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花重锦官城 > 第152节 >

第152节

沁瑶听师父说话时带着浓浓的鼻音,心里一惊,忙追出去,可清虚子早已疾步走出了院子。
沁瑶看着师父远去的背影,因着岁月的无情磨砺,师父挺直了一辈子的脊梁已现出几分佝偻的迹象,头发更是过早地染上了风霜,看着比同龄人老态许多,簇新的道袍穿在他瘦削的身板上,空荡荡的,一点也不服贴,她知道师父向来俭省,轻易不舍得给自己添置衣裳,今日怕是为了给她道喜,这才特意穿上了新衣。
沁瑶越想越觉得心酸,只觉得师父这一辈子似乎做了许多事,却又没一件事是真正为他自己做的,劳碌半生,仍时时给人一种孑然一身之感,好不寂寞。
阿寒对师父和师妹各自的心事一无所觉,怀里抱着早先沁瑶给他包的一包点心,风一般从沁瑶身边刮过,追在清虚子后头道:“师父,您慢些走,阿寒都快跟不上了。”
————————————————————————————————
赐婚之后没两日,书院果然重新复学。
因沁瑶需在家中待嫁,被卢国公夫人特准了在家歇息,不必去书院上学。
筹备嫁妆本就事多,加上沁瑶及笄在即,瞿陈氏从早到晚就没个闲的时候。
瞿家人口简单,没那么多讲究,沁瑶见母亲事忙,便也帮着理些杂项。
及笄前两日,蔺效借卢国公夫人的名义给沁瑶送来一份及笄礼。
那盒子足有尺余长,拿在手上却轻飘飘的,沁瑶打开,里头却不是常用来贺及笄的珠宝首饰之流,而是一叠契票文书。
沁瑶从未接触过庶务,自然不认得这是东市几间铺子的地契,展开蔺效给她的信,信上却写得一本正经,只将几间铺子的位置、店中掌柜、所埠商品种类都一一交割明白,其中还包括一间沁瑶和阿寒爱吃的富春斋的地契,嘱咐沁瑶都添到自己的嫁妆单子中,这份及笄礼太过贵重,沁瑶意外之余,不敢自作主张,只好讪讪地抱着盒子去找母亲。
瞿陈氏也吓了一跳,快速翻检一番,见几间铺子的名字都已改成了沁瑶的名字,且都加盖了长安府的官印,不免错愕,盯着那堆文书好半天没回过神。
虽然在请示瞿恩泽的意见之前,瞿陈氏不敢自作主张替沁瑶收下,可等最初的震惊过后,她仍止不住笑了起来,看着沁瑶道:“阿瑶,你别怪阿娘俗气,男人能为你打算到这个地步,真真不易,不枉咱们阿瑶小时候吃了这许多苦,到底是个有后福的。”
晚上瞿恩泽和瞿子誉从衙门里回来,瞿陈氏将蔺效送来的地契给他们过目,男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却跟女子不同,父子俩琢磨了一回,都道:“澜王世子做事谨慎,不是那等心血来潮之人,他既送了给阿瑶,自然是一片诚意,而且与其退回去让他心里不痛快,不如收下。”
沁瑶见全家一致同意,连哥哥都未持反对意见,便红着脸收下了。
晚上回家躺在床上,将那张富春斋的地契找出来,放在胸前,甜甜地想:往后带师兄去富春斋吃东西,不必再打着蔺效的旗号了。
想着蔺效这般心细如发,处处为她考虑,沁瑶怎么都睡不着,索性起床,将自己近日给蔺效做的一套鞋袜让人送到澜王府,让常嵘转交给蔺效,末了还附上一信。
里面无字,只放了两粒溜圆润亮的红豆。

