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狐杀 > 第75节 >

第75节

  按理说,面对张连义身上的白头鹰王和周围无数的猛禽,他这么做确实是对症下药,一点错处也没有。然而可惜的是,他现在也是‘活死人’之身,属于逆天的存在,这鸟嘴阴王一来,无疑最先盯上的就是他。虽说这人魂并不属于鸟嘴阴王的管辖范围,但是那也是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人魂不去招惹他,他自然也不会到黑白无常的嘴里抢食,可现在一个阴魂就这么活生生地呆在一具已经断绝了生机的躯壳里边,而且还嚣张到用符咒来召唤他,这不是赤裸裸的挑衅又是什么?阴王的权威不可挑战,这可是铁打不动的铁律,那既然如此,自己捎带脚吞一个人的魂魄,想来黑白无常也说不出什么来吧?
  其实周长功作法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他身陷绝境,拼也是死,不拼也是死,倒不如拉上几个垫背的。而且他也知道,凭自己的本事,要想真的把鸟嘴阴王给招上来那根本就是个笑话,他能做到的,也不过就是招来阴王的一缕神念而已。或许因为属性的关系,自己有可能抵抗住阴王神念的反噬,而属性相克之下,白头鹰王和周围的鸟群却必定抵受不住阴王的气息。
  果然,随着周围阴气一起,树上的鸟群顿时没了动静,就连张连义也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就听脑海里突然传来鹰王的声音,张连义不由自主地便怒喝出声:“周长功!你也是活死人之体,请来阴王,你最先难逃一死!”
  周长功哈哈大笑:“哼!张连义,白头鹰王,你们不是厉害吗?你们不是想杀我吗?好啊!反正老子也不想活了,我死,你们也跑不掉!哈哈!哈……”
  正笑着呢,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双眼一凸,眼角崩裂,两道殷红的血迹蜿蜒而下,一张脸顿时变得青中泛紫。若是懂行的人看见这一幕就会明白,就在这一刹那间,周长功的魂魄已经被外来的灵体吞噬,他现在的躯体已经被占据,只等这占据他身体的灵体一走,他就不再是什么‘活死人’,而是一具真真正正的尸体!他双手一松,一颗铜印‘啪嗒’一声落在了草丛里。
  就见周长功脸上露出一抹残冷的笑意,他一下子伸出舌头,将脸上流出的血迹‘唰’地一声舔了个干净。没错,他的舌头竟然是一下子伸出了一尺多长,舌尖竟然一下子够到了自己的额头!
  一个阴冷的声音从他嘴里冒了出来:“嘿嘿!嘿嘿嘿!一体双魂?!不错!不错!本座这一趟不算白来,收获不小啊!哈哈!哈哈哈哈!”
  他双手平伸,屈指成抓,十道黑气刹那间缠住了张连义的身体。一股巨大的撕扯之力隐隐传来,张连义竟然感觉自己正在与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剥离!
  危急中,鹰王的声音终于又一次出现在张连义的脑海中,不过听起来显然也非常吃力:“快!快!想办法抢过那枚镇魂印打他的额头!快!快点!”
  张连义也来不及多想,他就势一滚来到周长功的脚下,一把抓起那枚镇魂印翻身而起,向着周长功迎面砸去。
  周长功嘴里发出一声似人非人的怒吼,一伸手扣住了张连义的咽喉,竟然单手把他提了起来。
  也不知道周长功此时有多大的力气,张连义只觉得喉头一紧,眼前便开始发黑,拿着镇魂印的右手便再也砸不下去。
  就在这时,张连义眉心一痛,一只尖利的鹰爪虚影突然闪现,向着周长功迎面便抓。周长功手一松,张连义缓过一口气,右手的镇魂印便结结实实地印在了周长功的眉心。
  周长功嘴里发出一声痛楚的哀鸣,身躯倒地的同时左手一拳击出,张连义只觉胸口如遭重锤,一口鲜血狂喷而出,瘦长的身躯在树丛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直接落在了强子娘的身边。
  他此时清晰地感觉得到自己的内脏已经完全破碎,生机已绝,不由得心灰意懒。他抱着强子娘,勉强抬起头看着蛇仙姥姥和皮子山说道:“姥姥,皮子山,我张连义一家五口,到今天可说是家破人亡了。俺今天就托付你们一件事:我死之后,就把我和孩子他娘葬在这‘鹰王冢’下,有鹰王守护,我们就做一对阴世的鬼鸳鸯吧!”
