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无限盗墓 > 第132节 >

第132节


这“烫手的山芋”通常以中国的传统墓葬习俗来设置墓局,不过,他们会在主棺附近放上一口副棺,称之为“卫棺”。“卫棺”中殓葬的尸体,就是用以施咒的赤尸。赤尸选的是十八岁到二十三岁,并且入殓前有尸变迹象的男子。这类男子死的时候必须是含怨而死,一口气咽不下去,导致体内发生异变。施术者先把这样的男尸绑起双脚倒挂在柳树下三天三夜,然后用降头术里的秘药再浸泡上三天三夜,之后,尸体浑身毛发便尽数脱落,皮肤也会变得赤红如血。被这样处理过的尸体,就成为了“尸怨魔咒”的载体,他们死时所含的怨气届时会散布全身,也更容易发生尸变,最后,只要等到墓主人去世,这些赤尸就可以被收殓入“卫棺”,随着墓主人的棺材放进墓室中了。
倘若殊不知情的盗墓贼摸进墓室里升棺发财,敏感的赤尸便会尸变出棺,这些不知所以的盗墓贼只要不小心被赤尸抱住,就会中咒。中咒者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脱离赤尸的一段时间内会进入瘫痪状态,并且额头上会长出符号一样的红斑。只要被诅咒过的盗墓者,一般都会命丧在墓中,即使侥幸逃出,不过半年,也会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中。
钱掌柜对此类传说虽说没有亲眼见过,但也听过不少,先前在墓室里,那只赤尸阴险地浮到半空将众人引诱过去,当时郭明笑正好走到它的底下,它趁其不备突然落下,一把将之抱住,“尸怨魔咒”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施到了郭明笑的身上。后来郭明笑不仅陷入瘫痪,额头上还长出了红色斑纹,就跟传闻里中咒者的症状一模一样。钱掌柜当时看出端倪,但怕影响队伍的士气,所以一直不敢与其他人讲明,只曾与鹞子说过。
鹞子当时听闻郭明笑是中了“尸怨魔咒”,心下就已经知道糟糕,原本正担心郭明笑会不会命丧于此,可最先死的却是他的四名手下,而他却毫发无伤。是了,死的四个人中有两个是因救他而死的,可见遭遇险情最多的就是他了,恐怕从他中了诅咒开始,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活靶子,墓里那些置人于死地的凶险布局,恐怕大多数也是针对他的。只是后来众人进入这个洞窟,在“镇妖镜”前照不出影子的几个人替他分担了一些。
事到如今,也不知道往后会遇到什么九死一生的遭遇,倘若“尸怨魔咒”不愿让他安然离开此地,那么必然还会有一些杀人夺命的诡异东西冒出来。
钱掌柜这时已经想出了什么,他回过身,正要和二人讲明,却发现鹞子不知为何呆立不动,连忙出声招呼。鹞子想着事情,被钱掌柜这么一唤,当下回过神来,他不愿显露心中的不安想法,只是一脸自然地走上前去,询问钱掌柜是否已经找到了生门。
钱掌柜神情古怪,也不知道想出了什么,如果当真让他找到了生门,恐怕从他的神情上来看,这条路也必然不那么好走,总之欲知后事如何,还且待下回分解罢。
第一百八十一回 生门在水里
 二人凑上前去,听钱掌说了,才明白他为何这副表情,原来此处地处九龙火脉脉眼的外围,本应因为小龙晕的出现,生门大开,可偏偏入口地方放着一块大铜镜,铜镜将九龙火脉的火气纳入此间,导致小龙晕被火气感染,生气尽数焚烧殆尽,一个佳穴也因此化成邪窟,那水池里的九爪河妖,那悬挂在洞窟顶部的诡异头颅,恐怕都是因此才变得万分凶厉的。可叹这四大禁地,竟是连主脉外围的格局也如此危险。
钱掌柜先前只道那铜镜的作用是让人照自己的影子,此刻回想起来,才发现其主要作用原来是纳入火气,改变小龙晕的生局。镜子充当引导脉气的媒介,久而久之,恐怕已经成为了九龙火脉的一部分。或许也因此,那些容易被火气所冲的人才会照不见自己的影子,也难怪镜子上会注明——“无影而擅入者,死!”