第121章

第二日书院放假,刘冰玉等人如同久困笼中的小鸟,一早便下帖子邀沁瑶出去玩。
瞿陈氏知道沁瑶闷在家里好些时日了,不忍心再拘着她,便允她出去了。
几位好友几日不见,从各府出来,直奔约好见面的春明门,叽叽喳喳叙旧完毕,裴敏便提议径直去东市,说先去那家胡姬开的食肆吃毕罗,再去裁衣裳。
听见既好吃的又有好看的,刘冰玉第一个附议,王应宁向来不在这等小事上拧巴,也微笑着默认,沁瑶只要能不在府中拘着,哪都喜欢。四人意见达成一致,欢悦地往东市去了。
秋风习习,朝阳都透着几分清凉之意,天气难得的舒爽,街上少年男女络绎不绝。
从食肆出来,走不多远,便到了长安最受勋贵欢迎的一家衣裳铺子罗霓斋,但凡天底下能叫得出名字的绫罗绸缎、尊贵衣料,统统都能在罗霓斋找到,而且样式顶新鲜别致,裁缝手艺一流,即便再挑剔的女子,也都说不出罗霓斋一个不字来。
四人进去,店家立即认出了王应宁和刘冰玉,忙派了一个极得力的助手前来招待。
自从瞿家攒下了一份家底,瞿陈氏几年前曾带沁瑶来过罗霓斋一两回,虽然在这里裁衣裳贵得离谱,但瞿陈氏爱女心切,也咬牙替沁瑶裁过两套衣裳。
然而这等一掷千金的地方,对于王应宁她家这样钟鸣鼎食人家来说,算得上日常消遣,对瞿家来说,实在只能偶尔为之。
冲着王应宁和刘冰玉的面子,店家将四人领到店堂后面的一间包间,拿出从蜀地、江南、西域等地来的各类布匹,任她们挑选。
沁瑶因着明日及笄,倒着实细看了一回,可惜时间太紧,就算有看中的,也来不及裁了,挑着挑着,便不再给自己打主意,转而帮着刘冰玉她们选花样去了。
过不一会,外面传来一阵轻笑声,随后脚步声渐近,有人朝包间的方向走来了。
“娘娘,这楼下的包房已有人了,为了不觉得狭窄气闷,娘娘还是随老身到楼上那间包房吧,正好店里来了好些新料子,想来依着娘娘的国色天香,穿在身上不知多好看呢。”是那位店家的声音。
一个极年轻悦耳的女子声音接话道:“里头是什么人?”声音随意而简慢。
“王尚书和刘寺卿家的千金。”
那女子轻笑起来,带着几分俏皮,“我当是谁,这两位妹妹以往都曾见过,无妨的。”
沁瑶听这人似乎来头不小,疑惑地看向王应宁和刘冰玉。
王应宁神色淡淡的,刘冰玉却竖着耳朵分辨道:“是她?”
随后门帘一掀,果然进来一行人。
当头那位丽人珠环翠绕,约莫十五六岁,不比沁瑶几个大多少,生得极为妍丽,五官仿佛最出色的画匠用画笔一笔一划精心画就,一张极鲜嫩饱满的脸,堪比春日开得最好的芍药,甫一进来,整个包间都随之一亮。
这女子堪称绝色,全身上下每一处都经得起推敲,难得的是丝毫不见轻浮之气,只让人觉得她美极艳极,却不会生出挑剔鄙薄之感。
沁瑶和裴敏不认识此人,王应宁却浅浅笑着起身打起了招呼:“康侧妃。”
刘冰玉也挤出个笑容,“娘娘也来裁衣裳吗?”
被称为康侧妃的女子笑道:“来看看,没想到能碰到王小姐和刘小姐。”
又用友好的目光看着沁瑶和裴敏,礼数倒甚为周到,一点没有架子。
王应宁见她分明有结识之意,便为她做了介绍。
康侧妃听到沁瑶的名字,秀眉一扬,态度立刻热忱了几分,想是听闻了近日的几桩赐婚,知道沁瑶是未来的澜王世子妃。
不知是她生得太好,还是看着天真娇憨,实则颇懂人心,虽然明显有着拉拢结交之意,沁瑶却也对她生不出太多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