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鬼谷尸经 > 第393节 >

第393节

  应该是跟他熟悉了的缘故,我发现海东青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坚强,准确的说,这孙子也挺软弱的,真的。
  伴随着耳边传来声响,我们也出了水,抬头便看见了正捂着脸嚎啕大哭的海老爷子。
  胖叔与海老爷子正站在船边,他一边安慰着海老爷子,一边看向了我们。
  “上来搭把手,把小海他爹妈请上船。”
  过了好半晌,我们才把这两个水桶从钢绳上解开,弄进了船里。
  三虎退了几步,站在甲板的边缘,一脸尊敬的看着那两个水桶,应该是知道桶里装的人是谁。
  “儿子啊!!!!轻澜!!!爹没脸见你们!!!我他妈没脸见你们啊!!!”
  海老爷子的表现很是让人心酸,只见他如个老疯子一般抱住了水桶,仰头嘶嚎大哭着。
  浑浊的老眼此时看起来更加浑浊,泪水自他眼眶中涌出就没停下过,嘶哑的哭声里全是让人肝肠寸断的悲痛。
  “这么些年我才把你们救上来!!!我就不是个东西!!!”海老爷子忽然大声嘶吼了一句:“儿子!!!轻澜!!!你们别丢下爹我一个人啊!!!!”
  海东青默默的跪在了两个水桶旁,表情很是呆愣,眼泪不自主的往外流淌着,双眼中的血丝越发明显。
  “爸……妈……”海东青终于开了口,声音很嘶哑,也很低沉:“儿子来接你们了……你们快回来看看我啊……”
  说着,海东青的肩膀剧烈地抖动了起来,埋下身子用头贴在了地上,仿佛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一般,好半天都没有动作。
  忽然之间,海东青终忍不住悲痛欲绝的大吼了起来。
  “老天爷!!!!你是不是眼睛瞎了?!”
  “你为什么要带走我爸妈?!为什么啊!!!!”
第42章 搬山移气镇
  那天的景象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在远离土地的深海之上,一艘游艇安静的停在海中,如果没有拴着长钢绳的船锚起作用,恐怕这艘船也会随着风浪远去。
  甲板上的痛哭声,嘶吼声,接连不断的响着。
  天空中不时有海鸥飞翔而过,但它们却都没有多看游艇一眼,而是在靠近游艇时飞快的疾驰远去,仿佛是不忍看见船上的场景。
  “靠你咧,饿刚才气(去)瞧了瞧,桶里镶嵌得有几块画着符咒滴铜板,饿看不懂上面滴具体内容,但能看出来一点,符咒确实四(是)跟地气有关。”胖叔站在我身边,凑着我耳朵低声说道:“魂魄应该四(是)被符咒困住咧,饿们只要弄掉符咒,应该就抹油四(没有事儿)咧。”
  “直接把那符咒弄下来不就好了?”我打算找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事,但胖叔的回答没给我投机取巧的机会,他说,符咒如果被随便的动了,或是强行从桶上弄下来,估计得有一些副作用。
  至于副作用是什么他也没想出来,只是漫不经心的说了句“当初那老和尚给海老爷子指点迷津,社(说)了要让你气(去)搬山,那就必然有他滴道理,反正都走到现在这一步咧,哪怕麻烦你也得用搬山移气镇去解决,小心为上嘛。”
  等了好一会儿,海东青跟海老爷子的情绪才缓缓恢复了过来。
  “我需要做法把叔叔阿姨的魂魄放出来,这桶里的符咒困住他们了,要想送他们去投胎,那就必然得破除这些东西。”我走到了海东青他们身前,说道。
  海东青沉默了好一会儿,最终点点头:“木头,这事儿靠你了。”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问我。
  “我能跟我爸妈说几句话吗?!”
  我看着满眼血丝的海东青,苦笑着没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胖叔见海东青的脸上有难掩的失望,他便帮我解释了一句:“横死滴魂魄怨气太重,饿们超度不了,更包社(不要说)交流咧,只能借搬山移气镇滴作用,顺势把魂魄送入地府,投胎之后怨气自然消除,如果让他们留在阳间,对于他们对于你们都不好。”
  海东青的身子微微颤抖个不停,跪在原地没有动弹,半晌后才笑了笑:“木头,那么就麻烦你了,好好送我爸妈一程。”
  “你跟海老爷子去边儿上休息一会儿,接下来的交给我就好。”
  随后,我又让三虎从船舱里搬了一个小桌子出来,拿出三个早已备好的水杯,装上一些带来的糯米,放在了桌上。
  左边跟右边的水杯被我插上了白色的蜡烛,而中间的水杯则被我插上了一株点燃的贡香,香雾弥漫之间,两根蜡烛的火光似也闪烁个不停,气氛霎时就压抑了下来。
  胖叔带着海东青还有老爷子站在了甲板的边上,三虎也跟了过去,都在我的吩咐下与我拉开了距离。
  见一切就绪,我将桌子上的毛笔拿起,蘸了蘸磨好的朱砂,一瘸一拐的向着那两个大桶走了过去,步伐忽进忽退,动作也很是奇怪,外行人一般都看不懂。
  “天苍苍……地苍苍……”我的手高高举了起来,在半空中用蘸了朱砂的毛笔虚画着,嘴里高声唱着带有曲调的词儿:“喜神在上……福气必昌……喜神不在……鬼祟入堂啊……”
  现在我所走的步伐名叫禹步,按照普通的解释,这种步伐源自于道家,是祷神请福常用的一种步伐动作之一,相传这是大禹所创,故称其为禹步。
  (注释:禹(yu第三声),姓姒(si第四声),名文命,字密,史称其为大禹,或是帝禹,为夏后氏首领,是夏朝的第一任君王,在古代经典传说中,皆有他的记载,例如史料记载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之会》,《九鼎》等。)
  实际上这种东西源自于西南的巫祝一流,道家只是后来承袭此术而已,并不是最初继承禹步的流派。
  禹步的动作与大多法事里的步伐不太一样,禹步就很像是瘸子走路的动作,一进一退,必须踩着固定的步子。
  而这种步伐也有很多种流派,像是易家所传的禹步,就与其他的禹步不一样。
  右脚抬起,左脚连连往前三步,随后又退两步,放下右脚,在原地转半个身子,又重复着先前的动作。
  不光如此,还得在不同的法事里配合不同的动作,否则这种步伐就不会给施术者带来应有的效果。
  至于这效果是什么,那就得看施术者在做什么法事了。
  如现在的情景。
  我做的是搬山移气镇必须用到的步骤,禹步此时的作用,就是帮我稳住两个桶里的艮气,或是说,地气。
  “天地玄黄,万物成方,气存厚土,镇之邪郎。(邪郎,冤孽阴魂的另外一种称呼,常用来称呼阴魂,或是被冲身的人,是湘西一脉特有的词)”
  我拿着蘸了朱砂的毛笔走到桶前,蹲下身子,围着这两个桶画起了符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