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359节 >

第359节

为首的人见到我们后,步伐忽然停了下来。这人留着一头短发,额头上一道斜长的刀疤,直接划过左眼的位置,一直到下颌,像一条巨大的蜈蚣趴在脸上,让人感觉异常恐怖。
不知道他墨镜下的目光是什么样,他只是稍微停顿一下,就立刻向房前的一台越野车走去。
等他们全部出来后,我们才进了大门,我走在最后,心里觉得有些不安,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疤面人正做在副驾驶位子上,扭头面对着我。
我追上去小声对老潘说道:“这些人好像有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是青蛇的人。”
老潘微微颔首:“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从现在开始,大家小心戒备。”
进入旅馆,正对着我们的是一个登记台,上面摆着一台电视机,登记台后面坐着一个藏族的姑娘,正在兴致勃勃的看着电视节目。
不知道看到什么节目,姑娘咯咯地笑了起来,对我们进来竟然视而不见。
老潘在登记台上敲了敲,说道:“扎西德勒!这位卓玛,我们要住店。”他口里说的“卓玛”,并不是姑娘的名字,他们也不可能认识。
“卓玛”是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度母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度母在藏地,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本尊,而且也成为藏族土著宗教,苯教的神灵之一,不过其谓称有所不同。由于受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伴生出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度母共有二十一个法相,即二十一度母,她们各有自己的职司和密法心咒。藏族百姓的心目中,度母还是最亲近信众的女菩萨,能帮助世人实现种种愿望。因此,凡事都愿求助于她,以得到救助和庇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敬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将所有女子都称为卓玛,足见藏地对度母的爱戴,早已经深入人心。
这姑娘见到有人住店,就将视线移开,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不停的打量着我们,随后用流利的汉语说道:“扎西德勒!欢迎!欢迎!其他房间都满了,后面还有两间四人房可以住,每人每天五十元。”
虽然姑娘很漂亮,但吸引我们的却是她身后的墙面,那面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的藏文,但最下方却有两组硕大的阿拉伯数字,数字的后面是一个三环符号。
老潘点点头说:“两间房我们先包下来,不要让其他人住进来了。还有,我想问一下,在那块黑板上留言的人,现在还在店里吗?”
姑娘接过老潘的证件和押金,听到他询问后面的留言板,立刻用审视的目光看着他。
随后又看了看老潘的身份证,这才恍然大悟的说:“啊,我想起来了,那个人说的就是你!”说完后,她从登记台的抽屉中拿出一封信,递给了老潘。
老潘看了眼信封上面什么都没写,他问道:“留信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还说了些什么?”
姑娘仔细想了想说道:“那人是个和你年龄差不多的大叔,长相嘛,我也说不上来,就是很普通的样子,他没在这里住店,只是给了我一些钱,就留下了这封信,然后在黑板上写了那些字,还告诉我,如果有一个姓潘的人来找他,让我把信交出去就可以了。”
听她的描述,这应该就是陆海空本人,老潘又问:“他是哪一天来的?后来又来过这里吗?”
姑娘说:“你等等,我给你查一下……,嗯,找到了……他是十天前来的,留下信就走了,之后再也没回来过。”
说完这些,姑娘就带着我们去了后面的客房,大家都聚在了一个房间内,老潘将信封拆开,里面是几张卫星地图照片,每一张上面都在中间位置画着红色的圆圈,旁边写着两组数字。
看到这些数字,我一下就猜到这是加密后的坐标。除了这些照片外,还有一张纸,老潘看完后,对我们讲述了上面的内容。
陆海空说,青蛇有人根据地下星宫的方位,推算出阵法中七杀星所对应的地面位置,如果有人在此布下七杀大阵,那么,就会与破军、贪狼二星遥遥相对,形成逆转天下的……杀破狼格局。
这个位置,就是西藏的阿里地区。
据我们之前查询后了解到,阿里地区非同一般,自古以来这里就一直西藏地区的文明发源地。这里曾诞生过一个强大的王朝,也被人称之为象雄文明。
“阿里”一词是藏语音译,意为“属地”、“领地”、“领土”等。直到9世纪初,这里仍称“象雄”。在汉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对其称呼各异。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之后裔,来到这块原属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这块上部区域名副其实地臣服于赞普后裔的统辖之内,故此,才有“阿里”的称谓。
象雄王国是吐著之前,在青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一万八千年前。地域辽阔且位于交通要道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其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过交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为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
