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龙纹身的少年 > 第314节 >

第314节

先是乘小型飞机直飞拉萨,在贡嘎国际机场直接换飞S市的航班。阿冲给他们安排的行程很满,一行三人几乎是奔得脚不沾地。
一番急赶之后,终于坐上回学校的航班,整个航程需要将近5个小时。梓杨本来想睡一觉。谁知老王在旁边扭来扭去就是不安生。搞得他也无心睡眠。
老王脸贴着舷窗,看着机翼下云雾缭绕,不住地长吁短叹:
“可惜啊可惜,真是赤条条地来,光溜溜地去。
老李,咱们这次探险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我们怎么这么傻?明明面前堆着金山银山,结果屁也没带出来――当初就算顺出一块天珠石――也不多要多,就一块,是不是也发了?”
“你没这个命,就不要做这么奢侈的梦!”
梓杨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心里也痛得很,人总归是贪婪的,得陇望蜀,能捡回一条命,已经谢天谢地了,现在心里却想着,当初就那么随便拿一件,回来是不是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梓杨手里紧紧地捏着一叠复印纸,上面的抬头和印章都已经被刻意抹去,只列了一串串的文字。
这是靳国强给他们的文件资料,上面写的是这次探险的最终处理结果。
黎天明、苗金及其同党:谋杀罪,对这次探险事故负主要责任,探险活动中发生意外,宣布死亡。
苗银:谋杀罪,盗窃国宝后潜逃,发出红色通缉令,全球通缉。
刘小帅: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但是有立功表现,而且未成年,判有期徒刑两年,缓期执行。
……
联合探险项目宣布失败,终止跟美方机构的合作。
本次探险涉及的所有信息,全部列为高度机密。
……
事情终于得到“完满”解决,梓杨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几张稿纸梓杨反复看了好几遍,除了上面提及的一些人之外,梓杨跟老王包括苏睿等人的名字均未被提及,看来苏醒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跟张教授他们达成了妥协,将事件影响降到最低。
让梓杨意外的是,刘小帅竟然只有17岁,还未成年。
……
梓杨正呆呆地想着心事,耳中突然听到机内广播响起空姐温柔的声音:各位旅客,还有三十分钟飞机就要降落在浦东机场,请各位旅客系好安全带,关闭电脑、手机等电子设施,扶起小桌盖板,打开舷窗,谢谢配合……
梓杨端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的夹雨云层,俯身向浦东机场降落。窗外细密的雨丝,将大地涂得一片阴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呆然垂向地面的候机楼上的旗,以及机场广告板等的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佛兰德派抑郁画幅的背景一段。
回家了,回家了,梓杨心想。
飞机刚一着陆,端坐的旅客们纷纷起身整理行李,机舱里一片嘈杂。
天花板上的扩音器中低声传出背景音乐,是一首班得瑞的《Peaceful-Life 》(和平岁月)。那旋律一如往日地悠然、宁静。
梓杨弯下腰,双手捂脸,一动不动。
一位空中小姐走来,问他是不是不大舒服。梓杨答说不要紧,只是有点晕。
“真的不要紧?“
“不要紧的,谢谢。“梓杨说。
她于是莞尔一笑,转身走开。
梓杨仰起脸,忘着浦东上空阴沉沉的云层,浮想联翩。
想起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失却的许多东西――蹉跎的岁月,死去或离去的人们,无可追回的懊悔。
……
老王扛了两件行李,迫不及待地站在排队等待下机的人群中,眼里绽放着兴奋的光芒。
“老李,你说小丽会不会不记得我了?老李,小丽会不会跟别的男人好上了?老李,小丽会不会被哪个畜生给……给糟蹋了?”
梓杨没有理会老王的絮叨,他的未来,也是充满了迷惘和未知。
------------
第二三一章:饥寒交迫
老王气的在隔壁房间大声咆哮,梓杨躺在床上默不作声,盯着天花板想着心事。
老王回来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去学校报到,而是跑去叶贝丽的学校找她,准备“再续前缘”,结果跑到学生办纠缠了半天,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老王驴脾气发作,认为是别人骗他,大闹学生办,差点跟人动起手来。要不是对方打电话叫校警,说不定他会继续在办公室地上撒泼打滚闹下去。
回来之后老王越想越气,总觉得自己被招生办的人给骗了,心情无比郁闷,在房间里摔锅又砸碗,骂骂咧咧的折腾了半天,把小黑吓得抱着游戏机不敢撒手,生恐被疯狂的王哥砸了自己的命根子。
梓杨不声不响不惹他,任由他闹去。
此时梓杨根本没心情搭理发情期的老王,他心里有更多的烦恼事亟待解决。
回H市之后,为了交房租和准备生活费开销,两人东拼西凑跟同学借了一笔钱,基本上有点交情的人都被这哥俩骚扰过了,老王甚至从李老师那边搜刮了几百块钱,终于把下三个月的房租交上去了。
交完水电煤气费之后,剩下的钱连吃顿盖浇饭都不够了。
梓杨愁的啊,走路眼睛都直了,已经开始认真地考虑去菜市场拾菜叶子了。
回国之后,靳国强和阿冲都没有再联系他们,连苏睿也失去了消息——梓杨知道自己的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是跟他们“刀光剑影”的世界相比,那根本算不上什么事。
只不过这“水深火热”的日子也熬不了几天了,再想不到法子赚钱的话,他们马上就要饥寒交迫了。
这些天来,梓杨还仔细的思考了跟苏睿之间的关系。
冷静下来之后,更觉得跟苏睿之间不可能。最简单也是最现实的一点:人家每天面对的是各种科研课题,参与的项目动辄千万、上亿。自己每天面对的是柴米油盐,为了几斤米跟小贩讨价还价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