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狐杀 > 第39节 >

第39节

  说完伸手去解背囊。
  长弓连忙拦阻:“将军,主母,咱们此时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你们又何必如此消沉?当初你们战阵之上豪气干云,就算是面对千军万马也从未轻言退缩,难道此时只是面对这小小的余氏兄弟千余追兵、还有天上那几只扁毛畜生,你们就如此绝望?我长弓只是一介普通箭手尚且不惧,何况将军?!”
  此言一出,陈音不由得浑身一凛,满面羞惭:“不错!只要能保得凤竹平安,我陈音大不了一死而已,复有何惧?!咱们走!”
  远处的山坡上,余获余残兄弟俩正在窃窃私语:“他娘的怎么回事?白头鹰王怎么不听指挥了?!跟随咱们这些人都知道鹰王所在,必有敌踪,咱们再不下令追击,恐怕大王那里不好交代,怎么办?”
  余残转了转眼珠,小心翼翼地看着余获试探着说道:“要不,咱把那俩人的马给他放过去?反正咱有鹞鹰夜枭做眼线,也不怕他们跑了找不到。”
  余获有点犹豫,他转头向四周看了看,猛地一咬牙一拍大腿:“好吧,反正咱们只要能离开越国,也不想再回来了,就这么办了!”
  说完点手叫过一个心腹军士,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那军兵答应着回头去了。
  开阔地上,陈音带着长弓正借着齐腰的长草掩护迅速前行,虽然他也搞不清楚空中的白头雕和后边的追兵为什么没有发起进攻,但他却非常清楚地知道眼前机会难得,只要能冲过这片开阔地进入前边的山林之中,下一步的路就好走多了。因为他非常自信,作为一个曾经的一流猎手,山野丛林本就是他最为熟悉的地方。
  就在这时,突听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马嘶声,两个人急回头看时,却见月光下一黑一白两匹战马正向着自己疾驰而来。墨龙颇通灵性,一定距离之内,它可以感受得到主人的气息。
  陈音和长弓又惊又喜。喜的是有了战马,他们可以更快地突围,惊的是这一来他们目标更大,更加难以摆脱天空中鹞鹰和夜枭的追踪。而且,谁知道那余氏兄弟不是借着墨龙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
  然而事到如今,他们已经是别无选择,陈音向长弓招呼一声,两个人翻身上马。墨龙兴奋地长嘶一声,带头向开阔地对面的山林冲去。
  山坡上,余获微微一笑,手一挥,身后的军兵迅速聚集了过来,分成四个小队从山坡上蜿蜒而下,尾随而来。
  墨龙脚力极快,不多时前方的山林已经是近在眼前,然而就在此时,陈音忽然嗅到了一种极为不祥的气味——丛林中有一股浓重的杀气!
  陈音久经沙场,反应极快,他呵斥一声,来不及勒住战马便从马背上纵身跳下,身体一翻,卧在了高高的草丛中。后边的长弓也是身手矫健,随后下马藏匿。
  丛林中一阵密集的羽箭离弦之声传来,正在疾奔中的墨龙躲闪不及,首先中箭。两匹战马向前冲出十几丈远之后,前蹄一软翻滚在地,身上已经是插满了箭支。
  “陈将军不愧为第一‘弩击’教头,反应之快,武功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啊!哈哈!哈哈哈!不过你既然与孤王为敌,想逃出越国,却是比登天还难!呵呵呵呵呵!”
  一阵阴森森的笑声过后,一个人影从前方的树丛中闪了出来。此人长长的脖子,鹰鼻狗眼,面容阴鸷,正是越王勾践到了。
  凄迷的月色下,勾践身后隐隐约约闪烁着刀剑的寒光,以陈音神识之敏锐,他瞬间已经明白了眼下的处境:后方,余氏兄弟率领一个千人队和数百只鹞鹰夜枭正在缓缓逼近,前方,勾践身后的丛林中所埋伏的,恐怕不低于三千人!
