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明惊变 > 第65节 >

第65节

  新科进士丘濬今日亦在金桂楼摆酒请客,庆祝只是其一,更多的是为了一个承诺。他在正统九年(1444年)即考中举人,在广东乡试中名列第一,然赴京会试却名落孙山,之后入国子监深造,一直留在京师生活。期间也曾参加过一次礼部会试,直至今年才金榜题名。会试时,主考官内阁大学士商辂列其文章第一,然殿试时因策文不合明景帝朱祁钰心意,只能屈居二甲第一[1]。虽然未能成为大明状元,但却是十八名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一,仍然荣耀无比。
  十年异乡生活,寒窗苦读之余,亦是思念亲人。正当丘濬在京师国子监苦读时,其结发妻子金氏在家乡琼州亡故,甚至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初接到消息时,丘濬伤心欲绝。然彼时国家亦多灾多难,五十万京军覆没于土木堡,英宗皇帝也被瓦剌俘虏,他的个人情怀很快淹没在巨大的忧虑中。
  那一日,丘濬遇到伯父、父亲均战死沙场的将门之女吴珊瑚,见到对方清瘦哀戚的容颜,心中陡然起了巨大的波澜,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关心她、爱惜她。二人同病相怜,彼此呵护,彼此抚慰,逐渐走到了一起。
  然吴珊瑚是蒙古人,即便是再婚,丘氏家族依然不同意丘濬娶异族女子为妻。丘濬借回乡探亲之机,欲设法说服亲朋好友。吴珊瑚竟摒弃京城富贵荣华,跟随丘濬到了海岛,又拜当地渔家为义父,以普通渔家女的身份留在琼州。
  传统中国人在感情表达上多含蓄深沉,对女子的期待尤其如此。吴珊瑚此举,曾在北京激起了轩然大波,然南方海岛风俗淳朴开放,倒也不认为有什么出格之处。
  吴氏本是蒙古王族,出身豪门,自小万事无忧,本来连做饭、缝补之类的小事也不会做,两年海岛生活下来,竟成为织网好手,小有名气。丘家感怀万状,终于认可了这桩婚事。丘濬遂许下诺言,一旦金榜题名,便正式迎娶吴珊瑚为妻。因而今日金桂楼酒宴,不独是庆祝他进士及第,亦是要当众宣布婚期。
  锦衣卫指挥佥事朱骥早早便赶到了金桂楼,能够亲眼看到儿时玩伴嫁个好男子,自然令人欣慰。只是他到得太早了些,主角丘濬、吴珊瑚都还未到,只有吴珊瑚兄长吴瑾在包厅里里外外张罗。他便自己在大堂寻了个位子,正待坐下,临窗一桌的年轻男子忽道:“这金桂楼一到饭点,便火爆得不行,兄台反正只是等人,何必多占一张桌子?不妨过来这边挤上一挤。我也在等人,我们算是‘同等’。”
  朱骥抱拳道:“承教了。”走过去坐在那男子对面,刚要询问对方姓名,却不禁讶然呆住。一时还不能相信,微一犹豫,便伸手往那男子眼前晃了几晃。
  那男子笑道:“兄台不必再试探了,我确实是个瞎子。”
  朱骥忙道:“抱歉,是我失礼了。阁下既然看不见,如何知道我在等人?”
  那男子笑道:“我眼睛瞎,心可不瞎。”
  朱骥见对方态度随意自然,显然不以自己是瞎子为耻,心念一动,问道:“莫非阁下就是仝寅?”
  那男子笑道:“不错,正是我。嗯,兄台能知道我的名字,应该是官府中人了。听你行走矫捷轻便,应该是身怀武艺之人,不是京营将官,便是锦衣卫。”
  朱骥道:“锦衣卫也算是京营,不过我确实是锦衣卫。”当即报了自己姓名。
  仝寅道:“原来是朱指挥,久仰。”朱骥道:“我也久仰仝先生大名。”
  仝寅字景明,山西安邑[2]人。十二岁时双目失明,无以谋生,于是拜师学占卜之术。其人聪慧敏捷,技成之后,占祸福多奇中。石亨为大同参将时,仝寅父亲仝清带着儿子经过大同,仝寅为石亨占卜,无不灵验。石亨大为称奇,便将仝寅留在身边。北京保卫战后,石亨因军功封武清侯,成为武臣之首,风光显赫。仝寅也跟着来到北京,住在石亨府邸中。京城中的达官贵人都爱来找仝寅占卜,一时享有盛名。
  仝寅笑道:“久闻是真,久仰未必。朱指挥想必对占卜这等江湖之术不屑一顾,也不如何相信。”
  朱骥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但不便当面承认,只笑道:“哪里的话,仝先生言重了。”
  仝寅道:“朱指挥,你有位好友就快要到了。”
  朱骥心道:“我独自来到酒楼,又曾上楼看过,仝寅大概听到动静,不难猜到我在等人。即便他看不到我身穿便服、未携兵器,但我是锦衣卫指挥,大白天的来到酒楼,当然是为私事,等的人必是朋友。这些我都能推测到,仝寅猜到‘好友就快要到了’又有什么稀奇?如果说这也叫占卜,那杨埙应该称得上神算。”也不说破,只笑应道:“希望他快些到吧。”
  仝寅大概听出了朱骥的漫不经心,便微微一笑,不再言语,只安心饮茶。
  邻座几名酒客正在议论当下传得沸沸扬扬的复储一事,即重新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明景帝朱祁钰以庶子身份幸运登上大宝,地位稳定后,将兄长英宗朱祁镇囚禁在南内,又费尽心机,废掉了英宗之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甚至不惜送礼物讨好群臣,废除原配皇后汪氏。这一赤裸裸的出于私利的做法,令景帝的名望和威信大打折扣。
  尽管朱祁钰在改立太子的斗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胜利太过短暂,他的宝贝儿子朱见济当上太子仅仅一年,便夭折于襁褓之中。因为朱祁钰只有朱见济一个儿子,幸运女神再度向英宗之子朱见深招手。
  民间甚至有不少议论,认为景帝朱祁钰夺兄位、废兄子,是犯了天忌,所以老天爷都不帮他,有意要让他绝后。
  那几名酒客显然也同情明英宗父子。一个黑脸汉子道:“我以前就听人说过,太上皇是天命所归,一个宫女的儿子,却当上了皇帝。后来被瓦剌捉去,还能完好无缺地活着回来。这些可都是前所未有的奇事。”
  另一个红脸汉子接口道:“什么天命所归!真有天命的话,还会被关在冷宫中做太上皇?”
