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豪门重生之驭鬼千金 > 第175节 >

第175节

  外面依旧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老板找来两把伞塞给他们,自己则带了顶铺着塑料的大草帽,说看这天色,估摸着下午会晴开。
  莫希闻言心中暗松,倒也不是急着上山,只是她素来不喜阴天,尤其这雨没完没了下个不停,到处湿哒哒的实在影响心情。
  尚家村的位置虽偏,但村里的建设并不落后,房屋大都是两三层的砖房,高的也有四五层,路面修的平整宽阔,家家户户都带着院子,不少人人家院子里堆着还未加工的砚石,支着塑料棚挡雨,下方有人在打磨,有人在雕刻,对外人的打量已经习以为常,非常专注的做自己的事。
  老板主动跟他们介绍,说村里几乎家家都从事着制砚的工作,有负责开采的,选料、制坯,设计、雕刻,还有专门制作包装的砚台盒的人家,但一方上好的歙砚,除了用料好,最重要的就是雕刻工艺,所以会带他们去最有名的歙砚大师,尚远江的工作室去参观。
  购买歙砚虽然只是个借口,但在无法顺利进山的前提下,莫希对此也很有兴趣,现在的人很少用文房四宝了,但那是陪伴墨雪萤十多年的东西,她喜欢这种有历史感的物品,能让她找回一点过去的存在感。
  罗旭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说袁教授喜欢收藏,有合眼的就买下送给他。
  于是两人跟着老板一路向东,来到村尾靠河水的地方,岸边高处有几间砖房,其中边上的竹屋便是尚远江老师指导学徒,以及日常进行雕刻的地方。
  老板说尚远江老师不喜欢工作的时候被打扰,所以让莫希两人在外面稍等片刻,他先进去看看。
  莫希欣然应允,这会儿雨已经是毛毛雨,不打伞也没关系,她将伞放在岸边的大石头上,朝河边走了过去。
  河水延伸的远处,是一座雾蒙蒙的山,看上去并不高,但范围及广,几乎占据了整个视野。
  莫希脑海里浮现出尚家村附近的地势图,立即判断出那便是惑夺岭,走路过去的话,可能需要两小时左右。
  当初高志奇是从山的那一遍进入,打算翻过山来到尚家村,才意外的遇到了“阴兵”……想及此,莫希微微拧起眉,昨日的司机也提起过“征阴兵”,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莫希,你过来看。”
  罗旭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正蹲在河边用手拨弄着什么。
  莫希走了过去,见他从河边的淤泥中抠出来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用河水清洗过后,渐渐能看出那不是普通的石头,头顶有非常明显的发髻,刻有清晰的五官,竖眉圆目,粗大的鼻子缺了一个口,嘴巴只能看出条下陷的缝,脖子的断面被水流打磨得十分光滑,显然尸首分离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应该是在山上的,被河水冲到了下游,想必前方河道中还会有这种石俑。”罗旭说着,掏出手机拍了张石首的细节图,又拍了附近的环境。
  根据高志奇的描述,惑夺岭上有成百上千的石俑,形态各异,服饰的跨度很大,几乎各个朝代的装束都能看到。
  莫希接过石首仔细研究,没有下身服饰做参考,光看脑袋的话还真难判断这是什么时期的,这种高髻的石俑在秦汉时期很常见,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中,就有很多梳着高髻的武士,不过那些武士的发髻都不在正中,而是偏向头顶一侧,俗称“歪髻”,据说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习俗,汉人讲究装束周正,束发都是在正中。
  所以只能看出这个石俑是汉人,男性,朝代、身份则不得而知。
  “你们在干什么,快扔掉!”