  他已经陷入了真正的绝境,想走,已经绝无可能。
  此时的陈音反而一下子冷静了下来。他走上前轻轻抚摸着墨龙抽搐的身体,看着它慢慢地闭上眼睛,这才站起身,轻轻解开腰上的背带将依旧行动不便的凤竹放在地上,这才回过头看着勾践说道:“大王国事繁忙,却为我陈音摆下如此阵仗,不觉得小题大做吗?”
  勾践脸上似笑非笑:“陈将军过谦了!你身为大越第一‘弩击’教头,‘弩击’之术天下无双,若是为我所用,孤王自然求之不得,然而将军既然为了凤竹姑娘与孤王反目,那说不得,孤王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下这样一个神鬼莫测的强敌!”
  陈音惨然一笑:“人言越王‘只可共患难,未可共富贵’,此言诚然不虚!”
  勾践得意地‘哈哈’大笑:“陈音,莫以为自己是什么天下第一箭手,你的那些武技,若是不能为孤王所用,那也只能沦落山林而已,又能有何价值?!孤王给了你天下扬名和荣华富贵的机会,你却为一只狐狸与孤王反目,当真是忘恩负义,愚蠢之极!”
  陈音大怒,挺起胸膛往前疾走两步,倒将勾践吓退两步:“大王,你身为一国之君,说话毫不知羞耻!不管怎么说,凤竹都曾是你手下数十万大军的‘手击’教头,若非她将技击之术倾囊相授,你能以区区三千越甲击溃强吴?!事到如今,你不但垂涎凤竹美色设计相欺,而且还出言侮辱,敢问此等行径,非忘恩负义而何?!”
  勾践一愣,回头看看隐在暗处的手下,‘呵呵’冷笑道:“陈音,事到如今,孤王干脆把话挑明了。凤竹姑娘已是伤重不治,孤王不来理会,但是你嘛,呵呵……呵呵……”
  身后,余氏兄弟率领的千人队已经现身,成半圆形将陈音等人紧紧围在中间。兄弟两人目光闪烁,向着勾践遥遥见礼。天空中,白头雕纵声长鸣,一对鹰眼紧紧锁定在地上的凤竹身上,跃跃欲试。
  勾践眯缝着双眼冷冷地在陈音和余氏兄弟身上来回扫视,目光阴沉,空气中杀机密布。
  余氏兄弟相互对视,心中亦是一片冰冷。他们知道,勾践对自己同样动了杀机。
第078章 悠悠碧血恨、人狐不了情
  草地上,凤竹努力支撑着身体站了起来。秋夜的风吹过原野,长草披拂,清泠泠的月光摇曳多姿。那是一个来自原野的精灵,随风飘动的长毛、优雅修长的身姿,她曾经是这片红尘之外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纯净。是那个雄壮淳朴的汉子闯劲了这片荒原,也闯进了她孤寂百年的心灵。
  陈音也缓缓地转过身来,俯身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他修长有力的手指拂过她凌乱光滑的长毛,指尖柔滑的触感里,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相依相偎里,指尖拂过她如云长发的款款深情。那个在半边落红半边凝紫的空地上,沐浴着月光执剑起舞的山野精灵,那个陪伴他走出桃林淹没红尘的妖娆仙子,那个万军阵中英气逼人的‘手击’教头,那个世间最具风姿的绝代佳人,如今却化作了一只奄奄一息的九尾白狐。虽然深情犹在,却已朝不保夕。设若不是自己闯入了这片世外桃源,设若不是自己执着于尘世名利,或许此刻她仍旧在这片荒野中快乐地起舞、宁静地休憩。自己给过她什么?快乐吗?或许是,或许不是。因为那些快乐,也总伴随着她深深的迷惑、沉重的无奈。她的追随,只是为了自己曾经的一个许诺、一个注定成空的等待。
  有些事,有些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知道无奈。我们总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总以为这个世界的美好会因为自己而存在,只可惜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只是一枚无足轻重的棋子,命运的手轻轻一拂,棋盘翻转,一切成空,所有的美好已不再。