古镜通灵,况且又成为导入火气的媒介,所以在镜中照不出影子的人,说明他们容易被九龙火脉的火气所冲,影子照在镜里,被火脉的气冲散了,因此他们才不能瞧见自己的影子。这些人一旦被脉气冲着,火脉中的杀人布局就会纷沓而至,直指犯冲者。
鹞子和郭明笑听闻此言,这才恍然大悟,也才在这时明白了,鬼火焚尸墓乃四大禁地之一,其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生门存在,即使有路可逃,这条路恐怕也是遍布危机,稍微一个不小心,生路也会变成一条吃人不吐骨头的不归路。
三人轮流把风,将仅剩的干粮全部分着吃了,淡水也被他们喝个精光,这是钱掌柜的意思,现在要想逃出去,只有破釜沉舟一条路,大家一次性把体力补足,能否成功脱离此地,全凭接下来的行动了,不成功,就成仁,听天由命,看今天阎王爷究竟是不是要收了他们三人。
一切行装重新打点,不需要的东西全扔了,只留下一些防身之物与必要工具。
鹞子望望洞窟四壁,那张老鬼也不知道躲去了哪里,或许被郭二毁了一双招子,此刻瞧不见东西,也不敢贸然出来攻击众人了。现在回想起来,那颗头颅恐怕也是一种“南洋降头术”,张老鬼不慎被头颅下了降头,才会变成这副样子。曾听闻“南洋降头术”最早起源于东南亚地区,是苗疆的蛊术流传到南洋后,结合当地的巫术演变而来的。传言“降头术”中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术法,名为“飞头降”,修炼“飞头降”的人,晚上可以使自己的头颅连肠带肚飞离身体,飞行的头和肠胃迅如闪电,可咻咻掠过山林。
那颗害了郭二和张老鬼的头颅,多半与“降头术”脱不了干系,或许这头颅只是“降头术”的一个寄宿体,根据传闻,“降头”一旦从原住寄宿体转到另一个寄宿体,原先的寄宿体便会迅速枯萎绝灭,那颗头颅自张老鬼发狂后就再不出现,恐怕已经不知在哪个角落凋亡了。而“降头”此刻的寄宿体张老鬼,多半因为双目俱废,只杀了毁他眼睛的郭二,估计就再没气焰了。
这样说来,恐怕建造此墓的人就算不是南洋人士,也是游历过南洋地区,懂得其术法的高人。
“知更女去过南洋!”我听鹞子说到这,心中惊骇莫名,知更女如果真的去过南洋,只能是在她脱离汉室朝廷之后,那个时候她已经年老力衰,她当初到底除了建造四大禁地之外还有什么打算,为何要如此奔波,大老远跑去南洋?
“这就是我在鬼火焚尸墓里得到的至关重要的情报之一。”鹞子点点头说:“不错,知更女去过南洋。”
张继皱着眉头喃喃道:“这老妖怪大老远跑那儿去做什么缺德事呢,还学了降头术,她一身邪门歪道还嫌不够多啊……”
我急于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便打断张继说:“鹞子前辈,接着你们遇到了什么,钱掌柜找到生门了吗?”
“找到了,不过……”鹞子点点头,兀自抽了一口烟,当年的事情再次慢慢从他口中叙说出来。
却说鹞子想到头颅的危险估计已经解除了,又望了望四周,心里稍稍变得安定,此时应该多把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的行动中才是。
“我方才又仔细看了看这儿的布局,发现此墓若想与小龙晕结合,水中恐怕要别有洞天,倘若如此,那处就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只是……只是这个出口被那九爪河妖踞了,咱们没带盐巴,想要对付那只东西怕是不容易。”钱掌柜望望那口水潭,对郭明笑和鹞子二人说道。
郭明笑正将郭二的头颅用布袋包好,背在身后,忽听钱掌柜说生路在水里,眉头顿时紧皱起来。
这种九爪河妖攻击力非同小可,众人可都领略过它的厉害,如今出口就在它的地盘,要想通过,当真是个难题。鹞子努力回想玄机册的内容,发现上边的的确确就只记载了这怪物怕盐,似乎除了盐之外,这东西还真没别的弱点了。
鹞子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便对其余二人说道:“你们在此守候,我从顶上攀过去,瞧清楚水里的情况再说。”
郭明笑点点头:“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你只管放心前去,期间钱掌柜的安危交给我就是。”
钱掌柜说:“鹞子兄,你主要查看东面的水底,如果我猜得没错,出口应该在那。我帮你照明,你一切当心!”
鹞子不再迟疑,对钱掌柜说了声:“好”,顺着石壁再次爬到洞顶。
他运起壁虎功,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往水潭上方攀去。鹞子暂时摒除了一切杂念,意守丹田,浑身心力全放到了手上,虽说他对他的着手功夫非常自信,可底下是九爪河妖的巢穴,万一稍稍出现一丁点失误,掉下去就没人能救得了他了。
钱掌柜估计了一下与水潭的安全距离,尽可能地将手电筒的光源靠近那里,好让鹞子瞧清那处的情况。
鹞子攀到水潭上方,换掉胸中的浊气,确定手指已经牢牢扣住顶壁后,这才低下头去看。
潭水很清,怪物此刻像是睡着了,所以水面又非常平静。鹞子凝神下眺,所见那怪物当真巨大,九条粗壮的触手自躯体中心平均散开,占据了整个潭底。根据怪物身体的比例来说,这九条触手实际上有些粗短,也难怪两条触手不能并到一处。这样一来,三人到时候行动,倒是不怕被几条触手同时围攻。
按照钱掌柜的意思,鹞子又往东面看去,这一看,果见潭底东面有一处暗斑,仔细再瞧,不是洞口又是何物?
