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十里尸香 > 第341节 >

第341节

“你会就最好了,要不你问问你奶奶,打更到底和金盆乡的局势有什么关联?”我建议道。
“我问过了,但我奶奶没说,就是让我照做,说也不用跑太远,围着圩场转一圈就可以了。”
曹楠道,顿了顿,又说:“我觉的,也许是更锣能吓跑某些东西,之前我听我爸妈说,最近乡里越来越不太平了。我们晚上打更,也许会让我们的处境更安全。”
我缓缓点头,既然各方都这么说,看来这更夫的活是甩不掉了。
……
第二百二十一章:打更守夜(2)
挂掉电话,第二天我和曹楠把打更的事和黄毛两人说,两人一致同意让我们去。
说孟冯曹三家先祖既然在这里守陵百代,肯定会布局一些东西,但他们也不会想到,后世会出现时钟这种东西,导致打更成了多余,渐渐的更夫这一行没落直至消失。
打更,肯定有深层次的讲究。
否则没道理曹家世代出打更人。
得到他们的点头,我和曹楠终于不再迟疑,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当然,主要是曹楠准备。
他从小就受到他奶奶教导,打更人需要哪些东西,如何打更,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就差实践了。
晚上天黑后,我才知道打更是怎么个打法了。
首先,按照曹楠他奶奶交代的,打更自古就是两个人,防火防盗驱鬼,一个人太容易遭袭了,必须有个人照应着。
而且报时的并不是金锣,而是竹梆,就是一节竹筒,锣槌敲在上面,发出“笃笃”的声音,不大,却能传出去很远。锣是报警和驱鬼用的,只在报时之前敲和遇到突发事件时敲响。
“竹梆报时,金锣鸣祥”,意思就是,竹梆报时,金锣保平安。
除此之外,还要一个麻布包和一盏马灯,马灯是用来照明的,布包里面则是放纸钱、香、蜡的。
比电视剧里面放出来的更夫行头和讲究更多。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的特别快,六点钟天就已经黑了。
按照传统,晚上七点就是第一更,乡里早早的关门闭户,外面没人,最近乡里不太平,晚上总出一些诡事,虽然没闹出人命,但也吓坏了不少人。
晚上七点,我和曹楠准备出门。
我提着马灯,挂着麻布包走在最前面,曹楠左手拿着竹梆,下面吊着金锣,右手持锤,敲响了落更锣。
所谓落更锣,就是报时之前敲的,起警示作用。
“咣!”
金锣一声金鸣,隔了几息,曹楠又敲了一下竹梆,“笃”的一声,再唱道:“一更天,寒潮来临,关门关窗!”
声音依然不大,但尾音却有点长,传出去老远。
打更、报时和唱更可不是乱来,声音和节奏很有讲究。首先就是要传得远,听得清,但又不能太大,不能惊了人畜,还要根据环境来,起风了、下雨了,声音又是不一样;分寸之间就能看出一个打更人的功夫到不到家。
之后走了大约百十来步,曹楠又敲响了一声竹梆,继续唱道:“一更天,关门关窗,小心火烛!”
现在是冬日,主要提醒的就是关门关窗,防寒防冻,如果是干燥高温的夏天,则应该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类的。
总之,关门关窗防盗,小心火烛防火,金锣鸣金驱鬼。
驱鬼也有讲究,如无意外,只有落更和收更之时才敲,也就是说报一更只响两声金锣,分别开始和结束的时候,中间只敲梆,不敲锣。
曹楠跟我解释过,说金锣驱鬼的精髓在一个“驱”字,也就是驱赶的意思,不是灭鬼杀鬼,赶跑就行,没必要把鬼惊了。
这有点像喝止小偷,轻轻咳嗽一声让他收手就行了,要在指着小偷的鼻子骂,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很容易发生不祥。
双方达成一种默契,适可而止,我不惊了你,你也别谋害我。
深更半夜凡事都要小心,麻包里面的纸钱香烛也同样是这个讲究,万一遇到勒索的恶鬼亡魂对付不了,就得贿赂。
还有装纸钱的麻包和身上衣服也必须穿旧的,最好有补丁,潜意思就是我很穷,没油水,要偷要抢找别人去,别找我。
以上这些,都是打更人的生存之道,平平安安出门,平平安安回家,为了官家一口饭吃把命搭进去,划不来。
也许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打更人这个怕那个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违职业道德。
可对古人来说,职业道德四个字还没出来呢,打更就是个谋生的路子,完成任务刷个存在感就行了,防火那是百姓的事,防盗那是官府的事,至于驱鬼,能驱最好,不能驱就算了,没必要去得罪那些游荡的鬼魂野鬼,自己的小命最要紧。
……
圩场并不大,三条街大致围拢成一个三角形,走一圈也就一刻钟。
从另一个方向回到新房,曹楠“咣”的一声敲响了更锣,一更天的巡更就算结束了。
或许是时间尚早的原因,没遇到什么奇怪的事。
一更两个小时,下一更在九点。
黄毛和胡来还没睡,看见我们笑道:“行啊,有模有样的!”
“笑话,这可是祖传的手艺!”曹楠拍拍一乐。
我笑笑,突然出现打更,明天指不定在乡里传成什么样,到时候怕要胡来出面解释一样。
胡大师依然是乡里的一块金字招牌,曹楠天天和胡来腻在一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而且打更驱鬼的说法,老一辈人都知道,有人打更,他们晚上过夜会更加心安。
两个小时过的很快,九点钟,我们又出门了。
这一次是二更天,落更锣之后是两声竹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