  话音落下,嘴里鲜血狂喷,夫妻二人相互搂抱,就此瞑目而逝。在张连义的感觉里,眼前是一条幽暗深邃的通道,他的身体变得羽毛一般的轻盈。身旁是一身大红衣裤苗条俏丽的强子娘,两个人手牵手坐在一头巨大的白头苍鹰脊背之上,向着隧道尽头的一片桃花林飞去。远远地,那里有三个熟悉的身影正在追逐嬉戏,其中一个身材壮实的少年正转过身来,向着他们露出憨厚的微笑。
  皮子山等人面面相觑,正在迟疑间,树林中又走出两个人影。一个腰背挺拔的老头,一个瘸子。这两人来到皮子山等人面前,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好了!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处理,你们从哪来,回哪去,走吧!”
  说也奇怪,皮子山等人见了此人竟然毫不反驳,互相对视一眼,就这么径直一转身离开了墓地,消失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第二卷 阴阳道
第133章 引子
  自古以来,出于视死如生的墓葬习俗,人们都喜欢将自己生前所喜欢所眷恋的东西带入墓穴,市井小民如此,那些王侯将相、富商巨贾更是乐此不疲。这大量的人间财富埋入地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成了任人取用的公用之物。
  市井小民的墓穴那还好说,里边充其量也就不过有几件日常家用之物而已,自然不会惹人觊觎。然而那些王侯将相、富商巨贾的墓葬可就不得了了,金银玉器不说,光是那些因岁月流逝而不断增加着历史人文价值的古董,就可以让某一群人一夜暴富,甚至几代人吃喝不愁。在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一种高风险伴随着高利润的职业便应运而生,那就是盗墓。
  从古至今,盗墓之风屡禁不止,从春秋时代号称‘鬼王’的鲁殇王,到三国时代的曹操,再到民国时期的孙殿英,这种明目张胆的官盗以充实军饷的做法暂且不说,单就是民间的盗墓者,日积月累之下,竟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体系和文化,在南派、北派之外,又分成了摸金门、搬山门、卸岭门、发丘门。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岭力士、发丘将军。号称“发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术,卸岭有甲”。
  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一职,专门掘丘,所以摸金门弟子又被称为摸金校尉。时至宋元之时,发丘、搬山、卸岭三门都少有弟子出现,因此往往被认为门派传承就此断绝,只剩下摸金一门。
  摸金一门中并非是需要有师傅传授便算弟子,他特有一整套专门的标识,切口,技术,只要懂得行规术语,皆是同门。不过在摸金门传承中,只有获得正统摸金符的人,才能被称为摸金校尉。号称掘丘一行的民间正统,与发丘天官的手段差不多,最善于以风水星象计算出古墓宝藏的方位。不是很擅长武功秘法及体术,行事讲究留有后路,做事不肯做绝。
  摸金校尉不喜欢与人合作,喜欢单干,不过在碰到有困难而对方又是很信任的人的时候,也会组成五人以下的小团体。他们积极吸纳现代社会的工具与武器,并能将它们与风水术法结合起来使用,但他们对传统行规最为重视,极少有人违反。
  搬山道人的所谓“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他们大都扮成道士活动,正由于他们这种装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神秘感,他们所擅长的发掘古冢的“搬山分甲术”,传说是一种来自茅山道术的法术。
  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汉时就有雏形,但是兴盛于清朝中叶,机关阵法是其所长,破解坟墓中各类机关很是拿手。风水上只是粗通门道,但与其他三派相差较远。搬山道人行事多独来独往,从不与他人合作。传统武功比摸金强一些,但对付僵尸多用提前设置的阵法,以及自制的各种小型手工武器。
  搬山派前身与茅山略有渊源,但因为理念原因,也是互相排斥。因为创派时间比较晚的缘故,继承风水法术不多,对传统行规彻底无视,故被其他门派所排斥,所以极少表露真实身份。他们以道士的身份周游国内各地,没有太强烈的善恶与民族观念。
  搬山道人掘丘,只为求财,虽通机关,但一贯以破坏为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为人身安全及销赃渠道计,亦有自然形成而流传下来的种种套路。细节暂时不详。
