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罪案现场:你所不知道的刑侦 > 第2节 >

第2节

  一个同事从此路过,好奇地问柳如雪在干什么,当得知这是被害人的尸骨时,那同事立即捂着嘴离开了,几乎快要当场呕吐。
  柳如雪却处之泰然,她早已习惯了,她早已经历过了这样的阶段。上医科大学的时候被阴差阳错地分到了法医系,从此就和尸体结下了缘。
  作为一个女生,第一次碰到死人的尸体时,她当场就吐了,再让她去解剖,当时她根本是办不到的。
  但柳如雪不是那么一个容易服输的人,她想,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不就是吐吗,再多吐几次,不再吐的时候就好了。就这样,她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的感官恐惧和心理抗拒,从见了尸体就呕吐到了对尸体视若无睹,她已经练出来了。
  到公安机关,当了法医后,接触的尸体就更多了,不光是命案,其他的如交通肇事、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只要有需要查明死因的,她都要解剖。可以说,人的各种各样的死法,她几乎都见过了。
  虽然说每一片拼图都有它的位置,缺失了任何一片都不是完整的拼图。但拼图的每一片位置不同,重要性也不同。
  柳如雪带领技术人员费了半天时间,勉强将大部分肉骨头拼在了一起。
  拼图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些残骸拼成一个人还剩余一些,拼成两个人还差一些。
  从骨盆形状来看,初步判定是两个女性死者。因为男性骨盆较小,形状似倒置的圆台,即上大下小,而女性因为要生产的缘故骨盆较男性宽大,似圆桶。
  虽然初步判定是两名被害人,但关键的部位──人的头颅还没有找到。
  尸体本来就十分令人作呕了,何况是两具被肢解碎尸的尸体。尸身都分解得比较彻底,基本没有什么较大的骨头了,几乎全剁成了碎片,连手指头、脚趾头都一节一节地被分离了。
  看到此情景,萧云天皱了一下眉头,见过了那么多的凶杀案,如此残忍的还尚属首次。这罪犯怎么这么残忍呢,肢解人就好像肢解一只小鸡似的这么轻易?情形已经明了,当务之急是查明尸源,即首先查明被害人的身份,如果连死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何谈去快速破案呢?然而,目前的这一切摆在面前,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他吩咐楚剑雄,去调集附近几个派出所的警力,扩大搜索范围,什么沟沟渠渠、坑坑塘塘都不要放过,要尽量找到剩余的尸块。除了大路外,一些小路或者不是路但可以通行的地方都不要放过,目前还搞不清楚罪犯是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进行拋尸的。
  接着,又指派柳如雪将两具尸体进行DNA取样,多取几处,因为两具尸体已经分不清你我了,必须多点取样以获取准确信息。并将取到的DNA样品抓紧送往法医室,同全国失踪人口的DNA库和全国犯罪嫌疑人的DNA库进行一一比对。
  快到傍晚下班的时候,楚剑雄这一队人回来了,还是有些收获的。经过再次仔细搜索之后,又找到了三个黑色尸袋,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名死者的头颅,遗憾的是,头面部也已经被砍得血肉模糊,通过面部特征来进行比对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DNA的比对结果仍然在查询之中,由于数据库数据量巨大,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比对完成。现在主要是在等这个检测结果了。可是,如果库中没有呢,这被害人的身份到底该如何确认呢?
  这是摆在萧云天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决定,晚上随便吃个夜宵后,加班开个会,研究一下案情。
  03.唯一的身份证
  晚饭没有到外面去吃,太嘈杂了,跟平时不一样,还要边吃边研究案情。萧云天问柳如雪:“DNA的比对结果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柳如雪道:“还得需要两个多小时。”萧云天问大家:“大伙对这个案子怎么看?”楚剑雄道:“从作案手段上来看,凶犯非常残忍,到底什么仇恨让他下手这么绝呢?”
  林玄鹤道:“一般而言,命案无非出于酒色财气这几种原因,酒色财气而已。酒,喝酒多了就容易滋事,就容易出大事;色,什么性侵啦两性关系混乱啦,自古奸出人命赌出贼嘛;财,钱多了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抢劫、盗窃、诈骗、绑架、敲诈勒索都可能会发生;气呢,这个人啊,一生气就冲动,而冲动是魔鬼啊,冲动了就不计后果,后果就严重了。”
  柳如雪道:“我觉得,要是查明了死者的身份,再去按玄鹤说的这几样去查她的社会关系,肯定差不多有门路,就怕是过江龙作案就难查了。”
  萧云天道:“现在线索太少,也不能排除是过江龙流窜作案。对了,剑雄,你下午去寻找其他的尸袋,沿途有没有注意到监控摄像头之类的?”
