游旺季,这天下闻名的函谷关自然也不例外,不说人挤人,但也是络绎不绝,如果是晚上还好,可要是白天在这里弄出什么动静,必定会引起围观,引发轰动。
  “难不成要把他们都赶走吗?”我不禁皱起眉头,这绝对是下下之策。
  “算了,反正也不是真正的望气台,等我将真正的望气台找出来再说。”我随后否定了一开始的念头,决定还是先把真正的望气台找出来再说,毕竟这么多年下来,这里的地形跟当初早就发生了变化,地形一变,周围气机便随之变迁,以前的望气台恐怕也再不复神奇之处。
  而且这望气台也不是随意所建,而是根据周围地理分布,气机牵引,甚至还要契合周天,如此才是真正的望气台。
  我找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然后闭上眼睛,如同入定,意识缓缓散发出去,顿时间,以我所在为中心,周围的地形顿时入我识海,一座虚幻的,小型的函谷关出现在的脑海。
  同时,我也不断的推演着这里的地形变化,根据地势找出中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