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罪案现场:你所不知道的刑侦 > 第184节 >

第184节

  这么相同的细节,原来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呢?
  这是怎么回事?!
  萧云天到底发现了什么?是什么让他如此动容?尘封的卷宗,无数人看了无数遍的卷宗,萧云天到底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这个发现会对案件的侦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吗?
  在重新看一本卷宗里的现场勘查的照片时,萧云天无意间发现,在命案现场,也就是女厕所的门口,隐隐约约地画着一个标记!这个标记是用粉笔画的,竟然是一个睡眼标记。由于那时的公共厕所都是用砖头砌成的,外面也没有用水泥覆盖,所以看起来并不是很清楚。以前萧云天也在哪本卷宗里看到过,但那个时候他并没有上心。
  前几天的厕所强奸杀人案之后,萧云天就始终觉得现场所画的睡眼标记自己曾经在哪里看见过,但始终都没有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次重新翻阅十多年前的1·31大案卷案,蓦然发现,卷宗中照片上案发现场的女厕所的外墙上也画了一个睡眼标记!
  怪不得在前些天勘查现场的时候,发现那个睡眼标记后,就一直觉得很眼熟,因为始终想不起来,还以为是自己办案多了产生了错觉。现在看来,并不是错觉,而是现实。当初看到卷宗里的睡眼标记时,以为是其他人的乱涂乱画,也就没有在意,因为除了睡眼标记以外,还有其他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标记和涂鸦,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
  当萧云天再次翻阅卷宗,无意中又看到那个睡眼标记的时候,他立即把卷宗里的这件陈年旧案中的睡眼标记和前几天刚发生的新案中的睡眼标记联系到一起了。
  因为从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上和以往的侦查实践中可以证实,连环杀人案中,每起案件与每起案件之间总会有某种共同的联系。正是这种共同的联系,将每起案件像串珠一样串了起来,这才构成了连环杀人案件。
  萧云天在偶然发现了这个联系之后,他不敢怠慢,不敢大意,马上拿出了1·31系列大案中其他几个厕所强奸杀人案现场的照片进行比对研究。通过比对,萧云天竟然发现,在所有的案发现场竟然都有睡眼标记的存在。只是这些睡眼标记并不是十分起眼,混杂在一堆涂鸦之中难以辨认。可能是当时的侦查员只顾着勘查中心现场,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外墙上。当时勘查只注意看现场有没有鞋印、攀爬痕迹之类的东西,对于墙上的涂鸦并没有引起注意。
  1·31系列大案之后又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年的黑白照片已逐渐泛黄,这也增大了研究现场照片的难度。
  23.诱捕组失联
  经过一番仔细比对,萧云天有了一个猜想──难道昔日的杀人狂魔又重现人间了?
  1·31大案过去后,已经十多年没有类似的案件发生了,所以关于1·31大案嫌犯的下落各种说法都有。这回真的是他们又杀回来了吗?
  萧云天虽然这样猜想,但又不敢证实。如果是这家伙回来了,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势必会引起一番腥风血雨。
  想到这里,萧云天让队员把系列强奸案现场勘查照片的电子版拷贝过来。在1·31大案时期,数码摄影还没有在国内流行。那时的照片只能用传统的胶片照相机拍摄,再通过暗房洗印出来。
  由于时代久远,虽然卷宗还在,但那些照片的底片都已经不知去向了。局长换了一茬又一茬,办案人员更是走马灯似的轮换,连公安局的物证室、卷宗室、档案室都因为城市建设的兴起,给地产开发商让过好几回地方了。多次的搬迁过程中,遗失一些东西总是难免的,再去找也很难找到了。
  现在由于有了数码摄影,对于现场勘查的拍照就方便多了。可以不用像以前似的顾及胶片数量了,而是放开了使劲拍。因为现场是不可能再复原的,一次拍不完,下次就拍不到了。即使有些照片用处不大,但多拍总是有好处的。最后入卷的时候,再挑选一些典型的、拍得比较清晰的人到侦查卷宗里。对于原始底片,一般技术人员那里都会有保存。
  技术人员很快就给萧云天送来了系列强奸案的现场勘查底片,每一起案件都刻了一张DVD数据光盘。照片可以放大到很大的比例,便于观察每一处细节。
  照片的数量很多,如果一张张地看,速度会很慢,所以萧云天有重点地看,看地面,看环境,没有花多长时间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在一处强奸案的地面附近,有一个模糊的不知道是用手指还是用小棍画的睡眼标记,和厕所强奸杀人案里的一模一样。由于距离现场稍远,而现场又是变动现场,在警察到来之前已经有很多群众围观了,这个睡眼标记不是非常显眼,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在另外一处强奸案的地面上,也发现了一个睡眼标记。是用树枝画的,虽然被人踩过,但地面上还是依稀可见。
  所有发现的睡眼标记虽然画得都不是很优美、规范,但看起来大致形状都是一致的。
  这让萧云天倒吸了一口冷气,难道昔日犯下厕所强奸案的恶魔又重现人间了?难道最近的系列强奸案和厕所强奸杀人案都是原来的嫌犯所为,或者是与其有关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仍然在外面作诱饵的柳如雪可就危险了。
  再看看窗外,天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此时,已经是大扫荡行动后的第二个夜晚了。人一旦紧张工作起来就会忘了时间,看来此话一点不假。必须尽快和柳如雪、楚剑雄他们取得联系,提醒他们一定要多加注意,小心可能袭来的危险。
  然而,拨打柳如雪的电话,没有打通,再拨打楚剑雄的手机,仍然提示不在服务区,其他的人不是已经关机,就是暂时无法接听。真是奇怪了,一队人马出去行动,现在竟然统统联系不上了。虽然他对这一队人的经验、能力没有什么怀疑,但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仍然让萧云天感觉不安。
  柳如雪他们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联系不上这些人呢?
