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入地眼 > 第417节 >

第417节

薛心柔说这样的计算方法有正负五十米的误差,我们必须在一块大致的范围中找寻入口的位置,我们在密林中兜兜转转摸索探寻了快一个多星期,带来的干粮已经快见底,可搜索的地方还不足十分之一。
好在我们发现山中的溪流,至少不用担心饮水的问题,我们沿着溪流搜索,入夜前看见一湾不大的潭水,大家都精疲力竭,叶九卿说今天到此为止,就在潭水边休息一会,等吃完干粮得赶紧找可以睡觉的大树,如果明天再没有发现的话,就必须返回丙中洛,重新补给后再来。
叶九卿蹲在潭水边洗脸,忽然慢慢站起身,抹了一把水,来回看看四周,瞧他表情就知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连忙走过去,叶九卿指着水潭两边说:“好奇怪,这两边好像曾经有水道,从上山流淌下来的溪流,应该沿着两边的水道流淌才对。”
我低头看向叶九卿手指的地方,果然如同他说的那样,水潭两边的植被很矮小,并不像其他地方长满茂密的大树,薛心柔拿出放大镜,半跪在地上,用铲刀清楚掉植被后,用放大镜查看了良久。
“这两处水道不是天然形成的,有人为开凿的痕迹,这里曾经有人活动过。”薛心柔抬头声音肯定。
“这条溪流由上而下,一直汇入怒江,干嘛要在这里修水道?”我眉头一皱大为不解。“没有任何意义啊。”
“快到这里来!”田鸡在水潭的上游大声喊。
我们快步走过去,田鸡一脸兴奋指着水流中的一块岩石,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那岩石异常光滑,透过水纹隐约能看见两条交缠在一起的蛇在岩石上游弋。
我定睛一看,这才吃惊的发现,这岩石上竟然铭刻着灵山的图腾,因为没入溪流之中,若不是田鸡戏水根本不容易觉察到,我伸手想要把岩石拿出来仔细查看,可巴掌大的岩石怎么也拿不动,如同镶嵌在溪流之底。
我还想尝试,被宫爵拉住,他把手按在岩石上,忽然眉目之间突出一丝豁然,手猛然用力往下一按,那块岩石神奇的陷下去。
随着一声轰鸣,从溪流下面升起一道厚厚的石板,不偏不倚阻隔了流淌下来的水流,导致溪水无法倾泻,只能从石板两边流淌,我们回头这才渐渐发现,被阻隔的水流被引导向之前我们发现的水道。
而刚才的潭水水面缓缓下降,一块平整光滑的石板呈现在我们面前,薛心柔兴奋不已走到石板上,敲击几下后抬头露出笑意。
“下面是空的,这里应该就是隧道入口!”

