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不堪抄 > 第34节 >

第34节

  “……为了四十个肮脏的黔首就忘掉你的主人,忘掉你的标靶?”东宫寺人还在顽强地提醒他身负的重任。
  ——四十一个。
  仲雪反手切开笼子的接榫,寺人握住笼顶悬索,仲雪跳上悬索的另一端。滑轮转动,寺人直线上升,仲雪直线下坠。将师傅凶暴地送出井道,井口的昏暗光线中,寺人身姿如虎,冷笑道:“沉湎于一个末流国家,看看你连本性都忘却了!”
  ——我与我周旋太久,仍喜欢无能为力的我。
  仲雪深入地心的长长直井,如同内心的黑洞,甚至激不起一声回音。找到阿堪,然后我和越国之间都结束了——到这阶段他想的只有这一点。
  小时候,看到树冠上的金色夜枭,它也看着他。头顶翘起的耳朵,威严英俊,他还以为那是护佑家族的山神。邻居与父亲的争吵,父亲不肯放弃那座山,那位贵族邻居就用国王的谕令来欺压他。父亲头疼,想向国王起诉,但排队觐见国王的人太多。他不过是一个边远的小贵族,甚至在国都没占得一席之地造一座府邸,父亲向近臣讨好的态度令他感到难堪。“为什么他一定要那座山?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守住那座山?”哥哥咬牙不解。“因为我们的家族神栖息在那里。”他天真地说。哥哥带着他去半路拦截那个邻居,背靠一道矮篱笆,用一柄仆人用的硬弓射死那个人。把尸体的脖子吊在马缰上,将轻便马车赶下溪流。没有君子风度,只有暴力和仇恨,他吓坏了。“再哭我就把你一起扔下去。”哥哥说,第二天他看到那只夜枭湿漉漉地蜷曲在水塘边。“一只偷鱼的雌鸟。”哥哥用脚碾碎她的眼珠,还从鸟巢掏出她的幼鸟,一只只拗断脖子。杀人时他不敢反抗哥哥,为了这只夜枭他扑向哥哥,哥哥骂他“你连纠纷都不敢解决却为了区区傻鸟——”他从哥哥这儿学会了仇恨与暴力。
  父亲为掩盖杀人的真相,把仲雪送出了国。
  当他回到国内,他的师父,因进攻笠泽而被烧死,他去质问哥哥,哥哥骂他“我无路可退,我的背后就是吴国王城!你连纠纷都不敢解决却为了区区越国佬——”
  一切都没有改变。
  他才是那个需要改变的人。
  父亲所竭力保留给儿子们的,是一座铁矿山,哥哥从未放弃铁器。不断鼓动王太子,认为铁器将是下个百年的趋势,更便宜、更锋利,在王室冶炼场筑起试炼的风炉……仲雪看到寺人貙,就明白哥哥也参与此事。石泄说“我们十年前渗透吴国,在贪婪领主身上投钱,让他们去开挖矿山,开头并不顺,第一个矿主淹死了。”一切都为了私产,没有神灵,如今夫镡控制了同样的矿山。山川河流纵横割裂的国度,时间洪流盘亘其中,没有人只身幸存。
  仲雪下到终年漆黑的底坑,这是被地下水不断侵蚀的废井,碎裂的琉璃球漂浮在泥潭中,“乌滴子?”他轻声呼唤,微乎其微的血腥味就像失踪剑士的呼吸,星星点点的荧光延伸向窄细的远处。白石典在泥浆里游泳,引领仲雪走向相反的另一方,他捡起乌滴子留给他那一爿琉璃,走向下一个岔道……到某一天,你终于找到阿堪,他在井坑上刨抓的指甲全翻裂了。他的唇口肺部塞满湿泥,头发濡湿了汗与泪变成炭条,躯干因干渴饥饿变成了柴架……仲雪说服自己:在你睡着前,你拥有永恒的长夜去寻找他。但他的眼皮就快胶合了,他想象着终于见到阿堪,掏出武原君送的伤痛膏涂满他全身。却发现他早已死去,他已无从述说心声,如何复述这三十个月来的谎言与遮掩?直到每道岔口、每座木栅栏中滚动一只只倾听的眼球……他手脚并用地跟着白石典爬过斜井,像婴儿般边趴边睡,又苦笑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找到阿堪了,随时的塌方将把他和阿堪活埋在咫尺之遥……仲雪兀然闯入这道直井,阳光从天庭投射下来,烟灰顺着光柱飞上去。