  “卸岭力士”介于绿林和掘丘两种营生之间,有墓的时候挖坟掘墓,找不着墓的时候,首领便传下甲牌,啸聚山林劫取财物,向来人多势众。所以他们只要能找到地方,纵有巨冢也敢发掘。卸岭门据说创始人得仙人传授,有令人力大之法,所以卸岭门门人,多是力大无穷,通晓武功之人,因此被称为力士。当年威震九州的吕布也曾是卸岭门传人,为董卓筹备军饷,曾挖掘过多位汉皇墓葬。
  此派于北宋期间经过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与崂山派两派特色,形成了具体的流派,对风水术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擅长于破坏法阵,熟悉各类风水地形的弱点。
  元蒙时期,因敌视元蒙政权,被大肆迫害,于是展开全面报复,以破坏成吉思汗陵的风水,败坏元朝江山为己任。最终破坏了成吉思汗几处附陵,恢复汉人江山。也因此和蒙人结下世仇,蒙古占据天下时,曾发出金鹰令,召集一支集合了天下刺客的秘密组织追杀卸岭门人。据说直到今日,这一只刺客集团的后人依然遵循祖训,追杀卸岭门门人。也正因为如此,卸岭力士最为隐秘自己身份,非本门之人虽父子妻儿也不会告知自己的身份。卸岭门门人后来淡出中原,曾经多活动于苗疆外蒙西北一带,近代中亚北非欧洲也曾经出现过他们的踪迹。
  卸岭力士多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对华夏一族的传承很是重视,虽然活动范围不在中原,但传人只在汉人内寻找,对可能危害到汉人中原政权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精擅传统武功,行迹类于侠客。轻视现代科技产品武器,但对近代科学理论颇有研究,致力于将风水阵法等理论与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并偶尔制作阴气测量仪,针对僵尸的干扰波发生器等产品。卸岭派这一派主要用鼻子闻,为了保持鼻子的灵敏程度,都忌烟酒辛辣之物。用铁钎打入地下,拔出来之后拿鼻子闻,铁钎从地下泥土中带上来的各种气味,还有凭打土时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头,砖石,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
  发丘将军到了后汉才有,又名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其实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此印原型据说毁于明代永乐年间,已不复存于世。
  发丘与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术上稍微逊色,但比较注重众人合作。古代经常以当铺的朝奉,古董商等身份为掩饰。不轻易出手,偶尔行动多针对某些大型陵墓,是四派中唯一不忌讳与官方合作的一家。清代因为外族迫害,流亡海外,多活动于东南亚及美洲一带,曾经在诸多大型古代陵墓发掘队中发现过他们的身影。国内余支多以考古学者的身份混迹于政府部门。
  发丘将军行动多同时邀集多人,做好详细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措施。然后按部就班,依次进行。因此在掘丘过程中危险性最低。而麻烦多来自事后分赃保密等等程序,因此有所针对地产生了一系列规矩。但具体细节暂时不详。
  崂山道士擅长于驱鬼捉妖,镇压僵尸,诅咒解咒,传统中医,地脉风水,内家功夫等。其中地脉风水与传统功夫两法分流到山贼组织,形成了卸岭力士一派。曾经辉煌一时的绿林军中多有崂山门下。唐末义军领袖黄巢就传说学过崂山之术,并曾经在陕西挖过多处唐墓以充军饷。而崂山派内部这些本领却逐渐失去传承。
  崂山道士多以驱妖捉鬼,周游行医为生,也有人为富豪官宦服务,对付他的敌人。崂山弟子素来以不分正邪,行事胆大妄为著称,号称只尊天命,不理人情,弟子中颇多和四大门派合作盗掘古墓牟利之人。四大门派中回避僵尸的法器药物,也多为崂山弟子所创。与茅山为宿仇。
  茅山一派擅长寻穴找墓,风水祭祀,迎亲典礼,机关阵法,相面测字,看八字,算吉凶,甚至逆天改命等等。其中机关阵法,与搬山分甲术意外流失,形成了掘丘一行中的搬山道人一派。
