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神偷天下 > 第67节 >

第67节

  楚瀚心中激动,将血翠杉从颈上取下,放在仝寅手中,说道:“仝老先生,这事物请您收下吧。”
  仝寅推回他的手,摇头道:“我已是风中残烛,要这东西无用。你还年轻,此后不免遇上凶险,应当留着护身。”
  楚瀚还想再说,仝寅已摇着手,咳嗽良久,才缓过气来说道:“时间不多,该说正事了。孩子,你听好,我觉知龙目水晶就快重新出世了,大约就是未来一两年间的事。”
  楚瀚心中一跳,问道:“先生是说,明君就要现世了?”仝寅点头道:“正是。不用怀疑,所谓明君,就是那个你一力保护、一心爱惜的孩子。他不能再躲藏下去了。他得出来,成为太子。”
  楚瀚听了,又惊又喜,他虽一心保护泓儿,却并未想过泓儿有一日真能成为太子,这时听了仝寅的话,不禁满心激动,颤声问道:“泓儿能成为太子?”
  仝寅点头道:“不错。但是阻难甚多,我得教你如何做,才能让事情顺遂一些。你听好了。你需每夜观望水晶,见到它呈现一片紫气时,便表示它去见新主人的时机到了。你得亲自将水晶带去见它的新主人,旁边不能有任何其他人,包括他的母亲。”
  楚瀚仔细聆听记忆,应道:“是。”
  仝寅又咳嗽了好一会儿,才道:“你要对那孩子说,仔细听,仔细瞧,这水晶有话要告诉你。之后便让孩子捧着水晶,往里边瞧,等他瞧懂了,事情就成了。你自己该做什么,便放手去做,不必担心,也不必害怕。”
  楚瀚应承了,心中却好生疑惑:“我又能做些什么?”
  仝寅沉思了一阵,又道:“该去的,要让它去,不必挽留,也不必哀伤痛惜。”
  楚瀚听出这句话的深意,忽然若有所悟,声音有些发颤,问道:“老先生可是说,有人会丧命?”
  仝寅长叹一声,缓缓说道:“自古皇子不得已而藏匿多年,重新现世之时,不可能没有牺牲。”
  楚瀚在皇宫中待过数年,自然明白其中凶险,他早已下定决心,宁可自己死了,也要保护泓儿周全,心中一阵激动,说道:“如果当死的是我,我在所不惜。”
  仝寅摇了摇头,说道:“不,你不能死。你得留下保护太子,直到他长大成人。”楚瀚点头道:“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尽心竭力,保护他不受到伤害。”
  仝寅一双无明的眸子正对着他,似乎能清楚望见面前这瘦小青年肩上沉重的负担。他哈哈而笑,说道:“你当初来向我取水晶时,可没料到自己揽上了多大的麻烦吧?哈哈,哈哈。我想求人接过水晶,都不可得,当年却是你自己找上门来!”
  楚瀚回想往事,这才知道一切冥冥中自有天意,思之不禁慨然。
  仝寅止了笑,神情转为哀伤,又道:“孩子。”说完,又不停地咳嗽,腰弯得如虾子一般,直咳得喘不过气来,似乎哽着了气。楚瀚眼见不对,惊叫道:“仝老先生!仝老先生!”
  凌九重和周纯一在门外听见,双双奔入,一个替师父拍背,一个替他捏手上穴道,盼能纾缓他的咳嗽。但仝寅仍旧咳个不停,愈发严重。直过了半盏茶时分,他的咳嗽才略略止歇,两个弟子松了口气,扶他躺倒歇息,守在床边不敢离去。仝寅气若游丝,勉力向着楚瀚挥了挥手,说道:“孩子,你去吧。”
  楚瀚磕头告辞,退了出去。他出门之后,仍能听见仝寅的咳嗽声断断续续地从房内传出,他最后的几句话似乎仍在耳际回响:“悲欢离合总无情,是非善恶岂由己?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楚瀚不禁暗想:“世间诸事本来就由不得我自己。仝老先生说这都是值得的,但究竟什么是值得的呢?”
  在遇见仝寅之后,楚瀚心中愈发挂念京城诸事,担心泓儿的安危。他一路护送王凤祥和雪艳来到江西庐山山脚,晚间在一间客店下榻,准备次日陪二人上山。二人看出他心中有事,盛情向他道谢,请他留步。王凤祥道:“楚小兄弟,我知道你另有他事,护送我等这一段路,实已太过烦劳你了。明日我和雪艳姑娘自己上山寻访文风流,安全应是无虞,能否探出扬大夫的下落,自要看我们的运数了。”
  楚瀚听他说起过凌九重的预言,说道:“但盼凌先生的占卜灵验,两位能顺利找到扬大夫,将仪儿的病治好。”
  雪艳望向怀中女儿,说道:“但愿如此。她若能保住性命,大半要归功于楚小兄弟指点迷津,并一路高义相护。雪艳永生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楚瀚受宠若惊,连忙说道:“能为两位效劳,乃是我的荣幸,两位请千万别放在心上。”心想:“虎侠和雪艳都是何等人物,今日我恰巧在他们需要帮助时遇见他们,而他们又对我信任有加,让我相助,实是极为难得之事。我又怎会期望他们对我心怀感恩,甚至报答?”
