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墓探 > 第237节 >

第237节

“时间不早了,你回房间休息吧,我让他们开车接我,你这里地方小,我回酒店去。”姥姥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看看好像不愿意讨论冯妈的事,索性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冲着她的背影问。
“咱们去哪儿闭关啊?”
姥姥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灵山。”

第三百章 灵山
姥姥办事从来都不会拖泥带水,当天晚上,我们就坐上了飞机,前往我们的目的地,灵山。临走之前,姥姥检查了我的行李,除了几套换洗的衣物,其余的全都被筛选了出来,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全都不允许带,我现在有点明白姥姥为什么说这是去闭关了,这简直就是去找罪受的。我甚至都没来得及跟大家打个招呼告别一下,就被姥姥催促着出了门。
“这里不是还有她吗?”姥姥指了指王娜姐,“放心吧,几天见不到你,老云家的那个臭小子死不了。”姥姥说。
我冲着蓟子洋做了个鬼脸,好在有他跟着不然一路上恐怕我会无聊死,蓟子洋依旧冷着脸,不过我相信他一定是看见了,我己经习惯了他这样的冷酷到底。我们一路快马加鞭,就像是赶着上战场一样,飞机再转换转车,没过多久,就到达了灵山。
灵山,听这个名字,有点仙侠故事的味道,其实中国境内,叫做灵山的地方还挺多,我们来到的这个地界,位于四川冕宁县。灵山风景区,座落在冕宁城东十几公里的小相岭西侧,是一处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这里的生态系统,基本上没有遭到任何的破坏,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致,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了。虽然家世优越,但是事实上,我出门旅游的机会很少,就算小时候有过出门旅游的经历,也是一大帮人前呼后拥的跟着,完全享受不到独自旅游的乐趣,这一次到达了目的地之后,姥姥遣退了所有的跟班,就我们两个,轻装上阵,徒步开始攀登灵山。
灵山背靠着小相岭。依傍着安宁河,山上植被茂盛,层峦叠嶂,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绿荫葱葱,青翠欲滴。沿途上林阴蔽日,还有不少的泉水潺潺流淌,峰回路转,可谓是一步一景。让人目不暇接。虽然虽然自然景观庄严雄伟,静谧安详,但是这个登山的旅途并不寂寞,我和姥姥的身边是不是的就会遇上一些前来旅游的背包客。有年轻的驴友,也有上了岁数的香客,姥姥时不时的和他们攀谈一阵子,倒是比往日里还要和蔼的多。
登临高处远眺,风景更是美不胜收,北边可以望见雪山雪景,西侧是安宁河两岸的千顷沃野。还有雄姿静卧的耗牛山,南方是卫星发射基地,东边有绵延百里的大凉山和星罗棋布的彝家山寨。
我们一路沿着山路向上,因为并不是普通的游客,我们没有拿什么旅游指南和导航,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姥姥似乎却是很熟悉,所以她就是我的向导,我也不知道具体的目的地是哪里,只知道沿着铺了石头台阶的山路一直向上。到了最后我感觉自己已经是在机械性的运动了,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不过这样倒是让我有了一些前所未有感悟,登山的过程。身体慢慢的疲惫,大脑慢慢的停止思考,呼吸变得沉重,思维变得简单,眼前只有登山者一件事儿,这就是一个放空自己的过程。从山东古墓回来之后我的脑子里装满了太多的东西。焦躁,疑惑,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偶尔的在这自然里暂时放空自己,也不失为一种对自己的解脱。
原本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到姥姥,听家里的人说姥姥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姥爷去世之后,我更加担心姥姥的身体状况,不过看到她今天的表现我慢慢的放下心来。整个登山的全程姥姥都走在前面,她今天心情似乎特别的好,一路上还不停的给我讲解周围的风景,一会儿让我看一个造型别致的远处山景,一会儿又发现一块奇石,还时不时的和遇到的旅人说话攀谈。我看她面色红润,气息均匀,倒是比之前精神更好了。
