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我在考古系所看到的那些诡异事第二部 > 第7节 >

第7节

  《归宗录》?我听了一怔。
  《归宗录》是一本奇特的书,其记录在四川和两湖地区非常广泛,但是现在似乎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在老席给我看的那本《顽石录》上就记录了这本奇书的一些事情,以前爷爷也给我大致讲过其中一些事情,这本书的由来大概是这么一个故事:
  古代有个书斋的老板(古代书店老板),具体哪朝哪代不清楚了,但是这位老板中过秀才,给当地县令当了几年文书后闲来无事又开了个书斋,也算是当地的一位文人雅士,这位秀才老板遵循圣人之训(哪位圣人不太清楚),书斋必须开到子时方可关门。
  这天是大年三十,和家人放完鞭炮之后老板准备上门板了,真当上到最后一块门板的时候,突然从外面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老板奇怪的把门板移开,只见门外站着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大概三十多岁的男人,从身上穿着看起来还不是平常人:他戴着一顶方士帽,身上穿着一身明显很名贵的吴绸服装,手上还拿了一把折扇,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应该是个读书人或者地方官员一类的人,又有点类似个商人的样子。
  “这位客人?您有啥事?”看到外面这个人,秀才老板虽然惊讶还是很客气的说到,这时候来买书的还从来没遇到过。
  “没啥……没啥……我买书。”外面这个人笑着说到,一副商人般的笑容。
  大年三十的半夜来买书?秀才老板更糊涂了,这是啥意思?
  但是圣人之训,来买书的是绝对不能往外赶的,老板也没办法,只能把客人迎了进来。
  “请问客官您要买什么书啊?”秀才老板有点哭笑不得的看着这位奇怪的主顾。
  9、无尾结局
  “嗯……那个……”那位买书人看起来神情很奇怪,好像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回答老板的话只是不断的在书斋的书架上扫来扫去,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看到这个客人这副摸样,老板倒是有些明白了。于是他试探着问道:“客官……敢问您是不是想要艳闻?”
  艳闻,就是古代关于色情书刊的一个别称。这种书籍以《金瓶梅》为代表,在明朝中期和晚期风行一时,例如《剪灯新话》、《欢喜冤家》、《宜春香质》、《如意君传》、《情史》和《隋炀帝艳史》等等流传至今。在没有得到公开承认,并且官方一直保持着打压和批判的情况下(明朝晚期有个官员叫做李贽,一公开了自己的一部这方面的著作就被下了狱),一直就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书斋这种地方自然也会兼卖这些书籍,就算是秀才老板也一样未能免俗,毕竟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其实也承载了很多读书人的梦想(黄金屋啊、颜如玉啊、千钟粟啊啥啥啥的……)。
  如果有人来买这种书,一般都会是那么个模样,秀才老板也是司空见惯了,笑着问道。
  那个客人却理也没理秀才老板,继续在柜台上到处扫视着,只是挥了挥手表示不是,看样子他确实急于找到什么东西,但又不肯开口。
  “这……客官您到底想要什么书?可有书名?”秀才老板接着问道。
  “这个……老板,您这里只有这些书吗?还有没有放在别处的?”那个客人似乎终于放弃了寻找,转过头来问秀才老板说道。
  “这个……”秀才老板还没回答,店里面转出来一个年轻人,是秀才老板的儿子。
  “父亲,谁把草纸塞到架子上了?”
  老板的儿子今年刚刚二十正准备睡觉,看见父亲在前面和人说话就转了出来看看,正看到那个奇怪的客人在书架上张望,他一瞥眼在书架下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有叠草纸放在那里,觉得奇怪就问道。
  这里所谓的草纸就是用稻草为原料,打碎后制作的粗草纸,渗水性极强,强度也很差根本无法用作书写,所以一般都用作厕所当手纸用。秀才老板一听低头看了一眼,也发现书架下面却是塞了一堆草纸,而且是夹在两本书之间的,看样子不知道是谁放进去的。
  “这种东西怎么可以和书在一起,真是的……”秀才老板看了很生气,对他来说这完全是对书的亵渎,正准备去拿起来的时候,边上一个人一下子就扑了上去。
  那个客人好像三天没吃饭看到香馍馍似地,猛的就跳进了柜台里,把秀才老板和老板儿子都吓了一跳。那个客人探下身子立刻把那堆草纸从书架下面抽了出来。
  “找到了!找到了!是下册!下册!没错!没错!”那个客人拿出那堆草纸,好像看见了什么金银宝贝似地,秀才老板和儿子都觉得奇怪,一起凑上去看了一下。
  那是一本用一叠草纸,边上穿着线装订起来的东西,如果这要是也算书的话,那肯定是世界上最丑陋的书了,但那些草纸上的确像是有字,最开始的那张纸上用圆体书写着三个大字《归宗录》,正本书估计也就十来页,因为粗草纸的厚度实在太厚了。
  “老板,这本书多少钱?”那个客人发现他们全部在注意那本书,立刻把书按在了胸口上让他们没法再看见了,然后急切的对秀才老板说道。
  “这位客官……您拿的那个……那本书好像本店从来也没有进过货,你可以让我自己看看到底是什么吗?”秀才老板一头雾水的说道,这本所谓的书他根本没见过啊。
  “老板……您开个价都行了,别的您就别管了,这个价如何?”
