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探灵笔录 > 第385节 >

第385节

  “为什么我们非要认为道衍和朱棣是偷偷摸摸藏匿这笔财富的呢?”我若有所思的看着其他人问。
  “这不废话嘛,那么大一笔宝藏若是尽人皆知那还了得,谁不觊觎这富可敌国的财富,从来没听过有这件事的风闻,就知道朱棣和道衍把这事掩饰的有多好,不过也好,要是真有风声泄露出来,怕是不知道有多少打这笔宝藏主意,现在还没人提及,说明那宝藏还在。”云杜若白了我一眼没好气的回答。
  “那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为什么这么大的事竟然几百年没有丝毫传闻?”我不慌不忙的反问。
  “因为掩人耳目做的好啊,尽人皆知那还叫秘密啊。”南宫怡说。
  “你们见过明月吗?”我忽然意味深长的问。
  “……”所有人一愣完全不明白我突然问这个完全不相关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明月每晚都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可我们从未去仔细关注过,因为明月太寻常,寻常到以至于我们都不会去注意。”我站起身推开窗户指着外面的明月说,“朱棣和道衍藏匿成吉思汗的宝藏和遗骸几百年一直没有传闻,或许并不是因为他们做的有多隐蔽。”
  “大隐隐于市!”韩煜忽然脱口而出。
  我淡淡一笑,想必韩煜是明白了我的意思,要藏匿这么庞大的宝藏势必要大兴土木,或许朱棣和道衍根本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正大光明的修建了一处地方,而且还是一处让任何人都不会去关注和怀疑的地方,所以这几百年来从未有人注意过。
  “有这样的地方吗?”其他人都看向南宫怡。
  “长陵!朱棣的陵寝明长陵,就是道衍负责设计朱棣亲自监督修建的!”南宫怡恍然大悟站起身兴奋的说,“朱棣修建自己的帝陵正大光明而且合情合理,如果把宝藏藏在长陵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到。”
  “从玄学上说,朱棣要想坐拥江山长治久安,必定要埋金于地中,借助金气来催旺他的帝命。”顾小小也跟着站起身,“长陵虽然规模没有成吉思汗陵庞大,不过想要藏匿宝藏财富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098章 阴阳五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人立刻赶往北平,朱棣的长陵坐落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朱棣登基不久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两百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因此得名明十三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是十三陵中的祖陵,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由朱棣亲自监督完工,其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来的路上南宫怡连夜翻查文史,在关于明长陵的修建和设计以及选址等记载中均能找到黑衣宰相道衍出现的踪迹,可以说道衍在朱棣登基后最大的政绩怕就是设计并修建了迄今为止保持最完好和地面建筑最宏大的这座帝陵,而整个工程仅仅耗费了不到五年的时间。
  作为帝王的朱棣在登基后修建自己的陵墓这无可厚非,而一人之下的道衍接手并负责这项工程也顺理成章,所有的一切在外人眼中都极其正常,如果朱棣把从成吉思汗陵带回来的宝藏全藏匿于此,相信任何人也不会想到和怀疑,这也极有可能是这几百年来完全没有朱棣得到过什么宝藏传闻的原因。
  我们赶到明长陵已经是第三天的上午,我性子喜静对于游山玩水之事向来没多少兴趣,说白了其实就是我懒,如果能不能躺在家里我宁愿足不出户,不过等我站在山头俯视整个明十三陵的那刻,不得不由衷的震撼和心潮澎湃。
  这举世闻名的帝王陵墓群呈扇形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天寿山麓,每一座帝陵都记载了一段历史的变迁和延续,一眼望去似乎大明朝几百年的历史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
  而其中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便是被称为明十三陵祖陵的长陵,顾小小拿着罗盘跟在我们后面下山去探寻长陵,首先要经过石牌坊、大红门,走过神道,沿大道向前,迎面有—座高大的碑亭,屹立于神道中央,这座碑亭重檐四门里面竖立着巨大的石碑,螭首龟跌,高三丈余,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碑亭外四隅立有四个华表,华表顶盘上蹲立异兽,南北相对,朝北的称为望君出,头朝南的称为望君归。
  寿宫中央有门,可沿磴道上达明楼,楼呈方形四面辟券门,中贯十字形穹隆式天花,顶为黄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额书长陵二字,楼正中有碑一座,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