  这一次相拥似乎已是永恒,四目对视中,所有的情感都交织成了对方笑脸之上那两行缓缓滴落的清泪。这里没有狐,也没有人,有的,只是两个相爱的生命。你是我的一切,我是你的所有。爱了,生命便已交融,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生死相依,三生所系。
  ‘月下竹花风,清秋万里明。长发及腰镜花红,无风三尺浪,隔岸听涛声。深闺不忍听,丝弦不了情。妾意遥钟天山雪,弓开如满月,伴我踏沙行。雨霏霏、雪如席,不念乡关人何在,万里归来,香车渺渺,墙内春花却凋零……’
  这曼妙柔婉的歌声曾经缭绕于小水潭畔、紫竹林中,也曾经飘荡在越军大营月色如纱的春夜上空。歌声中淡淡的忧郁、深深的离愁,曾经如此深切地打动着那么多吴越子弟内心深处那根隐秘的心弦,而今夜、此时,这歌声从那头美丽的白狐口中缓缓飘散开来,愈发显得忧伤而凄清。
  月光下、山林里,每个人眼里都有一点闪烁的晶莹。就连那位铁石心肠的越王勾践眼中那一抹深深的残冷也逐渐化去,阴鸷的脸上显出了一丝柔和的表情。天空中,白头雕不再鸣叫,它似乎也在思念,在聆听。
  凤竹的眼泪不绝如缕,逐渐地由晶莹变得浑浊,最后竟然变成了一滴滴殷红。陈音仰面望天,哽咽难言。他一向引以为傲的无敌武功,居然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子,女儿情,为谁钟?男儿血,为谁流?未有三生缘,此世何欢!
  陈音俯身将凤竹放在长弓身边,一伸手从背上抽出那支凤竹惯用的长剑,左手持剑,大步向前。
  勾践吃了一惊,急忙后退两步,大声喝道:“陈音!你还想反抗?!”
  陈音摇头冷笑,直视着勾践说道:“大王,陈音箭术,您自然了解甚深。如今你我相距不过十丈,那么以大王看来,若是我此时出手,您有几成生机?”
  勾践望着陈音手中抬起的弓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看来孤王还是大意了。我承认,若是你此时出手,孤王必定不能生还。不过那又如何?难道你真的敢对孤王出手?!”
  说话间脚下移动,目光却依然紧盯着陈音手中的弓弩。
  陈音手指一钩,一支短弩紧贴着勾践左耳掠过,‘夺’地一声钉在他身后的树干上,弩身颤动,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嗡嗡’声。勾践只觉得腮边一凉,连忙用手去摸,却发现鬓边的发丝已被削去了一缕。他又惊又怒,对着陈音怒目而视,却是不敢再动。
  陈音大笑一声,盯着勾践的眼睛说道:“大王,不如做个交易如何?”
  勾践怒气不息,阴声说道:“陈音,你敢跟孤王做交易?!”
  陈音‘哼’了一声,沉声说道:“大王,这十丈之内,并无君臣之分,我陈音以你一命交换另一人性命,公平交易,有何不可?”
  勾践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原来你陈音自命情种,也不过如此而已!不过,就算你丢下凤竹和长弓,你以为就能走得了吗?这天上地下尽是孤王势力范围,只要你一动,孤王便能脱身。到那时前后左右万箭齐发,慢说是你小小一个陈音,就算是大罗神仙到此,恐怕也难逃一死!”
  陈音听了,却是并不生气,一张英俊的脸上波澜不惊:“你想错了,我陈音自知这一身武功已成大王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岂敢再奢望逃生?我只希望大王能够放长弓带着凤竹离开越国,找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疗伤修行而已。若得成全,陈音自会在大王面前自我了断,以释大王之疑,如何?”
  勾践笑道:“若是孤王不答应呢?”
  陈音的语气依旧平静:“无他,与大王共赴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