  当晚楚瀚待他们歇息之后,心中想着体弱多病的仪儿,他亲手照顾了她这些时日,对她好生疼惜,左思右想,决定应该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当下也不告诉王凤祥和雪艳,自行去镇上向人询问,探得了文风流结芦隐居之处。他展开飞技,疾行百里,趁夜上了庐山,跋山涉水,在戌时正来到文风流的草舍之外。
  他见到草屋中仍透出火光,便上前拍了拍门。过了一会儿,有人出来开门,楚瀚一看,竟然便是当年在扬家的那个刘姓小厮,心中大喜,忙问:“小刘,是你!扬大夫在这儿吗?”
  小厮见到他,也十分惊讶,连连点头,回身奔进屋去。不多久,扬钟山和一个面貌清秀的文士一同迎了出来,扬钟山见到楚瀚,大喜迎上,拉住他的手,说道:“楚小兄弟,我的小恩人,你可来啦!文兄弟,这就是我跟你说过好多次,当年帮助我从京城逃出来的楚小兄弟。楚小兄弟,这是我的好朋友文风流。”
  楚瀚向文风流行礼见过。文风流知道他在夜里上山,必有要事来寻扬钟山,也不寒暄,只招呼书僮看茶招待,自己告一声失陪,便转入后面去了。
  扬钟山问起来意,楚瀚当下说了自己陪同虎侠王凤祥和雪艳来此为女求医之事。他生怕扬钟山听闻了雪艳的作为,知道她与正派为敌,不肯揽上这个麻烦,婉拒相助。但扬钟山长年住在山中,加上性情单纯天真,虽约略听说过雪艳的事迹,也久闻虎侠的名声,却丝毫不以这两个大有来头的人物为意,只关切地问道:“女孩儿多大了?什么症状?危险吗?他们现在在哪儿?不如我立刻便跟你下山去看看。”说着便吩咐小刘收拾药箱,准备连夜出诊。
  楚瀚连忙道:“不急,不急,女娃儿性命暂时没有危险。他们明日便上山来,不差这几个时辰。”他见到扬钟山情急关心的模样,不禁想起在京城扬家祖宅那时,扬钟山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还总掏腰包替病家买药,弄得家中住了一大群存心占便宜的病家,赖着不走。没想到事隔多年,扬钟山的性情半点没变,仍是一心只为病家着想,呆气依旧,关怀急切也依旧,心中甚是感动。
  楚瀚见夜色已晚,自己得尽快赶下山去,告知王凤祥和雪艳扬钟山确实在山上这个好消息,便向扬钟山告辞。扬钟山拉着他的手,诚挚地道:“楚小兄弟,你当年帮助我逃走,我好生感激。然而我最感激你的,还是你替我早早收起了先父留下的重要札记和医书,没被那些豺狼虎豹搜去或毁掉。今日不管你带了谁来求医,我都一定尽心救治,不论需花上多少时间精神,我定会努力治好了这位小姑娘。”
  楚瀚听了,十分感激,说道:“如此多谢大夫了。我身有要事,明日我指点王大侠和雪艳两位上山找您求医,自己便不再来叨扰了。”当下与扬钟山作别,赶下山去。
  次日清晨,楚瀚便将昨夜造访扬钟山的经过告诉了王凤祥和雪艳,二人喜出望外,一齐向楚瀚拜谢,楚瀚连忙避开不受,他指点了二人上山的路径,三人便洒泪作别。
  楚瀚知道扬钟山定会尽心医治仪儿,放下了一桩心事,送走了王凤祥等后,便带着小影子径往北去,赶赴京城。
  本册中提到的大越国是汉化非常深的中国属国,在明朝永乐、洪熙、宣德的二十年间,曾被明朝出兵征服,直接受明朝统治,称为“交趾”,设府、州、县,由中央直辖。明廷统治期间,在交趾大力推行儒学教化。后来大越人民不堪明朝官员的压榨,起兵抵抗,其中清化豪族黎利势力甚大,多年潜藏于老挝,暗中储备抗明。因明朝派去大越的文官武将皆所用非人,黎利多次大败明军,明宣宗皇帝终于决定撤兵,黎利便建立了“后黎朝”,后世称他为“黎太祖”。宣宗很不愿意封他为王,不断饬令他寻访前朝陈氏后裔,但黎利坚称寻访不着,并上表称各头目耆老皆推举他为王,宣宗始终不许。直到宣宗宾天,黎利也死去,他的儿子黎麟才被继位的英宗封为“安南国王”,自此对明朝朝贡不绝。
  《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的编年体通史,以文言汉文写成。据记载,黎圣宗洪德十年,皇帝命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吴士连编修《大越史记全书》。编史的起因,是因黎圣宗“禀睿智之资,厉英雄之志,拓土开疆,创法定制,尤能留意史籍。”亦即这位皇帝武功也有了,文治也有了,转而留心历史文化,因此下令修史。