  总的说来,凡是与墓葬有关的东西,不管是堪舆点穴也好,还是寻龙摸金也罢,抑或是养鬼捉鬼、布阵破阵、巧设机关、破关闯墓、养尸降妖等等这些或攻或守的术法,都离不开两个字:阴阳。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世上能通晓阴阳者,无外乎道家一脉。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视死如生’其实间接地造就了一明一暗两种文化并促使着它们持续发展,而这两种文化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分不开的联系——道家的阴阳术和盗墓文化。可以说道家阴阳是盗墓文化的支撑,而反过来,盗墓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道家阴阳术的发展和传承,这两者相互之间既水火不容又密不可分,互为攻守又自相矛盾,就好像是现在的电脑软件,人们在讨厌电脑病毒、木马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这些病毒的存在,才促成了软件公司的蓬勃发展和持续的生命力一样。
  或许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些跟咱们这个故事有关吗?啰哩啰嗦一大套干什么?唉,您真就说对了,下边咱们所讲的故事,还真的就跟这些有关。我想这一点,那些看过第一卷《灵劫》的筒子们应该能够看得出来。
第134章 道观来客
  京城。天虚观。
  这里是北京郊区的一座小山,山不高,但因为远离市区,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连通着山外的公路,交通不便,所以虽然风景优美,处处灵秀,却是罕有人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座小山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原始生态,山中灵气充郁,到处都闪现着都市中所没有的勃勃生气,是一处避世修行的绝佳场所。
  和这座小山一样,建立在这里的天虚观也并不出名,甚至大多数北京的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这里香客稀少,平日里显得异常冷清。天虚观里的道士并不多,连观主和监院在内,林林总总也不过十几个人的样子,这里边还包括了两个专门负责洒扫的俗家弟子。按理说这一点是非常奇怪的,出家人要的就是一个清净、清修和淬炼心智,怎么还会雇人洒扫这么奢侈?然而这也就是这里那位观主的一桩与众不同之处。他觉得既然是修行,那就干脆专心一点,干嘛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生活琐事上?与其这样,倒不如下山行走,在捉鬼降魔上下功夫,这样积累功德淬炼心智还更快些。
  尽管这里偶尔也会有那些进山采药的山民或是探险旅游的驴友前来,但往往也只是好奇地在山门前探头探脑一番也就随即离去,因为这天虚观从外表看起来实在是有些不起眼:门庭冷落不说,甚至就连里边的门廊亭柱也已经斑斑驳驳,一片破败不堪的样子。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什么高人异士存在吗?会有护佑苍生降妖除魔的神明驻留吗?好像很显然的是没有。如若不然,在这京城天子脚下,富商巨贾高官大鳄云集的地方,人口稠密、功利竞逐的巨大名利场边缘,这座道观又怎么会如此地名不见经传且败落如斯?
  然而,让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是,这天虚观虽然在俗世中籍籍无名,但它在真正的道家圈子里却是名声在外。之所以会在外表和内在上发生如此之大的反差,其实原因很简单:天虚观现任观主天游子,俗家名叫张天居。此人虽然年轻,却因为早年间曾有过一段奇遇,据说是得一位地仙之流的人物传授道法,并给他留下了一部道家奇书,他本人又天资聪颖修行刻苦,所以道法造诣极高。只不过由于这位观主痴迷于道法修行,很少涉足民间俗世,只会在遇到那种一般的和尚道士难以解决的奇诡之事的时候,他才会在一个国家特殊部门——超自然现象研究协会的安排之下前去解决。
  要说这天游子道长也确实是不简单,从他担任天虚观监院一直到升任观主以来的这五六年时间里,他在超自然现象研究协会的安排下断断续续解决了十几件棘手的案子,由此也在这个神秘的圈子里边名声鹊起。然而这人也怪,每次解决完事情就会悄然离开,从来不肯为自己和道观做什么宣传。好在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协会牵线,每一次自然都会有那么一笔比较可观的,算是奖金吧,所以这天虚观虽然并没有多少香客,却也能一直维持运转,倒是不至于断了三清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