差不多走了一半的路程的时候,姥姥停了下来。
“是不是很累,休息一会儿吧。”说着她就就地坐了下来,从背包里拿出矿泉水,我也坐在了她的旁边,喝着水,看着远处的风景,感觉这一刻时间放佛走的都慢了下来。我累的一句话也不想说,虽然平时也有锻炼,但是登山耗费的体力和运动完全不同,现在的我,上气不接下气的,就差没背过气去了。“年纪轻轻的竟然这么不能走,想知道我为什么对这里这么熟悉么?”姥姥问,我摇了摇头,其实我也很好奇这个问题。
“那还是我年轻时候的事情。”姥姥说,看来这就是要打开话匣子了,我赶紧收起矿泉水,聚精会神的听。“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比你们现在,那个年代,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我和老云家的,还有另外那几个人,那个时候已经盗了几处小墓了,转手之后,都有了一点家底子,年轻人嘛,就是喜欢游山玩水,所以我们就结伴而行,有风景就看风景,有古墓,就盗古墓。虽然我们家里管得严,但是毕竟只有我这么一个能挣钱的,慢慢的就任由我去,不在约束了。”
“你们那个时候还真是幸福。”我羡慕的说。
“也是,跟你们这一代一出生就上补习班的人比起来,我们那个年代倒是更加的简单纯粹一点,也没有什么约束。那个时候我们无意中走到了这附近,那一年我二十岁,我记得那是一九六零年,那个时候闹什么,自然灾害,刚好这里就是灾害严重的区域。我们身上揣着钱,但是什么都买不到,当时饿的脸都绿了。我们也不敢在这附近的村镇逗留,那时候的人,饿急了可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什么易子而食,根本都不值一提,有的人就是已经到了虎毒食子的地步,还有一些人更是杀人为食。我们这些外乡人,更是有可能就这样客死他乡,我们看着路上的那些饥民们看我们的眼神都是凶巴巴的。我们几个一商议,决定不能分开,一定要集体行动,连夜就逃进了山里。后来也是在这山里,找到了一点出路,才得了救。”姥姥说。
“没想到姥姥你们还有这么窘迫的时候啊,我一直以为你们几个当时组成的小队可以算得上是天下无敌呢。”我说。
“什么天下无敌,跟那些胆大的人比起来,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几个也就是在进了古墓之后,才会有精神,其余的时候,也都不过如此。”姥姥这样说,但是据我所知他们几个可没有这么普通,姥姥这样说真的是太谦虚了。
“那后来呢?你们得救了是从山里跑出去的么?”我问。
“并不是,这山当时还根本没有开发呢,山上也没有什么路,我们是乱撞进去的,很快就迷了路,后来还是遇到了有缘人,才得了救。”姥姥说。
“有缘人是谁呀?”我刨根问底。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休息的差不多了吧,走吧,咱们继续。”姥姥说着站了起来,又开始沿着山路,向上攀登。我抬头看了看那条石阶,蜿蜒向上,都看不到尽头,治好叹了口气,跟在姥姥身后继续爬了起来。
沿途的风景此时对我也没有了什么吸引力,恨不得赶紧爬到山顶,我看了看蓟子洋,他根本就没有走,两腿悬空的飘忽忽的就跟了上来,真是气人,作为我的鬼傀,就不能在主人有难的时候,有难同当么?他倒好,乐得自在。我看他一路过来,神色淡然,显然他并不排斥这个地方。终于老远的看到前面有一座建筑,看上去像是一座寺庙,想到一路上不断的有人自称是香客,便也能够理解了,姥姥看到庙门反而挺高兴的,脚步竟然还变的轻快了起来,我跟在后面呼哧带喘的,在四处找寻,早就不见了蓟子洋的影子,这家伙竟然已经飘到了我们前面去了。
“丫头,争点气,就要到了。”姥姥说。
“嗯。”我闷哼了一声算是答应,然后就是只管闷头走路,也不知道又爬了多少级台阶,终于算是熬到了头,脚下的台阶变得平缓,两级台阶之间隔着几步那么远,等到台阶终于没有了,我们站在一处平台上。平台上有不少的游客正在三五成群的拍照留念,姥姥走到了一边,开始阅读一处旅游概况的介绍,我也跟着凑了上去。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了一跳,从刚才的鹦哥山咀到这个寺庙的山门前,竟然有4.7公里的石级古道,难怪我攀爬的无欲无求的。姥姥看完了旅游介绍,似乎松了一口气,竟然不紧不慢的围着平台开始踱步,变换着各种角度,欣赏起来了风景。我在看蓟子洋,他正靠在不远处的一个石狮子旁边悠哉的吃着棒棒糖,这个甜食不离口的吃货,我心说。也顾不上形象了,我找了一处没人的空地,席地而坐,浑身酸痛的要命,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吧,姥姥终于看完了风景,走了过来。
