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入地眼 > 第706节 >

第706节

“你怎么知道?”叶知秋问。
“还记得我们找到万象神宫时,凌璇布置在万象神宫之上的巨大羽龙图案吗?”
我笑着看向其他人,记得当时我站在红白山最高的地方,从山崖边俯视,皎洁的月光中,红白山下那些规则的石条拼凑出一个巨大的羽龙。
这条庞大的羽龙亦如镶嵌在沙海之中,我即便站在最高的山巅也无法看清这条羽龙的全貌,羽龙静埋黄沙之下千年,仰望天际像是随时准备展翅高飞,这是凌璇留下的标示,万象神宫就在这条巨大的羽龙下面。
当时我就很疑惑,凌璇是怎么修建出这条巨大的羽龙?
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要拼凑如此庞大的图案,需要极其精密的仪器测量方位,稍一不慎修建出来的东西会严重变形失真,可我看见的这条羽龙却完整的无可挑剔。
最让我想不明白的是,凌璇修建这条羽龙的用意,因为这东西即便是修建出来,也没有人能看见全貌。
“因为凌璇修在万象神宫上面的羽龙图案,根本就不是给其他人看的,只有居高临下在天空俯视红白山的时候,才会看见这条用石头拼凑出来的羽龙。”宫爵在我旁边解释。
“红白山的羽龙是这样,秦岭深处这这条潜龙又何尝不是。”我淡淡一笑指着光晕勾画出来的地图。“彭家先祖把涅槃轮下落的线索留给月宫九龙舫上的人,别忘了,那是一艘可以在天空中翱翔的船,其他人即便阴差阳错解开了九龙程瑞尊,以当时的能力是不可能找到龙眼的位置,只有月宫九龙舫飞临秦岭上空搜索,才能看见这条潜龙的全貌。”
“既然找到办法那就简单了,秦岭在关中,我安排人乘飞机对秦岭进行俯拍,相信在这些照片中能找到地图上的龙眼。”应悔元说。
我们在三门峡逗留了七八天,朱七交代贾岩重新封堵了黄河河道下的古墓,而应悔元让姜无用留下,着手开始准备修建虢国古城的事宜,等到一切处理妥当,我们打算返回关中。
临行前一晚,朱七竟然来向我们告别,应悔元试图挽留:“七叔,这么大的发现,您真不打算和我们一道去?”
朱七伸开手,看着自己断指摇头:“人不能言而无信,我说不再沾染探墓就不能出尔反尔,我来这里是为了完成先祖遗愿,如今事情总算是有了进展,如今还差铭刻在九州鼎上的部分,我也没几天活头,希望能在闭眼之前,把这桩心事给办了。”
“七爷,九州鼎失传已经快两千多年,您这一时半会上哪儿去找啊。”田鸡一脸憨直说。“要不您还是跟我们一起吧,青铜宫里藏匿的真正九州鼎,应该也和月宫九龙舫有关,先找到涅槃轮,指不定在龙脊之地会有青铜宫的线索。”
“七叔,如今事情已经明朗,我和悔元还有您老的先祖都是那艘船上的人,算起来我们也是同气连枝,既然大家都是为了找寻先祖留下的秘密,您老经验丰富,留下还能指点我们。”叶九卿声音诚恳。
“是啊七叔,先找到彭家先祖留下的东西,咱们回头再一起帮你找青铜宫,多一个人也多一份照应。”田婉清拉着朱七的胳臂笑言。
“这事我也琢磨过,的确是担心时间不够,既然在咱们先祖留下的东西都和那艘船有关,如今大家又共聚一堂,相信这就是缘分,九龙程瑞尊已经显现出确切的位置,有没有我,你们都能找到那地方,我就不跟着去掺和,咱们兵分两路,我开始追查九州鼎的下落,等到你们完事以后,咱们再汇合,这样也能节约时间。”
涅槃轮和神域图对我来说都至关重要,神域图的线索留在朱七身上我倒是挺放心,朱七担心自己时日无多,刚好现在我最欠缺的也是时间。
“七爷考虑的周到,去秦岭山高路远,担心七爷的身体怕是吃不消,而且七爷在圈里威名远播,他想要追查九州鼎,势必会事半功倍,与其上七爷跟着我们颠簸劳累,还不如就依了七爷的意思。”我漫不经心插话,然后看着朱七说。“就是九州鼎遗失时间太长,不知道七爷打算从什么地方下手?”
“九州鼎最后的下落,据传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帝出巡泗水彭城时,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薛心柔在旁边说。“自此九州鼎再无消息,这两千多年来,想找到九州鼎的人不计其数,可都不了了之。”
“周穆王最先发现九州鼎上面的秘密,想必对此物一定格外看重,九州鼎本来是用于祭祀天地鬼神,每逢重大祭祀都会开启太庙,按理说见过九州鼎的人应该很多,可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王还在问鼎轻重,就连诸侯王都没有见过九州鼎,我猜想恐怕九州鼎早已不在周室的太庙之中。”朱七目光睿智看着我们说。
“七爷,您是说,周穆王在得知九州鼎的秘密以后,就悄悄藏匿了九州鼎?”叶知秋蹙眉,样子有些疑惑。“如果周穆王要藏匿九州鼎的话,最好的地方就应该是他的陵墓了啊,可我们在里面并没有发现九州鼎。”
“其他东西周穆王还能藏,但九州鼎是万万不能,众所周知九州鼎是权力的象征,周穆王即便想把九州鼎一同陪葬,怕是后世天子也不会答应,九州鼎传承了夏商周三朝,是国之重器,也是君王身份的象征,没有了这东西和失去江山无异。”朱七摇摇头深思熟虑说。“我猜想周穆王之后九州鼎就应该被转移重新藏匿,而这个秘密周室天子一直秘而不宣,世人都以为九州鼎还在太庙之中。”
“七叔,这样算起来,九州鼎消失的时间就更长了,这一时半会毫无头绪的,您怎么追查啊?”应悔元问。
“不管周穆王把九州鼎藏在何处,都必须祭祀,势必会有记载,周室重礼,祭祀是头等大事,一定会有记载。”朱七深吸一口气面色沉稳。“我刚好认识一个人,或许能从他身上打探到一些线索。”

