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大棺人 > 第450节 >

第450节

看着死孩子跑了,我也就回身冲着那口棺材里看去了。
棺材里躺倒着一个女人。一个涂抹得像小鬼一样的女人。
厚厚一层胭脂的脸,两个红脸蛋,一张大红嘴唇子,整张脸涂抹的就像是庙里还愿的纸扎人一样。
一身大红袍加身,脚上穿着一双红皮鞋。
“起尸,我要把她给送回去。”老九说着,一张赶尸符就给塞到女尸的嘴巴里去了。
“送回去,送哪里?”一看老九要给女尸起尸,我一愣。
这个煞有点怪,并没有像正常的煞那样,起来扑人,这已经是很不对劲了!
照理说应该立即把这个女尸给毁掉才对啊,这老九咋还要给女尸起尸呢?
“这叫迎头煞,只有到了指定的地点,她才会起煞!”老九说着,照着女尸的头顶上就拍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拍的,耳听得女尸嗓子眼发出“咕噜噜!”几声响,身子直挺挺的就坐了起来。
“迎头煞?”啥是迎头煞,这个我还真没听老鬼说过。
“走吧,跟着她。就能找到白家人了!”老九说完,从背篼里掏出来一个小铃铛,铃铛摇晃之间,又喊了一声“起!”
随着这一声起,女尸身子直挺挺的起来,迈步就从棺材里走了出来。
还真是不一样,女尸并没有像僵尸一样蹦跳着走,而是跟正常的人走路差不多,只是身躯僵硬,像一截呆滞的木头。
“跟着她,就能找到白家人?”我一听高兴了。
不但我高兴了,玉儿的眼神也亮了!
“嗯嗯,这是冤魂养煞,但真正的养煞地不在这,这里只是放尸体的地方,估计是为了养那个死孩子吧!”听着我问,老九点点头。
“老九,你咋懂这么多,我现在都有点怀疑你了!”我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看似很随意的一问,同时也是试探。
“一天,你知道我的师祖是谁吗?”听着我说,老九苦笑了一下。
“我的师祖,也就是我祖上人的师父,乃是唯一持有道印的一言道长。”
“一言师祖勘生死,破阎王生死簿,一生救人无数,确最后在一个九岁的小丫头身上,栽了跟头!”
“一言道长……”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
俗话说的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不属于一条道上的人,根本就没有交集的可能。
老鬼走的是香火玩鬼事,自然跟道家无任何交集了,也就不会给我讲关于道家的太多事情。
“为啥会在一个九岁小丫头身上,栽了跟头?”我接着问道。
“那是一年冬天,一言师祖路过一个村庄,眼见着一道黑气突起,就落到了一家的院子里去了。”
听着我问,老九接着说道:“一言师祖知道有异,随指一掐算,知道是冥界历煞鬼投胎转世。本着救人的心态,赶往了那家里。”
“到了那家里一看,果然那家产妇生产,刚降生了一个女婴孩,那孩子生得漂亮,生下来就一脸萌态,甚是招人喜欢!”
“一言师祖知道是那历煞鬼转世,于是进屋就要那家人把孩子给放水里浸死,大喊着阴物不能留在阳世间,会祸害人的!”
“可是那家人家哪里肯听。自然是把一言师祖给乱棍打了出来,无奈之下,一言师祖就在那家的门上,偷偷下了一道封门咒,以阻止那个历煞鬼出院门。”
“也是那道符咒。给一言师祖带来了灭顶之灾!”说到这里,老九叹了口气。
“灭顶之灾……是啥样的灾难?”我一听,惊疑的问道。
“阴界里的历煞鬼,跟阳世间形成的鬼煞差不多,只不过是比阳世间的鬼煞更阴毒一些!”
老九接着说道:“有那道封门咒在。历煞鬼倒是消停的在那院子里八年,八年以后,小孩子认知三观,那道封门咒也就困不住她了!”
“历煞鬼冲出家门,就开始四处寻找一言师祖,以报这八年囚禁之仇!”说到这里,老九又叹了口气。
“其实一言师祖错了,这个历煞鬼是奉守地藏之命前来投胎的,一言师祖无意看破天机,最后被那历煞鬼缠身,苦不解脱,惨死之时,告诫两位弟子,莫论道术,隐归山林!”
“一代大师。咋就对付不了一个历煞鬼,难道就是因为她是奉地藏之命来的吗?”我一听,很是气愤。
地藏乃是掌管整个阴界的地菩,他咋可以这样做!
“一天,也许我们跟你们讲的不一样。我们讲的是因果轮回,原来那个历煞鬼是来报十世之仇来了,十世之仇,你想想那得是多大的仇怨?”
“一言师祖在临死的时候才感悟明白,这才告诫两个弟子。独善其身,再不问世间阴阳。”
“听着一言师祖的告诫,我祖上处理完一言师祖的后事以后,就带着师弟离开了道观,一路就到了那个盘龙口。”
“看到盘龙口有阴龙脉,我祖上起了贪念,这就跟师弟两个在盘龙口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上千年,以至于到了现在。”
“师弟……老九,你不会告诉我。你祖上的师弟,就是那个岐山恶魔吧?”我突然间醒悟过来了。
这老九一直都没提他祖上师弟的事,一直都在说他祖上人起贪念,才会让他家族遭受活不过三十岁的诅咒。
那个恶魔要是跟老九祖上没关系的话,咋就会给老九祖上下那死咒?
“哈哈……一天。还是你聪明!”听着我说,老九苦笑着摇摇头“不错,你所说的岐山恶魔,就是我祖上的师弟。”
“当年为了争夺这条阴龙脉,师兄弟反目成仇各立山头,争斗中,我祖上封印了他师弟,可是同时也中了他师弟的诅咒,可以说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这……争得那个阴龙脉又能咋样,就能长生不死。坐上三界盟主的大位吗?”听着老九的讲述,我很无语的摇摇头。
一言道长临死勘破红尘,没想到他的两位徒弟确没引以为戒,依旧走了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