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名侦探的枷锁 > 第48节 >

第48节

  “这么说来,从金子先生床下找出讯息的也是月村博士呢。呃,可是土井女士的情况又怎么说?从她的口袋拿出讯息的可是天下一先生。”
  “你说的没错。可是那时也是先有一张写着‘罪在死者的口袋里’的纸掉在地上。丢下那张纸的当然是月村博士。博士一知道手电筒的毒针刺死土井女士,便立刻从预备好的几张纸中选了土井女士专用的丢到地上。”
  “土井女士专用的纸?”
  “如果死的是市长,”我说。“就会丢下市长专用的纸吧。那会是甚么样的内容呢?‘罪在死者的枕边’吗?然后寻找枕边,就可以发现那段文字——‘他沉迷于诅咒,成为禁断之书的俘虏’的纸。”
  “枕边?”
  “只是打比方,月村博士事先在各位周遭藏好写着这些文字的纸。市长、小绿,还有我身边的某处一定都藏着一样的纸。土井女士的情况,是正好有机会可以塞进她的口袋;金子先生的情况,我想大概也是真的藏在床下;而木部先生的话,则是夹在他的着作里。那个时候毒药果然是掺在冰块里的,但月村博士当然不晓得是谁会拿到毒冰,只有在木部先生倒下的时候才会得知结果。然后她在众人惊慌之中冷静采取下一步行动,也就是准备木部先生用的‘罪在死者的书中’这张纸。然后等待九点咕咕钟响,假装发现鸟嘴衔着甚么东西,接着巧妙把那张纸和藏在她手中的纸掉包。我想一开始衔在鸟嘴中的大概是白纸。”
  “这样啊。”市长好像想起当时的场面,一次次点头。“的确是月村女士从咕咕钟拿纸过来。这样啊,这么一想就简单了。”
  “此外你还动了一点手脚。”我转向月村博士。“也就是挂在房门内侧的牌子,遇害对象的门牌都打了叉。你可能是为了表现出杀害对象是事前决定好的才这么做,但谜底很简单就能揭晓——那块牌子的正反两面都刻着一样的文字。你事先在所有牌子背面打上叉,接下来只要下手杀人后,趁着众人不注意时翻面就行了。仔细回想就可以知道,只有你一人有机会。尤其是把土井直美女士的尸体搬到房间时,你特地走在前面为我们开门。只要手一伸行了,翻牌子对你来说是易如反掌。”
  怎么样?——最后我问月村博士。
  她面无表情聆听我的话,并在确定我说完后望向市长,接着她做出用手指按烟的动作。市长从内袋掏出香烟。
  “有点湿掉了。”
  “没关系。有烟就好。”
  她叼起一根烟,用市长递出的打火机点燃然后深深吸气,吐出线一样细的烟雾。
  “厉害。虽然只要把对象一个个除掉迟早会曝光,但比想像中更快被揪出来。”
  “为甚么?”我问。“为甚么要这么做?”
  “为了保护城镇。”
  “保护城镇?从甚么手中?”
  “当然,”她吁了一口烟。“是从诅咒的手中。”
  “诅咒……那个诅咒吗?”
  “没错,就是那个诅咒。”博士点点头。“因为诅咒,水岛先生和火田先生都被杀了。如果置之不理,今后会有更多人被杀,而且是以非比寻常的死法被杀。每个人都会以古怪的形式遇害。像是在不可能出入的房间被人勒死、留下神秘讯息死去、尸体瞬间移动、凶手消失,我想从这些荒唐的现象中保护这座城镇。”
  “为了这个目的,即使杀害朋友也无所谓吗?”
  “没办法啊,他们也成了诅咒的俘虏,迟早也会像水岛先生和火田先生那样被诅咒害死。这么一来,诅咒将更加不可收拾。所以我要赶在那之前用没人发现的方法杀了他们。”
  “你打算在这栋屋子杀了所有人。”
  “是的。”
  “可是那样就会留下最神秘的谜团——只有尸体,没有凶手。你不觉得这才叫做诅咒吗?”
  “只要我留下遗书就没有任何谜团了。一个都不剩——不会变成这种结局的。”博士话声一落,把甚么东西扔进口中。
  “不好!”我站起来。
  但为时已晚。月村博士睁着眼睛瞪着我,就这样趴伏在桌上。
  “月村女士!”
  “博士!”
  我和市长几乎同时冲到月村博士身边,但一切都太迟。
  小绿突然号啕大哭:
  “都是我不好、都是我害的,全怪我做出那种事……大家都死掉了,大家都死掉了!”她惨叫着,彷佛要从喉咙呕出血。
  市长抱住小绿。小绿不停哭泣。
  “可以……请你把小女带去房间吗?”市长问我。
  “那样比较好呢。”我答道。“可是我想请教你详情。”
  “我明白。”他说。
  7
  我和市长在偌大的客厅里隔着大圆桌相对而坐,旁边就是月村博士的尸体,现在上面盖了毯子。
  “六个人啊……”日野市长带着叹息说。“本来是为了城镇好,没想到会招来这样的结果……我似乎想得太肤浅。”
  “你究竟是怀着甚么想法又做了甚么?”我问。
  市长面露苦色:
  “一切都是肇因于小绿的恶作剧。”
  “恶作剧?”
  “盗挖。”
  我的身子微微后仰,直盯着市长:
  “原来盗挖贼是小绿吗?”
  “一切都是我这个做父亲的督导不周。”他搔着额头。“我那里有一把纪念馆的钥匙,她好像就是用了这把钥匙。”
  原来是这么回事吗?那就不是趁着门房不注意时偷钥匙。关于这一点,我真是错怪门房了。
  “我想天下一先生也发现了,被盗挖的是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