“走吧,咱们这就到了,这里就是我们修行闭关的地方。”姥姥引着我往前走,又上了几级小台阶,一处庙门就出现在了眼前,我抬头去看,只见匾额上写着三个大字。
“灵山寺。”

第三百零一章 灵山寺
这灵山寺,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寺庙,再加上灵山风景区的旅游效应,往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寺庙的大门后期经过了翻新,现在使用的是清一色的琉璃瓦,看上去恢弘大气。一走进寺院的大门,随处都能看见神态肃静,虔诚焚香的香客,袅袅燃起的香火,让整个灵山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姥姥也捐了香火,走进大殿上香去了,实际上我们隗家不太相信这些,能够看到鬼神,自然也就不太容易建立什么宗教信仰,不过姥姥说,毕竟到了人家的地界,还是恭敬一些的好。蓟子洋早就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我闲来无事百无聊赖,干脆开始阅读这座寺庙的历史和简介好了。
灵山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宏大庄严,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在这里也不用详细介绍了。主要的是后殿,后殿供奉的是灵山寺的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的木刻雕像。
说到这个杨学信,倒是值得一提,这位可真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原本是雍正朝的阁老,乾隆三年还被恩赐了翰林。他从小就诵读儒家的典籍,十六岁成家,十七岁妻故,十八岁入川求道。后来经过了一处名叫“仙人洞”的地方,皈依佛门,法号悟真。后来他游历四方,经过灵山的时候,被灵山的奇峰异景打动,于是建寺于此。嘉庆年间,在寺中圆寂。终年五十六岁。圆寂七日之后,他的弟子看到他的肉身,依然是满面笑容,宛然如生,于是将他的肉身移至佛堂,长期供奉,这也是灵山寺远近闻名的因素之一。该金身存世一百六十多年。直到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焚毁。如今成了一大缺憾。
我原本在寺庙的院子里闲逛,姥姥忽然叫我进去,让我给前后殿的佛像也都上柱香。不得已,我也学着电视剧里那些善男信女的样子,拜了拜恭恭敬敬的上了香。我看那后殿之中除了佛像还有一座韦陀护法的神像,倒是有点奇怪。
说到这个韦陀。也不得不多说两句。佛祖坐下的菩萨众多,很难说清楚各自都是干什么的。但是这个韦陀菩萨却是有一个经久不变的固定职业,就是护法。很多的寺庙里都能够见到韦陀菩萨,他通常位于佛像的身后,头戴凤翅兜鍪盔。脚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表情严肃恭谨。据说。释迦佛祖入涅时,曾有邪神将佛祖的遗骨抢走。幸好韦陀及时赶到,奋力夺回。因此佛教就将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不过这灵山寺中的韦陀竟然是坐着的,实在有些蹊跷。
“姥姥,寺庙我也去了几座,看见的韦陀都是站着的,怎么这个韦陀竟然是坐着的,这么奇怪。”我问。
还没等姥姥回答,旁边的一个很小的小和尚竟然开了口,“施主有所不知,这全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着的,只有我们这灵山寺里的韦陀是坐着的。韦陀菩萨站着护法,是为了防范邪神,可是我们这灵山寺,集天地灵气,清静得很那里会有什么邪神,所以也就不需要韦陀菩萨那样虎视眈眈的站着护法了。何况韦陀菩萨站着辛苦,还是坐下来清修打坐的好。”那小和尚虽然年纪小,说起话来倒是口齿伶俐,长的也是虎头虎脑的乖巧可人。
“这位小师傅,今年多大了?”姥姥慈爱的问。
“八岁。”那小和尚说。
“看你小小年纪竟然已经剃度,你可有法号?”姥姥问。
“我叫悟善。”那小和尚伶俐的说。
“悟善?这开山祖师法号悟真,怎么你竟然和他一个辈分么?”我问。
“嗯,没错,因为我刚好和悟真师祖是一天的生辰,所以主持就亲自准许我,沿用悟字辈,这全寺上下就只有我是这样。”小和尚。
“我是来这里上香的,除此之外还有事相托,之前已经与主持联系过,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空,见上一面?”姥姥问。
“真是不巧,我师傅现在正在闭关,我不过他之前交代我了,两位施主贵姓?”小和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