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凶宅笔录 > 第555节 >

第555节


  怪不得我隔着几层院子都听得到他的喊声。
  “我的喊声,只是想让你听到,外人是听不到的。”达西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对着我说道。
  “你真的是在等我啊?可是为什么啊?我都懵了……”我感觉这个达西活佛身上,的确有独到之处,似乎有很多待解的谜团。
  “梁大师……”达西张口说道。
  我赶紧制止了他,“活佛,您可别折杀我了,在您面前,我哪敢称什么大师啊?”我说的是我的心里话,在达西活佛面前,虽然他已经是形如枯槁,根本谈不上什么气质。但是站在他的面前,却无形中会让自己感觉到低卑,对达西活佛多的是敬重和敬仰。
  “好吧,老衲就以小友称呼你可好?”达西笑了笑,说道。
  “好啊。别叫大师,叫啥都行。”
  “小友,老衲给你看样东西……”达西说完,作势欲起,我听到他身上的骨节再次响了起来。
  我赶紧摆摆手,“活佛活佛,您别动了。要拿什么东西,我来就好了。”
  达西点点头,又坐了回去,指了指身后的一面墙,“上去把那块布掀开。”
  我一愣,看了看那墙壁上,其实那就是一面山体。但是上面也没看到什么布啊。
  我狐疑地看了一眼达西。
  结果达西活佛摆摆手,“你上近前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点点头,走到达西所指的那面山墙前,果然这下走近了才发现,上面的确是挂着一块黑布。
  只是那布的上面,由于时间太就,落了一层的灰,和周围的山体浑然一色,不仔细分辨根本就看不出来。
  我回头看了一眼达西,达西点了点头。
  我便伸手,将那块布给掀了。
  一时间灰尘噗地升腾起来,呛得我直咳嗽。我小心翼翼地将那块黑布给放到了一边。
  等我再往那墙上看,发现在这块黑布的覆盖之下,居然有一张画。
  仔细一看,那竟是一张唐卡。
  “唐卡?”我脱口而出。
  等我再仔细地看了看,由于我见过人皮唐卡,所以很快就确认了,这挂在这里的唐卡,也是一张人皮唐卡。
  只是相比较那个紫檀盒子里的那一张,这一张的质地更坚硬了一些,而且上面的油漆彩画的颜色也相对淡了一些。
  虽然我是个外行,但是也能看出来,这张人皮唐卡无论是从画工,还是上面金银线的嵌入等工艺,都比紫檀盒子里的那一张好得多。
  “这张唐卡,不会是当年李铭凯来到西藏,在你房中见到的那一幅吧?当时他还想高价从您这里买走,还想拜您为师来着。您还能记得那个人吗?”我指着那墙上的唐卡,问道。
  达西点点头,“记得。我当然记得。那个人心的确够诚,但是我和他无缘,而这张唐卡一直跟着我,我是不可能将这唐卡卖给他的。”
  我苦笑了一下,“活佛,您可知道,就是因为您没卖给他,他转而从你的弟子手中买了另外一张人皮唐卡,那张唐卡,用的可是一张新皮……”
  达西活佛面色顿显凄然,喃喃说道:“我知道。所以我这三年闭关,原意有三,一为修行,一为等人,一为忏悔超度……”
第407章 600岁了?
  “修行?”我听了一愣,反问道:“活佛,据我所知,你们喇嘛闭关修行。只为修那一道智慧气,闭关三年三月,就可以把控一生的智慧气了。您这也已经闭关三年有余了,按说也应该有所成。怎么我看您愈加苍老。我想您闭关之前不是这样的吧?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三年,您过了三十年一样?”
  达西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小友说的不错。所谓的智慧气。老衲也有所领悟。只不过因为其他的事,影响了我的修行。”
  “其他的事?您说一为修行,一为等人,一为忏悔。如果是其他的事,要么是等人,要么是忏悔?”
  “等人就是等你。我这三年因为等你,所以才导致急速衰老。不过这衰老对于我来说不是坏事,也许功德圆满之后,我才会洞悉其中的好。”达西说道。
  我挠挠脑袋,“活佛,你都把我说糊涂了。我说过了,我来西藏只不过一个星期,再说了,我决定来西藏也只不过是不久前,你却说等了我三年了。难道你三年前就知道我会来到这里?别告诉我您会未卜先知,你是喇嘛,是活佛,但是你不是算命的方士啊。”
  达西活佛摆摆手,“老衲的确不会未卜先知,但是它会。”
  说着达西用手一指那挂在墙上的唐卡。
  “人皮唐卡?它?未卜先知?”我一愣,不解达西所说的话。
  达西袍子一甩,变戏法似的,那唐卡旁边的一盏长明灯就亮起了。
  我估计是有风刮过去,将那一直藏着的火种点燃了。
  那长明灯一亮,就将那唐卡照的清晰真切。
  显然达西是想让我过去仔细再看一看那唐卡。我也想看看它到底怎么个未卜先知。
  我走过去,那唐卡在灯光的映衬下,金光银晕,但是吸引我的不是那金银线,而是在那唐卡上的画。
  我已经大体了解了这种佛像唐卡,一般都是在唐卡的正中画着佛像,或者是德高望重的活佛,而在唐卡周边,围绕那佛像的周围,画着用来叙述的图案。
  一般都会在唐卡上画着一个完整的故事,留给后人。
  而人皮唐卡,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下去,也是因为这种警示后人的内容,很珍贵。
  而我眼前的这幅人皮唐卡,也是如此。想必活佛让我看的也是画卷周围的这些图案。
  我从右上角开始看起,一共有那么几幅。这几个图案的主角都是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喇嘛的打扮,穿着紫红色的僧衣。另外一个人是俗家。
  我从头看了一遍,感觉这几幅图案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关系,好像都是独立地存在的。主要表达的是那个喇嘛和俗家的人,在一起交谈。
  几幅图都是这样,所不同的是,他们谈话的地点各不相同。
  有的是在一间禅房之中,有的是在山间清泉旁,有的是在花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