  “欢迎来到越国的填埋场。”阿堪虚弱地微笑,背靠井壁,他的唇角塞满泥炭,头发变成湿臭的灰条……但他还活着,矿区是苦役犯的葬身之所。神巫是会稽山的最高裁判所,他的苦役场让人不寒而栗……他曾把夫镡关在地牢里长达半年,在这种地方没有人不发疯,夫镡就靠念乘法口诀保持清醒。
  “你……”阿堪还想说些什么。
  “嘘……”仲雪按住阿堪冰冷的鼻尖,他们几乎看不清对方的面庞,但用触觉确认双手所及,并非尘埃。
  他们一起出了坑道。矿区也有紫藤花,这是可供安慰的唯一美景,紫藤花在春季犹如紫色火焰。将无情的矿区合围在焰心,在秋雨下则委顿得奄奄一息,焦黄的残花也臭得吓人。
  为避免一开口就直奔肉麻主题,仲雪说起那串大护法的钥匙。阿堪说狸首真的问起过,虽然表现得并不贪图;可惜平民相信的玉玺戏码,高位之人也愚蠢地执行着……“为避免你以后一路踹门去探访各处家产,我把你的大护法钥匙藏在了谁也想不到的地方。”这也许是狸首没有任阿堪死去的唯一原因。
  “那位凶手肯定也想少费点脚力,典狱长的钥匙也不见了。”伯增说,他与五六个不愿跟着屈卢离去的少年从鼓楼放下了典狱长,在那儿等仲雪。
  阿堪翻过典狱长的披风盖住发黑的脸,“他是狸首的舅舅。”
  “那么狸首派出盾甲兵也是来寻求舅佬的帮助,护卫秋祭。”但被误认为是追击夏履桥凶手,阿堪并不知道他被扎着黑眼罩一放到井道,盾甲兵就遭受了袭击,他下到井底,就选最宽的井道走——仲雪也是按懒人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他。
  “凶手来自一个以土葬为习俗的部落,”阿堪轻声道,仲雪一时无法追上他的思路,“他把夏履桥上的人群射落水,把盾甲兵扔进水里,典狱长则悬挂高处,都是在嘲笑我们各自的死亡风俗。”——水葬与悬棺葬。
  为防疫和节时起见,伯增处理尸首则一概烧光了事,他的家庭教师包括一位游历过极西之地、推崇西戎人“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的游侠,赞叹戎人与秦人激战后聚集柴堆火葬战死者的刚烈豁达,伯增至今还佩戴他赠予的曲刃胡剑……我们都是由我们所爱之人塑造而成的。
  “乌滴子没上来?”少年们很失望,他们等的是名不虚传的乌滴子,留下来又没晚饭吃,即刻走了大半。阿堪用土话问一人,那人的手腕显然是被擅长接骨的女孩用夹板固定住的,他是拆骨组里的高手。才能获得屈卢的赏识,但与乌滴子相比仍像剥了壳的蜗牛,他已脱掉黑甲,承认其中的鸿沟,他低沉地说了一些话。隔了一条河,方言又截然不同了,仲雪只听他不停提起乌滴子,有时有仇必报更像一种亲密的羁绊,从此你和你的仇敌形影不离。“他说他家就在铜姑渎下游。”阿堪转向伯增叔侄——少年被说服了,和忠实的伙伴抬起阿堪,撑船载他们去往铜姑渎的深处,阿堪和群山间的亡命少年之间也有一种隐秘的默契。他们的乌篷船与一艘白篷小舲在窄窄的水道擦舷而过,小舲是寺人貙划来的,他太自负了,他还会按计划下到井底去切乌滴子的头颈吗?那些残刻而呆板的程序,潜伏在空城如未知的野兽。
  阿堪半躺在臭烘烘的船舱里,打算把所有考虑都倾倒给仲雪,“你要更好地保护你自己的生命,因为你的生命中还包含鲸鱼的灵魂,你也拥有越国的神性。你死后,人们会把你当做越国的神灵,比起一个死掉的神灵,我还是更喜欢活着的庸俗财主。”阿堪说你得结盟。
  “我最讨厌做选择,这就是我离开吴国的原因。”
  “你离开吴国去了楚国,又离开楚国回吴国,再次离开吴国来越国,接着你去哪里呢?”
  “……我真讨厌你这副谋士的姿态。”只有逃离时仲雪才能感受到真实的自我——然后难缠的生活逐渐压倒了那种沉醉。
  “我只是担心你选错立场,”阿堪的脸被透进来的光照亮,眼珠带着榛色的轻盈湿气,“既帮不了我们,还害死自己。”
  “没人关心寤生的死,也没人关心麋鹿的生,会稽山所关注的,是权力的砝码。”
  “看来你也不是第一天才出生。”阿堪微笑,你也懂得无论在哪里都有臭不可闻的争权夺利,难道权衡不是贵族必修的礼仪吗?
