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古墓密码 > 第76节 >

第76节

  黑衣人绕过正满地翻看宝贝的沈大力和张毅,走到我旁边,对我说:“只剩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了。”
  我转身望向杨晴,问黑衣人:“她怎么办?”
  黑衣人也望向杨晴,回答说:“这里很安全,至少她会比我们安全。”
  我沉默,内心挣扎了许久,最终点头。“我答应你,但是我有两个要求。”
  “好。”
  我见他答应的痛快,立刻说:“让我知道我们要去做什么事,告诉我你的名字。”
  黑衣人静默片刻后,说:“我们要做的,是四恶之事;我没有名字,但你可以叫我冷月。”
  “冷月?你姓冷?”
  黑衣人轻摇头说:“无姓,无名。”
  我感觉他是在敷衍我,有些生气地说:“你这么没诚意,让我怎么信任你?”
  黑衣人一愣,望着我的眼睛问:“怎么?不好听?那我再想个。”
  我手扶额头,无语至极,心说:这压根就不是好听不好听的事好吗?
  当时的我确实想不到,他真的没有姓名。
  想到我们的时间有限,我不想再与他在这件事上多做计较。
  我招呼沈大力和张毅从珍宝堆里出来,黑衣人冷月则让杨晴随他去后室找墓志。
  我们怀着不同的心情和目的,绕过甬道内满地的棺材,向后室走去。
第61章 墓志
  后室此时也已经与我们之前见到的样子不同,但那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漆器依然分布在后室内,只是那些珍宝都被许多的陶罐所取代。
  黑衣人冷月指着一个八角形的彩石大石对杨晴说:“那儿了。”
  杨晴先是一愣,随即对黑衣人冷月表示了感谢之后,急不可耐的小碎步跑了过去,蹲下去开始认真的研究。
  黑衣人冲我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们在此稍等,然后转身返回甬道。
  我走到杨晴身边,低头问:“看出什么了吗?”
  杨晴抬起头望向我,眉头紧锁地说:“怎么可能?”
  我一头雾水,本对墓主人身份并不关注的我,此时也好奇了起来,于是问杨晴怎么回事。
  “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么一个人啊。说是叫上川王,生于二零一年,卒于二一九年。不到二十岁就死了,还当上了王。”
  我越听越是迷糊,问杨晴:“怎么不对了?都刻在墓志上了,做不了假才对。”
  杨晴急道:“可是,那个时间段,高句丽在位的是高句丽第十任君王,是山上王延优,而山上王在二二七年去世之后,继位的是他的小儿子东川王。这两人之间,没听说有过这么一个上川王啊。”
  我挠了挠头,一脸茫然,压根就没听懂杨晴到底在说什么。
  “五哥,你们帮我把墓志盖拿下来可以吗?我想看看里面的墓志文。”
  其实,秦汉时期,墓志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系统,常见的是在墓前立碑树文。
  直到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提倡俭朴、薄葬,禁止树碑为个人立传,一般的士大夫阶层才将死者的生平及歌颂文辞镌刻于一较小的石面上。
  此石置棺内随葬,后经出土,称为墓志。
  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墓志铭,在秦汉时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刻在墓内醒目的大石上或者梁柱上,被称为志墓文;另一种则是刻在墓碑上,称为墓志文。
  形式虽然不同,但是意义是相同的,无非是以最简短的文字,记录墓主人生平事迹。
  一座东汉末年的墓里出现了三国时期才该有的墓志,这本身就很奇怪。加上墓主人不曾出现在任何史料记载中,就好似凭空出现的一个人一般,这更让人感觉疑惑。
  但这些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我不像杨晴对考古有独特的狂热,我只是一个盗墓贼,只是一个土夫子。
  我招呼沈大力和张毅过来帮忙,三个人费了极大的力气才将墓志盖搬下来。
  沉重的大石盖至少百八十公斤,我们放下时,我感觉地面都被砸得颤了颤,满地堆积的灰尘更是到卷着飞起,与我们身上的热汗混在一起,使得我们每个人都看起来灰头土脸的。
  这时,冷月回来了,身后拖着那四个小粽子。
  小粽子很不老实,虽然被名副其实的捆成了粽子,但依然不停的折腾,使呛人的尘土扬洒得到处都是。
  沈大力立刻就紧张了起来,毕竟他与我一样吃了那小粽子不少的苦头。
  “我靠,你干嘛啊?带这玩意干嘛?”
  沈大力大喊着,打开背包翻出小葫芦,却看到里面的朱砂已经用尽,立刻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黑衣人只淡淡回了一句“有用”,再不多说话,径直拖着满地打滚的四个小粽子,走到了猴首人身漆器旁,抬手就是一个耳光。
  那猴头立刻半转到一旁,然后牵带着人身也跟着转开,将里面洞口让了出来。
  张毅皱眉望向我,沈大力也如此,看得我很是尴尬。
  之前我试过一次,没能打转那个猴首,没想到黑衣人冷月却屡试不爽。
  冷月一声不吭的拖着四个小粽子就进了地洞。
  我示意沈大力和张毅快些跟上,然后去叮嘱杨晴注意安全,要她在我们回来之前,不要乱动墓里的东西。
  杨晴此时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墓志文上,对我的叮嘱只是随口应付,让我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