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墓探 > 第358节 >

第358节

“行啊,什么重点不重点的都行啊,我那点历史知识早就就着饭吃了,你倒是说说,诸子百家,都有哪些家啊?”我问。
“诸子百家首当其冲的就是儒家,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你看看,即使是儒家那样的大家,在自己的派系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尖锐的矛盾。就更不用说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了,各大家族得以各成一派,也都是因为有着各家的独门秘技的,泱泱千年中华大地上,失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蓟子洋说。
“你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技,可是我只是知道儒家留下了不少的典籍,但是没有听说有什么秘籍。”我说。
“显然并不是这样,你可知道古时候练功讲究的是心法,其实这样的心法并不是什么练功的法门,而是一种参天悟道的法门。你知道吧,得道的高僧体内都会出现舍利,那就是悟道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所产生的结晶,一种把修行道行具像化的修为。而儒家的绝学,就是一种这样的心法,但是具体这个心法如何修行,怎么修行,修行到了至高的境界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都已经不得而知了。”蓟子洋说。
“虽然不知道具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法,但是光是听听就知道一定很厉害。不明觉厉啊。”我说。
“不仅仅是儒家,诸子百家各有长处,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绝学,排在第二位的道家。也是十分有名望的。道家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道家内部的矛盾不比儒家的少,老子之后,道家内部的派别也开始产生分歧,他们的学说也开始趋向于极端,同儒家一样,道家也是专攻心法,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大乘。”蓟子洋说。
“听起来也是挺厉害的啊,不过对现代的影响还是儒家更大一些。”我说。
“没错,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极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所以儒家和别的学说自然不可以同日而语。”蓟子洋说。
“除了儒家,道家还什么?不是还有个墨家么?”我问。
“没错,差不多也该说说墨家了。墨家的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这个墨家听起来还挺有组织纪律的,感觉倒像是在国家之中另外组建了一个国家,施行自己的法度一样。”我说。
“你说的没错,墨家的组织性最好,也最为团结,因而在抵抗嬴政的过程中,也最是顽强,再加上墨家的弟子涉及各行各业,所以也最为复杂,不容易连根拔起。不过墨家非攻的思想也是过于根深蒂固,很多门徒在当时信奉非攻的信条,以至于白白丧命。”蓟子洋说。
“感觉这个学派的人倒是有点傻。”我说,“就没有英勇好战一点的么,怎么感觉这几个学派都像是鱼肉一样任人宰割。”
“英勇好战的自然有,比如,法家。法家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简直就是君主执政的教科书。”
“别的人我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印象,不过商鞅我倒是很有印象,这家伙的变法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不过后来的下场也很惨。”我说。
“没错,商鞅自己主张变法,还设计了不少的严刑峻法,最后竟然连他自己也死在了自己设计的刑法之下,车裂之刑,据说这样的刑法之下,就连灵魂也会四分五裂,倒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蓟子洋说。
“法家听起来倒是挺带劲的。”我说。
“是啊,就是这个挺带劲的法家,给后来的嬴政职权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思路。”蓟子洋说。
“原来法家是嬴政一伙的啊?”我说。
“不能那么说,法家原本就是起源于秦国,所以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妥。不过好战倒不止是一个法家,还有一个纵横家。”
“纵横?纵横捭阖的纵横?”
“纵横捭阖一词就是来自于纵横家。纵横家最初是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纵横即合纵连横,主要人物是:鬼谷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在张仪、苏秦之后,齐国又出了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鲁仲连,人称布衣丞相,布衣之士!在后期最后一次操纵和六国抗秦,不过还是以失败告终!”蓟子洋说。
“这个纵横家听着很厉害,却没想到这么没有原则。”我说。
“有原则不一定是好事,没有原则也不一定是坏事,为人不同,所谋不同,立场自然不同,不过是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选择而已。”

第四百四十九章 诸子百家(下)
“就是这些了?”我心里早就知道不止这些,不过蓟子洋这个人最怕麻烦,要不这么说,他说的多了,恐怕就懒得说了。
“当然不止,我不是说了么,还有很多,仔细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说,“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兵家。兵家的鼻祖是军事家孙武,当时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名言就出自这本书。孙武的后代孙膑继承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写成了《孙膑兵法》,他们当时被称为兵家。”
“兵家我倒是也听说过,孙武和孙膑在历史上也很有名,没想到诸子百家都是这么有名气的大家。”我感慨道。
“也不全是,这些都是领头的大家,那些没有名气的,自然也有不少,诸子百家,就算不是真的有一百个,也有几十个,能叫出名字的也有十几个。接下来给你说说,名家。”
“名家?什么名家?”我这回可是真的没有听说过了。
“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该派萌芽于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所谓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该派以宋国人惠施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十个命题。所谓离坚白,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该派以赵国人公孙龙为代表。白马非马、坚白石二,等命题由其提出。”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都被你绕糊涂了,这个什么名家怎么竟是些鸡生蛋蛋生鸡的奇怪理论啊?”我说。
“是啊。你说的没错,挺有悟性啊,这个名家就是你们现代辩论这件事情的鼻祖,就是喜欢辩论什么的,所以理论也都是很矛盾的。不过在那个时候,这个名家可是很有特点的学派。”
“我就不明白了,这个名家的人,就是靠着一张嘴就在先秦的时候立足了?”我问。
“倒也不是,据说名家的祖师爷是一个非常有大智慧的人,可以做到不入庙堂便知天下事,言语激昂,指点江山,但是他之后名家后继无人,这才慢慢衰败。到了现在甚至不为人知。”蓟子洋说。
“原来如此。”我说。
“不过名家毕竟是小众群体,下面来说个大众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农家。农家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农家的门徒众多,是所有的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的。规模最庞大的,同时在当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不过他们也因为人数众多,不便于管理,所以并不是十分的团结。对于农家。当时的态度褒贬不一,农家的核心人物自认为是上古神农氏的后裔,所以自视极高。最初的时候甚至自负的以为,嬴政是人类的皇帝,恐怕不敢对神族的后裔有所企图,结果错失了最佳的反抗时机。到了后期,才开始阻止对抗秦朝的人手,却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堪大用了。另一部分的农家门徒,口碑却不怎么样,农家里面也有一些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门徒,他们可怜但是也可恨,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许多人在加入了农家之后,********,反而开始胡作非为起来。”蓟子洋说。
“那这么说这个农家也不是什么大家了,做派这么随便。”我说。
“农家只是因为人数众多,所以管理不善才变成了这个样子。不过农家留下了不少的农业方面的典籍,因此称为大家也无可厚非。”蓟子洋说。
“好吧,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我说。
“还有杂家,杂家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杂家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它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到了战国末期的时候,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这个杂家不就是杂谈么?就靠着抄袭别人家的观点,就算是自成一脉了?”我说。
“这你就不知道了,虽然杂家没有什么自己的独到理论,但是能够把各家的所长都结合在一起,归纳总结也是一个能力。你想想单单是把其余各家的学术都通读一遍,弄清楚里面的理论,就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蓟子洋说。
“你这么说的话,那也有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小说家。”
“什么小说家?我听错了?”我问。
“你没有听错,就叫这个名字,现在小说的由来也是这样来的。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却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所能代替的,故有九流十家之说。”蓟子洋说。
“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啊,怎么小说家就是不入流的呢。”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