  “雪堰是山阴君的异母兄,由母亲带到会稽山来,有人说他是海妖的儿子。”
  雪堰犹如冰筑的堰塞湖——神巫需要他,因为会稽山需要他的恐怖作为屏障;“狸首这些激进派想扳倒神巫,被神巫选中的你当然也是他的绊脚石。”阿堪非常虚弱,每说一段话,就会冒出一层冷汗,仲雪从没见过他这么认真的神态,想起阿堪为他自刎谢客。
  阿堪看出仲雪的愧疚,惨淡地笑着,“你不必感动……我还有《不堪抄》要写,我可不喜欢追述死人的生平。”
  船绕过破塘角。逆风袭来,海岸变为寒冷铿锵之基调。仲雪有很多蛛丝马迹,却无法拼到一起,也许这就是真相。许多人踩踏其中,留下混乱的足迹,犹如梦的夹击。梦已吞噬他的日常,变为第二人生!希望醒来,我才是那头麋鹿,地狱也好。天堂也好,并没有另一个世界,坏也好,好也罢,都是我的人生——唯一的阿堪在摸我唯一的额头,阿堪的手很烫……仲雪急忙伸手去摸阿堪的额头,怀疑他是否伤口感染。他们就保持交叉的摸额头状态,沉默着……船舱内空气沉重闷热,窗外霜露正在凝结,白霜在下一个白昼也不会融化,泛着幽灵般的暮秋音节,这一切包围了仲雪和越国。手指、白露为霜、你:一切都成了醉人的酒。
  阿堪问:“你很久没有快乐过了吧?”
  “上一次还是找到神木造船的新年。”
  “我为你举行一个净化仪式吧,剔除你身上那些不快的梦……既然家人不在身边,就请一些朋友过来,一起唱歌、念诗、划船、拔河……一起烹调,烹调能让人内心平静。”
  “多谢你的仪式!”仲雪急忙拒绝,“那只会让我更头疼。”
  他们又沉默了。
  当阿堪需要他的时候,仲雪总不在,而他需要阿堪的时候,阿堪总是在。他们被编织进同一块布匹,那些编结的纵横线已经解不开了。
  “乌滴子不来看看这些剑吗?”另一个钦佩乌滴子的少年闯进船舱询问,一半是为了交还赃物,一半是真心关切。
  “乌滴子去见大船头了。”仲雪想相互敌视的乌滴子和石泄,都在他不便明说的人手上消失了……
  阿堪告诉仲雪,石泄是个老派的虎错湾人。
  仲雪等着他说下去。
  ——这意味着他不杀人,至少不主动杀人,在他们族里,杀人之人,死后将变为虎鲨——他们称为虎错鱼,一生饥饿,残杀众生。虎错湾人为证明勇气,会徒手捕捉虎鲨,作为成人礼……许多人认为夫镡也是虎错湾人。
  “那他就是……”
  “就是‘破戒的虎错湾人’,作为大斋宫的佣兵队长,人生使命就是杀人,他从没承认过虎错湾人的身份……”
  ——没人知道这些被神抛弃的人,内心是否存在着怎样的挣扎。
  大斋宫的本意并不坏,她年轻时巡视越国,看到躲藏在深山里的野蛮人活得像畜生一样,极度不卫生,还有近亲生下的残疾婴儿……为换一点点酒,他们甚至剥下自己刻满文身的皮。她先是把受虐待或是生病的小孩从父母身边带离,放在神殿里,当做亲生子女抚养。孩子长大后,要有一口饭吃,那时北方。楚国与晋国连年鏖战,楚国每年向越国征派劳役,大斋宫就把健壮男孩送去服役,越国平民得以免受长途奔波和战争摧残,没有人为那些男孩说话……他们在冰冻的工事下喘息,成为战车后的步卒、舟师中的先锋、抢先登城的敢死队,扛回战利品堆砌神的殿堂……女孩则被交给过路人带走,她们大多成了平民家的女仆;姿容姣好的女孩被教给舞蹈歌唱,成为贵族筵席上的倡伶,“越姬”成为国际间流通的礼物,没有人为那些女孩说话。当榨取的好处越来越多,掩盖了将孩子从父母身边夺走的愧疚,变成了圆熟的经营手段,这才偏离初衷,随意冠以“邪神”的借口,就摧毁一个城寨,奴役男男女女……没有大斋宫,就没有今日的夫镡,善意的起点,罪恶的终点,我们一路踩踏的尸骨。
  楚国挤压吴国,吴国践踏越国,我们就吸野蛮人的骨髓,没有止境的恃强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