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 第37节 >

第37节

  “是,是他们逼我的……”
  “逼你什么?”
  “逼我向你、你打探……”女子痛极,自己用双手扣住头颈,舌头往外伸出,含糊不清地说,“玉、玉龙子……”
  “原来是这样!”元稹咬牙切齿,“为什么还要杀人?”
  “我、我没有打探到消息……他们就要我、我杀你……否则就杀我……啊!好痛!”她的全身痉挛成一团,鲜血从嘴角、鼻孔和眼眶周围一齐向外冒。
  韩湘咋舌道:“不成了,这是不成了。”
  “元郎!救、救我!我不、想、死啊……”女子拼命地蠕动身体,朝元稹爬过去。
  元稹吓得连连倒退,后背撞上一棵树干,退无可退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女子爬到自己的脚前,抬起一张血污四溢的脸,双目瞪得凸出眼眶,随即颓然倒下。
  裴玄静蹲下来查看,摇头道:“她在来送汤之前就中毒了。”
  看来,这女人为了活命来给元稹送毒汤,却不料所打交道的是更加狠毒之辈,根本就没打算让她活着回去。
  裴玄静看了看呆若木鸡的元稹,道:“微之先生,你不能再回去了。存心害你之人很快就会找来的。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带你立即离开吧,想办法另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是啊!”韩湘也说,“我知道通州西南的盘龙山中有一座小无量观,观中住持无量道长曾与我一起在终南山修道,彼此相熟。我们不如就去他那里,谁都想不到的。”
  裴玄静点头:“可以。正好这里还有一匹驴子,就让微之先生骑上。虽然走得慢些,但只要小心隐匿踪迹,应该不会被人发现。”她上前搀扶元稹,“微之先生,我们必须立刻动身,不能再耽搁了!”
  “不!”元稹一把推开裴玄静,扶着树干站起来,“我……我绝对不会跟你们走的!”
  “微之先生!”
  “你们、你们休想再骗我……”
  “我们真的没有恶意啊,微之先生。我们是来帮你的。”
  “我不相信你们!”元稹从地上抓起一根树枝,朝着裴玄静乱挥,“你不要过来,退后!快退后!”
  裴玄静心急如焚,在此越多羁留一刻,危险就越增多一分。而且整桩事情扑朔迷离,没有元稹的配合,她连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要加害他都无从判断,当然更加无法想出对策来。而今之计,唯有赶紧保护元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细细分析原委。
  可是现在元稹被接二连三的变故所惊,已然昏了头,分不清敌友是非了。而她又实在找不出理由来说服他,证明自己的身份。难道,非得要她透露出皇太后的隐情吗?但是就算说出来,元稹会相信吗?
  突然,裴玄静听到身边的韩湘大声道:“玉龙子!”
  玉龙子?她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可是元稹就像被这三个字下了咒似的,瞬间不动也不叫了,只管直勾勾地盯住韩湘。
  韩湘朝元稹深深一揖:“微之先生,在下韩湘,是天台山冯惟良道长的弟子。此行韩湘奉冯道长之命下山,特为守护玉龙子的秘密。现微之先生因玉龙子遭歹人谋害,保护微之先生实乃韩湘之责。请微之先生无论如何要相信我,相信我们!”