  那个客人好像生怕有人看见了书里的内容似地,伸手就从衣服下面掏出了一个大银元宝放在了柜台上,还故意落手很重,元宝在柜台上敲出很大的声音,份量非常沉重。
  看到那个一锭大元宝,秀才老板和儿子都愣了。一锭大元宝可是整整十五两银子。按照一两银子可以买200斤大米来算,十五两银子可是整整3000斤大米!要是现在折合人民币可有上万块了,一本书卖上万的生意可不多见。
  “怎么样?老板?卖给我吧?”那个客人把大银元宝摆在柜台上十分紧张的注视着秀才老板,似乎还准备加价似地。
  秀才老板还在犹豫,老板的儿子已经上去紧紧的抓住了那锭银子,对那个客人大点其头了,他们这家书店恐怕一年的营业额也换不来这么一个银元宝呢!
  那个客人看到老板儿子收了银子,立刻满面红光的点头准备离开,秀才老板觉得不妥,还是想赶紧拉住,但那位客人把书一包就要抬腿出门,拉都拉不住。
  就在秀才老板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很多由远而近的脚步声,还有一些奇怪的哗哗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听到那些脚步声,那个买书的人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突然从衣服里掏出一块大大的油布,把那一叠草纸紧紧的包裹起来。
  “姓孙的!出来!你还想害人不成?”
  门外响起一个声音,那声音声若洪钟听起来应该是个个头很大嗓门也很大的人。而且听脚步外面应该还有不少人,很多人都站定了还发出很多咚咚的声音,不知道是什么名堂。
  买书人非常紧张,立刻问老板有没有后门,秀才老板和他儿子也知道问题不简单,秀才老板让儿子看住这个奇怪的客人,自己走了出去看看外面究竟是怎么回事。
  伸头一看,外面站着大概20多人,男女都有,有年轻的也有中年的,每个人都是一脸愤怒的样子。奇怪的是每个人都提着一个水桶,里面还装满了水,那些哗哗声是水的声音,而咚咚声则是木桶放在地上的声音,看着活像一群看到火情跑来救火的。
  领头的是个铁塔一样的大汉,拎着两只水桶一脸要杀人的表情看着书店,看到书店老板出来了以后,那个大汉立刻吼道。
  “这位老板,你也是读书人吧?这姓孙的害人害己!你可千万不能把书卖给他!”
  “这位客官,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秀才老板更加糊涂了。
  “你不知道《归宗录》的事情?”大汉问道。
  “鄙人确实不知道,请指点?”秀才老板虚心问道。
  大汉没说话,大汉的背后却钻出来一个干瘦的老头,那老头看起来至少有个90多岁了,脸色全是老人斑,但是面目却很慈祥,看着秀才老板点了点头,述说起来。
  《归宗录》是一本流传于四川和两湖地区的奇书,这个名字其实是个同音字的异化名,真正的名字应该是《鬼塚录》,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奇人鬼谷子所做(就是孙膑和庞涓的师傅),全书分为上卷和下卷两部,记录的全部都是各种民间异术。其中上卷叫做《人卷》,记录的是各种害人,整人的异术,而下卷叫做《天卷》记录的则是如何解开上卷所下的各种异术。
  因为鬼谷子当年的战国时期还是用竹简的时代,所以这两本书是被鬼谷子的一个弟子(不会是孙膑和庞涓吧?)给用草纸记录下来的。(战国时期就用草纸了?没错,这是历史事实,从战国墓中出土过大量类似草纸的东西,现在功用尚不明确。蔡伦其实不是发明了纸,只是改良了造纸术,而发明出了能够书写的纸而已。)
  但后来这两本书渐渐失传。但奇怪的是,从唐朝开始,四川和两湖地区(当时叫蜀郡和荆州)就有那么个传说:每年的大年三十,有一家书斋在清理藏书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在书架上找出一本从来没看见的书,这本书就是《归宗录》,但每次只会出现一卷,是上卷还是下卷就不清楚了,并且会在那个书斋出现也完全不知道(不知道为啥听到这里总是想起《午夜凶铃》里面那凭空出现的录像带)。
  但是一旦出现了,并且被人买走,这本《归宗录》就属于买到了的那个人。买到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想法学习上面的异术,治病救人还是谋财害命那就看得到人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