第637章 不期而遇
我们都很好奇的看向朱七,九州鼎遗失后再无音讯,可我瞧着朱七的样子似乎有几分把握的神色。
“七叔,难不成有人知道九州鼎的下落?”应悔元大吃一惊问。
“怎么可能,但凡九州鼎有丁点消息,多少人会趋之若鹜,行当里找月宫九龙舫的人,都比找九州鼎的要多,就是因为月宫九龙舫还有传闻,可从来没有关于九州鼎的消息。”朱七摇头。
“那您不是说,有人可能知道线索吗?”我连忙追问。
“我有一位朋友,并非是圈里的同行,此人身份特殊,我答应过他不透露其身份,不过此人的祖辈咱们可都认识。”
“谁?”
“不准。”
“盗魏襄王的那个不准?!”叶九卿大为震惊。
朱七点点头,直言不讳告诉我们:“我打算从竹书纪年上着手,这本史书上记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史料,我之所以知道九龙程瑞尊,就是因为竹书纪年,我那位朋友从中发现了线索转告给我,不然的话,我拿着一块贝壳,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七叔,这事您干嘛去找外人啊,您去四方当铺找封承,他手上有竹书纪年的抄本,而且还是完整的,以封承的学问,您朋友能琢磨出来的事,他一样能有所发现。”叶九卿说。
“封承学富五车,我早有耳闻,不过这事封承还真干不了。”
“为什么?”
“因为他手中不可能有完整的竹书纪年。”
……
我们一愣茫然的相互对视,叶知秋疑惑不解说:“七爷,上次我听封叔说起过,现在流传于世的竹书纪年都是残本,只有他手中的抄本是最完整的。”
朱七把烟杆放到嘴角,应悔元连忙帮其点燃,朱七吸了一口烟后才对我们娓娓道来,竹书纪年是记载于竹简上而故名,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每简四十字,凡十三篇,起于黄帝,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
不准在盗魏襄王墓的时候,发现这批竹简,开始并没有在意,随手查看几块后,就意识到这东西非同小可,不准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在墓室之中把竹简上的内容倒背如流。
不准看的越多越发现上面记载的东西匪夷所思,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史料,但是和正统的史记却出入很大,史记都是历代君王在书写,到的有多少真假就不得而知,而竹简上记载的却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史料。
不准在牢记竹简内容之后,便放火焚烧竹简,因为走得仓促,竹简并没有被完全烧毁,就是流传后世的竹书纪年残本。
不准回去之后将竹简的内容誊写下来,上面记载了很多君王下葬的情况,不准根据这些记载找到不少大墓,并且把完整的竹书纪年抄本交由后人传承。
“而这期间,不准的后人也有过抄本流传出去,但仅仅只在咱们盗墓这个行当中流传,不过上面所记载的大多是无足轻重的内容,想必就是封承收藏的抄本,但真正完整的竹书纪年还在不准后人的手中。”朱七吐了一口烟雾说。
“那您老怎么就断定竹书纪年里就一定有关于九州鼎的下落呢?”田婉清问。
“你是搞考古的,不准在魏襄王墓里没有烧毁的竹简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穆天子传,我问你,在我们看见周穆王的陵墓之前,你认为穆天子传说的是什么?”朱七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