  裴玄静惊呆了。
  却听元稹长吁口气,手中的树枝“哗啦”落下,双腿一软坐倒在泥地中。
  8
  破晓时分,三人终于抵达了小无量观。元稹骑的毛驴走得慢,然他本已十分虚弱,勉强支撑在驴背上,也实在快不了。所幸一路之上没有碰上追兵。韩湘虽不识路,总算还知道大概方向。当东方泛白之际,他们在路边看到了盘龙山的界石。
  仅有一条荒草离离的林间小道入山。走不多久,前方一道曙光升起之处,正是小无量观的山门了。
  “到了!”韩湘兴奋地喊道。
  紧接着就听到“扑通”一声,元稹从驴背上重重地摔了下去。林间晨鸟受了惊扰,纷纷啾鸣着冲上云霄。
  从小无量观中跑出来几名道士,与裴玄静、韩湘一起将元稹抬入观中。元稹双目紧闭,蜷缩着身体一个劲儿地发抖——疟病又发作了。他能一直坚持到这会儿,委实太不容易了。
  韩湘匆匆向无量道长解释了几句,道长便命人去取观中所备的药物。原来通州易发疟病,道观藏有自己的草药秘方,如今正好给元稹用上。
  好一番忙乱之后,元稹终于盖着厚厚的棉被躺下了。服下的汤药要等半个时辰左右才能起效,所以他还得忍受一段时间寒战的折磨。裴玄静不放心,便守在他的身边看护着。
  韩湘推门而入。方才他和无量道长单独交谈去了,此刻返回房中,来到裴玄静身旁坐下发呆。
  裴玄静朝他瞥了一眼,韩湘便苦笑道:“静娘,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他主动地老实交代起来。
  原来韩湘修道,师承的便是他对元稹提及的天台山冯惟良真人。冯惟良最早在衡山入道,后在青城山跟随罗公远的再传弟子罗义堂修炼,得授三清秘诀。罗义堂在永贞元年羽化后,冯惟良便离开青城山,先后云游峨眉、衡山、茅山和终南山等地,最后在台州的天台山中隐居下来。韩湘在终南山中求道时遇上冯惟良,冯惟良赞赏他的根骨,将他收为弟子。冯惟良去天台山隐居时,不许任何弟子随行,韩湘只得自己继续修道,但一直以书信方式向师父求教。元和十年,韩湘经叔公韩愈的推荐为裴玄静送亲,随之卷入有关《兰亭序》和《璇玑图》的一系列迷案中。《璇玑图》一案之后,韩湘与聂隐娘夫妇分手,本打算向师父请求上天台山修炼,却意外地收到了冯惟良的一封信。
  在信中,冯惟良给韩湘安排了一项秘密任务——是有关玉龙子的。
  “玉龙子?”昨夜,裴玄静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三个字,似乎通州刺史夫人的死也与之直接相关,“那是什么?是一个人还是一件物?”
  韩湘叹道:“那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它代表的是自大唐建国至今两百年中,李唐皇家与天下道门之间最隐秘又坚固的联系。”
  玉龙子,其实是一块形似飞龙的玉石。虽大小不及数寸,但温润精巧又极其坚固,非人间所能有。据说当年张天师得道之时,太上老君将玉龙子和《正一盟威符箓》一起赐给了他,让他在人间推行道教的真理,并将玉龙子作为凝聚天下道众的神圣信物。后历经数代传承,到了隋末大业年间,玉龙子辗转落入当时的楼观道道长岐晖的手中。岐晖本人的道行算不得深厚,却具有审时度势的超凡眼光,看出以晋阳为基地的唐国公李渊将成大事,从大业七年起就积极与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联络,到处宣称“天道将改,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岐晖更将道门至高无上的信物玉龙子赠予李世民,代表整个道门向他表示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李世民得到玉龙子后,如获至宝,命爱妻长孙氏小心保管。长孙氏便一直将玉龙子收藏于随身的衣箱中。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反隋至蒲津关时,岐晖兴奋无比,宣称:“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矣。”干脆改名为岐平定,率领了楼观台中的近百名道士去蒲津关接应,并将观中存粮悉数资助了唐军。李渊称帝之后,果然大大地报答了楼观道,不仅亲临祭祀,还赐地授钱,楼观道一时风光无限。
  尤其令人咋舌的是,道士岐平定的眼光之准,不仅在于他支持了晋阳李氏,还在于他早早地就把宝押在了李渊二子李世民的身上。与之相反,当时佛门支持的却是太子李建成。结果,武德九年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并很快逼李渊退位,最终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后,极力抑佛扬道,就因为道门从一开始便坚决地站在了他这一边。
  玉龙子,正是这种支持的神圣象征。
  贞观二年,李世民的第三嫡子李治诞生于长安太极宫中。三天后,长孙皇后取出珍藏的玉龙子,系在婴孩的珠珞襁褓之上。此后,玉龙子便一直伴随在李治的身边。李治登基之后,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定《道德经》为上经,并正式把道教定为国教,道教从此走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武则天掌权后,为了打击李唐,开始大力弘扬佛教,道教受到压制。但武则天到晚年时,还是亲手将玉龙子赐给了孙子李隆基,称其有太平天子之相,以示放弃武周,仍然回复李唐社稷。
  李隆基即位,更加不遗余力地壮大道教声势。道士们常常被请为座上宾,出入兴庆宫,与皇帝谈玄论道。玄宗皇帝还开设道举,以“四子真经”开科取士。他甚至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示天下。每当京城祈雨的时候,玄宗皇帝便会对着玉龙子虔诚祈祷,必有灵验。
  小小的一件玉龙子,就这样连接起了人间与天界、皇帝与神仙、李唐与道门。
  “可是,据传到了开元中的时候,玉龙子却丢了。”韩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