  可能由于《大越史记全书》是由圣宗下旨起编,书中对他的褒辞特别多。除了前述仙童托生的故事外,还有说到他年轻之时样貌神俊异常,“帝之生也,天姿日表,神彩英奕,岐岐然,嶷嶷然,煌煌然,穆穆然,真作后之聪明,保邦之智勇也”。一出生就端庄得如天神一般。又说他后来奉藩入京师,“日与诸王同经筵肆学,时经筵官陈风等见帝容止端重,聪睿过人,心中异之。帝愈自韬晦,不露英气,惟以古今经籍、圣贤义理为娱。”从小就喜爱读书,乐于学习圣贤道理,真乃孺子可教。而且还懂得韬光养晦,谦虚退让,不引人妒忌。
  臣子对皇帝拍马屁是没有底线的。书中继而说他“天性生知,而夙夜未尝释卷,天才高迈,而制作尤所留情。乐善好贤,亹亹不倦,宣慈太后视若己生,仁宗推为难弟”。不但将黎圣宗说成生而知之的圣人,更称许他热爱读书,早晚书不离手,擅长作诗填辞,兼且热心慈善,亲近贤人,勤奋不懈,连跟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当朝摄政太后宣慈太后,他三哥的母亲,也对他特别好,当他亲生儿子一般;甚至跟他是竞争对手的三哥,也当他是难弟(即贤弟之意),真是非常成功完美的一个人。
  然而无论黎灏有多么聪慧贤明英俊,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原本做皇帝绝没有他的份儿,按理这皇位是轮不到他的。而他为何能当上皇帝,关键在于他的大哥黎宜民。
  黎灏的父亲黎太宗名叫黎元龙,亦名黎麟,是黎太祖黎利的次子。他十一岁即位,是个沉缅酒色,不怎么成材的皇帝,最后死于女色,得年二十岁。他十六岁时生了长子黎宜民,黎宜民一出生就被封为皇太子,但其母杨氏贲母以子贵,骄纵不堪,少年皇帝一怒之下,将杨氏贲废为庶妇,顺带将皇太子之位也革掉了。太宗死后,二儿子不知是早死还是母亲不够厉害,总之继位的是三子黎邦基,当时才两岁,由母亲宣慈太后阮氏英摄政。那时四子黎灏才刚满一岁。
  许多年后,始终不服气的废太子黎宜民二十岁了,竟然发动叛变,率兵攻入升龙,杀了十八岁的三弟仁宗皇帝,他的母亲宣慈太后自杀,黎宜民便当上了皇帝。但他篡位不过八个月,就被大臣阮炽、丁列等发兵声讨诛杀,史称废帝。众臣见太祖二子皆死,只好迎立天纵英明、刚满十八岁的四子黎灏为帝,黎灏便在兄长的自相残杀下当上了皇帝。从太宗到废帝、仁宗以至圣宗即位,二十六年间连换了四个皇帝,都是父子兄弟,而且不是儿童就是青少年,年纪最大的才刚满二十岁。
  大越国的皇帝称号一本正经,与中国如出一辙,从太祖、太宗、仁宗、圣宗、宪宗、肃宗,以至德宗、明宗、昭宗,到每况愈下的神宗、真宗、玄宗、愍宗,凡历二十八帝,三百六十一年,比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两百七十六年还要长久。即使撇开史书中对黎灏的加意吹捧,客观地说,黎灏乃是在位较久,而文治武功都卓有成就的一位皇帝。
  《大越史记全书》本纪中对他的评价为:“帝创制立度,文物可观,拓土开厚,真英雄才略之主!虽汉之武帝唐之太宗莫能过矣。然土木之兴,逾于古制,兄弟之义,失于友于,此其所短也。”说他的功绩连汉武帝、唐太宗都比不上,这在我们看来,大约是很有疑义的。最后跟中国史书一样,仍旧冠冕堂皇地损了他两句,说他也有短处,就是太爱营造华美的新式建筑,而且对兄弟不怎么友爱,但这点不禁令人怀疑,他又能如何友爱兄弟呢?大哥篡位叛乱被诛,二哥史书没提,三哥被大哥杀害,最后就剩他自己孤伶伶的一个,要让他友爱谁呢?
  附带说一句:后黎朝首都升龙,又称东京,即今之河内。升龙在当时乃是大越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中国和爪哇等地有蓬勃的海上贸易,人口众多,物产丰饶,交通发达。
  大越国素为中国各朝代的藩属国,文化交流密切,典章制度和文字都以中国为宗。至今我们仍能从以汉文写成的《大越史记全书》中一窥明代大越国的历史,而早已舍弃汉文传统、使用新创越文的今日越南人,却只能从翻译中得知自己的历史了。
  
  (第二部完)
  
  神偷天下.3,悲欢无情
  
  第五十四章 太监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