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才女友 > 192 >

192

江逾白的双手略微僵硬了一瞬。

他漫不经心地指引“小江”穿过一片热带雨林,茂密的树丛中突然窜出来一百多个巨无霸怪兽,“小江”慢了一拍,枪里又没子弹了。他无处可逃,只能拔腿向前跑。

他的前方,竟是一面陡峭的悬崖。

“小江”刹不住脚,直接摔下了悬崖。

江逾白差点把手柄扔了。

林知夏马上安慰他:“你不要怕,没关系的,我来救你,我不会让它们欺负你,我一定替你报仇。”

电光火石之间,她从背包里找出绳索,向外一甩,准确地套住了“小江”,而她的左手仍然在操纵一把机。关枪,旋身扫射一群扑上来的怪兽。她的动作简洁流畅,没有丝毫卡顿,她不仅救起了“小江”,还往他手里塞了一把上过膛的枪。

江逾白的心口略微发热。

“吊桥效应”在江逾白的身上得到了应验。

*

林知夏和江逾白在卧室里待了几个小时。中午,他们就在餐厅里共进午餐。

桌上摆着蜜汁火腿、牡蛎汤、香煎牛排等西式佳肴,林知夏仍然想吃米饭。厨师特意为她蒸好了东北大米,她就用牡蛎汤拌米饭,配上牛排、火腿、西兰花,吃得有滋有味。

“太好吃了。”林知夏赞叹不绝。

江逾白低声道:“你明年读博士,可以来我家吃饭。”

“每天都有白米饭吗?”林知夏问他。

江逾白向她许诺:“你可以点菜,虾仁水饺,红烧排骨,麻辣香锅……只要你能讲出名字,我家的厨师就会做。”

林知夏沉思片刻,才问:“你收伙食费吗?大概要多少钱呢?”

伙食费?

哪个男人在追女生的时候,会收下她的伙食费?

江逾白笑得高深莫测:“员工在公司工作,会有一个试用期,你多来我家吃几次饭,过了试用期,我们再谈钱吧。”

江逾白的话很有道理,林知夏答应道:“也行。”

她吃完一碗饭,就已经很饱了。

江逾白带着她在花园里散了一会儿步,又送给她一只印着草莓花纹的水杯,他说这是他准备的新年礼物。水杯并不是贵重物品,林知夏欣然收下,心里也很喜欢。这天下午,她就抱着水杯,心满意足地返回了学校。

而江逾白在他的私人日记中简略地写道:一杯子,一辈子。

*

圣诞假期结束之后,江逾白再度出国。

他已经交到了很多朋友,交际圈的覆盖面十分广泛。由于他的父亲是他的校友,他还借助父亲的那一层关系,认识了上一辈的几位人物。他的爷爷在东南亚积累了大笔资本,他尤其注意经营东南亚的关系网络。当然还有更多的事,要等他回国完成。

他不打算念研究生。

本科毕业后,他会直接回国。

江逾白的规划越发清晰,林知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毕设。经过两年多的辛勤付出,她差不多已经修满了学分,只要在毕设中正常表现,她就能顺利毕业。

林知夏在量子实验室待了两年多,但她的毕设项目却与量子毫无关系。

她做的是人工智能方向的项目,融合了数学与计算机,主攻“深度学习视频分类算法”,她在这里偷了一个懒。这部分算法她早就写好了,还拿给“林江”机器人使用了。她把自己以前的工作稍加整理,写出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改进整体框架——她没想到自己会越改越复杂。毕业前的那两个月,她又变得非常忙碌,等到她好不容易交完论文、忙完答辩,就到了2012年的六月份。

林知夏的三位室友、量子实验室的学姐学长们,尚未做好送走她的心理准备。

其中要属邓莎莎的反应最激烈。

邓莎莎坐在寝室里,如遭雷劈,呆若木鸡:“夏神,你走了,我怎么办啊?你带我一起走吧。”

袁薇冷不丁来了一句:“你倒是先考上剑桥啊。”

邓莎莎抽了一下鼻涕:“剑桥也不是大神的首选啊,大神一般都去哈佛麻省斯坦福啊。”

林知夏解释道:“那个导师挺适合我的,大一暑假,我访问了他们的实验室。”