古象雄在中国历史上曾被称为羊同、杨童。“象雄”一词里的“象”在藏语称为“甲”,汉语称为“鸟”;“雄”在藏语称为“琼”,汉语称为“鹏”,“象雄”即为大鹏鸟所居之地。
说到象雄王国就不得不提苯教,原始苯教是在藏族原始社会的土壤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它是在佛教传入西藏之前,流行于藏区的原始宗教。
大约一万八千年前的象雄时期,“雍仲本教”成为古象雄佛法,它发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
雍仲苯教有别于原始苯教,雍仲所代表的是一个符号“卍”,这个古老的符号,有“永恒不变”、“金刚”、“善妙”、“吉祥”、“永恒的太阳”之意,这个符号也象征着集中的能量。
“卍”是藏地十分常见的吉祥物。“卍”常与“卐”(右旋万字)和“十字金刚杵”一起出现在藏传佛教僧侣法坐下面的唐卡图案中。“卍”不仅仅存在于西藏和象雄地区,也存在与其他地方的文明中。
很多人误以为“卍”是随佛教传入西藏的,实则有这个符号的时候,佛教没有产生,就连滋生出佛教的婆罗门教,那时候也都没有形成。
而到了近代希特勒的纳粹党党徽,相当于一个逆时针旋转45°的“卐”,只是他这个“卐”是黑色的,有别于苯教的金色符号。
今天藏族人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也是象雄时代留传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都有苯教遗俗的影子。
苯教随着象雄文明的没落,其地位逐渐被佛教取代,目前藏区还有苯教寺院二百一十八座。
而陆海空在信中所提到的事情,似乎与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以及苯教,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三百六十二章 穹窿银城
陆海空在信中提到,据他了解,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是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时运不佳,一出去就让匈奴给扣下了,过了好长时间才逃出去。张骞他们先到大宛,又联系了康居,最后到达大月氏(今天的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控制区这一带),大月氏也是被匈奴打的没办法,才搬到阿富汗去的。张骞本来打算联合当年的塔利班武装群殴匈奴,但是当时他是从匈奴那边逃出去的。
到阿富汗时没吃没钱的,跟乞丐一样。就好比一个叫花子突然跑过来对他们说,跟我回去打匈奴吧,谁信啊!而且当年的塔利班武装在阿富汗有吃有喝,又没有美国人打,生活很舒服,不想回去惹事。所以张骞这次出西域除了探路之外,什么事都没办成。
到公元前一一九年,刘彻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张骞用黄金美女大搞外交,跟西域多个国家建立了反匈奴同盟,然后刘彻派卫青、霍去病出兵远征,西域联盟在后面敲敲边鼓,彻底把匈奴打残了。
战争结束后,以大汉为主的反匈奴同盟,相互间达成贸易共识,汉朝开始了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修国道(筑驰道)建邮局(驿站),还成立了西域军区(西域都护),丝路开始投入使用了。后来经过了班固、班勇的大力经营,丝路最远延伸到地中海部分国家。
然而,古丝绸之路的影响极其深远,路线也不止一条,其中就有从西安起,经四川,云南,西藏,新疆,最终到达印度的一条路线。
古象雄王国也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西汉时期最为流行的炼丹术,所需要的各种稀奇材料,大多是从这条路进入长安城的。
中国的炼丹术,源自远古时期人们对长生不死的向往,战国时期方术盛行,一些方士认为只有金石之类的不朽之物,方能成就人的不死之身,用金石炼丹由此肇始。然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炼丹服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代代炼仙丹,却不见食了仙丹长生不老之人,倒有不少吃下仙丹便速死之人。然而,炼丹家们坚信仙丹是可以炼成的,只是没有找对炼就仙丹的原料而已。于是,炼丹家们对奇异原材料孜孜以求。丝绸之路开通后,亚洲西部地区(西域、中亚、波斯、印度、阿拉伯)出产,中原地区没有或尚未发现的一些矿物、植物和香料纷至沓来。
据记载:“波斯国都宿利城……出金、银、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玛瑙),多大真珠(珍珠)、颇梨(玻璃)、琉璃、水精(水晶)、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砂、水银……及熏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盐绿、雌黄等物。”
这些波斯物产被后代史书反复提及,一些新的物产也不断被补充进去。其中的矿物和香料,便成了炼丹家们争相用来做实验的原料(香料一般用作辅料)。由于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称霸亚洲西部,掌控丝绸之路西端,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一时间波斯物产在中原地区大行其道,纷纷用来入药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