  我们往里面走,进到第二坐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祾恩门,南宫怡告诉我们这里是祭祀朱棣的场所,整个祾恩的富丽堂皇令我们震惊不已,下承以汉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
  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再忘里面走便是陵恩殿,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顾小小说这是寓意帝王的九五之位,殿内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
  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
  过祾恩殿再往最里面走,我们看见一座雄壮的明楼,站在长陵的明楼四面望去,整个陵域尽收眼底,左右的景献二陵与长陵并立,形同一个笔架一般。东侧的永陵,西边的定陵,又与长陵构成三座大陵鼎峙媲美的态势,整个陵区融成一体,显得完整匀称。
  而我们眼前的便是朱棣帝陵所在的宝城,露在外面高高坟起的山被松柏遮蔽被称为宝顶,我们下去围绕圆形的宝山走了一圈足有两里多,而朱棣的帝陵便在这宝顶的下面。
  “还好,长陵迄今为止保存完好,从未被盗掘过,如果朱棣把成吉思汗的宝藏藏匿于此倒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云杜若蹲在地上用手触摸着石板说,“而成吉思汗的遗骸应该也会在这下面。”
  “那如果这是这样麻烦就大了。”韩煜看看四周脸上露出苦笑。
  “为什么?”我茫然的问。
  “既然朱棣的帝陵没被开启过,那我们怎么进去呢?”韩煜摊着手很无奈的笑。
  “那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进不去扶桑人就更进不去,反正只有让他们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遗骸就可以。”太子不以为然的说。
  顾小小很久没说话,慢慢蹲在地上拾起一些泥土在手中搓揉,然后专注看着手中罗盘,面色越来越迟疑。
  “小小,怎么了?”我走到她身边认真地问。
  “这里的风水堪称是万年吉壤,天寿山这里的十八岭峰巍然尊严,凤阁龙横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顾小小一边带着我们重新登上明楼极目远眺一边说,“这里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丰朝贡。”
  “长陵是道衍为朱棣选址而建,按照小小对此地风水的评断,可见道衍此人的道家地相堪舆之术炉火纯青。”韩煜听完看着远方称赞不已的说,“我对风水堪舆并不精通,但也深知若得这风水宝地哦,必定帝业若胜,山河巩固。”
  “这长陵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夺天下之正气,为万世之鸿基。”顾小小点点头看着罗盘可表情有些诧异,“不过这里风水虽然是万年吉壤,但成吉思汗的财富绝对没有藏在朱棣的地宫之中。”
  “啊!”我们所有人顿时瞠目结舌的看向顾小小,我惊讶地问,“小小,不是你说的要催旺朱棣的帝命,必须埋金于土,这里应该是最合适藏匿财富的地方,为什么你现在又说不可能是这里?”
  “你们看,这里群山自天来,势若蛟龙翔,东趾据卢龙,西脊驰太行,就连后世乾隆皇帝也曾称赞天寿山,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左环右拱实佳域,前峰后护高崔巍。”顾小小指着远处的山脉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朱棣想要江上永固就必须借助金气催旺帝命不假,但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简单把金埋于地就可以做到。”
  “难道这里不适合藏匿宝藏?”我问。
  “如果朱棣真把成吉思汗的宝藏藏匿于此,非但不能让其坐享帝命并且长治久安,反而会让他命途多揣甚至江山易主。”顾小小斩钉截铁的回答。
  “为什么会这样?”云杜若大为不解的问。
  “此地是万年吉壤,山俊水美五行之中土最旺……”
  “阴阳五行不但相生,同时相克,土旺必生金。”韩煜突然打断顾小小的话像是明白了什么。
  “对,这就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道家五术都在遵循这个原则,朱棣生辰八字五行缺金,得到成吉思汗的宝藏能助其遇金化龙的命格,但凡是都有一个度所谓物极必反。”顾小小看看手中罗盘后抬头对我们说,“阴阳五行中土生金,如果朱棣把成吉思汗的宝藏藏匿于此,这万年吉壤会催生金气连绵不绝,可是成吉思汗的宝藏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么庞大的财富宝藏若被此地吉壤催生金气,怕是朱棣即便生辰八字五行缺金也承受不起。”
  “五行之中金多必定导致朱棣五行不调,阴阳失和势必克主,道衍既然深通道家玄学而且造诣非凡,他绝对不会看不出这个地方非但不会助朱棣江山永固,反而还会害朱棣死于非命。”韩煜应该是领会了顾小小的意思深吸一口气说,“道衍能助朱棣称帝登基,绝对不会埋金于此害了朱棣。”
  “那……那应该埋在什么地方才能催旺朱棣的帝命?”云杜若茫然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