第381章 鬼脸
宫爵找到开启石板的机关,一个向山体深处延伸的隧道露在我们眼前,田鸡沿着台阶先下去,我负责断后,等所有人都进去后,叶九卿才让我们点燃火把。
火光照亮了隧道,在两边的岩壁上铭刻着奇特的图案,这些风格的雕刻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雕刻的工艺和手法粗狂古朴,人物形象传神,整个长长的隧道犹如是一个画廊,由上至下能清楚的看见这些图案所记载的事情。
图案描述了这支神秘古族修建悬棺的过程,以及安放悬棺的过程,这个仪式极其隆重专业,薛心柔兴奋不已,边走边拿着相机拍照,我突然淡淡苦笑,叶九卿转头问我笑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真有缘分和运气这东西,如果有的话,那叶知秋的运气似乎不是一般的差,但凡我们发现的重要遗迹,她都缘悭一面,若是现在叶知秋站在这里,指不定会高兴成什么样。
我刚说完,最前面的田鸡突然停下脚步:“这里该不会有机关吧?”
“不会有的,这里的隧道我检查过,是直接在山体中挖掘开凿,和挖矿的方式一样,因为隧道跨度很长,若是要设置机关,很容易引起隧道坍塌,别看这隧道不宽敞,整个工程少说也得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万一坍塌就前功尽弃。”宫爵摇摇头很肯定回答。
“你什么时候畏手畏脚,居然会害怕?”我笑着问。
“我不是怕,既然没机关,这一次求神拜佛,各位爷千万别把这地也给毁了。”田鸡无力的笑了笑。“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日后别人问我一辈子都干过什么,我总不能说一大堆,人家问这些遗迹在什么地方,我只能回一句,都给毁了……”
我们哈哈大笑,在隧道中一路上也无险阻,远比在密林中前行要容易轻松的多,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手里的火把开始摇曳,这说明有风吹进隧道,想必距离洞穴已经不远。
果然没走多久,前方已经出现光亮,田鸡停下来,我们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都抬头看着前面,月光从洞穴中透射进来,只有站在我们这个角度,才能看见眼前如此令人震惊的画面。
由错落分布洞穴组成的巨大图腾,在月辉中如同闪耀着光芒,令人叹为观止,隧道在前方分出很多支路,每一条通往一个洞穴,而在每一个洞穴里面都安放着一个船型的棺椁。
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船棺大多依旧腐朽,稍微触碰都会碎成一地,不过船棺中并有什么陪葬品,只有些骨器和陶器,薛心柔说这处遗迹用来考证这支古族的来历以及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可这些线索中却并没有我们期盼的东西。
转了好几个洞穴,在船棺中都没有发现任何与灵山金城有关的东西,直到我们到达最中间的洞穴,那是少有几个保存完好的船棺,整个洞穴中有十来具船棺。
叶九卿说这是单洞群葬,一般是一个家族聚葬之地,船棺中除了枯骨外,还有一些竹木和石器,但没见到一件金银甚至连金属都没有,可见这支古族是忌用金属器皿安葬的。
“这里好像有文字……”田鸡半跪在一具船棺面前,举着火把犹豫不决说。“可我一个都不认识。”
我们连忙围上去,在火光中看见铭刻在船身上的纹路,和巴蜀图语极其的相似,介于图案和文字之间,艰深难懂如同天书一般。
“这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字。”薛心柔跪在地上,拿着放大镜一边看一边兴奋对我们说。
她在清理薛书桥遗物的时候,发现薛书桥研究最多的书便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字,其中有一种存在时间极短的文字,由点和线组成,和原始楔形文字相似,由于存在的时间短,因此这个文字系统包含的象形文字和抽象符号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但是薛书桥在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时,曾从一名老者口中了解到这种文字的特点以及发音,本来还想深入研究,可那位老者病逝后这个秘密就再无人知晓,而薛书桥通过学会的文字慢慢摸索出规律。
不但大致能认识这种形同天书的文字,而且还能以这种文字会话,可惜留给薛书桥的资料并不多,他一直无从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只好记录在笔记中,薛心柔看到这些记载后很是感兴趣,不知不觉学会了如何解读这套文字。
可薛心柔同样没有实践过,她认真查看船棺上每一个字,渐渐她脸上浮现出欣喜之情,她告诉我们能看懂这些文字的含义。
我们喜出望外,薛心柔一字一字给我们翻译,这些文字为我们解开了这支古族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是一支历史很久远的族群,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
这支古族的宗教信仰中,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
因此他们会把地位尊崇的死者,首先送到一个叫龙池的地方,那里被古族奉为圣池,是神安息的地方,死者会在龙池边用神的水净化尸体,他们相信这样死者会得到神的祝福。
然后把尸体装在船棺中,古族认为船能承载灵魂永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在船棺中安息的死者会重新苏醒。
“但不是所有在船棺中的死者都会拥有复生的机会,只有……”薛心柔翻译到这里,突然瞠目结舌抬起头。“只有长眠在翱翔的船棺中,才能重生!”
“翱翔的船?!”我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
叶九卿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走到洞穴边,站在这里能远眺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叶九卿突然恍然大悟说:“他们之所以要修建悬棺,因为把船棺放在洞穴之中,就如同载有死者的船棺飞翔在空中,他们是在效仿……”
“月宫九龙舫!”我反应过来。
“对,这支古族一定接触并且亲眼见到过那艘船,他们把船上的人供奉为神,因此死后才会效仿神,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支明明生活在深山中的族群,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接触到船,死后却用船棺安葬。”叶九卿点点头说。
“不过在船棺的文字中,却丝毫没提到和月宫九龙舫有关的事,就连提及的神,描述也很笼统。”薛心柔皱着眉头说。“从文字记载来看,这些洞穴开凿的时间大约在西晋前后,每一任古族的首领在死后都会被送到这里。”
“每一任古族首领都会葬在这里?”叶九卿眉头紧皱加重语气问。
薛心柔再看了一下文字,肯定的点点头,叶九卿神情凝重的摇摇头,一言不发转身去其他洞穴,我连忙跟着他后面,看见他查看每一处洞穴停放船棺的陪葬品,越看神情越疑惑,最后走回去说:“从陪葬品我能大致推断出这些船棺下葬的时间,最晚出现的陪葬品是唐代的,也就是说,这种葬式持续到唐代就结束了。”
“既然这些古族的首领都坚信,安葬在此地能重生,为什么后来会放弃这里呢?”宫爵大为不解。
“文字只记载这么多,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薛心柔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