  楚剑雄道:“跟着队长这么多年了,这点小事肯定会注意到啦。很可惜啊,沿途不是没有摄像头就是根本没有拍到可疑的人。”
  林玄鹤道:“拋尸这件事,他会正大光明地去干吗?肯定会找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找条小路,再精心伪装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这事办了。”
  萧云天道:“各位分析得都有道理,我觉得过江龙作案的可能性不大。从拋尸的地点和路线来看,这个凶犯很可能是本地人,或者是本地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他能够轻易地避开监控探头。大家赶紧吃饭吧,吃完饭我们再等一下比对结果。”
  面对这么一件毫无头绪的案件,尤其是被害人的身份不明,大家都感到有些棘手。虽然刚刚从外地出发回来,但四个人还是选择了夜里加班,毕竟,这是一件大案子,一件足以轰动全市的大案,两条人命,海东市已经有四五年没有发生这样的恶性案件了。
  公安局长何永安也非常重视这个案件,亲自调度,一定要把骨干力量调上去,派出以萧云天为首的重案侦缉队,号称“海东市新四大名捕”,虽然他们辛苦点,但早一天破案,就能早一天能给海东市全市人民一个交待。出现这样的凶杀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肯定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DNA这项技术,在西方被誉为“上帝的身份证”,每个人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号。为什么说DNA是上帝的身份证呢?因为每一个人的DNA都是与生俱来的,大多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地方,你说DNA有没有重合的情况?有。一般来说,大约几十亿人里面才有两个DNA排列完全相同的。
  但就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而言,人口数不过也才十三亿多,几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基本上相当于绝对的独一无二了。全中国基本上没有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完全相似的DNA排列,可以做同一认定了。
  实际上“同一认定”是刑侦上的术语,就是说A有这么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征,B恰巧也有这么一些特征,就能够说明A和B是同一个东西。比如某人的DNA是这样的,而现场发现的血迹也是这样的,那么就能够说明现场血迹就是某人的。
  DNA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后医学技术才有的新发现。20世纪90年代左右都只能通过测血型来确定犯罪嫌疑人与案件的关联,但血型是不能做同一认定的。因为血型与DNA不一样,血型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血型只有O、A、B、AB这几种,相同的太多。过去因为依赖血型,而造成了不少的冤错案件。
  之所以着重讲这个DNA技术,是因为在目前的刑事案件侦破中,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目前来说是比较可靠的技术。还有指纹技术,也可以做同一认定,每个人也基本上有独一无二的指纹,因为手上汗腺分泌的缘故,人在摸一些光滑的地方时就会留下指纹。
  比如玻璃杯,是最容易留下指纹的东西。但一些表面粗糙的东西就很难留下,比如在石头和砖块上,就很难提取到完整的指纹。
  上面说了一大堆DNA的技术,那么DNA到底是什么呢?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才可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通俗地讲,DNA代表了一种特征的序列,打个比方来说,DNA好比就是一棵大树,从头到脚有许多分叉,每一棵树的分叉都是不一样的,DNA就是根据这些分叉的差异来区别彼此。
  世人根本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难道还会有两棵分叉一模一样的大树吗?显然不会。
  通过DNA技术一方面可以确定现场血迹与特定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死者的身份,如果死者面目模糊或者尸体腐败,无法通过外貌辨别时,就可以通过DNA做亲缘关系认定,因为人的基因,必定有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通过三人的基因做互相比对,基本就可以确定身份,也就是俗称的亲子鉴定。
  在经历了大半夜的等待之后,DNA比对结果出来了,然而,令人失望。
  04.回到物证本身
  DNA比对的结果表明,两名被害人的DNA没有出现在任何数据库里。这个结果无疑让重案四人组感到非常失望。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容易的事情呢?凡事皆不易,何况面对这么一桩毫无头绪的碎尸案呢?
  在刑侦界,有一个理论就是,凡是犯罪,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它们指引着后来人去顺藤摸瓜,抓住凶手。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然而,如果这个理论和实践非常契合的话,为什么还有许多的案件没有能够得到侦破呢?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时候,破案也需要机遇,更需要灵光一现的灵感,甚至说有些案子能够侦破真是出于偶然。总之,所谓命案必破只是一种口号,一个目标,能不能达成,并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事情。
  萧云天看大家都有些失望,想了想,说:“大家暂时先散了吧,忙了一整天了,先回去休息,明天接着来,说不定有意外的发现。”
  “好吧。”其余三人应道。
  人是铁,饭是钢,睡觉更是必须的,保持体力是刑侦工作的需要。如果几天几夜不合眼就能破案的话,就让办案的不眠不休几天好了。
  不休息,体力和精力就得不到恢复,反而会影响效率。
  有些事情,如果一直执着地去干,反而会僵持在一个地方。如果暂时放下来,让自己清静一会儿,换个思路,说不定会柳暗花明。
  就好比,你正急需一样东西,平时明明很好找,但现在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而当这一件急事过去,它又轻而易举地出现了。再好比,你很熟悉的一个名字,有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不想了,那个熟悉的名字却又回到了记忆中。
  萧云天开车回家,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想今天的这个案子。到底忽略了哪个地方?难道犯罪嫌疑人的手段真的如此高明,真的做到了滴水不漏吗?
  不可能,凡犯罪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罢了。这个世界冥冥中总有定律,有些是难以言说的,第六感也并不一定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