这洞口很宽大,足以让三人同时潜入,只是洞口所处的位置不太乐观,这个洞口正好处在九爪河妖的两条触手之间,看样子,似乎这两条触手都能攻击到那里,鹞子暗想,那怪物只一条触手就能教九指头死无葬身之地,教郭明笑自身难保,倘若两只触手一同攻击,他们三人谈何活路?
想罢,心念一动,忽然计上心来。
他转身回攀,不一会就回到了二人身边,他首先告知了水里的情况,郭钱二人听他所言,都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生门终于找到,忧的是此去很有可能会被两条触手同时攻击。wωw奇Qìsuu書còm网
鹞子已经想好对策,对二人说:“大家不要担心,既然这怪物是水里的东西,咱们可以先以物诱之,再趁其不备一举通过。”
郭明笑听得不太明白,忙问其详细。
鹞子又道:“但凡水中族类,皆是鱼龙之属,这些水族大多喜爱戏珠,特别是那些修炼多年的妖物,更是对深水明珠情有独钟,无论是千年老蚌的大珍珠,还是南海鲛人的泪珍珠,又抑或是东海龙族的夜明珠,皆是其喜爱之物,一旦遇着,便会追逐耍玩,又吞又吐。既然如此,我身上正好带着一枚南海珍珠,咱们投其所好,将珍珠扔进远离洞口的西面,九爪河妖如果上钩,咱们不就可以趁其不备,迅速从洞口潜入,到时候,就算它发现了,也追不上咱们了。”
钱掌柜阅历非凡,自然也知道这一道理,一听鹞子的计策,顿时大喜过望:“如此再好不过,若这厮真的被南海珍珠吸引了注意力,咱们就好办多了!”
第一百八十二回 顺流而下
 一切准备就绪,三人轻手轻脚摸到水边。却说鹞子身上带的那枚南海珍珠当真巨大,差不多及得上小孩子的拳头。鹞子从包囊里取出此物的时候,钱掌柜和郭明笑两人都快看傻眼了,若不是鹞子事先说了这是一枚南海珍珠,恐怕二人还会以为这珠子是用乳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
钱掌柜用手电筒去照,这才发现,这枚珍珠并不是纯白的颜色,在那润泽的乳白中,还透出一些淡淡的海蓝,整个珠体光滑通透,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地亮丽光鲜,再加上它那大得惊人的体积,竟是一件天下罕见的宝物。
这珠子的来历也不简单,据说是产自一只千年蚌母的体内,话说清朝年间,南海的采珠人曾连续一个月采不到珍珠,正愁着年底如果凑不够数交给官差,就得人头落地。然而,一个老珠民却对众人说不要担心,众人问他何故,他说蚌不产珠,说明千年蚌母要现世了。到时候只要捕到这只蚌母,就不愁没有珍珠。众人起先将信将疑,俱都提心吊胆地等着蚌母出现,有一天,海边的礁石底下突然聚集了成千上万只蚌,老珠民当时就说蚌母现世了,让大伙快些找到蚌母的下落。众人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块大礁石的底下发现了一只体型巨大的老蚌,这只老蚌大如磨盘,足有千斤重,大伙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它拖到岸上,本想用珠民自古传下来的秘法诱它开口,好取出珍珠,谁知这只老蚌竟死活不愿打开它的贝壳,众人又改用铁锹来撬,但依然不管用。这只老蚌活了许多年,珠民也不忍心将其杀死,正不知道怎么办,就在这时,那位老珠民忽然走到老蚌的跟前跪下,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对老蚌说了什么。待他说罢,众人忽然见到了无比奇迹的一幕——那只千年蚌母竟然慢慢打开了它的大嘴。
珠民们从蚌母的口中一共采出了两千多枚色泽靓丽的大珍珠,其中还有一枚竟如婴孩拳头大小。后来珍珠进贡到宫里,当时太后寿诞正好到了,皇帝将那枚最大的珍珠当做寿礼送给太后,太后当时就爱不释手地将珍珠握在掌心,大喜道:“有此一珠,胜过千万寿礼!”当即就将其命名为“绝世宝珠”。
太后高兴,皇帝自然也是龙颜大悦,一口气就赏了南海珠民万两白银。当然,最后落到那些珠民口袋里的银子还剩下多少,就不可得知了。
许多年后,皇陵被盗,大珍珠流落到民间,几经易手,随后让鹞子所得。鹞子惜其是无价之宝,一直带在身上。没想到的是,这枚大珍珠最后成了他的救命之物。
郭钱二人见鹞子所说的珍珠竟是如此奇珍,纷纷叹道可惜,此珠现世,不知曾让多少人为它殒命,却不想如今三人用它救命,竟便宜了九爪河妖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