  一声爆喝响起。
  只见老板急匆匆地从河岸的高地跳下来,一把夺过她手里的石首,小心地放回河里,然后双手合十不断作揖,嘴里念叨着“请回吧”“莫怪”之类的话。
  “你们胆真大,什么都敢捡,那--可是不能随便碰,碰了会倒大霉的!”看得出来老板十分忌惮那石俑,连提及都尽量避免。
  莫希和罗旭互相看了一眼。
  “河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罗旭问。
  老板心有余悸地说道:“你们外地人不知道,这--在我们这里很常见,都是从那座山上冲下来的,但可不能碰哦,村里有不懂事的小孩带回家,父母可是要赶紧送回去的,还要杀活鸡去晦气,否则小孩会生病,家里的人也会走霉运。幸好你们没拿回旅馆,不然我也会跟着倒霉的。”
  说到最后,老板语气里也不由得带了些责怪。
  罗旭不动声色的问道:“我看着就是普通的石俑,怎么还会让人生病。”
  老板一副“你们外来人就是没见识”的模样,说道:“我知道,你们认为是迷信嘛,但这种事没经历过是不会理解的。算了,不说了,尚远江老师风湿犯了,今天没来这儿,不过你们要看歙砚的话还是能进去的,走吧。”
  看歙砚什么时候不能看,打听石俑的消息要紧,莫希拉住罗旭,装作很感兴趣的说道:“罗大哥,既然前面还有石俑,我们过去看看吧,折回来再看砚。”
  罗旭站住,老板则面色瞬变,赶紧劝道:“别去别去,不是我诳你们,那石俑真的邪门,你们要不信,随便去村里打听打听,真碰不得,赶紧走吧。”
  莫希趁机说道:“怎么个邪门啊,要不你给我们说说。”
  罗旭掏出烟,递给老板一根,说道:“是啊,好不容易雨停了,这里景色不错,再待会儿。”
  老板点着烟,深吸了一口,吐出烟雾,说道:“关于这石俑的来历吧,没人能说清楚,以前也有文物部门的专家来勘探过,清点下来光是山边就有三千多尊,深处的则没法统计。”
  “为什么?”
  “还能是啥,统计不了呗。那山里很少有人进去,里面毒蛇多,有位专家就被五步蛇咬了,抢救及时倒是没有姓名危险,但跟拍的一个记者直接不见了。”
  老板目光看向远处的惑夺岭,脸色染上深深的敬畏,“那山的深处啊,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人也不敢进去,进去就会被征做阴兵,再也出不来了。”
  又是征阴兵!莫希神色一动,说道:“我们来的时候,客车司机也曾提起过征阴兵,他说沿路会有鬼怪索人性命,把魂魄带走做阴兵,一路朝东的山脉走,最终会进入鬼界,这是真的吗?”
  老板闻言眼神闪了闪,似乎不大想提这事,见莫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自己,不忍扫她兴,只好吸了口烟,回答道:“这种说法也是有的,我们村祖辈就有一个流传,说那座山是通往鬼界的入口。”
  按照老板的话来讲,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奸商、武士浪人时常侵扰我国沿海,从南方沿海上岸后,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某夜,不幸降临到这个山里的小村庄,面临倭寇的残忍洗劫,村民无处可逃,只好往附近的山里窜,数百名倭寇手里提着武士刀,冲进林子打算屠杀。
  谁知山上忽然冒出浓雾,阻隔了倭寇屠杀村民的脚步,侥幸逃脱的几人爬上棵粗壮的大树,躲在茂密的树枝中,接着就听到身后的倭寇传来惊惧的惨叫。
  有人透过枝叶的缝隙朝外看,只见下方迷雾中凭空多出来一支队伍,前后都隐藏在浓雾中,不知道具体有多少数量,但视线能看到的就有上百,那些“人”面无表情、不言不语地列队前行,似乎要去什么地方,而追上来的倭寇正好窜入了它们之间,一时还以为受到了埋伏,举起武士刀就砍。
  然而刀砍下后犹如砍在空气中,反而自身被带得趔趄不稳,回头对上一张毫无生气的脸,简直吓得肝胆俱裂,哭爹喊娘。
  受到攻击后,也不见那些“人”有什么大的动作,似乎只是看倭寇一眼,将手搭在其肩上,威风凛凛的倭寇就丢了武士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跟着队伍走。其他倭寇吓得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然而怎么也逃不开那片迷雾,只能在里面打转,被带的越来越远。
  村民们在树上看得也是心惊胆颤,大气不敢出一声。一直等到天亮,才小心翼翼的爬下树,见不远处的地上丢着好多武士刀,还有倭寇的鞋帽等,但人却是一个也见不着了。
  后来这件事被村民们流传了下来,有人说山上是阴兵回鬼界的通道,活人撞见要尽可能地避讳,万万不可惊扰了它们,否则就会像那些倭寇一样被带走,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其实“阴兵借道”这样的故事,其他地方也有流传,真假都难以考证,但老板说现在山上还有倭寇武士刀的残骸,之前来的文物专家捡回过一些碎片,以前也有人在山边见到过,但都觉得晦气,绝对不会去碰。
  听完以后,莫希又问道:“那以前来的文物专家,有没有留下什么结论,比如那些石俑是什么年代的,做什么用?”
  “我们村里有一种说法,阴兵从这座山借道,沿路是要征阴兵的,每次过的时候就会带走一批人,那以前的人可能出于害怕,担心自己的家人被阴兵带走,就制作出一些石俑代替活人,让阴兵误以为找到了新兵,就不会找山下活人的麻烦了。”
  老板将抽完的烟丢在地上,用脚蹬了蹬,继续说道:“不过嘛,专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那些石俑,是古代的一种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