  黑脸汉子答道:“当今皇帝没有儿子,大宝之位最终还是要传给太上皇的儿子。到了那个时候,太上皇等于还是皇帝,这不是天命所归吗?”
  一个白脸男子道:“那倒也未必。当今皇帝年纪不大,也许还会有子嗣。”左右看了一眼,刻意压低声音道:“听说皇帝近来日夜忙碌于后宫嫔妃的床笫,为的就是尽快生下儿子。我昨晚去丽春院,还听说了一件奇事……”
  他有意停顿了下来,几经同伴催促,才不无得意地道:“听说皇帝已经慌不择食,连教坊司的妓女也看上了,连夜派人召她进宫呢。”
  同伴听说此等风流韵事,大感兴趣,急忙追问被明景帝看上的妓女是谁。白脸男子道:“好像叫蒋琼琼。”
  红脸汉子忙道:“我知道蒋琼琼,她以前曾是丽春院头牌红妓,长得一朵花儿似的,我有个富豪朋友还摸过她。”
  白脸汉子笑道:“如此,你那位朋友岂不是与皇帝共摸过同一个女人?”
  红脸汉子道:“是这个理。不过算起来,那蒋琼琼年纪不小了,至少有三十好几了。当今皇帝还要比她年轻许多,不知如何会看上她。”
  白脸男子笑道:“也许皇帝偏偏喜欢那种半老徐娘呢。”
  他三人暗中议论宫廷大事,虽只是取乐,却也怕朝中耳目听到后招惹祸事,声音甚是细微。朱骥却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闻言立欲起身,却被仝寅及时按住了手,不禁一怔。
  仝寅摇头道:“坊间闲言碎语,当不得真。朱指挥虽是锦衣卫官员,可也别失了身份。”
  朱骥未及回答,忽听到有人招呼自己,回头一看,却是锦衣卫指挥卢忠。卢忠原先在兵部当差,父亲曾是郕王府管事,算是明景帝朱祁钰私人,因为这一层的关系,朱祁钰将卢忠安插进锦衣卫做了长官。
  朱骥不大喜欢卢忠,但对方毕竟是自己上司,忙起身见礼。
  那黑脸汉子等三人看到卢忠穿着一身锦衣卫的飞鱼服,料想朱骥也必是锦衣卫,他适才坐在邻座,也不知听到了多少对话,吓得魂飞魄散,想也不敢多想,忙不迭地起身走了。
  卢忠笑道:“这儿不是官署,朱指挥不必多礼,我也是来赴朋友私宴。”
  原来卢忠与司礼监太监王瑶交好,今日凑巧是王瑶义父老太监阮浪生日。那阮浪在永乐朝便已净身入宫,是目下紫禁城中资格最老的太监,皇宫许多后进宦官都是他的义子或是门下弟子,王瑶也是其中之一。阮浪最爱金桂楼的菜式,王瑶便与另一名出自阮氏门下的大太监曹吉祥一道在金桂楼定了一桌豪华酒席,要为义父贺寿。
  朱骥忙道:“我也是为朋友贺喜而来。”
  卢忠瞟了仝寅一眼,问道:“朱指挥的朋友该不会就是他吧?”
  朱骥道:“不是,我朋友在楼上包厅。这位是……”
  正好司礼监太监王瑶率一众人护着阮浪进来,卢忠便甩下朱骥,自去招呼寒暄。朱骥只好回来坐下。仝寅忽开口道:“我朋友到了。”
  朱骥道:“既是如此,我便不打扰仝先生与朋友会面。”
  起身时,一名青衣女子施施然走了过来,正是李惜儿。她已长成一名灵秀少女,虽不施粉黛,素面朝天,依然难掩丽色。人也变得成熟了许多,大大方方地招呼道:“朱指挥。”
  朱骥道:“惜儿,好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一截。”又问道:“你来找我有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