  难道柳如雪和楚剑雄他们进了市郊的山区了吗?到了山区,手机信号有时会不太稳定。如果是这样,他们进山去干什么?如果没有进山,为什么手机会全都打不通了?难道……难道这个小队诱敌不成,反被敌诱了吗?
  想到这里,萧云天立刻坐立不安起来。他马上打电话给林玄鹤,让他赶紧回局里启动侦测设备。
  此时林玄鹤在大扫荡行动指挥部里负责各个行动组的通讯保障,让指挥部的命令准确地送达行动组,也把行动组的工作动态及时反馈到指挥部,并对全市的清查形势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指挥部领导的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在这两天的行动中,林玄鹤已经非常疲劳了。他刚回到家,又接到了队长萧云天的召唤,他赶紧回到了局里。听萧云天说和诱捕组联系不上了,林玄鹤也感觉到事关重大。他立即启动了手机定位卫星侦查设备,对失踪小队人员进行位置跟踪。
  诱捕组队员的最后出现位置显示是在他们的出发点,也就是派出所临时租用的一栋房屋。这栋房子平时供队员休息之用。所有人手机的最后信号都是从这个地方发出的。诡异的是,所有人的手机在出了这个院子后不久就全部失去了信号,连最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都找不到他们所在的位置。
  林玄鹤无奈地说道:“队长,现在确实找不到柳如雪他们的位置了。不过,这么长时间和他们联系不上,他们自己总该打电话吧,为什么他们也没有向队里说明情况呢?”
  萧云天道:“你说的有理,咱们和他们联系不上,同样的道理,他们也应该和咱们也联系不上。五六个人,这么长时间没有接过一个电话,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这也太不正常了。”
  萧云天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诱捕小队要么是正在收不到信号的偏远地区跟踪,或者是为了保密将电话都关了,或者就是诱捕小队已经陷入了险境。
  正当萧云天和林玄鹤为失踪的小队担忧的时候,一个突然的来电让萧云天更加焦急了。
  24.奔赴战场
  “萧云天,你杀了我的人,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最近青楼女子玩够了,找个警花来玩玩也不错,哈哈哈!”
  一个男子说完这些话,也不等萧云天回话,立即挂断了电话。
  不妙!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个打来电话的人肯定是知道了什么内幕信息。而且看其意指,是把夜总会击毙枪手的事件和警花柳如雪出击当诱饵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了。如果只说一件事,还可能是瞎蒙猜中的,但他是说了两件事,肯定是知道了一些内情,说不定是有人在幕后指使。这样说来,柳如雪他们的处境可能就非常危险了。
  萧云天立即让林玄鹤通知重案队值班的机动部队,带齐全副装备,火速增援柳如雪、楚剑雄的诱捕组。
  萧云天率领重案队的机动部队正在急速赶往现场的时候,却接到了前方辖区派出所的电话,称有人报警,在诱捕组行动的区域内出现了激烈的枪声。派出所民警在赶往现场的时候遭遇强火力阻击。由于派出所警员只有所长一人携带一把手枪,已经被压制在当地,请求火速支援。由于现场手机信号全部消失,第一辆警车被阻在原地后,第二辆警车冒着危险撤回来搬救兵。
  跟随萧云天赶往现场的大概有八九人。听了派出所的报告后,萧云天立即上报局指挥中心,请求继续增援警力。
  看来这回嫌犯是玩大的了。
  萧云天心急如焚,命令队员加快车速。此时虽然已是夜晚,但道路上的行人和车辆还是不少,即使亮起了警灯,鸣起了警笛,但车速还是提不起来。
  萧云天和队员们都很着急,毕竟现在时间紧迫,抓紧时间赶到现场摸清情况才是最重要的。那五六个诱捕组队员,尤其是女警柳如雪的安危,深深地牵扯着萧云天的心。
  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到达了现场。现场是一片废弃的厂房。厂房的门口处停着一辆派出所的警用面包车,出警的几位民警正躲在一个由砖垛围成的掩体内,动弹不得。
  萧云天他们下车后立即向派出所人员迂回靠近。不料远处传来几声枪响,切断了重案队的前进路线,而在核心现场,仍然是枪声不断。
  听着脆脆的枪声,应该是重案队使用的手枪发出的,而那连续不断的枪声却不是重案队的,因为这组人没配备冲锋枪。
  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萧云天躲在一边,觉得这个区域应该有手机信号。他掏出手机看了看,确实没信号。他拿出望远镜,向四周看了看,果然发现了情况,原来在厂房四处的制高位置,赫然树立着几个信号屏蔽器。原来诱捕组失联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几个小东西。
  显然,这些犯罪嫌疑人有所防范,这些屏蔽器是他们为了阻止警方之间的互相联络才设置的。而且看屏蔽器的样子,应该是那种高端的。此地不仅手机没有信号,连对讲机的电波都被屏蔽,这样就造成了警方之间的通信中断。而匪徒们则是使用特制的通话设备,可以不受屏蔽器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