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的老婆是阴阳天师 > 第1537节 >

第1537节

我思忖片刻,觉得还得从这两句话上找突破,就对谭盈说:“你仔细跟我解释一下这两句话,比如说菩提是什么?明镜是什么?什么叫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谭盈倒是耐心,解释道:“菩提指的觉智,也就是贯通佛法的道,树指的是菩提树,佛祖释迦摩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大道成佛。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也是类似的意思。这个明镜是明净之镜的缩写。此镜一照一切照。照中故是镜。照真故是净。照俗故是明。明故则像亮假显。净故瑕尽真显。镜故体圆中显。三智一心中得故。言明净镜。而台指的则实物之镜。意思就是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这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还不如不解释呢,解释完我听得更是懵了,但做为一个随随便便就能拯救世界的男人,咱不能露怯,就试探着说:“你的意思是说,这句是劝人不要执著死心眼是吗?”
“是劝人不要执著于皮相。”谭盈表情很神圣,一副下一刻就要合什念声佛号然后出个家神马的表情,“不要把菩提执着认为是一颗树,也不要把明镜执着认为是一面镜,所谓……”
“等会儿!”听他说到这里,我不由心里一动,打断她的话,“你前一句说是的什么?”
“哪一句?劝人不要执著于皮相吗?”谭盈有些莫名其妙,“就是说道不是有形的东西,菩提不是树,明镜也不是真正的镜……”
“对,就是句!明镜不是真正的镜!”
我突然间豁然开朗。
普慈想对我说的,应该就是这个!
明镜不是真正的镜!
这句话不用在佛法上,用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中,也很适用。
因为我手头正有一面镜子,其实不是镜子。
阴阳铜鉴!
看着虽然是面铜镜,摸着也确实有些铜镜的意思,不过它其实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个信息通道的拟态,后面联接着一条不知通往何处我无法探知尽头的信息线。
而这个阴阳铜鉴正是阴阳派诞生、毁灭以及冯甜出生、冯楚帆前往那个不可知地的关键!

第1701章 使用说明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阴阳铜鉴上面。
可问题就来了。
虽然知道阴阳铜鉴是找到那东西位置的关键,可我不知道怎么用这玩意啊!
这服务太不到家了,至少给个使用说明不是。
等一下,或许附带说明了也不一定,那谒子还有两句呢。
怎么说的来着?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赶紧再让谭盈把这两句解释一下。
谭盈就说了,这句话的意轴心就是,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听完我又迷惑了,看起来不像是使用说明,难道是我理解错误了?
要不说我最烦的就是这种有话不好好说,非得让人猜谜语,有东猜西猜的工夫,我特么没准儿都把那东西干掉,拯救师姐顺便拯救世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普慈搞这么多弯弯绕,很可能不是为难我,而是为了应对那东西可能进行的干涉,要知道那东西可是能够根据需要对人间信息进行微调和精准打击的,我自己就亲身体验过,幸亏信息量大才挺下来,饶是那样,也是输了一局。虽然普慈被自适应沉眠者拉进面壁者当中,但我不认为他的信息量能比我大,信息作战能比我强,自适应沉眠者都不敢这么说,蓬莱仙山都要甘拜下风,普慈再强终究没能脱离人间,想来跟我是比不了的。
我耐着性子仔细思考了好一会儿,越想越迷糊,越想越气闷,最后实在忍不住怒吼一声,“这特么都什么鬼玩意?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谭盈正色道:“这是六祖佛谒怎么能是鬼玩意呢?苏主任您就算不信佛,也不能如此出口抵毁,佛祖知道了要怪罪的。”
佛祖怪罪?我不由冷笑一声,要不是咱手下留情,现在整个西天极乐世界都变成渣渣了好不好。
不过这事儿没法子跟她说,我只好说:“我爱说什么就说什么,本来我是修道的,跟佛门从来都不对付,我要是敬了佛祖,我家道祖可就不乐意了。你再给解释解释,这句话还有没有其他含义,对了,这个慧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
谭盈不爽地说:“您这样当我的面儿抵毁佛祖可是对我不尊重,我这大半夜不睡觉跑来给您捎信儿,可不是为了受侮辱的。”
嘿,她还挑理了。
我不由一挑眉头,“你想不想要你的富贵了?”
谭盈道:“都不知道您是哪路神仙,我怎么能相信您能给我一场富贵?”
我不由失笑道:“刚你还说这是佛祖的指示呢,这么会儿工夫,就又怀疑佛祖了不成,你这信仰也不是很坚定嘛。”
谭盈道:“佛祖虽然能给我指引,可您却是个不信佛的,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
我说:“我信不信佛这无关紧要,这么说吧,今天你给我捎口信儿这事儿我记得你的好,定会给你好处,不过你要是能帮我把想法理清了,解决我一个大问题,那我能给你的就不是好处,而是一场泼天的大富贵。”
谭盈看着我,突然笑道:“您倒是好大的口气,高官显贵顶级富豪我也见过,却都没您这气魄!成,那我就信你一回,你需要我怎么做吧。”
我说:“先把刚才的问题给我回答明白了。讲讲这个佛谒是什么由来吧。”
谭盈就解释说:“其实这佛谒是六祖承五祖衣钵的一个故事。六祖慧能拜在五祖弘忍座下学法多年,有一天,五祖把门人叫到跟前,让他们各自依本心般若性做一偈,谁能领悟他的佛法,就传谁衣钵。当时弘忍大师座下最出挑的弟子不是慧能,而是神秀,神秀就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家都觉得好,但弘忍大师却说他做这个谒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证不了菩提道。惠能大师听了这佛谒之后,就做了刚刚说的那个佛谒,结果得到弘忍大师的认可,传了衣钵,成为禅宗六代祖师。其实就是总的来说,就是教人不要执着。所谓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
本来前面讲得好好的,结果到后面,她还来劲儿了,跟我讲起佛法来。
我看她说得挺开心,就没打断她,由她说着,也不听,只是在思考刚才她说的那些话。
教人不要执着,是不是表示我之前探查阴阳铜鉴信息线的路子是差了呢。
那按照普慈那弯弯绕的习惯,或许这使用说明是着落在另一对应的佛谒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按照谭盈的解释,这谒子说的是,人就如同是菩提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时时不断地观照自己,不让尘垢障蔽光明的本性。
把这句话反复念叨了几遍,心里蓦得一动,冒出一个想法来,该不会是用这个的直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