邓莎莎平躺在床上:“夏神,我会想你的,期末考试前,我会想你想到流泪。”

第103章 第四阶段的终篇

为了安慰邓莎莎,林知夏承诺道:“你遇到难题,可以用手机拍下来,再把照片发给我,只要我看见了,就一定会回复你的。”

邓莎莎带着鼻音“嗯”了一声。

林知夏还给每一位室友留了一封亲笔信。她的措词十分柔软真诚,一字一句地鼓舞人心,真把邓莎莎给看哭了。

这一年的六月底,林知夏即将离校。

离校之前,林知夏特意去了一趟量子计算实验室,谷立凯老师恰巧也在。林知夏和所有学姐、学长、老师打招呼,感谢他们三年来的照顾。谷老师就说,他要请同学们吃一顿午饭,顺便给林知夏践行。

林知夏下意识地问:“我们现在去食堂吗?”

“不去食堂,”谷老师说,“我们去北华涮肉。”

“北华涮肉”是附近一家比较有名的饭店,店里的羊肉、肥牛、炸烧饼的味道都挺不错。

林知夏欢欣雀跃地跟随众人走向饭店。这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杨术文明显比林知夏更高兴。他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反复确认:“林知夏啊,你毕业了,过两天就回家了?”

“对呀。”林知夏答应道。

杨术文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林知夏又补充了一句:“我是学院的毕业生代表,明天我要上台演讲。”

杨术文没有丝毫的惊讶。

他和林知夏在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三年,亲眼目睹她的飞速进步,她聪明好学,目标明确,充满耐心,又肯吃苦,所有同学都相信,她的前程必定光明而远大。

*

中午吃饭的时候,杨术文还点了一瓶啤酒。他和林知夏干杯,默默庆祝她终于毕业了。

桌上架着一盆鸳鸯锅,木炭燃出热浪,烧得汤汁滚沸,林知夏拨进去一大盘羊肉和牛肉,谭千澈忽然说:“国外的物价高,食堂贵,剑桥那边一顿饭至少几十块人民币,你大概要自己学做饭……没成年就出国,还得一个人照顾自己。”

林知夏不以为然:“没关系,我已经长大了。”

谭千澈轻呷一口啤酒,没再接话。

谷老师坐在林知夏的正对面。热气腾腾如白雾,眼前的桌椅不再清晰,谷老师用一张餐巾纸擦了擦眼镜,才说:“出国念书不容易,遇到困难,尽量克服,把学问做得扎实,切忌急于求成。我听你和你师兄说,你要在两年内博士毕业……”

“是的。”林知夏承认道。

谷老师劝诫她:“你头脑灵光,是我带过的思维能力最好的学生之一。博士和本科的标准差得远,你顺其自然,多读多练,不要急躁,自然而然就成功了。”

谷老师这番话,不仅鼓励了林知夏,也安慰了杨术文。

杨术文心潮澎湃:“谷老师,我顺其自然,多读多练,就能在物理界一下子成功吗?”

谷老师面露微笑:“我那话是对你师妹说的。”

什么意思?

师妹可以顺其自然,而他只能听天由命吗?

截至目前,杨术文也发了两篇文章。他的引用量比较低,不到林知夏的十分之一。不过他背靠大树好乘凉,他们组的产出成果极其丰富,谭千澈还特别愿意带他,只要他抱紧谭千澈的大腿,就一定能顺利毕业。

杨术文向谭千澈投去了感激的眼神。

谭千澈仍是一语不发地吃着饭。他的性格反差很大,有时爽朗乐观,有时郁郁寡欢,杨术文便小声劝他:“师妹要毕业了,你高兴点啊,不然师妹想起这一天,只记得你丧着个脸。”

谭千澈抿嘴一笑:“林知夏。”

林知夏抬起头:“学长。”

“在国外要好好学习,千万别偷懒。”他殷切地叮嘱道。

“你师妹晓得要怎么做。”谷老师圆场道。

中午十二点过后,客人渐渐多了起来,附近不再有空座位。饭店里的气氛愈发热闹,火锅的汤水续了两次,林知夏吃得很饱,其他学姐学长也停了筷子。谷老师叫来服务员,起身刷卡结账。他两鬓斑白,稍微有些驼背,步履依旧稳健,走在所有学生的前面,像个不知疲惫的引路者。