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入地眼 > 第793节 >

第793节

“什么事?”我追问。
“太祖爷选定皇宫位置之后,大政殿和十王亭都是他亲手设计和规划,完工之日太祖下达汗谕,要求后世君王对盛京皇宫必须三不。”
“三不?”叶知秋一脸好奇。“哪三不。”
“不树。”图尔占指着我们四周。“你们没发现在这里看不见一棵树吗,甚至连花草都没有,这是太祖爷定下的规矩,在大政殿和十王亭这块区域内,不允许栽种一草一木。”
“不能栽种草木这是为什么?”我愁眉不展看看周围,果然这里没有草木。“既然地下没有暗室,栽种草木也没有任何影响啊。”
“还有什么?”薛心柔问。
“不改。”图尔占不慌不忙继续对我们说。“大政殿和十王亭这片区域,所有的建筑布局以及陈设,包括道路的规划都是由太祖爷亲手设计,要求后世君王不能对其有丝毫改动。”
“这个我也有听闻,即便后来对盛京皇宫屡次返修,但这条祖制都一直被遵守,虽然如今看见的这些建筑并非是原物,但这里所有一切还保持着修建当初的原貌。”白近说。
“就连这地上的砖石,都是根据原物大小,分毫不差烧制而成。”图尔占声音中透着一丝骄傲。“三百多年过去了,但这里还和太祖爷修建时一模一样。”
“最后一个不是什么?”田鸡问。
“让我猜猜。”叶九卿摸着嘴边的胡渣,意味深长笑了笑。“不修。”
“您,您怎么知道?”图尔占大吃一惊,但同时也点头说,清太祖要求后世君王不得在这里修建任何建筑,因此盛京皇宫的格局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而其他建筑都是清太祖驾崩后陆陆续续修建,但这些建筑都没有影响到这块区域。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揣测太祖爷这三不的原因,但众说纷纭也没说出一个所以然,估计只有太祖爷自己才清楚。”图尔占说。
“你怎么知道是最后是不修?”我问叶九卿。
“前面是不树和不改,目的显而易见,清太祖是想保持这里的原貌,而且极力要求甚至下达汗谕,可见在清太祖心里,这里的格局有多重要,既然这里的一切都不能有丝毫改变,最后当然是不允许在这个区域内修建其他建筑,以免破坏了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格局。”叶九卿淡淡一笑回答。
“爸,您既然能想到是不修,那以您的经验,清太祖为什么要定下这三不的规定呢?”
“原来清太祖把秘密藏在这儿”我听完叶九卿的解释,忽然恍然大悟。
“你也想到了。”叶九卿笑着看向我。
我来回重新注视这片区域,清太祖定都盛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亲手营建皇宫,而且还设计了大政殿和十王亭,并且为了监督工程,甚至在盛京逗留一年。
清太祖如此急于修建皇宫,我猜应该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想尽快把龙脉宝藏的秘密和线索传承下去,但又担心被白家先祖发现,所以只有借助修建皇宫来掩人耳目。
但清太祖应该很明白,这些线索早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他不会把线索留在建筑之中,不管怎么改变,皇宫的格局不会变。
“清太祖的确在这里留下了线索和秘密,但并非和这些建筑有关,地下也不会有暗室。”我淡淡一笑对其他人说。“大隐隐于市,是布局!是盛京皇宫的布局,清太祖把线索隐藏在了皇宫的布局之中。”
“所以清太祖才定下不树、不改、不修的汗谕,就是为了确保盛京皇宫中,他亲自营建这片区域的格局。”叶九卿点点头说。
“线索藏在布局里?”田鸡挠挠头大为疑惑说。“建筑格局里怎么能藏线索啊?”
“这哪儿能看见盛京皇宫的建筑设计图?”我连忙转身问图尔占。
“在西路有皇宫缩略图展示厅。”图尔占一边回答一边把我们带到展示厅。
在那里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看清盛京皇宫的全貌,图尔占告诉我们,这里的缩略图是按照比例精细缩建,和皇宫一模一样。
我目光落在清太祖修建的那块区域,正如同图尔占所说,整个盛京皇宫完全分为两个部分,清太祖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呈长方形区域,布局并不繁琐,大政殿在正中,两边是并排分布的十王亭,左右各有五亭。
看了半天也没瞧出什么头绪,旁边的图尔占欲言又止。
“您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宫爵察言观色问。
“说起来也真奇怪,各位今儿不提皇宫布局的事,我还忘了这事,我先辈一直留守盛京,据说太祖爷在修建盛京皇宫的时候,的确很在意皇宫的格局,修建期间多次登山远眺皇宫全景,回来之后屡次改动,都说太祖是看重风水,不过听你们之前一说,我估计太祖爷的确是想通过皇宫格局传递什么消息。”
“可是从微缩图上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薛心柔凝眉苦思。
“清太祖修建这里的时候年事已高,既然这块区域是他亲手设计,为什么不在设计图纸上改动,非要不辞辛劳登山远眺呢?”宫爵自言自语。
“因为只有居高临下俯视,才能看见图纸上无法看见的东西。”我连忙转身对图尔占说。“麻烦带我们去清太祖俯看皇宫的地方。”

第719章 阴阳五行
图尔占带我们登上后山,站在山顶俯视,整个盛京皇宫尽收眼底,最醒目的就是大政殿和十王亭这块区域,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里面的建筑一目了然,即便是纵横的道路也清晰可见。
积雪覆盖着皇宫,到处一片银装素裹,我能清晰的看见正在皇宫中清理被积雪覆盖道路的人。
只不过站在这里和看微缩景观图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皇宫的全貌虽然更加直观,但是我们始终瞧不出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翻来覆去看都是一个样的啊,在布局里能留下什么线索?”田鸡焦头烂额说。
“你能看出什么吗?”叶九卿转头问我。
我无力叹息一声摇头,盛京皇宫的格局我已经了然于心,整个皇宫以崇政殿为中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一条中轴线,将黄宫分为东、中、西三路。
中路为故宫主体,崇政殿为主体的核心,是皇太极处理朝政之所,配以飞龙翔凤师善斋、协中斋、日华楼。
后面有凤凰楼、清宁宫,还有皇帝妃嫔寝居的东西配宫,以及颐和殿、介祉宫等,东路就是如今我们正在看的区域,以大政殿为中心,辅以左右十王亭。
布局左右对称厚重庄严,从整体上看中规中矩,但吸收了中原建筑的特点,除了一些细节上处理不够完善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比如清太祖在东路修建的建筑,明显和皇宫中其他建筑格局截然不同。
想必清太祖在规划和设计盛京皇宫的时候,只关注到了东路的区域,至于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在他的构想范围之内,再加之清太祖的汗谕,不树、不改和不修导致东路建筑虽然在皇宫的范围之内,但是看上去却好像是单独存在,特别是如今我们站在山顶俯视,看的格外明显。
“我还真没看出什么来,如果非要说的话,盛京皇宫的规划有些杂乱,我估计清太祖的初衷仅仅是为了修东路,至于周围的建筑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我回答。
“不是问你皇宫的格局,我是问你这里的风水。”叶九卿一脸沉稳。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